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克文  崔力  林伟  张洪宽 《矿产勘查》2018,9(5):1049-1054
软土地区深大基坑开挖对周围土体及构筑物的位移有重要影响。以昆明市某软土区圆形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分析基坑支护结构、周围土体和动荷载作用下构筑物的位移监测数据,系统研究基坑开挖过程中位移变化的时空效应。结果表明:地表土体位移随着与基坑的横向距离不断增加而减小且基坑开挖对地表土体沉降量的影响范围大于对水平位移的影响范围;当有动荷载作用于软土区基坑周围构筑物时,基坑开挖对构筑物的位移有相对较大的影响;在基坑周围一定范围内,同一点处的水平位移和沉降量的变化具有相关性;基坑周围土体水平位移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并逐渐趋于0。研究成果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依托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采用数值计算研究隧道上方基坑开挖对隧道结构受力、变形的影响规律,收集了软土地区18个隧道上方基坑开挖的案例,从残余土体高度、施工措施等方面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隧道上方基坑开挖主要影响隧道竖向位移,表现为隆起变形;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隧道竖向变形不断增加,轴力不断减小,弯矩先减小后增大;在不考虑加固的情况下,残余土体高度是影响隧道竖向位移的重要因素,随着残余土体高度的增加,隧道竖向位移呈指数型下降;三轴搅拌桩加固、抗拔桩、分块施工是较为有效的隧道抗隆起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动态掌握基坑的安全状态,针对某基坑开挖和支护过程实时监测土体与支护结构的应力和变形情况,结果表明:1随着基坑开挖的进行,周围土体的侧向位移越来越大;最大的侧向位移均位于基坑上部;土体在基坑底部的侧向位移均接近于0甚至出现负值。基坑开挖导致地表土体产生一定沉降量,沉降最大时间并非在基坑刚开挖完毕时,而是发生在基坑完成开挖后,施做底板和地下室以及排水时。2开挖引起周围土体向坑内移动,但是受到支护桩的约束,抑制了土体的移动变形,导致基坑后方土体对基坑边土体的压力增大。3基坑内土体的开挖导致基坑侧向约束得以解除,孔隙水逐渐消散,孔隙水压力降低。随着基坑开挖的继续进行,基坑周围土压力逐渐由主动土压力转变为静止土压力,从而导致孔隙水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4.
结合某小间距相邻基坑开挖施工监测数据,分析了杭州深厚软土层紧邻基坑施工过程相邻位置地表沉降、立柱沉降、坑外水位、支撑轴力和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先行施工基坑受后继施工基坑的影响较小,后继施工基坑受先行施工基坑影响大,两基坑相邻侧土体的竖向位移与水平位移都较非相邻侧土体小,后继基坑开挖使得先行开挖基坑支撑轴力明显减小;先行施工基坑深层土体最大水平位移在最终开挖面附近,后继开挖基坑深层土体最大水平位移下移最终开挖面以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扩建交通中心工程第三合同段基坑"盖挖逆作法"的施工过程,通过对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支护结构内力、坑周土体水平及竖向位移等的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分析,讨论了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的特点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得到基坑周边土体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土方开挖对基坑周围土体的影响范围约为两倍的开挖深度;开挖过程中土体及围护桩最大位移位置基本上都处于基坑开挖面附近;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小无支撑暴露的时间,加快底板浇筑,防止因土体流变而产生过大的位移。  相似文献   

6.
依托某基坑工程案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软土基坑开挖时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围护结构土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卸荷会在坑底及周围土体中产生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坑底以下区域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分布较为集中且数值较大,坑外区域数值较小;负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会引起挡墙前后有效土压力的减少,墙前减少更快,这对基坑工程是不利的,实际工程中应尽量缩短施工工期;邻近超载作用下会引起基坑负超静孔隙水压力绝对值的减少,这对基坑工程也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7.
褚峰 《建筑施工》2020,42(5):848-850,853
深基坑工程施工可能会导致紧邻地铁结构发生过大变形而破坏。以上海软土地区某深基坑工程为对象,通过分析各施工阶段地铁道床和侧墙竖向位移的实时监测数据,研究各因素对地铁结构变形的影响。实测结果表明:主基坑开挖会导致地铁结构发生沉降,而次要的小基坑开挖则会导致地铁上浮;地铁道床和侧墙的竖向位移主要发生在大型基坑首层土体开挖阶段;地铁与基坑的水平距离和地铁线周围地基加固效果是影响地铁道床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因素,而刚度更高的侧墙则不易发生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8.
通过上海中星城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围护体系的实施,结合有限元模拟及实测数据分析了基坑开挖对围护结构位移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技术对深厚软土地层深大基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工程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变形小,基坑土体位移增加速率随开挖深度的增加逐渐变缓,并且有稍许回弹;同时,降水过深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应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小降深。  相似文献   

