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利     
《工程塑料应用》2007,35(4):84-85
阻燃(丙烯腈/苯乙烯)共聚树脂/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共聚树脂塑料合金的制造方法公开号:CN1908060公开日:2007-02-07申请人:杭州科利化工有限公司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丙烯腈/苯乙烯)共聚树脂(SAN)和(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三元共聚树脂(ACS)为基材,加入溴系阻燃剂、  相似文献   

2.
<正>苯乙烯(SM)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通用/高抗冲聚苯乙烯(GPPS/HIPS)、发泡聚苯乙烯(E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丁二烯-苯乙烯橡胶和丁二烯-苯乙烯胶乳(SB橡胶/SBR胶乳)、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离子交换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  相似文献   

3.
日本昭和电工从69年开始了氯化聚乙烯的工业化生产。目前世界上有五家公司在继续生产。氯化聚乙烯具有独特的品质。使氯化聚乙烯(以下简称 CPE)工业化的目的有二个。第一是发展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接枝三聚物(即 ACS 树脂),用以改善以工程塑料著名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即 ABS 树脂)的耐候性,实际上是想要得到一种具有难燃性的品种,并已在62年用基础研究肯定了这种品种的实用性。第二是将 CPE 与聚  相似文献   

4.
1 概述ACS树脂是将丙烯腈(AN)和苯乙烯(St)接枝到氯化聚乙烯(CPE)弹性体的主链上,形成三元接枝共聚物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众所周知,具有卓越综合性能的ABS树脂(丙烯腈一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其韧性、刚性、加工性和耐化学药品等性能优异,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程塑料。但ABS树脂中的橡胶成份丁二烯含有  相似文献   

5.
通过弹性体氯化聚乙烯(CPE)、丙烯酸酯类(ACR)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高胶粉对苯乙烯-丙烯腈树脂(SAN)分别进行增韧,研究了增韧SAN树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流动性能和加工流变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增韧SAN树脂的相形态。结果表明:ABS高胶粉增韧效果最好,随着ABS高胶粉用量的增加,增韧SAN树脂熔体流动速率和热变形温度均呈下降趋势,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呈升高趋势。SEM研究表明,添加ABS高胶粉25份时增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正>丙烯腈(AN)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腈纤维(腈纶),也是生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苯乙烯-丙烯腈树脂(SAN)等热塑性合成树脂、丁腈橡胶(NBR)、己二腈以及丙烯酰胺及其它衍生物,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MBS)等的原料,开发利用前景广阔。2015年我国丙烯腈产能达1 817kt/a,具体生产企业及产能见表1。  相似文献   

7.
ACS树脂综合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莹  万青 《中国塑料》2007,21(7):35-38
研究了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三元共聚树脂(ACS)的加工流动性、力学性能、耐老化性能和阻燃性能,并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树脂(ABS)、丙烯酸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树脂(AAS)树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氯化聚乙烯(CPE)含量为40%的 ACS 树脂比 ABS 容易塑化。随着 CPE 含量的增加,ACS 树脂的冲击强度提高,熔体流动速率、拉伸强度和热变形温度都下降。与 ABS 和 AAS 相比,ACS 的阻燃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中 CPE 含量为40%时,ACS 氧指数可达28.10%。ACS 树脂经紫外线照射400h,其冲击强度基本不降低,ACS 的耐老化性远远高于 ABS 和 AAS 树脂。  相似文献   

8.
2003年,中国石化出版社隆重推出《合成树脂及塑料牌号手册》(上、下册)。其中,上册涵盖了国内外近百家公司的近万种通用树脂的牌号,品种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高压乙烯共聚物、聚丙烯、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苯乙  相似文献   

