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尊敬的吴会长、王会长、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首先我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会议,我代表质量司对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七届一次理事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国勘察设计行业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成长、发展非常快。在这期间广大的工程勘察设计人员积极探索,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创作了一大批非常优秀、杰出的建筑作品,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美化了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2.
《城市环境设计》2011,(9):I0018-I0019
在空间或者建筑上可以看到,珠三角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它在建筑本身的数量,速度上是非常膨胀或者非常有爆炸性的,它自己本身很强,它的文化特质还有本身所处的文化位置也都很强。我今天希望通过在城市建设里面的主体和主流建筑之外的缝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探讨建筑空间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华中建筑》2008,26(1):11-11
尊敬的各位教授、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秋末冬初,和风如春,邙山之麓,河洛之滨,群贤毕至,胜友如云。在举国上下庆祝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中,由洛阳市人民政府、河南科技大学、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是学分会建筑与文化学术委员会与共同举办的“全国第九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向各位莅临讨论会表示热烈地欢迎!对承办这次会议的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洛阳市社科联等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4.
《华中建筑》2008,26(1):11
尊敬的各位教授、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秋末冬初,和风如春,邙山之麓,河洛之滨,群贤毕至,胜友如云.在举国上下庆祝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中,由洛阳市人民政府、河南科技大学、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是学分会建筑与文化学术委员会与共同举办的"全国第九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向各位莅临讨论会表示热烈地欢迎!对承办这次会议的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洛阳市社科联等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5.
在新世纪到来的第一个春天,为了充分展现贵州花溪,为了把21世纪花溪的城市建筑活动置于大文化的范畴之中来认识,为了使今后花溪的城市建设与管理有一个新的突变。贵州省土木建筑工程学会、贵州省建筑师学会与花溪人民政府2001年5月18~19日共同举办了《花溪建筑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省市建筑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城建管理者,建筑师和工程师以及企业家、开发商等共计150多人。这次学术研讨会开得非常成功,不仅有一定的规模,是省内较大的一次学术会议,而且参加的范围十分广泛,是一次政府决策和发挥专…  相似文献   

6.
城市开发建设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建筑的形式也是非常多样化,但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却相对较少。本文探讨了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辩证关系,论述了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荷兰期间接触到《城市建筑》.第一感觉这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将城市议题与建筑议题并重的杂志。不同于以往国内的建筑杂志主要关注建筑本身的设计.以及规划类杂志主要关注规划层面的计划.《城市建筑》将视野放到了更广阔的城市中.将城市与建筑的关系作为主题。而这正是我积极参与并与《城市建筑》共同成长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各位专家学者: 全国第六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在西南交通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就“面向21世纪的建筑文化学”这一主题展开研讨,这是建筑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 非常荣幸,我和我的同事杨唐轩先生,孙艳魁先生有机会作为“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的编辑代表应邀参加这次会议,非常荣幸,湖北教育出版社作为“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的出版单位应邀协办此次会议。“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交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湖北教育出版社能为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为中国建筑学理论建设办一点实事;作…  相似文献   

9.
建筑,是一个民族审美情趣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华夏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建材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和开发符合城市文化发展要求的建材产品,必将为城市文化建设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0.
印象与期待     
布正伟 《建筑创作》2008,(10):I0033-I0034
近来,我应邀参加了地产业一些建设项目的学术论坛会,主题都是如何更好地去关注建设工程的综合效益——特别是与建筑文化紧密相关的环境效益问题。正因为“城市是由建筑和建筑之间的环境关系构成的”,所以,环境效益是城市设计之本,也是建筑创作之源。  相似文献   

11.
正6月11日,"时代建筑:城市与文化高峰论坛"第一站在杭州落下帷幕。"城市与文化高峰论坛"聚焦城市与文化关系,关注文化设施建设与改造、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此次"城市与文化高峰论坛"活动的第一站,《时代建筑》选择了杭州为起点,对专题型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建设、改造、展陈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让建筑学与博物馆学实现跨界交流,为建筑师提供新的思考与启发。并且,  相似文献   

