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梧州、古榄、官良和高要四个水文站的实测泥沙资料,详细分析了悬移质泥沙的特征值、年代变化特点以及泥沙与径流的关系;通过对西江干流梧州~思贤滘段悬移质及推移质泥沙输沙量的分析,估箅了整个河段天然状态下的泥沙沉积量,并提出分析人类活动对河段来沙量影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1989年2月,受水利部委托,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在广西桂林召开有关省、地、部门会议,对珠江水利委员会1987年3月提出的《西江干流大藤峡至高要段综合利用规划报告》进行审议。经审议,同  相似文献   

3.
西江航道建设中的重点项目东平水道大刀湾裁弯切咀首期工程——佛山大堤金钗围退建工程于五月六日在佛山市澜石区通过验收。大刀湾位于佛山市澜石区奇槎乡境内的东平水道左岸,佛山大堤金钗围堤段。大刀湾河段河道弯曲,水深流急,弯道顶端会船困难,洪水期航行不安全,常有海事发生,弯道的凸岸堤围成为危险的堤段。  相似文献   

4.
淮河干流整治工程大部分竣工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八五”期间安徽淮河干流整治最后一大工程──安徽蚌埠切滩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安徽省境内淮河干流整治是国家治淮重点工程,自1991年掀起第二次治淮高潮以来,国家已投资近4亿元,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整治,目前...  相似文献   

5.
刘秉湛 《人民珠江》1991,(1):13-16,48
本文对规划成果作了简要的介绍,包括治理开发的方针,本河段与上下游规划密切结合的航运规划、水力发电规划、防洪排涝规划、梯级开发方案选定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西江干流梧州至高要段主要防洪城镇及堤岸的现状防洪能力,整理分析了该河段的现有防洪规划、控制水面线、河道演变特性及实测水文资料,结合建立的西江中游河网及梯级水库整体数学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梧州至高要段堤岸的防洪能力总体已达到规划防洪标准,未达标段主要集中在封开县江口镇、川江镇等乡镇河段;梧州至高要段上游端控制站点梧州水文站水位近10年来变化很小,下游端高要站则有所抬升;近些年梧州至高要河段之间的重点防洪城市和主要市县堤防的防洪能力得以维持甚至有所提高;其他位置河段规划的10年一遇的堤岸防洪能力则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由于采砂的影响,淮河干流蚌埠—香庙河段近期发生较为剧烈的河道变形,其中主槽变化大于滩地变化,主槽多表现为冲刷扩大;各河段滩地变化不同,部分河段滩地表现为微淤或冲淤平衡,部分河段滩地冲刷。而香庙至浮山河段与上述河段的差别较大,主要为自然演变,主槽和滩地的冲淤变化均不大,河道较稳定。实测资料分析表明淮河中游河道自然演变比较缓慢,人类活动对河道演变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乌江干流彭水至河口河段是重庆市的水电能源基地,也是贵州腹地联络长江中下游的骨干交通航道.在<乌江干流规划报告>的基础上,考虑河段上、下游衔接关系和淹没制约因素加重等开发条件变化,以合理利用河段水能资源、渠化河段航道和淹没河段碍航滩险羊角碛为开发治理目标,通过对一级和两级等两类河段梯级开发方案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按照尽可能降低水库淹没损失的思路,选择银盘(215 m)+白马(182 m)两级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9.
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河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是进一步治淮38项工程之一,治理后的河床稳定性问题是工程成败的关键。以非均匀不平衡输沙理论为基础,运用水沙数学模型,系统分析了工程实施后未来30年的河道冲淤演变及水位变化。研究表明,蚌浮段河道年际间呈冲淤交替变化,一般丰水年多表现为冲刷,枯水年多表现为淤积,冲淤相抵后累计表现为微冲,总冲刷量为128万m~3。随着河床刷深,河道沿程各节点控制水位有所降低,在设计洪水条件下吴家渡站30年后水位降幅为0.18 m。若同时考虑规划中冯铁营引河的影响,蚌浮段河道的冲刷量和水位降低的幅度还会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0.
结合西江(封开境内)航道整治工程第三方检测的实施过程,对航道整治工程第三方检测工作的流程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干流河道宽阔、汊网交错、演变复杂,防护工程一方面要治理局部塌岸,另一方面要稳定河势。文中通过河道演变分析和二维水沙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雪水温护岸的防护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雪水温护岸的修建十分及时和必要,有效控制汊道分流量、防止了因河岸崩塌引起的国土流失。  相似文献   

