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ρ-α曲线法在测定大地电阻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Wenner四电极法测量土壤电阻率的研究基础上,以ρ-α曲线作为主要工具来对多层土壤的电阻率分布情况进行测定.通过建立真实的土壤比例模型,将测试出的土壤电阻率数据绘成ρ-α曲线,并将理论推定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ρ-α曲线法推定的大地土壤电阻率的分布情况,其趋势与实际情况相符,但限于实验条件在精确度上略有偏差.因此,该方法作为推定大地电阻率分布的方法之一是比较可行的,相比其它破坏性的测试方法尤为简便、快速、经济.  相似文献   

2.
杨雄 《广东电力》1997,10(1):12-14
重点论述了计算电位升时应该用等效大地电阻率取代大地电阻率的取值问题,并以500kV东莞变电站作为例子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在特高压直流线路的送、受端,与换流站配套的接地极承担着单极运行时形成大地回路的电极作用,其选址、设计对整个线路的安全运行极其重要。接地极的设计包括接地电阻、跨步电压等计算均需要准确可信的地层电阻率资料。特别是在锦屏-苏南线路同里换流站庙泾接地极及溪洛渡-浙西金华换流站金丝接地极单极运行引起附近变电站偏磁报警事件之后,对接地极深部(地下50 km)地层电阻率的测试尤显重要。针对设计方的要求,根据几种物探方法的应用条件及其主要的优势、劣势,提出了一套测试方法的组合,即用常规对称四极了解极环埋深处(地下3~4 m)和300 m以浅地层的电阻率分层,用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CSAMT)了解300 m~3 km地层电阻率,用大地电磁(MT)了解3~50 km地层电阻率。实践证明该方法组合既很好满足了设计需求,也具有较好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4.
深层大地电阻率对交流电网直流电流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层大地电阻率过高可能导致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在交流电网中大量分布,诱发变压器直流偏磁危害。有鉴于此,通过大地电磁法测量深层大地电阻率分布从而取得水平多层大地电阻率结构参数,再利用复镜像法计算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在多层水平土壤中的电位和电流密度,以评估深层大地电阻率对交流电网直流电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只要离开直流极超过3倍直流极尺寸区域,点源可以代替具体的直流极进行电场/电位分布的计算。如果要分析直流电流在交流电网中的分布,必须要按实际大范围的大地电阻率参数来进行分析。最后以湖北电网的直流电流分布仿真结果与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测量为例说明准确的深层大地电阻率对正确计算交流电网直流电流分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用电压电流法测定高于1000MΩ的试样绝缘电阻和绝缘电阻率的基本测试原理;测量绝缘材料的电阻率时,被测试样和测试电极的选取和测高绝缘电阻时漏电流、外来电势和试样中残余电荷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电缆半导电屏蔽层电阻率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不同的电缆屏蔽料生产的电缆内外半导电屏蔽层的电阻率(或电阻)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电缆屏蔽层的电阻率与测量时间、测试温度均存在相关性。由此分析认为,IEC 60840和IEC 60502,以及国家标准GB/T 12706—2002中关于半导电屏蔽层电阻率的测试方法,存在测试条件规定不明确的问题,并提出了执行该标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电阻率与油中氧化产物、杂质、化学分析及介质损失角正切值的关系;介绍了电阻率的测试方法;并对运行变压器油测试的结果与数据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文献^[1]推荐的大地等效电阻率的计算方法及其问题,介绍了一种计算多层土壤等效电阻率的新解析方法-两层土壤分解法,并以500kV东莞变电所的三层土壤为例,分析了该变电所接地装置外光缆处P点的地电位升。  相似文献   

9.
碳化硅非线性导电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碳化硅非线性导电特性的意义和碳化硅材料的特性、非线性导电特性的测试及计算方法,讨论了α—SiC和β-SiC的非线性导电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对于α—SiC,颗粒越粗,电阻率ρ0越低、非线性系数β越大;颗粒越细,电阻率.ρ0越高、非线性系数β越小;不同种类,不同工厂生产的碳化硅的电阻率ρ0和非线性系数β是不同的;α—SiC制成防晕带后电阻率升高,β值下降,颗粒越粗,β值下降越大;防晕带与粉料的非线性性质有相似的规律.而β-SiC具有比α—SiC低得多的电阻率和较大的非线性系数,并且其电阻率和非线性系数受到粉料的粒径、合成温度和涂层有机物含量等因素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交流电气化铁路中牵引回流在钢轨和地中的分布,推导了流经牵引变电所接地网的地返回电流和接地网电位抬升。在PSCAD/EMTDC环境下搭建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了钢轨大地间泄漏电导、大地电阻率和牵引变电所接地网接地电阻对地返回电流及地网电位抬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返回电流和地网电位抬升受钢轨大地泄漏电导和接地网接地电阻影响较大,受大地电阻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选频法作为双回路互感法的一种,运用在城市屏蔽系数测试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是在研究实践中发现将这个方法应用在测量大地导电率方面更具有普遍意义。大地电阻率是研究地球物理和电工学的一个参数:地球物理中研究岩石的电气特性,从而推断地层结构;电工学中研究两终端接地导线间的互感阻抗,从而确定感应电动势,都须先研究该地区的大地导电率。随着电力网和通信网的发展,建设地区大地导  相似文献   

