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清清的淮河水在历史的长河里流淌文明,滋润原野,孕育丰收。淮河以她博大的胸怀和母亲般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淮河儿女。为了使淮河更好地造福人类,新中国成立后,在“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下,淮河流域人民经过40多年的艰苦治理,已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防洪、排涝、灌溉、航运、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然而就在淮河水利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人类在文明社会进程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使清清的淮河水  相似文献   

2.
王良永  吴昊 《治淮》2008,(10):47-48
淮河横贯豫、皖、苏、鲁四省,流域水系密如蛛网,历史上为养育中原儿女、培育华夏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曾经享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江淮熟,天下足”美誉的淮河,却在传统发展观指导下受到环境破坏和污染的危害,对淮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滞碍。  相似文献   

3.
淮河地处中原,在古代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曾有“江、淮熟,天下足”;“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名。它又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是,从12世纪起,黄河夺淮后,淮河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五代700余年未能治好;又加上1938年起的9年黄泛,造成了淮河流域“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悲惨局面。 1950年淮河发生大水后,在国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根据毛主席“根治淮河”的指  相似文献   

4.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每当想起这句民间对淮河的赞誉,亲身经历今年淮河防汛抗洪的江苏水利人,心里总是充满着一种冲动:抓住机遇,以新思路科学筹划好新一轮治淮,勾画江苏治淮新蓝图。 洪水犹如一面镜子,是一次人水关系的真实反映。人们在无数次尝到洪水对人的威胁之后,总在认识洪水发生的新规律,寻找对付洪水的新办  相似文献   

5.
悠悠淮水,挟大山的灵气,裹泥土的馥香,集天地的甘露,滔滔东来,荡涤了千里尘埃,养育了两岸能歌善舞的儿女。凤阳花鼓、怀远花鼓灯、淮北拉魂腔等民间艺术,揉和着凄凉哀婉的小调,在淮河两岸流传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如今的淮河,一展绰约的风姿,她多么需要一首自己的歌。长天淮水迎客来正是榴花火红,杨柳依依的五月,中国音协赴淮河采风组一行6人,从北京、天津、江苏风尘仆仆赶到淮河,开始了为期9天的采风、创作。淮河,这条硕大的五线谱,便缀上  相似文献   

6.
基础 《中国水利》2007,(7):I0006-I0006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是淮河两岸人民对家乡的赞誉。这样的美誉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淮河流域,一点儿都不过分。然而,800多年前的黄河夺淮,严重破坏了淮河水系,使淮河成为一条闻名的害河。  相似文献   

7.
引子 淮河湾湾淮水长,淮河两岸好风光, 古往今来趣事多,拾掇拾掇一大筐。 72水归正阳之说 “黄河宽,长江长,72水归正阳”,这首民谣传了一代又一代。 正阳,古称阳石。周世宗显德年间(公元954~959年)设耒远镇。明代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设正阳关。今为安徽寿县正阳镇。正阳,这座滨淮名镇,对沿淮人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淮河源自桐柏,东流经正阳,两岸汇入大支流有洪河、谷河、润河、史河、泉河等72水。  相似文献   

8.
正一、工程概况史灌河为淮河南岸最大的支流,流经安徽省金寨县、叶集试验区、霍邱县及河南省固始等县镇,在三河尖汇入淮河,流域面积6895km~2,两岸保护区内有人口58.55万,耕地面积53.75万亩。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史灌河流域陆续兴建了一批水利工程如梅山水库、鲇鱼山水库、黎集引水枢纽等,但由于历史原因,两岸堤防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建设标准低,因此对史灌河进行系统治理是十分必要和  相似文献   

9.
纪春明 《江苏水利》2010,(10):14-15,19
淮河原本是一条独流入海的利多害少的河流,“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黄河全面夺淮以后,淮河开始流入扬州,淮河入江水道成为淮河洪水的主要出路,汛期70%左右、非汛期90%以上的淮河洪水,经其汇江入海。入江水道上起洪泽湖三河闸,经淮安在高邮湖入扬州境,顺行新民滩、邵伯湖,至六闸以下过归江诸河,先分后合,在三江营汇入长江。全长157.2km,其中扬州境内117km。  相似文献   

