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鱼雷整体效能是鱼雷各项技术的综合表现,是鱼雷技术研制和使用等决策的重要依据。根据鱼雷的自身特点和基本任务,分别从机动能力、探测能力、追踪能力、抗干扰能力、再搜索能力和毁伤能力等6个方面出发,建立了递阶层次结构的鱼雷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理论,提出并详细介绍了鱼雷作战效能模糊综合评估方法。采用该方法进行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且有效,同时给出了鱼雷作战效能评估的分析方法,为鱼雷武器装备的论证、研制、使用和改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定量分析和评估鱼雷电磁引信接收机对欺骗式干扰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对鱼雷电磁引信目标特性及工作机理的分析,定义了抗干扰系数和幅值系数,给出了两者之间的计算关系式,并提出了以抗干扰系数作为评估指标的定量评估方法。针对鱼雷电磁引信接收机中典型的滤波电路和时间检验电路,利用电路分析法推算了二者的幅值系数,进而推出其抗干扰系数。最后,利用抗干扰系数对鱼雷电磁引信接收机抗2种欺骗式干扰能力进行评估,其结果与实测一致,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评估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鱼雷装备系统战备完好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强  杨策 《鱼雷技术》2007,15(2):57-59
战备完好性综合反映了装备系统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要求,是衡量装备系统实际战斗力的重要标志。为了解决目前衡量鱼雷装备系统任务效能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探讨了鱼雷装备系统战备完好性、使用可用性和任务效能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把使用可用性作为鱼雷装备系统战备完好性的主要度量指标,建立了一种使用可用性评估模型,对鱼雷装备系统战备完好性分析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鱼雷战术性能指标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鱼雷战术性能指标的特点,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以装药量、最大航速、最大航深、最大航程、抗干扰能力、自导作用距离、搜索扇面角等7项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评价了鱼雷战术性能指标。通过构造灰色关联度判断矩阵,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加权向量,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出了各型鱼雷与虚拟鱼雷的接近程度,以此给出了综合评价的优劣排序,并给出了仿真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鱼雷战术性能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是有效可行的,可以为鱼雷的作战使用提供指导,也可以为鱼雷的改进和发展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5.
效能评估是对武器系统决策的重要依据。针对鱼雷的主要任务和工作过程,建立了鱼雷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聚类理论对鱼雷效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鱼雷效能灰色聚类评估方法。通过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正确合理,提高了鱼雷效能评估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鱼雷电磁引信对不同类型干扰的抗干扰能力无法进行定量评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权重的抗干扰评估方法。该方法定义了峰值电压因子、包络持续时间因子、有效能量因子、信噪比因子和相似性因子5个评估指标,并利用组合权向量的方法对主观权向量和客观权向量进行综合得到最优权向量。仿真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任意干扰对鱼雷电磁引信干扰能力的定量评估,且评估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7.
鱼雷反潜自导反水声对抗能力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鱼雷一般具有对抗转发器、宽带噪声干扰器及气幕弹等水声干扰器材的能力。本文用数学仿真的方法,通过计算有、无水声干扰器材作用情况下鱼雷攻击目标的效果来评估鱼雷对上述三种水声干扰器材的抗干扰性。仿真结果表明,鱼雷对上述三类干扰器材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转发器干扰、宽带噪声器干扰及气幕干扰分别使该鱼雷的攻击效果下降13%、15%和3%。  相似文献   

8.
尾流自导鱼雷技术优势及应用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罗笛  李本昌  李原 《鱼雷技术》2008,16(3):45-48
针对国内外潜射鱼雷在功能体制和制导方式等技术环节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基于尾流自导鱼雷制导原理,分析了尾流自导鱼雷在作战使用上的技术优势:抗干扰能力强,适宜高速制,可选择攻击目标和捕获概率高;以及其战术局限性:可攻目标的类型及速度受限,鱼雷航程损失大,与线导结合困难,对机动目标攻击效果较差.最后提出了在规划鱼雷武器发展和作战使用时应依据潜艇的作战使命和战术需要合理配置和选择各种制导方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鱼雷主动电磁引信的抗干扰能力,把跳频技术应用于鱼雷主动电磁引信中,提出了基于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的跳频引信系统设计方案,阐述了跳频引信的工作原理,重点研究了跳频信号的产生及回波信号的处理,并对跳频引信的抗干扰性能进行了理论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宽频带跳频工作体制有利于提高鱼雷主动电磁引信的抗干扰能力,可为鱼雷主动电磁引信设计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F17鱼雷系列的最早型号是1977年设计的F17被动自导鱼雷。1985年F17—1加强型鱼雷取代了F17鱼雷。1989年F17—2型鱼雷又取代了F17—1鱼雷。从F17到F17—2型鱼雷主要的改进是:航程几乎增加了一倍,大大提高了航深并明显提高了抗干扰能力。 F17型鱼雷直径为550mm,F17—2型鱼雷则改为533.4mm,其目的是为了能在潜艇上装备,用以对付水面舰目标。F17—2的最大航速和潜深都比F17有所提高。据报道,F17—2鱼雷可以识别大多数的鱼雷干扰手段和环境背景噪声,从而提高了命中公算。 1986年,F17—2鱼雷开始试生产,使用试验在1987年上半年进行,该雷定于同年服  相似文献   

11.
