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石油钻探技术》2005,33(1):34-34
2004年,中国石油勘探获得重大突破,专家发现渤海湾盆地可能蕴藏205亿t的石油储量,其中90亿t已经探明。这次发现证明目前国内还有很多具潜力的石油储量未被发现。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煤系气排采规律和井筒流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系气排采井筒模拟综合试验装置的设计方案,可以模拟气携、液携2个试验环境,具有管套、杆管、管内3个气(液)通道。利用该试验装置,可以完成煤系气低压井筒流场模拟试验,为煤系气排采设备的选型与井筒流场规律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4.
《新疆石油地质》2007,28(6):783-783
近日,中原油田三叠系砂岩裂缝潜山油气藏勘探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确定为今年两项重大突破之一。另一项是西北分公司塔河油田艾丁地区勘探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5.
河南油田部署在焉耆盆地的一口评价井近日在深层八道湾组试油获重大突破.焉耆盆地是全国1992年开放油气勘探市场后,河南油田于1993年9月中标的一个风险勘探盆地.前几年河南油田在这个盆地已寻找到约3600万t油气资源,含油层均为埋深2100~2650m的三工河组.已找到的油气资源占该盆地总资源量的10%左右,剩余资源量大多集中在深层,但近几年在深层的勘探未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经过5年的研制开发,我国三次采油驱油剂及其使用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据实验,运用这一技术我国多数油田的原油采收率可以提高20%以上,相当于过去50年这些油田原油总产量的一半。这是记者1月24日从中国石化集团在京召开的"胜利油田石油磺酸盐示范工程验收会"上获悉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煤系气共生成藏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勇 《天然气工业》2018,38(4):26-36
煤系气共生共探与共采受到我国天然气行业的高度关注,勘探与开发试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分析煤系气地质条件特殊性的基础上,从煤系砂岩储层致密化机理、煤系气共生组合及成藏要素配置、煤系含气系统叠置性等方面,评述了我国煤系气共生成藏作用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1)煤系气地质条件的特殊性表现在3个方面——煤系气赋存态和储层岩石类型具有多样性,其成藏效应与常规砂岩气有所不同;煤系沉积序列旋回性极强,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多变;煤系砂岩储集体在广覆式泥质岩中镶嵌展布。(2)煤系富有机质特性以及烃源岩生气过程产生的有机酸,是煤系砂岩储层致密化的重要诱因,煤系砂岩气可能具有部分自生自储及吸附气的成藏特点,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砂岩储层的物性。(3)煤系沉积特点决定了煤系气成藏效应主要取决于生烃强度、运移方式与输导体系、地层流体能量、区域有效盖层等4个方面,特殊的输导体系使得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在复杂的源储系统中得以重新分配,这是煤系气共生成藏的重要基础。(4)含气系统叠置性是煤系气地质研究的前缘方向之一,近年来发展了测井响应识别技术和含气系统叠置性判识方法,发现煤系存在3种典型流体压力曲线类型,并初步应用于煤系气共采有利层段的优选。  相似文献   

8.
广义的煤系气是指赋存于煤系地层中的全部天然气,而狭义的煤系气则主要指赋存于煤层中的煤层气及其附近致密砂岩储层中的天然气。为了提高煤层气的开发效益,从烃源岩分布、煤与砂岩的组合类型、沉积相、封闭体系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狭义煤系气的成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我国含煤盆地煤系地层煤与砂岩组合配置关系多样;②广覆式烃源岩分布为煤系气的富集提供了充足的气源基础;③沉积相控制了煤系气生储盖组合的配置关系,构成煤系气成藏的先天物质基础,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煤层和砂岩均发育,是煤系气共生成藏最有利的沉积相带;④封闭体系对煤层(系)气的控制作用贯穿于煤层(系)气生成、聚散、富集及成藏等全过程,可划分出3种煤系气气藏类型--自生自储型煤层气藏、煤层气-砂岩气共生气藏、煤成砂岩气藏,其中前者是目前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进而指出了下一步的煤系气勘探方向:①以沁水、鄂尔多斯、准噶尔、海拉尔、鸡西等煤系气资源量较大的盆地为重点,开展煤系气勘探和评价;②针对不同煤系气气藏类型开展有针对性的勘探工作,在浅部自生自储型煤层气富集区进行煤层气勘探,对深部煤层气-砂岩气共生气藏进行煤层气+砂岩气综合勘探,对煤成砂岩气藏重点开展砂岩气勘探。  相似文献   

