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混合溶剂法合成高分子量聚丙烯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 ,采用丙烯腈 (AN)与衣康酸 (IA)为共聚单体在混合介质二甲基亚砜 水 (DMSO H2 O)中自由基沉淀共聚合 ,合成了粘均分子量为 10~ 80× 10 4 的聚合物 .重点研究了聚合反应条件 ,如混合介质DMSO H2 O质量配比、IA单体含量等对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和粘均分子量的影响 .还分别采用SEM和落球粘度等手段研究了聚合物的形态结构与溶液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降低喂料AN IA配比中IA的含量 ,均有利于提高聚合反应的转化率 .AN与IA共聚反应的转化率随着反应介质中DMSO含量的降低而增加 ,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也增大 ,同时所得聚合物的颗粒特性发生变化 ,由松软的块状到不规则的细粒状转化 .溶液的粘度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腈的合成与碳纤维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丙烯腈与衣糠酸在二甲基亚砜/水(DMSO/H2O)中的共聚合,通过调整DMSO/H2O的配比,可以调节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提高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聚合物经过汽提除去水,添加适量的DMSO溶剂配制成10%左右的放丝溶液,经干—湿法纺丝得到高强聚丙烯腈原丝,最终可以明显提高碳纤维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亚甲基丁二酸对碳纤维前驱体聚丙烯腈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丙烯腈 (AN)与亚甲基丁二酸 (IA)自由基溶液共聚制备P(AN co IA)共聚物 ,研究了IA对共聚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通过IR ,XRD ,DSC测试 ,讨论了共聚单体IA对共聚物结构和性能的作用 结果表明 :随着共聚第二组分IA喂入量的增加 ,共聚反应的转化率呈下降趋势 ;使聚丙烯腈分子中 -CN基分子内及分子间偶极相互作用力减弱 ,降低了共聚物的结晶能力 ,并使共聚物放热峰变宽 ,降低聚丙烯腈前驱体的环化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丙烯腈与亚甲基丁二酸共聚,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以隅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了纺丝性能良好的炭纤维前驱体聚丙烯腈纺丝溶液。对共聚反应的条件进行了研究,随着聚合反应时间的延长,单体的转化率逐渐升高,而所得聚合体的特性粘数及相对分子量则降低。采用乌氏粘度计对该纺丝溶液的特性粘数的温度依赖性作了研究。还用IR,DSC表征了聚丙烯腈原丝的结构和性能。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以K_2S_2O_8-NaHSO_3为引发剂,PVA为乳化剂时AN-VAc进行乳液共聚,研究了各种因素对AN与VAc共聚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聚合速度随引发剂、乳化剂及单体比AN/VAc的增加而增加,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共聚物的特性粘度随乳化剂浓度增加而增大,随引发剂AN/VAc值增加及温度升高而降低。校适宜的聚合条件为温度50~60℃,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0.4%~1.5%。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4%~0.6%,单体配比AN/VAc在1:2~1:6之间、其转化率在71%以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丙烯腈(AN)与衣康酸(IA)共聚,纺制了碳纤维前驱体聚丙烯腈原丝. 利用元素分析,IR,13C- NMR,DSC,TG等手段对该聚丙烯腈原丝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用Kelen—Tudos法测定了AN与IA共聚的竟聚率:rAN= 0.39,rIA= 3.85.研究结果表明:共聚单体IA能在较低温度时以离子机理形式引发聚丙烯腈原丝的氧化、环化放热反应,且能减缓放热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新型环保型单体甲基丙烯酸(N-甲基全氟己烷磺酰胺基)乙酯(C6SMA)的共聚规律和产物性能,用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法制备C6S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无规共聚物,测试共聚动力学,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1H-NMR)和接触角法表征共聚物的结构等特性.结果表明,ARGET ATRP很好地调控C6SMA/MMA的共聚反应,实现共聚物分子量及其分布(PDI)的控制,共聚物组成未发生明显的漂移现象,均聚物及共聚物膜的静态接触角数据表明,可以通过共聚有效降低氟单体用量同时兼具良好的疏水疏油性能,共聚物中C6SMA的摩尔分数在19%即可超过聚四氟乙烯(PTFE)的疏水疏油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相悬浮沉淀聚合法,以水和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混合液为悬浮液、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异丙醇为链转移剂,丙烯腈与丙烯酸甲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共聚合反应,研究链转移剂用量对聚合反应和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5℃、单体浓度为30 wt%、单体摩尔比AN/MA为90/10、悬浮液组成水/DMF为90/10(wt/wt)、链转移剂用量占单体的4 wt%时,可以得到可熔融的丙烯腈共聚物.  相似文献   

9.
高分子纸张增强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高分子纸张增强剂P(AM/DDAC/DMC/AA)共聚物-聚(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酸)。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分析讨论了不同的单体质量浓度、聚合体系pH值、引发剂用量、分子量调解剂用量,对P(AM/DDAC/DMC/AA)共聚物特性粘度([η])的影响,从中优化出最佳反应条件。同时研究了P(AM/DDAC/DMC/AA)性能,并进行了造纸应用实验,使纸张干强度明显增加和滤水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10.
考察以乙酰丙酮(acac)为配体的三氟甲磺酸钕配合物[Nd(CF3SO3)3.2H2O.2.5acac]和三异丁基铝[Al(i-Bu)3]组成的催化体系催化苯乙烯(St)和异戊二烯(Ip)共聚合行为.讨论单体配比n(St)/n(Ip)、n(Al)/n(Nd)、聚合温度、第3组分四氢呋喃(THF)对共聚合反应及产物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可以实现St与Ip共聚.共聚活性随着聚合温度、单体配比中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共聚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高达106.所得共聚物为含苯乙烯短嵌段的无规共聚物,其中异戊二烯结构单元以cis-1,4结构为主,且cis-1,4含量不随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改变.共聚物中苯乙烯摩尔分数最高可达27.1%.  相似文献   