9.
以聚碳酸酯(PC)为耐热树脂,磷酸酯为阻燃剂制备无卤阻燃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塑料(ACS)/PC合金,研究了ACS与PC的质量比、磷酸酯用量、增容剂用量等因素对阻燃ACS/PC合金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CS与PC的质量比为75∶25时综合性能最优;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g-MAH)可以有效提高缺口冲击强度;磷酸酯与ACS存在协同增效作用,相对于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PC合金,阻燃ACS/PC合金的磷酸酯用量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0.
通过乳液接枝聚合法合成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接枝粉料,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得到ABS树脂。探究丙烯腈含量对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丙烯腈含量增加,ABS树脂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耗散因数、体积电阻率、维卡软化温度以及两相之间相容性上升,但熔体流动速率、表面电阻率、介电常数下降。  相似文献   

11.
<正>丙烯腈(AN)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丙烯腈纤维(腈纶),也是生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苯乙烯-丙烯腈树脂(SAN)等热塑性合成树脂、丁腈橡胶(NBR)、己二腈以及丙烯酰胺及其他衍生物等的原料,开发利用前景广阔。1生产技术进展目前,丙烯腈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氨氧化法和丙烷氨氧化法两种方法。我国全部采用丙烯  相似文献   

12.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腈-丁二烯-(α-甲基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BMS)和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α-MSAN),再将ABMS与α-MSAN熔融共混制备了ABMS树脂,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热性能与形态结构。结果表明:ABMS树脂的韧性随着橡胶相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拉伸强度先增加后减少;引入α-甲基苯乙烯可以改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的稳定性;橡胶相含量的增加能使ABMS树脂的耐热性能提高;橡胶相含量较高的ABMS树脂从深层次发生断裂,其抗冲击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上海塑料》2009,(3):14-14
ACS树脂(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共聚物)因性能类似甚至优于其他工程塑料,且生产成本更低,被视为ABS,ASA(丙烯酸-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等工程塑料的理想替代品。浙江镇洋化工发展有限公司已开发成功ACS生产工艺。该公司计划投资建设5000吨/年规模的ACS树脂生产装置,目前已进入产业化准备阶段。  相似文献   

14.
正ABS树脂是由丙烯腈(A)、丁二烯(B)和苯乙烯(S)3种单体共聚,介于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之间的一种热塑性聚合物,其微观结构是聚丁二烯(PB)橡胶微粒分散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连续相中"海岛"型两相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共聚物(ACS)和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ASA)等苯乙烯类聚合物与聚氯乙烯共混得到的四种共混体系紫外光降解研究进展。其中,由于ABS和MBS主链结构中含有不饱和双键,在紫外光作用下易氧化降解,所以与聚氯乙烯共混体系耐候性较差;而ACS和ASA主链结构不含有不饱和双键,与聚氯乙烯的共混体系耐候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丙烯腈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高分子材料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并有着广阔的前景。以丙烯腈为原料可生产腈纶(丙烯腈纤维)、丁腈橡胶(NBR)、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和苯乙烯-丙烯腈树脂(SAN)等。但丙烯腈属于危险化学品,如存储不当可能会出现意外事故,将对运输人员及设备造成严重的危害,做好化学品存储运输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本次以成品丙烯腈为对象,分析了化学品储运系统工艺技术的应用,旨在创造安全可靠的化学品应用体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丁二烯接枝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PB-g-SAN)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系列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ABS),考察了橡胶含量对该ABS树脂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ABS树脂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熔体流动速率、热变形温度、密度和硬度均有所降低,而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提高。因此可通过调节橡胶含量来制备具有不同物理力学性能的ABS树脂,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8.
陈雏芳 《现代橡塑》2005,17(2):31-31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是一种重要的树脂材料。  相似文献   

19.
金栋 《化工文摘》2007,(3):25-28
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苯乙烯树脂(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离子交换树脂、不饱和聚酯以及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SBS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丙烯腈-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物(AAS树脂)又称ASA树脂即一种耐候型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是一种新型树脂及高效树脂改性剂.本文采用乳液接枝——树脂共混法制备AAS树脂工艺:以丙烯酸丁酯为聚合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大粒径交联聚丙烯酸酯胶乳,以其作为接枝主干物,与共聚单体进行接枝聚合,再进行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