9.
郑博 《江西建材》2024,(1):130-132
软土深基坑施工是土木工程中的难点问题,涉及到地基土的稳定性和变形特性等。基坑开挖过程中,现场监测是降低施工风险的重要措施。文中对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研究,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发现,连续墙水平位移呈凸形趋势,垂直位移呈凹形趋势;连续墙最大侧向位移与开挖深度呈较强的线性关系;支撑柱的水平位移随支撑刚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竖向位移几乎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魏纲  周洋  魏新江 《市政技术》2012,30(5):100-102,179
利用二维有限元软件,结合盾构隧道开挖后的土体初始超孔隙水压力理论计算方法,模拟了软土地区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工后固结沉降。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地面固结沉降曲线,与实测值较吻合;通过隧道中心水平线处的超孔隙水压力值,随着离隧道中心的距离增大而急剧减小,超孔隙水压力最大值位于隧道起拱线处;固结沉降速率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减小;隧道中心线上方土体产生向靠近隧道侧水平移动,而中心线下方土体则相反。  相似文献   

11.
以上海软土地区某挖深45m级超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分析了其实测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的侧向位移随开挖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变大,且变形空间效应显著;由于开挖深度大,地下连续墙的绝对侧向变形量也较大,但最大侧向位移平均值与开挖深度的比值仅为0.43%,与上海软土地区挖深小于30m的基坑变形统计平均值接近;地下连续墙及立柱受开挖卸荷影响,竖向位移表现为隆起,且在底板浇筑工况下隆起值趋于稳定,立柱的最大回弹达65mm;各道支撑轴力增量基本发生在紧邻下方土体开挖工况,且最大轴力值基本发生在第六、七、八道支撑中;基坑外地表沉降均呈“凹槽形”,随施工阶段的推移地表沉降逐步增加,且发生最大沉降的位置随之逐步向坑外发展,而无量纲化地表沉降仍处于上海软土地区统计的沉降包络线范围之内;此外,基坑周边管线、磁悬浮的变形均较小,表明基坑工程的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12.
深基坑降水施工对地表沉降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天津站交通枢纽后广场基坑开挖面积大,水源补给充分,通过模拟计算和实测数据对比分析,总结出深基坑降水施工引起周围地表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降水施工会对约45m范围内的土体均产生较大沉降影响;第三、四步降水主要引起地表沉降;降水施工引起墙后土体向基坑外侧位移,基坑开挖使墙后土体向基坑内侧位移。  相似文献   

13.
以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茅蓬路站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对该基坑TRD搅拌墙(止水帷幕)施工过程中的周边地表沉降、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等进行了现场实测,并对实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在TRD搅拌墙成墙施工阶段,土体向墙体(槽段)外侧位移、地表隆起、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增加;在墙体形成但尚未结硬前,土体向墙体(槽段)内侧位移、地表回落、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减小,随着墙体水泥土逐步硬化,土体变形、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最终趋于稳定;在TRD搅拌墙施工阶段,周边1 m~5 m范围内地表隆起值为5.65 mm~7.15 mm,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6.14 mm(地表下4 m深度),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总体较小。  相似文献   