基于6S的鱼雷技术阵地规范化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波  张永  李文龙  可永敏 《鱼雷技术》2011,19(2):140-143
鱼雷技术阵地规范化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鱼雷技术保障的能力和水平。该文在介绍6S背景和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鱼雷技术阵地的实际特点,详细论述了6S在鱼雷技术阵地的推行实施情况,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实践证明,6S规范化管理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事故发生概率、提升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并增强了人员归属感。这种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是新时期海军军械保障建设的需要,它显著提升了鱼雷技术阵地人员的素养和保障能力,促进了鱼雷技术阵地科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真勇  郑援  吕海平 《鱼雷技术》2011,19(2):129-133
潜艇的鱼雷防御性能主要包括潜艇的水声对抗性能和其自身性能。潜艇规避鱼雷时,针对潜艇自身机动性能对潜艇生存概率的影响问题,建立了仿真所需要的鱼雷声学模型和实体机动模型,构建了干扰器作用下的鱼雷发现距离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了不同最大航速、不同加速性能时潜艇的生存概率,分析了潜艇机动性能对潜艇生存概率的影响,结论是潜艇的机动性能对潜艇防御鱼雷有着一定的影响,可以通过提高潜艇自身机动性能来提高潜艇防御鱼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勘  孙树栋 《鱼雷技术》2008,16(5):8-11
将层次分析法(AHP)与数据包络法(DEA)有机结合,构建了AHP—DEA的鱼雷方案评价模型,首先通过AHP法计算各鱼雷方案在评价因素中的相对权重,然后根据DEA法的原理将鱼雷方案作为决策单元、各方案的相对权重作为产出建立优化模型,通过计算模型的相对效率值,求出鱼雷方案可能性大小的顺序,并以实例阐述该模型在鱼雷方案评价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4.
鱼雷实航可靠性是鱼雷性能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鱼雷战斗力的重要标志。本文建立了基于任务过程等规则的鱼雷实航可靠性仿真模型、算法和程序,并用案例进行了验证,结果与实际相符。此模型不仅能预计、评价鱼雷设计初期的实航可靠性,还可确定影响鱼雷任务完成的关键设备,为系统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孙常存 《兵工自动化》2023,42(10):40-43+77
针对影响反潜助飞鱼雷作战效果的主要因素,基于反潜助飞鱼雷弹道特征分析,建立反潜助飞鱼雷空中与水下弹道模型。结合敌潜艇典型机动规避样式,按照反潜助飞鱼雷反潜作战流程编制仿真程序,定量分析射程、落点偏差和主动自导作用距离对反潜助飞鱼雷命中目标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分析对反潜助飞鱼雷作战能力仿真、试验和训练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客观地评价鱼雷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水平,在分析鱼雷试验的特点和现有的传统评定方法和超差点评定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鱼雷试验综合评定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综合评定模型,将试验结果评定的有限状态向无限状态扩展,并用合格度来描述其状态,从而拓展了鱼雷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朱文振  叶豪杰  刘波 《鱼雷技术》2012,20(5):396-400
鱼雷靶场散布是线导鱼雷作战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线导鱼雷试验鉴定的重要内容.分析了线导鱼雷导引过程中产生鱼雷散布的原因,建立了雷位误差和深度误差数学模型,应用试验设计理论确定了试验项目与试验样本,并通过对影响线导鱼雷靶场散布主要因素的分析,确定了试验方案设计原则,提出了试验评定方法.该方法为制定线导鱼雷靶场散布试验鉴定和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可为线导鱼雷作战仿真及作战效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鱼雷自导系统毁伤评估模型是研究鱼雷与反鱼雷对抗中的关键技术,通过三维非线性动力学仿真软件ANSYS/LS-DYNA对射弹侵彻毁伤鱼雷自导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间隔靶的弹道极限速度与侵彻靶板层数、射弹与靶版的变形规律、速度位移规律和自导系统的毁伤概率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