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在现代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与几种工程材料的比较,可以看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优异性能,概括了钢管混凝土的性能,提出了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特性,并探讨了其在现代工程与结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活性粉末混凝土是20世纪90年代法国BOUYGUES公司开发的一种超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体积稳定性良好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是一种DSP材料与纤维复合的混凝土,由于增加了组分的细度和反应活性,因而称为活性粉末混凝土(简称RPC)。其中表1为不同材料的断裂能,表2为各种混凝土耐久性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活性粉末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少民  未翠霞 《混凝土》2006,(2):72-73,80
本文针对掺有硅灰、粉煤灰,并辅以钢纤维等配制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耐久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RPC不仅获得了高强度,又改善了传统高强混凝土收缩大的缺点,具有较小的体积收缩率,并具有优异的抗碳化、抗氰离子渗透、耐腐蚀性等耐久性。本文对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邱捷  陈玉泉 《山西建筑》2006,32(20):63-64
介绍了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特点,研究了钢管RPC的受力性能,总结了影响钢管RPC受力性能的因素,展望了钢管RPC结构的应用前景,指出了该结构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5.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特性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活性粉末混凝土具有超高强度和优越的耐久性能,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承载力和施工性能更优于钢管普通混凝土,具有广阔的开发潜质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水胶比、硅灰、石英粉、粉煤灰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强度和流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福建省地方材料.可以配制出抗压强度超过160MPa的活性粉末混凝土。  相似文献   

7.
王震宇  王俊亭  袁杰 《混凝土》2006,(6):80-82,85
研究减水剂品种及成型技术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强度的影响,考察水胶比、粉煤灰、硅灰、石英粉以及钢纤维掺量对RPC的抗折、抗压强度及流动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可以改善RPC的流动度及强度,在热水养护下,可配制出抗压强度超过200MPa的活性粉末混凝土.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6,(11)
强度的尺寸效应是建筑工程界一直以来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基于文献~([7])的试验数据,运用Bazant能量释放理论分析,探讨了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尺寸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随着尺寸的增加逐渐降低,而且Bazant尺寸效应规律能够很好地预测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9.
掺偏高岭土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居焕 《建筑科学》2008,24(5):47-49
针对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探讨采用化学组成与硅灰相似的偏高岭土配置活性粉末混凝土(RPC),进行了约150组掺偏高岭土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立方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偏高岭土性能与硅灰相近,能较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同时偏高岭土与其它活性矿物掺合料能产生良好的复合效应,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硅灰配制活性粉末混凝土;通过调整配合比,用细砂亦可配制出强度较高的活性粉末混凝土。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方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柱在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和地震损伤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125根不同参数(含钢率、轴压比及长细比)的方钢管RPC柱模型,对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及耗能能力进行分析。参考Park损伤模型和付国有效耗能假设,提出一种基于变形和有效累积滞回耗能的双参数损伤模型,非线性拟合得到损伤参数α=0.851和β=-0.508。研究结果表明:滞回曲线的形状规则且饱满,说明方钢管RPC柱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方钢管RPC柱模型建立的正确性; 将方钢管RPC柱试件的变形和有效累积滞回耗能结果代入损伤模型计算的试件损伤变量D值均接近于1,试件最终破坏形态及其损伤变量D值与损伤评估中《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GB/T 24335—2009)规定的地震破坏等级中的破坏现象及其所对应的损伤变量D值基本一致,说明该损伤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方钢管RPC柱的地震损伤状态。  相似文献   

11.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泓  高日 《建筑科学》2003,19(4):51-54,42
通过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配制原理、物理力学性能的介绍以及对其在各类工程结构领域中应用的分析,指出RPC拥有很高的工程实用价值,并且详细介绍了国外已有的RPC工程实例以及目前北方交通大学在RPC200应用领域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配合比因素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及流动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矿物掺合料种类和掺量等配合比因素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抗折、抗压强度及流动度的影响,探索常规工艺条件下用常规材料配置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较为经济合理的材料配合比,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主要原材料对适用于预应力预制道面板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强度的影响,针对适用于预应力预制道面板的RPC配合比,以水胶比、钢纤维掺量、减水剂掺量为变量,在标准养护和70℃水中养护的条件下,制作了不同配合比RPC试件,进行了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RPC试件的强度随着水胶比的增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剑麻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流动度和力学性能,并在试验的基础上,就剑麻纤维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延性和脆性的改善效果进行了量化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剑麻纤维掺量从0增加到1.6%,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流动度、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降低了36%、9%和13%;剑麻纤维的掺入使得混凝土的跨中位移和开口位移极限值分别增加了47%和42%,断裂能和延性指数分别提高了19%和35%。  相似文献   

15.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性能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活性粉末混凝土 (RPC)是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超高强度、高韧性、耐久性良好的新型混凝土。本文系统地介绍它的研究概况、配制原理、原材料选择、技术性能及其应用前景 ,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最紧密堆积原则进行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配合比设计,对RPC在热水养护制度下的抗压强度和变形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建立了RPC立方体抗压强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RPC立方体试件沿加载端向下产生纵向裂缝,棱柱体试件的破坏形态包括剪切型和楔子型;RPC二次与首次抗压强度的比值约为080,轴心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比值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RPC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水胶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钢纤维体积分数和硅灰掺量的增大而增大,所建立的强度计算模型准确性较好.将RPC划分为10个强度等级,确定了不同等级RPC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建立了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的表达式,最终提出了不同强度等级RPC的抗压力学性能指标建议取值.  相似文献   

17.
王震宇  李俊 《混凝土》2008,(2):90-93,98
通过水泥相容性及抗压强度试验,确定了合适的减水剂和硅灰品种,考察了水胶比和硅灰掺量对胶凝材料流动性的影响,研究了水胶比、粉煤灰、硅灰、石英粉、纳米硅以及钢纤维掺量、养护制度对RPC流动性及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当比例的硅灰、粉煤灰和纳米硅,可以提高RPC的流动性及强度;RPC中加人缓凝剂,延缓了拌合物的凝结时间,提高了试件浇筑的密实度,从而提高了RPC的强度;特别是纳米硅的加入,明显改善了RPC的流动性,在蒸压养护制度下,得到了立方体抗压强度为167 MPa的活性粉末混凝土.  相似文献   

18.
大流动度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砂浆坍落扩展度考察了减水剂掺量、水胶比、粉煤灰替代水泥比例、硅灰替代石英粉比例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这些因素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聚羧酸盐减水剂固体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0.8%~1.0%时,可配制出坍落扩展度在255 mm以上、具有自密实性能,抗离析性能和钢筋间隙通过能力良好,标准养护条件下28 d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超过105 MPa和15 MPa的活性粉末混凝土.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结构进行非线性分析和设计的需要,通过试验研究了RPC试件在双轴受压状态下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分析了RPC的破坏形态、双轴抗压极限强度、峰值应变、应力-应变曲线等变化规律,给出了RPC的二轴峰值应力包络图与峰值应变包络图,建立了主应力空间下RPC的双轴破坏准则,为RPC按多轴强度理论进行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吕建星 《福建建筑》2007,(12):58-60
厦门港国际旅游客运码头客运联检大楼屋面为六片双曲钢结构屋面,屋盖钢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弧形钢箱梁框架结构。本文探讨了屋盖弧形箱梁曲线形状的设计要点,以及弧形箱梁主次梁交接处、梁柱节点、柱脚的细部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