14.
某深大基坑采用非永久地下连续墙进行分仓施工过程中,格构柱受土方开挖影响产生竖向位移。通过对该基坑开挖各阶段格构柱竖向位移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讨论了深大基坑分仓施工对格构柱竖向位移的影响并从基础形式、降水、土方开挖、季节影响等多方面着手,研究格构柱发生竖向位移的原因和趋势,对差异值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杭州深厚软 黏 土中某深大基坑的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宏伟  杨永文 《岩土工程学报》2011,33(12):1838-1846
介绍了杭州深厚软黏土中深度为14.85~17.35 m、采用密排连续排桩作为围护墙的大型多层支撑基坑工程监测实例。实测内容包括基坑施工过程中围护墙与土体水平位移、周围地面沉降、内支撑轴力、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等。研究表明:软黏土中大型基坑的水平位移明显大于狭窄基坑,基础底板施工期间基坑的“蠕变”现象明显,开挖深度、空间效应、隔断墙的设置、坑壁临近既有地下室等均是影响基坑水平位移的重要因素;坑外横向地表沉降呈抛物线型分布,沉降影响范围约为开挖深度的2.5倍, 最大沉降位于坑外约0.67倍挖深处,最大沉降与最大水平位移关系约为 ,坑外纵向沉降大致呈马鞍形,沉降最大值位于基坑中部附近,纵向沉降影响范围大于基坑开挖范围;多层支撑支护结构中各层支撑的轴力随开挖和拆撑工况的变化而动态调整,第2层支撑轴力明显大于其它2层支撑;深厚软黏土中多支撑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分布在支撑深度范围表现出“土拱”效应;随开挖的进行坑外土体的孔压逐渐减小,由于开挖卸荷产生了负超静孔压。  相似文献   

16.
上海某变电站深基坑工程位于滨江软土地区,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基坑开挖施工期间进行了全面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坑外承压水水位、围护结构侧移、围护结构外侧土体侧移、围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立柱回弹以及支撑轴力。监测数据表明:采用早强混凝土可能会引起较大的围护结构侧向位移;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随开挖深度增大而增大,最大侧移深度随开挖深度增大而下移,均处于开挖面的附近;围护结构外侧土体的侧向变形发展规律与围护结构基本一致,且外侧土体的侧移均小于其对应围护结构的侧移;而底板的整体浇筑和地下结构施工对基坑变形有很好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阳亮  李均  刘宗涛 《广东建材》2008,(11):50-51
软粘土的流变特性使得基坑土方开挖具有明显的时空效应规律,主要体现在:基坑周围地层位移随时间而变化;围护结构变形及内力随时间而变化;基坑土体开挖的空间作用。应用时空效应原理进行土方开挖,可以科学地利用土体自身的控制地层位移的能力,有助于解决基坑特别是软土地区基坑的稳定和变形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上海某变电站深基坑工程位于滨江软土地区,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基坑开挖施工期间进行了全面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坑外承压水水位、围护结构侧移、围护结构外侧土体侧移、围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立柱回弹以及支撑轴力。监测数据表明:采用早强混凝土可能会引起较大的围护结构侧向位移;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随开挖深度增大而增大,最大侧移深度随开挖深度增大而下移,均处于开挖面的附近;围护结构外侧土体的侧向变形发展规律与围护结构基本一致,且外侧土体的侧移均小于其对应围护结构的侧移;而底板的整体浇筑和地下结构施工对基坑变形有很好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基坑工程规模的增大,复杂性的增加,基坑坑外影响范围和变形量逐渐增大,传统土力学和基坑开挖变形理论已经难以满足工程计算预测需要。深大基坑出现变形较大的原因被归结于施工对周围土体的扰动影响。选取上海软土地区典型基坑工程,对基坑开挖前后的土体进行取样,对比了施工扰动前后的坑外土体性质。发现上海地区④层土在基坑开挖前后,差异明显。因此,针对④层土进行了模拟基坑开挖应力路径的侧向、轴向卸荷室内试验。最后,结合室内试验结果和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实测数据,对上海地区基坑的变形特性和坑外土体扰动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发现软土地区基坑坑外土体扰动后的固结压缩是造成坑外地表沉降变形的一个重要原因,且坑外沉降曲线可用正态分布函数较好地拟合。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基坑工程紧邻隧道进行建设,基坑开挖将必然会对邻近隧道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保证既有隧道安全的前提下建设新的基坑工程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以某邻近既有隧道的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基坑开挖对邻近软土隧道的影响。研究表明,基坑开挖会引起邻近隧道发生一定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其中竖向位移为主要位移。在设计和施工中,应考虑减少基坑开挖卸荷对周边土体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