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刚 《世界宽带网络》2008,15(10):46-46,48
广电接入网络,是目前频带最宽的驻地网络,传输带宽达到1GHz,广电网络也是最早利用光纤作为接入网骨干传输的网络,因此广电网络俗称HFC(Hybrid Fiber-Coaxial)。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发展,HFC网由原来的光纤到大区,逐步推广到光纤到路边、光纤到小区。广电如何发挥既有的网络优势和资源优势,在目前光纤到户浪潮中取得胜利,关键在于建设模式的选择:既能保障功能业务的开展,又能保障投资顺利回收。  相似文献   

2.
《通信世界》2007,(14):43
目前,我国电信网络已经实现了基于光纤传输和交换的骨干网,城域网承载的数据业务迅速增长,对综合业务的需求也日渐增多,光网络的建设已从骨干网、核心网向城域网、接入网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接入网与接入网光纤化 当前,网络建设的重心已经从核心网络转移到用户接入网,如何将用户所需要的各类信息通达到用户是今后通信网发展的关键所在。接入网的概念也就因此产生。当今通信网正逐步向着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的方向发展,电话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三网合一已成为大势所趋。接入网概念的提出,就是要根本解决宽带、综合业务的用户接入问题,网络建设中只需考虑单一业务和单一网络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光纤在长途及中继网的广泛应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用户接入网光纤的应用却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和热点。铜缆一直是支撑过去及现有接入网的主要传输媒介,在通信网络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利用现有的网络进行高速数据、静止和活动图像以及话音的通信还难以实现。可  相似文献   

4.
1引言 在用户接入网建设中,目前普遍使用的有铜线接入网、无线接入网和光纤同轴混合接入网等,但是,随着网络传输的业务种类越来越多,交互性越来越强,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宽,接入网部分的带宽“瓶颈”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从发展的趋势来看,要建成一个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及个人化的用户接入网,最理想的形式当是建成一个以光纤接入为主的用户接入网。  相似文献   

5.
《电信科学》1998,14(1):58-60
HONET综合业务接入网HONET综合业务接入网1接入网基本概念光接入网是随着全球电信网络向着光纤化、宽带化方向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主要是指业务提供者与用户网络之间的光纤通信系统.一般来说,光接入网是指采用基带数字传输技术,传输双向交互式业务的接入...  相似文献   

6.
宽带无源光接入网技术GP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光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的骨干网已经基本实现光纤化、数字化、宽带化,传送的业务除了传统的电话、传真等低速业务外。还有基于高速数据传送的视频点播、可视电话等宽带业务。而位于网络边缘的接入网发展一直比较缓慢,难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因此运营商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综合化及个人化的用户接入网,最理想的方式是建立一个以光纤为主的用户接入网。无源光网  相似文献   

7.
有线广播电视用户管理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广播电视光纤传输干线网已基本建成,广电光纤传输网总长超过40万公里,全国有线电视模拟用户已达到9000万户,而且每年还在以平均5-8%左右的速度增长,有线电视的数字化技术给广电网络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新技术革命和固有的庞大收视人群,作为新兴的网络运营商——广电网络,应如何进行有效的用  相似文献   

