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处理渣场渗滤液废水,考察了极板材质、极板间距、电流密度、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u-Ir-Ti电极、极板间距20 mm、电流密度25 mA/cm2、反应时间60 min条件下处理效果较好,COD去除率71.97%,B/C值由0.028上升到0.52,水质可生化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处理低浓度难生化降解的聚氯乙烯(PVC)离心母液废水,考察了温度、极板间距、电流密度、电解时间、初始pH值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8,废水温度为45℃,极板间距为10 mm,电流密度为10 mA/cm2的条件下电解60 min, COD去除率达到91.4%。由于PVC离心母液废水pH值在8~9范围内,温度在50℃左右,因此无需调节pH值和冷却,即可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其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催化氧化—活性炭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研究电流密度、极板数量、间距、活性炭种类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生化出水COD为136.6 mg/L、TOC为56.6 mg/L条件下,当极板数量为2对、间距为1.8 cm、电流密度为20 mA/cm~2、反应6 h时,电催化出水COD去除率可达99.7%,TOC去除率为47.87%。相较于椰壳炭,比表面积大的煤质炭对电催化处理出水的吸附效果较好。当煤质炭投加量为20 g/L、反应120 min时,活性炭出水TOC总去除率可达67.88%。煤质炭吸附废水中有机物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反映该吸附是一个复杂过程。三维荧光光谱表征表明,电催化能氧化分解生化出水中部分类腐殖酸物质,活性炭可进一步吸附去除残留的类腐殖酸物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钌铱镀层钛电极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电Fenton法处理实际染料废水,采用单因子分析方法考察电极材料、电解时间、电流密度、极板间距、p H值、硫酸亚铁投加量、曝气量和搅拌速度等参数对染料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当电解时间为2 h,电流密度为1.2 A/mm2,极板间距为2.5 cm,p H值为2.5,硫酸亚铁投加量为0.5 g/L,曝气量为2 L/min,搅拌速度为1000 r/min,COD去除率达到47.84%。对电流密度、极板间距、p H值、硫酸亚铁投加量设计正交实验,极板间距、p H和硫酸亚铁投加量对电Fenton体系去除率的影响显著,电流密度对去除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絮凝技术处理模拟含磷废水,考察反应时间、极板间距、电流密度、废水初始pH值、电导率以及曝气速率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浓度为10mg/L的模拟含磷废水,当反应时间为30min、极板间距为1cm、电流密度为2.54mA/cm~2、废水初始pH值为7、电导率为150us/cm时,磷的去除效果达到最佳,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在此条件下对反应进行曝气,当曝气速率为0.125L/(L·min)时,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4%,说明曝气有利于除磷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絮凝工艺处理石油裂化催化剂生产废水,考察了电解时间、电流密度、p H、极板间距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工艺参数(初始p H=9.0,极板间距为1.5 cm,电流密度为25 m A/cm~2,电解时间为25 min)条件下,废水经电絮凝处理后,COD去除率达到30%以上。电絮凝主要成本为铝阳极损耗,为0.093 5kg/m~3,占总处理成本的59.57%。电絮凝法可实现对石油裂化催化剂生产废水的预处理,减轻后续生物处理单元的负荷。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强化三维电极/电-Fenton的方法处理印染废水,以孔雀石绿为去除对象。研究了超声与三维电极/电-Fenton联用的的处理效果和影响因素,包括反应时间、p H、电解质浓度、电压、极板间距、曝气强度等。结果表明,单独超声处理孔雀石绿废水时COD去除率并不明显,色度几乎没有变化,但有新的物质产生;超声强化三维电极/电-Fenton对孔雀石绿废水的处理效果很好,比三维电极/电-Fenton对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1%和9.67%,在反应时间为120 min,p H为3、电解质Na2SO4浓度为5 g/L、电压为14 V、极板间距为9 cm、曝气强度为0.8L/min的最佳反应条件下,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85.42%和99.85%。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影响因素显著性依次为:电解质浓度p H极板间距曝气强度电解电压。  相似文献   

8.
采用破乳-混凝-电絮凝法对兰炭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了不同工艺反应pH、药剂投加量及反应时间对兰炭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pH为6,破乳剂投加量为5.075 mg/L时可取得较好的破乳效果;以双铝板为电极的电絮凝最佳参数为:电流密度200 A/m2,极板间距2 cm, pH为4,反应时间为40 min;该参数条件下组合工艺对兰炭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70.64%,氨氮去除率达到41.38%,处理后废水B/C由0.04提升至0.17,可生化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DSA电极为阳极、钛板为阴极,利用二维电催化氧化法对高COD、高氨氮含量难降解工业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电解质加入量和电解时间4个因素对该废水中的COD及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30 m A/cm~2、极板间距为1.5 cm、电解质Na Cl加入量为2.0 g/L时,反应2.0 h后,废水中COD及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7.78%和95.07%。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维电化学体系处理实际印染废水,以电极电压、反应时间、初始pH、极板间距、曝气量以及电解质浓度为单因素水平,研究了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电极电压为6 V,反应时间为80 min,初始pH为原水pH,极板间距为3 cm,曝气量为10 L/min时,电解质浓度为1 g/L时,COD去除率达到70%左右,氨氮去除率达到85%左右,处理效果较好,可作为实际应用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钴湿法冶金废水中较高的有机物影响Na_2SO_4回收质量问题,开展了电催化氧化处理钴湿法冶金废水研究。以COD去除率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COD去除率与反应时间、电流密度、反应初始pH和极板间距的关系;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到目标范围内的最佳处理条件,在此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71.72%。结合反应能耗再次进行优化实验,优化条件下,COD去除率为69.75%,反应平均能耗为0.173 5 k W·h/g。  相似文献   