12.
为确保西江干流治理工程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顺利开展,最大限度降低该工程对沿线地区水土破坏程度,现对项目区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通过调研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开展情况,将项目区按照项目组成、施工布置、施工时段和施工工艺划分为6个分区,对这些分区按照工程建设时段采用预测法和类比工程法进行了水土流失预测。结果表明:项目区水土流失总量为151270t,工程建设造成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146397t,从分区看,以工程建设施工期主体工程区和弃渣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从时段看,施工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时段,占总流失量的97%,水保临时措施应重点在施工期介入。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以塔里木河为原型,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值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预测河流冲刷深度,物理模型研究表明,塔里木河南岸河道整治建筑物的最低河床水位可达海拔-60 m.沿用物理模型获得的相关参数,利用Telemac2D-Sisyphe(T2D)和River2D-MOR(R2D)对简化版南岸的侵蚀进行了数值研究.与T2D相比,R2D...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水文数学模型等手段,分析鉴江干流部分河段疏浚工程对河道水动力、水生态等方面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河道疏浚后河道平均高程及深泓高程均有所下降,河道水位降低,河道行洪能力提高;疏浚完成后河道流态整体变化不大,且随着河道行洪断面得到恢复,有利于保持河势的稳定;施工期间以及河道疏浚后,地形地貌发生一定改变,疏浚河床附近水流和河床底质发生变化,将会对河道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西江干流河道特点,考虑洪水归槽的影响,建立了河道一维非恒定流洪水演进数学模型,采用Preissmann四点偏心隐式差分格式离散圣维南方程组,应用追赶法求解非恒定流圣维南方程组。根据实测资料对西江干流(大藤峡至高要段)洪水演进过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流量变化过程,模拟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验证了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可用于洪水预报、枯季调水等研究。  相似文献   

16.
淮河干流吴家渡至小柳巷河段泥沙冲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输沙量法对淮河干流吴家渡至小柳巷段实测水文资料完整的20年进行年际变化分析,河段总体表现为冲刷。枯水年份河段输沙基本平衡或微淤;中水年份冲刷年多于淤积年;丰水年份总体表现为冲刷。丰水年和中水年的总体冲淤趋势取决于汛期,枯水年非汛期对全年冲淤影响较大。系统分析了河段冲淤与吴家渡站来流量以及年均来沙系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宜宾至重庆河段是长江上游的重要连接河段。随着河段下游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河段上游金沙江河段开发的前期工作也在加紧进行,因而,及时开展河段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工作,进一步明确河段开发任务,完善河段梯级衔接方案,对协调长江上游干流的综合开发,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认为,本河段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淹没损失较大,宜兴建中低水头枢纽,开发任务应以航运发电(或发电航运)为主,兼顾其他。梯级开发方案可以四级开发或三级开发为代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89年2月19日至20日,在桂林召开会议,对珠委1987年3月提出的《西江干流大藤峡至高要段综合利用规划报告》进行了审议。西江干流大藤峡至高要河段水电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该河段有落差23m,珠委对登洲、长洲、龙湾三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物理成因概念的三湖河口站封开河日期预报模型,通过相关分析方法初步挑选预报因子,再应用SPSS软件对多元线性回归的预报因子进行了筛选,并对预报模型的精度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①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三湖河口站的封开河日期;②在模型检验过程中,个别年份出现了较大误差,这说明封开河日期不仅与气象因素有关,也和其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陆伟 《人民珠江》2011,32(3):1-2,49
西江干流是珠江流域内最重要的鱼类产卵场分布区和鱼类洄游通道,其敏感生态需水可由控制断面的鱼类繁殖期适宜生态流量来确定。针对西江干流河道实际情况,选取迁江站和梧州站作为控制断面,依据西江鱼类产卵繁殖所需流速,采用生境模拟法估算西江干流迁江站、梧州站断面生态敏感期的适宜生态流量分别为1 722 m3/s、5 213 m3/s,敏感生态需水量分别为183亿m3、575亿m3,并利用Tennant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该研究结果为西江干流的鱼类生境保护及水资源配置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