8.
在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光纤骨干网的核心部分已全部数字化。随着用户业务的快速发展,对接入网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网络能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及多种传输业务。当前接入网已成为网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虽然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宽带接人手段,如xDSL、CableModem,以及宽带有线、无线接入等,但这也只能算是一些过渡性的手段。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用户提供既快捷、方便,又安全可靠,同时又能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手段,就要解决好城域网的多业务接入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HFC网络的宽带数据业务成为公众用户选择宽带接入的一个重点。但是,HFC网是在原有线电视单向传输电缆网的基础上。经过光纤双向化改造而来的,在这样的网络基础上承载通信业务。需要解决诸多问题。本结合作单位HFC网络的实际。分析了现有的广电网络以最低的成本改造双向HFC接入网的情况。在HFC网络中采用CM技术实现宽带数据接入是广电系统实现Internet服务的基本技术,只要解决好回传通道汇聚噪声的控制问题。就能在HFC网络中以较低的成本开展宽带数据业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先说明国家通信网有骨干网和接入网,而接入网有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目前,固定的有线接入网是电话接入网和有线电视网分别运用,但有倾向合并为统一的有线接入网,提供各种信息业务,特别是宽带通信和电视。于是,在指出通信用户单位用户和往家用户两类之后,说明光纤在接入网的应用主要是光纤连至大楼和光纤连至路边,有无源光纤网和混合光纤-同轴网两种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初具规模的中国电信网,实现了其骨干网和本地网传输,交换的数字化,但用户接入网仍以模拟铜线为主经传送媒体,成为现代电信网的瓶颈。这同国民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用户对各种通信业务不断增加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接入网的数字化,宽带化和智能化,就成为当前中国电信网发展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吕晓骏 《电视技术》2002,(4):28-28,31
1引言接入网是骨干网和用户端的桥梁,与骨干网相比,具有建设工程复杂、投资大和维护难的特点。当今网络宽带化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接入网,而非骨干网或网络的其它部分。因此,宽带接入技术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电信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的重视。业界开发了各种各样的宽带接入技术,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xDSL,CableModem、光纤接入和宽带无线接入等技术,从长远来看,光纤接入方式无疑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然而真正要实现光纤到楼、光纤到户尚有相当长的路要走。xDSL和CableModem技术对住宅用户和有线电视用户相当具有吸引力,然而就x…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与三网融合进程的推进,各地的广电运营商正在积极进行广电网络的双向化改造。在NGB实施过程中,实现多种高性能。高带宽的双向业务承载是NGB网络建设的基本要求。现阶段骨干网技术已相对成熟,NGB网络的带宽瓶颈主要出现在接入网层面,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接入网技术来满足未来三网融合与NGB业务的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叙述了通信优化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及用户业务的需求后,认为建设拉入网技术条件已成熟,接入网的建设更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引入小区节点概念后,就光纤接入网的网络结构、号码分配、网络管理、设备供电等提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一、用户接入网使用光纤的3种方法在近年通信建设的快速发展中,除了长途网、城市网等骨干网是主要改进的对象外,用户接入网也需要设法彻底地改进。这是因为通信用户使用的业务种类正在快速扩大,除了原有的电话机外,越来越多的用户加装个人计算机和视像设备,藉以实现数据通信和可视图像通信。相应地,对每一通信用户连至交换局的接入线,要求提供较大的传输带宽能力。诸如,用户使用  相似文献   

16.
FTTH系列光缆     
《现代传输》2007,(2):43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数据通信》2005,7(2):110-115
经历了从无到有,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光传送网从PDH向SDH过渡,从单一TDM业务向多种业务传送平台过渡。光传送网按照不同的准则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按照地域可分为长途网、城域网和接入网,按照功能可分为骨干网、汇聚网和接入网,按照重要性可分为核心网和边缘网。SDH光纤传输在骨干、汇聚、以及采用环形拓扑的接入网场合已经彻底取代了PDH光纤传输技术,  相似文献   

18.
信息通信网络由骨干网和接入网两部分组成。中国的骨干网主要是光纤通信网,目前的带宽已达到800Gbps。利用密集波分多路复用(DWDM)技术,把几种不同波长的激光同时在一条光纤上进行传输,还可以把现有的带宽增加几倍。有了宽带的骨干网,必须要有宽带的接入网,接入网连接用户端,在网络通信中极为重要。因此,接入网的投资已占到网络投资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电信公司最近明确今年新网络发展目标 :宽带接入网络将覆盖全市所有地区 ,并计划发展接入用户20万 ,以适应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家庭的上网需求。经过分营和重组的上海电信 ,对今年业务发展作出了战略性调整 ,在稳固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 ,把上网业务作为重点来抓 ,大力发展电信增值业务。针对用户反映上网慢的难点 ,该公司着力建设公共宽带通信骨干网和用户接入网 ,并率先在上海推行高速因特网接入业务 ,使用户上网更便捷畅通。据悉 ,目前上海电信的ADSL用户已超过2300户 ,通过光纤到大楼局域网接入因特网的用户已达6500户。…  相似文献   

20.
陈莉 《通信世界》2003,(9):38-38
把握宽带接入网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对我国已进入高速增长期的接入网建设至关重要。用户对综合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运营网络必然向宽带化、智能化发展。接入网作为用户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入口,其目标是发展成一个统一的宽带综合接入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