9.
<正>4月25日,长庆苏里格气田。随着苏东XX-XXC4井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试验的圆满完成,集团公司重大现场攻关试验项目-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技术,在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历时3年的重点攻关下,完成由重点设备研发、室内工艺技术试验到作业现场验证的关键性"三步走",为这项技术在国内标准化作业、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主要煤系倾气倾油性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成煤物质基础与生油气物质基础的关系、煤系有机质的原始气油比分配特征及含煤建造特征与煤系烃源岩形成、演化特点的关系等方面,探讨煤系倾气倾油性的主要控制因素.煤岩显微组分组成的分布密度型式、煤化作用过程中岩系的气油比再分配效应和含煤建造层序基准面变化类型是影响煤系总体倾气倾油性的关键因素.中国主要煤系(煤盆地)的显微组分组成有镜质组-壳质组/腐泥组组合型(吉普斯兰型或加里曼丹型)、镜质组-惰质组组合型(库珀型)和过渡组合型3种分布密度型式,分别代表了倾油型、倾气型和过渡型的煤系.受煤系层序基准面变化控制,后两种类型较常见,因而中国多数煤系都是倾气性的.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2月24日从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获悉,针对致密油气和页岩气等非常规领域开展的油气藏储层改造技术重大现场攻关试验取得重大突破。"十二五"开局以来,在顶层设计指导下,各攻关单位在"十一五"低渗透油气藏储层改造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基本掌握复合桥塞多段压裂技术、套管滑套多层压裂技术、连续油管喷砂射孔多层压裂技术、封隔器滑套多层多段压裂技术、体积压裂设计和实时监  相似文献   

12.
截至10月13日,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加氢裂化催化剂开发与工业应用项目吨级工业放大催化剂长周期试验已经平稳运行1800小时,催化剂活性稳定性良好,产品分布合理,满足了生产需求。这标志着集团公司炼油催化剂重大科技专项进入关键试验阶段,对推进中国石油加氢裂化技术自主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石油工程建设》2007,33(6):32-32
一一项完全拥有中圈自主知识产权的“组分烁油”技术,一举帮助中国石油炼化企业摆脱了主要依赖欧美发达囝家技术体系的被动局嘶,使国产石油炼化技术跨入世界先进水平,汽柴油质量达到欧Ⅳ排放标准。“烃重组”专利技术足“组分炼油”技术的代表。该项以催化裂化以及各馏分非加氢精制技术为核心的组合优化技术体系的应用,既能使烁化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汽柴油产品,也为重整和乙烯装置提供大量优质原料,使得炼油与化工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虹润控温精度取得重大突破,虹润公司集20多年自动化控制理论研究成果、10多年现场经验积累以及融合了当前国内外多种先进的温控算式。控温精度达±0.1℃,无超调、欠调,达国际先进水平。 工作条件:控制对象为一体化高温电炉(型号:SXC—1.5);炉膛内放满加热材料;控制目标值:200.0℃。  相似文献   

15.
《石油和化工设备》2009,12(7):40-40
本刊讯由湖南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和长沙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脱硝催化剂前端烟气与氨均混技术”日前在长沙通过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技术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这标志着我国在烟气脱硝技术领域有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主研发的旋转导向钻井系统、随钻测井系统今天(2015年5月3日)联袂在渤海完成了钻井作业.这标志着我国在这两个技术领域打破了国际垄断,中国海油也成为全球第四、国内第一个同时拥有这两项技术的企业.  相似文献   

17.
<正>虹润控温精度取得重大突破,虹润公司集20多年自动化控制理论研究成果、10多年现场经验积累以及融合了当前国内外多种先进的温控算式。控温精度达±0.1℃,无超调、欠调,达国际先进水平。工作条件:控制对象为一体化高温电炉(型号:SXC-1.5);炉膛内放满加热材料;控制目标值:200.0℃。  相似文献   

18.
《石油化工应用》2012,31(12):36
<正>11月19日,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金石1井采用6毫米油嘴、12毫米孔板工作制度临界速度流量计求产,折算日产量2.55万立方米,这标志着西南油气田在页岩气勘探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非常规领域增储上产增添了新动力。金石1井是一口重要预探井,部署在四川盆地川  相似文献   

19.
20.
《齐鲁石油化工》2014,(2):144-144
<正>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包信和院士团队基于"纳米限域催化"新概念,创造性地构建了硅化物晶格限域的单铁中心催化剂,成功地实现了甲烷在无氧条件下选择活化,一步高效生产乙烯、芳烃和氢气等高值化学品。该研究将具有高催化活性的单中心低价铁原子通过2个碳原子和1个硅原子镶嵌在氧化硅或碳化硅晶格中,形成高温稳定的催化活性中心;甲烷分子在配位不饱和的单铁中心上催化活化脱氢,获得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