12.
直流输电的入地电流在大地中分布会造成变压器直流偏磁和埋地金属管道腐蚀问题,从而对电网设备和直流极附近环境产生影响。基于复镜像法提出直流输电入地电流在多层水平大地中的分布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直流电流在大地中的分布规律,并通过与CDEGS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地区浅层5 km范围内大地中分布的直流电流总量不超过总入地电流的40%;直流输电输送距离在数百km以上时,会有超过50%的入地直流电流进入100 km深层的大地;并从理论上证明了直流输电的入地电流倾向于在大地深处分布的现象。实测的湖北、青海、浙江和广东四省区大地电阻率数据表明,湖北大地电阻率总体较低,其余地区均存在地下高阻层。运用等效直流偏磁电流的概念分析湖北、浙江和广东三省区的直流偏磁风险,表明地下存在高阻层的地区风险较高。综上所述,只有考虑了深层大地电阻率分布,才能正确计算交流电网的直流电流分布,深层大地存在高电阻率的区域是导致变压器直流偏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直流接地极与大地中金属管道的防护距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直流输电工程接地极对地下金属构件的腐蚀问题,对电腐蚀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大地金属构件腐蚀的限值。因海岸与陆地直流接地极计算模型不同,考虑到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且海水的电阻率远小于大地土壤电阻率,对附近大地电位的分布影响较大,因此海岸直流接地极应根据周围的地质环境建立计算模型。考虑到海洋对大地电位的影响,对大地土壤电位梯度进行了计算,预估了海岸直流接地极与地下金属构件的防护距离。  相似文献   

14.
架空线路系统导线—地回路阻抗是输电线路过电压防护和电磁兼容研究的重要参数。笔者将大地视为水平分层结构,运用复数镜像法,给出了大地水平分层时架空线路系统导线—地回路阻抗的计算方法,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结合中国特高压输电线路实例,计算分析了大地分层结构条件下架空线路系统导线—地回路阻抗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克服了Carson公式计算结果频率性能较差的缺点,具有更高的计算准确度;架空线路导线—地回路阻抗随频率和第1层土壤厚度的增加而增大且有饱和趋势,第1层土壤的电阻率对导线—地回路阻抗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较详细地介绍了化学电源用隔膜电阻的两种测试方法——相对电阻率法和面积电阻法,两种测试方法的原理、使用仪器及测试线路、测试步骤等.分析了采用相对电阻率法和面积电阻法测出的隔膜电阻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在KOH电解液密度为 1.40g/cm~3时,隔膜面积电阻R_s与隔膜相对电阻率K的关系式为:R_s=2.2K·d(d:隔膜的湿厚度).讨论了面积电阻测试中的测试面积、隔膜厚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及面积电阻对分析电池性能的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变电站接地系统设计需要可靠和准确的土壤电阻率值,而温纳四极法在土壤电阻率测量中操作方便、准确可靠。从工程实践角度对测量要求、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进行阐述,介绍了温纳四极法在变电站工程建设前期土壤电阻率测试中的应用,并对实测数据加以分析,提出减小测量误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铁硅铝合金由于具有高硬度、高电阻率的特点,适合用作录象磁头头材料。高硬度保证了磁头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好的图象录放质量;高电阻率的特点使它在高频下工作时比起其它磁性合金有着较高的磁导率。本文介绍我们测试铁硅铝合金高频磁导率的方法和测试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介绍电工用铜排体积电阻率的测试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800 MW水轮发电机防晕材料的组成及材料,测试了不同种类防晕材料的伏安特性曲线,并分析不同种类防晕材料的非线性系数、固有电阻率、表面电阻率。结果表明:800 MW水轮发电机用不同防晕材料的伏安特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固有电阻率和非线性系数相近,高阻防晕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呈离散性分布,与概率学中的泊松分布特性相近。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化学包覆法制备AgWC(12)C(3)混合粉,再分别采用烧粉制粒、掺胶制粒和干法制粒将混合粉制粒,使粉体获得一定的流动性,通过初压—烧结—复压—退火—再复压制备出AgWC(12)C(3)电触头材料。测试材料的电阻率、抗弯强度等关键特性,研究了制粒工艺对AgWC(12)C(3)电触头材料力学物理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法制粒能明显降低材料的电阻率,提高材料的抗弯强度和使用寿命;与烧粉制粒相比,电阻率降低9.7%,抗弯强度提高了23%,电寿命提高了7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