12.
<正>全国第三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今天在我市隆重开幕了!我谨代表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向出席这次盛会的各级领导和各位专家、教授、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你们在学术领域的不懈努力和开拓精神,对你们为繁荣建筑文化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建筑与文化”这一命题的确立和研究,对于创立建筑文化学,从文化深层探索中国建筑文化与中国整体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关系,丰富和发展建筑理论,繁荣建筑创作,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发展道路,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未来意义.建筑与文化这一新的理论探索,在经过第一、二次学术讨论会的广泛交流以后,正在逐步深入.它不仅得到建筑界、理  相似文献   

13.
<正>医院与城市文化城市文化的主要构成因素有广场、道路、建筑。一座城市的文化主要体现在城市历史文脉和城市建筑载体,城市文化品位取决于城市环境和城市建筑的整体品质。一般城市建筑文化由剧院、图书馆、音乐厅等文化建筑载体来承担,过去医疗建筑侧重医疗功能,被排斥在城市建筑文化之外,但随着现代医疗产业集约化发展,人们不仅关注医疗功能,也注重精神层面的医疗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王颂 《建筑创作》2005,(4):35-35
我在学生时代就对浪漫的法国文化怀有一种天真的仰慕。但我第一次去法国.还是在1995年。1994年.法国建筑师在清华大学搞了一次建筑展。作为回访.中国建筑学会1995年组织国内八家设计院去法国办建筑展.我是代表团成员之一。到了巴黎.感觉到非常的震撼.旧城与新城的关系,新的文化建筑与历史环境的关系.都体现出巴黎城市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来临的前夕,香港和上海两地展开了评选“十佳建筑”的活动.这个活动唤起人们对解决公共环境问题的重视与关注.本文回顾了这次活动,并对这两个城市的“十佳建筑”在质量、设计、技术、风格和各自代表的文化与上做了比较。并从近来建筑界谈论比较多的话题;本土与外来,传统与现代,建筑与环境,发展与破坏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次评选比较强调建筑外观的审美标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会更加关注生态设计并将其作为评选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仲德崐:《中外建渤杂志每一期围绕一个城市做一个主题,以座谈的形式谈论城市、谈论建筑、谈论文化,我是受杂志社的委托来召开这次关于我们南京城市的论坛。今天我们论坛的主题是“山水城林,南京论建”,“建”非宝剑的“剑”,而是建设的“建”,如果是宝剑的“剑”,那么就有武林大会的意思了。我们请了南京各领域的专家,有规划方面、建筑方面、风景园林方面,还有一些不可缺少的文化人。我始终有一个观点,认为一个城市的建设绝对不仅仅是建设一个物质环境,而是一个文化的氛围。我记得沙里宁曾经讲过一句话,“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这个城市的人民在追求着什么”。  相似文献   

17.
水墨 《建筑与文化》2009,(11):32-32
中国城市文化在物质建设进程中,尤其是近30年来城市在飞速的扩张中,演变成了众人关注的一个沉重话题。因为,在城市一幢幢建筑里,浓缩了太多的一个个或明或暗的传奇。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与城市特色建设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传统民居建筑融入现代城市生活不仅延续了城市文化特色,还为城市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该文将"共生"的思想引入到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实践,尝试从人文生态学的角度对历史建筑保护的内涵做出解读,并结合沈阳市老城区传统民居易地迁建保护这一工程实践,从建筑与环境的共生、空间与功能的适应、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的契合三方面研究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共生性策略。  相似文献   

19.
赵淑红 《华中建筑》2004,22(B07):161-163
澳门是中国一个非常特殊的地理单元,它因葡萄牙人的长期居留而与中国其他城市不同,长期以来,近代建筑作为澳门独特历史文化的一个方面而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成果颇丰。本文对这些既有研究作了回顾,梳理研究进程,对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作了概括,在此基础上,并基于对澳门历史的认识与领悟,提出关于澳门近代建筑研究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力图从城市历史文脉的追溯中,介绍重庆与重庆建筑;从城市文化和景观的传承与创新,城市地域化的回归,城市建筑群体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等方面,诠释重庆这个中国西部特大城市,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具的山水园林城市魅力,以期引起人们对重庆、重庆建筑和重庆城市景观的认知、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