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对连体相对高度系数的定义,变换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的连体相对高度系数,使用结构分析设计系统MIDASBuilding对8个算例进行建模分析,并比较不同连体相对高度系数下的该类结构的动力特性,为该类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连体相对高度系数的变化对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的低阶振型产生较大影响,使结构的自振周期产生显著变化,其总体变化趋势为随着连体相对高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考虑地震动的非平稳性,变化连体位置,对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运用虚拟激励法进行非平稳随机激励下的动力可靠度研究。采用刚度退化的Bouc-Wen模型模拟塔楼各楼层的滞变特性,建立非线性化动力方程。运用混合精细积分法对每一时刻的响应进行求解,得到连体位置变化时非对称连体结构在非平稳随机激励下的时变方差。基于首次超越破坏准则与Markov假定,研究非平稳随机地震激励下连体结构的动力可靠度。运用上述理论,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对某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进行随机地震响应与动力可靠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响应呈现强烈的非平稳性,变化连体位置对连体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与动力可靠度将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4.
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西区非对称三塔连体结构办公楼为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主体结构与连廊结构的刚性连接、铰接、滑动连接、隔震支座等连接方式对结构周期、振型等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连接的增强,主体结构与连廊结构的相对位移变化减小,低阶振型自振周期明显减小,平扭耦联效应增大.  相似文献   

5.
结合某高层建筑工程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两个不同类型的大底盘双塔结构模型,对模型分别进行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得出二者的层间位移和层间位移角,最后对比分析模型数据得出大底盘双塔连体结构受地震影响程度较小,可为大底盘双塔结构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复杂结构的各阶模态在地震反应中贡献悬殊,提出了基于模态参与因子的模态分析方法,以便于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和采用反应谱方法时结构反应的分析计算.通过动力特性分析和地震反应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并指出连体结构模态耦合复杂,高阶模态参与的反应较大,增加连接层数可以使薄弱单体的结构性能得到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对单塔楼和双塔连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3个算例,分别计算了单塔楼、连接体与主体结构固接的对称双塔楼和与主体结构弱接的对称双塔楼结构,从结构振型、位移、剪力3个方面分析了弱连接体对双塔连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为同类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一不对称连体双塔楼实际工程建立了考虑楼板面内弹性变形的高精度有限元空间质点系计算模型,进行了采用BlockLanczos求解技术的模态分析和单点加速度响应谱分析,通过对有连体双塔楼结构和相应的无连体双塔楼、单塔楼的自振周期、振型、模态系数、有效质量等的比较,表明连体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使各阶模态中既有两单塔楼各自的模态成分,也有连体、裙房对整体结构的贡献,在计算地震作用效应时所选用的振型数可比无连体的双塔楼选用的振型数少;同时连体也增大了结构刚度沿竖向分布的不均性,使两单塔楼在连体的交界处振动变形的变化率较大,出现大的内力,结构的不对称性会使扭转振型的出现提前,加大了各阶模态中扭转振动的成分,使振型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9.
对砌体结构进行了概率性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提出了一个基于改进的等效线性化的地震可靠性分析方法。用这个实际工程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与Monte-carlo数值模拟法计算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随机振动理论,对一实际非对称结构进行了多方面的地震反应分析,所得结果对工程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底盘非对称塔楼是一种复杂的结构体系。底盘对上部塔楼起到连接的作用,因而影响结构整体的受力性能。本文通过一组刚度不同的模型,探讨了底盘刚度和塔楼刚度比值变化对非对称塔楼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单层有悬挂体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动力平衡方程和地震反应谱的原理,推导了单悬挂结构减震率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公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悬挂结构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3.
倪红  左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37(11):1692-1698
通过Davidenkov动力本构模型模拟土体、动塑性损伤模型模拟混凝土的动力特性,建立土-地铁地下车站相互作用的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损伤演化规律和能量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地震动特性对地铁车站结构的能量反应特征有明显影响,地铁车站结构的阻尼耗能和滞回耗能逐步增加;通过滞回耗能密度衡量各构件滞回能量耗散的集中效应,发现中柱的滞回能量最为集中,说明地震动作用下中柱的动力反应最大;通过对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损伤过程研究,发现局部和整体损伤指数时程变化规律一致,在变形累积效应下表现出递增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地铁车站-隧道连接段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 为其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根据天津地铁一号线的实际工程背景, 对地铁车站-隧道连接段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 并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着重从地下结构柱和侧墙的内力响应、位移响应, 结构整体变形以及车站与隧道连接墙应力响应等方面考察地铁结构在多遇、偶遇和罕遇地震激励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 地铁车站的中柱顶、底端出现动拉压应力, 侧墙与各层楼板连接处应力较为集中;车站-隧道连接墙体上的隧洞口周围出现很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车站侧墙变形从底板沿高度增加, 中柱由于受力复杂呈现“S”型破坏模式.在实际工程中应针对这些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研究成果可为地下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某正在规划中的相互穿越地铁车站结构,考虑单个地铁车站和两个交叉地铁车站的情形,分别建立各自的计算模型,计算在该地区人工地震波作用下地铁车站的地震响应,分析交叉地铁车站的地震响应规律以及两交叉地铁车站地震响应的相互影响规律。计算分析表明:该交叉地铁车站满足该地区的抗震要求;浅层地铁车站的相对变形要大于深埋地铁车站;下层地铁车站的相对变形较小,柱端弯矩较小,但由于埋深大,其底板弯矩较大;下层地铁车站的存在为上层地铁车站起到了一定的隔震作用。研究成果可为地下相互穿越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想要减少这种损失,需要发展抗震结构的建筑,减地震发生时带来的损失。而层间隔震框架结构就是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隔震结构。它和普通的抗震结构比起来减震性能比较好,有着较大的优越性。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利用ANSYS建立起普通的抗震结构以及层间隔离结构然后进行动力特性以及地震相应的分析,通过比较了解层间隔震框架结构相对于普通隔震体系的优异性。  相似文献   

17.
弹性楼板开洞的多层钢框架地震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对弹性楼板的不同开洞比例和开洞位置的多层钢框架房屋的地震作用反应.方法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模、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用多高层建筑结构三维分析与设计软件TAT进行比较来说明用ANSYS建模和计算的有效性.结果分析和比较了楼板不同开洞对自振周期,模态的参与系数,结构名义基底剪力和构件的最大剪力系数的影响.结论地震作用下对于偏心开洞的结构比较不利,对称开洞比较有利.多层钢框架结构不利于在Ⅲ、Ⅳ场地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细长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特点和实例,对响应位移法进行了探讨.该方法把结构简化为弹性地基连续梁,忽略惯性力的影响,地震产生的周边土位移作为地基变形作用于结构.响应位移法把地基土与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简化为一系列的静力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结合2个工程实例,通过建立空间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钢结构跃层加层结构的动力特性,并分别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对分离式和整体式外套框架跃层加层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比较了2种结构的地震响应和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整体式跃层加层结构所受地震力较大,层问剪力峰值持续时间较长,衰减较慢。所得结论可为具有类似加层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地震灾害由于其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破坏性以及次生灾害严重等特性,被列为群灾之首。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到国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为减少地震所带来的灾害,就必须对结构进行抗震方面的研究。基于有限元的基本原理,借助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