10.
滔滔淮河水,悠悠涂山情。当我伫立在当年大禹治水会诸侯的涂山之麓,凝望着滚滚淮水,气势雄浑,汹涌澎湃,激起层层波涛,乘风呼啸东流而去。我的思绪也随着翻滚的浪花,奔腾起伏,浮想联翩…… 美丽富饶的淮河,是我生长的地方。她用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亿万淮河儿女,也养育了我健康成长。淮河两岸沃野千里,麦稻飘  相似文献   

11.
淮河入海水道建成通水了!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记者采访了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徐俊仁。 记者:徐副厅长,您好!淮河入海水道建成通水了,在这个圆百年梦想的兴奋时刻,人们不得不为这一伟大创举而自豪与感叹,敬佩那些英明的决策者。 徐俊仁:是的。淮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历史上是一条很好的河,有着“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誉。但1194年黄河泛滥带来的大量  相似文献   

12.
正一、工程概况史灌河为淮河南岸最大的支流,流经安徽省金寨县、叶集试验区、霍邱县及河南省固始等县镇,在三河尖汇入淮河。流域面积6895km2,两岸保护区内有人口58.55万,耕地53.75万亩。由于历史原因,两岸堤防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建设标准低,现状保护区的防洪能力不足20年一遇。河道存在诸多阻水建筑物,两岸大部分堤防堤身矮小,堤身质量差,由于非法采砂、翻采铁砂,造成河床地形紊  相似文献   

13.
每值金秋季节,展望苏北广大平原,千沟万渠,碧水清流,稻谷飘香,田园如画。昔日灾荒贫瘠的地区,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40年的治理,正在变为锦绣富饶的鱼米之乡。这是治理淮河带来的沧桑巨变,也是江水北调结出的丰硕之果。(一)40年前的今天,在新中国初建不久,国家百废待举,财政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政务院作出了根治淮河的战略决策,动员全党全民,大兴水利,消除历史上遗留的水旱  相似文献   

14.
淮河流域地处中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牛产和能源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曾经是淮河生命健康状态的一种形象描廓。而“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  相似文献   

15.
一、流域概况及特点 淮河流域面积27万km^2,由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组成,分别为19万km^2和8万km^2,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地和能源基地。由于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天气系统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经常发生暴雨洪水。流域平原广阔.地势低平,水系复杂,洪涝灾害严重;人口密集,人水争地矛盾突出;河流上下游、左右岸等水事关系复杂。特殊的气候、地理和社会条件决定了淮河治理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初以来,由于降水量偏少,以及上游两岸工农业生活用水,使淮河水位下降,造成闸上游千余船只滞留,解决办法是,走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节约库水与地表水。  相似文献   

17.
27万平方公里的淮河流域,似一只有力的巨手,托起了华夏中原腹地的这块黄金般的国土。全长1000公里的淮河与众多的支流润泽着这片土地,养育着两岸1.6亿淮河儿女。 淮河流域介于长江、黄河两大流域间,东临黄海,它与秦岭构成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是三种过渡带的叠加地区,灾害历来很重。1194年黄河挟带着大量泥沙南犯夺淮,破坏了淮河原有水系,更加剧了淮河的灾害。据统计,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不足500年之  相似文献   

18.
《水利发展研究》2010,10(1):F0002-F0002,I0001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淮河治理,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就带领流域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治淮高潮,淮河两岸旧貌换新颜。1991年国务院决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2003年国务院要求加快治淮建设。  相似文献   

19.
沿着淮河向前走,甜甜的河水润歌喉,唱上一支淮河曲,两岸稻花笑点头。多少支灌渠似琴弦,叮叮.冬。冬作伴奏,啊,淮河淮河我爱你, 新生的淮河披锦绣, 千万人为你勤奉献, 溶进淮河万古流。沿着淮河向前走,春天的田野藏新楼,唱上一支淮河曲,声声牵动护堤柳。多少个水库似酒盅,盅盅盛  相似文献   

20.
张峰 《中国水利》2014,(16):34-36
<正>安徽省地处淮河中游,省内淮河干流河长418 km,两岸支流发达,湖泊洼地众多,流域面积为6.66万km2。安徽地处淮河中游,2003年和2007年发生的淮河大洪水告诫我们:淮河不安,安徽难安;淮河不根治,安徽无宁日。通过多年努力,特别是治淮骨干工程的实施促使淮河中游综合防洪体系基本形成,整体防洪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但是,2001年和2013年淮河流域大旱也暴露了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河道季节性断流、船舶断航、湖泊干涸、湿地萎缩、地下水水位下降等严重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