12.
染料废水主要来自印染加工的各道工序,具有水量大、浓度高、色度深的特点。针对染料废水难以自然降解的问题,采用电絮凝与活性炭吸附耦合技术处理亚甲基蓝废水。先后探讨了电极板组合、反应时间、电流密度、极板间距、椰壳活性炭投加量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解时间60 min,电流密度350 mA/cm2,极板间距3.0 cm,活性炭投加量2 g/L时,亚甲基蓝废水去除率可达98.74%。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铝板电絮凝技术在有机磷农药废水中的适用情况,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对铝板电絮凝处理有机磷农药废水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铝板作电极板处理有机磷农药废水的最佳条件为:电流1.5 A(电流密度为8.52 mA/cm~2)、极板距离10 mm、反应时间15 min、最佳pH范围为7~9。在最佳的处理条件下COD的去除率为70.28%、TP的去除率为73.11%,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铝及不锈钢作阳极的电絮凝法去除兰炭废水COD的可行性,以及处理时间、pH、电流密度、电解质浓度、极板间距等操作条件对兰炭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铝阳极电絮凝去除兰炭废水COD的效果好于不锈钢阳极。用铝阳极在电流密度为0.05 A/cm2、pH=7的条件下电絮凝4 h,兰炭废水COD去除率最高可达75%。实验结果表明,铝阳极电絮凝法可实现对兰炭废水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石油炼化企业的污水处理厂反渗透装置浓水难以进一步生化处理的特点,采用电化学法对该浓水进行处理。探讨了极板和电压、反应时间、回流比等因素对反渗透浓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处理1 L该废水的最佳运行参数:极板间距20 mm,电压22 V,通电时间25 min。COD降解效果最佳的是钌铱镀层钛阳极和钛阴极。在上述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60%,处理后废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张苧文  杨雨桐 《辽宁化工》2022,(12):1701-1703+1710
为了确定高级氧化与生化处理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的处理效果及优化运行参数,以辽宁省某垃圾填埋场浓缩液为原水,采用混凝/电化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进行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在每个环节进行因素控制后,选用最优条件的运行方式进行连续流试验,考察了混凝剂种类和投加量、pH值、助凝剂投加量、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对COD、UV254和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考虑COD、UV254以及氨氮的去除效果,聚合硫酸铁去除效果优于聚合氯化铝和三氯化铁,增加电流密度有助于强化有机物污染的去除效率。得到总体运行优化参数为:在聚合硫酸铁投加量为2 200 mg·L-1,电流密度为10 A,极板间距为3 cm,BAF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优化条件运行时,COD平均去除率为90%,UV254平均去除率为91%,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98%。  相似文献   

17.
以铁片为电极极板,采用电絮凝法处理含铬电镀废水。考察了通电时间、pH值、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等因素对Cr(VI)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通电时间为30min、pH值为4.0~6.0、电流密度为100A/m~2、极板间距为3cm的条件下,Cr(VI)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8.
陶仁杰  李祥  黄勇 《现代化工》2023,(8):213-218
以Ti/RuO2-IrO2电极为阳极、不锈钢电极为阴极构建电化学氧化工艺,用于前置反硝化/PN/Anammox混凝后的垃圾渗滤液脱氮除碳处理的研究。采用响应曲面法的BBD法考察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初始pH、反应时间对COD去除率的交互影响,并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分析电化学氧化过程中总氮的转化。结果表明,各个影响因素显著,模型回归线性好,预测COD去除率最大值为89.38%。最佳实验条件为:电流密度为350 mA/cm2、极板间距为24 mm、初始pH为7.0、反应时间为3.2 h。实际测得的COD去除率为90.12%,对腐殖酸、腐殖质类物质去除效果好,总氮中的氨氮被完全去除,部分氨氮转化为硝氮。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处理酸性染料废水,考察了反应时间、电流密度、反应pH值、极板间距等因素对染料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IrO2-SnO2-TiO2/Ti极板为阳极,以钛网极板为阴极,在电流密度为8.0 A/dm2,pH值为6.0,极板间距为30 mm的条件下,反应120 min后CODCr和氨氮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20.
用Ti/Co-Fe-Cu为阴极,Ti/Ir O_2-Ru O_2为阳极组成无隔膜电解体系,来处理高浓度垃圾渗滤液。考察了该电解体系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并系统研究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搅拌速度及电解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垃圾渗滤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体系在有效去除垃圾渗滤液中COD、NH+4-N同时,也能实现对NO-3-N的无害化去除。室温电解最优工艺条件:电流密度10 m A/cm2、极板间距9 mm、搅拌速度450 r/min以及通电时间3 h,原水COD、NH+4-N和NO-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83%和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