11.
初步探讨了球笼烯 C60 负载的 iniferter C60 - ( SR) n作光引发剂引发丙烯腈的光聚合 ,考察了光照时间、环境温度、光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对单体转化率、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并就反应制得的聚合物在 C60 高分子化中的地位作了一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以1-(4-溴苯基)金刚烷为原料,经醛化反应和Wittig反应合成了单体对金刚烷基苯乙烯. 然后通过对金刚烷基苯乙烯和乙烯基咔唑的共聚,合成了不同金刚烷摩尔含量的共聚物(乙烯基咔唑-对金刚烷基苯乙烯). 采用FTIR、1HNMR和元素分析等对各产物及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凝胶色谱仪和荧光光谱仪考察了金刚烷含量对共聚物分子量和光学性能的影响. 结论表明,金刚烷基团的引入,共聚物的发光色纯度和发光效率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K2 S2 O8 and rare earths (RE) were used as initiators to prepare superabsorbents by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acrylic acid ( AA ) onto corn starch. The effects of monomer concentration, initiator K2 S2 O8 concentration, cross-linker concentration,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concentration ratio of RE and K2 S2O8 on the graft copolymerization were studied in terms of the water absorption capacity of superabsorbent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btained for the grafting of AA onto 5g starch are as follows: AA of 75. 773 g/L, K2S20s of 0. 437 g/L, RE of 0. 874 g/L, cross-linker of 0. 381 g/L and temperature of 70 ℃. The maximum water absorption capacity obtained is 740 g/g. The new method of graft polymerization is easily proceeded and controlled. The graft co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G. Results characterized by IR and SEM give strong evidence for grafting of AA onto corn starch, and those characterized by TG reveal that the grafting of AA improves the theimostability of corn starch.  相似文献   

14.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自由基引发剂,以降冰片烯(NBE)、N-环已基马来酰亚胺(CHMI)、马来酸酐(MA)和环已胺(CHA)为主要原料,分别利用降冰片烯、N-环已基马来酰亚胺单体自由基共聚合,降冰片烯和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官能团酰亚胺化反应合成降冰片烯和N-环已基马来酰亚胺的共聚物,并利用红外光谱对两种方法合成的聚合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降冰片烯和N-环已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以六氯环三膦腈为原料溶液聚合制备聚膦腈, 用气泡观察法确定反应终点, 代替目前采用的粘度观察法, 制备了相对分子质量较高且分布较窄的聚膦腈并进行了表征, 考察催化剂质量、溶剂质量、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同时探讨了两种聚膦腈衍生物的纯化方法。结果表明, 聚膦腈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达2 ×105 以上, 分布指数为1.6~ 1 .7 , 收率为30%~ 40%(以聚二氯膦腈计)。聚合反应条件:六氯环三膦腈24 g ;氨基磺酸50~ 55 mg ;二水合硫酸钙45 mg ;1, 2, 4-三氯苯20 mL;温度为210~ 215 ℃。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基本原理,同时介绍了有关引发剂、催化剂、反应条件、聚合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ATRP可以制备窄分子量分布聚合物、末端官能团聚合物、无规和梯度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技和梳状聚合物、星型及超支化聚合物等,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EADC/H2O/DMF引发体系对丁基橡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和二氯乙基铝(EADC)为引发体系,己烷和氯甲烷为溶剂,在-90℃的条件下,通过溶液法合成丁基橡胶.考察引发剂摩尔分数、引发剂配比、第三组分(DMF)含量等对丁基橡胶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分布、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摩尔分数在0.085%、聚合40 min,在n(EADC)/n(H2O)/n(DMF)=8.28:1:0.75时,得到数均分子质量为29.54×104 g/mol,分子质量分布为1.58的丁基橡胶.  相似文献   

18.
以S构型1,1′-联-2-萘酚单体、4,4′-二氟二苯酮和双酚芴单体为原料,通过缩聚反应,制备系列含联二萘结构的聚芳醚酮,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热法、热重分析法和凝胶渗透色谱对这些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高分子量和突出的耐高温性能,Polymer 3d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达2.7×104,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0℃,热失重5%的温度为498℃.这些聚合物在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等强极性非质子溶剂及CHC l3中都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但不溶于水、甲醇和乙酸乙脂.该系列聚合物特别是聚合物3 d可潜在作为新型的固相手性分离试剂.  相似文献   

19.
以过硫酸钾和尿素构成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双水相体系中的淀粉接枝丙烯酰胺聚合反应.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引发剂配比、分散体系的构成、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聚乙二醇为分散剂,质量分数为6%;n(K2S2O8):n(AM)=1.1:1×104;n(K2S2O8):n[CO(NH2)2]=1:2.5;...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两种含有给电子体分别为对硝基苯胺、乙二醇二甲醚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乙烯与1-丁烯高压的共聚反应性能,主要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聚合活性、聚合物物理性质的影响,同时采用红外光谱法测定了聚合物的支化度.研究表明,给电子体为乙二醇二甲醚的催化剂催化活性高于对硝基苯胺.反应条件如反应压力、温度、铝钛比对聚合活性、丁烯的插入率以及聚合物性质都有明显影响.高的反应压力有利于1-丁烯插入和聚合物堆密度的提高;反应温度在50℃时的聚合活性最大,聚合物的支化度较高,聚合物熔点较低;铝钛比为500时聚合活性高于低铝钛比的聚合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