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使用白腐菌处理马尾松木片,对处理后木素和DCM抽提物的降解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9d后,木片中总木素含量降低3%,DCM抽提物的去除率达到20%。外源无机盐用量对白腐菌降解木素能力影响不大,但对DCM抽提物影响较大,在实验条件下,相同培养时间内的去除率相差2%左右。培养期间在木片上未见到有色菌丝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木素降解菌——白腐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真菌中的白腐菌(white-rotfungi),是自然界中唯一一类具有独立降解木素能力的微生物。本研究通过Bavendamm反应和选择性培养基从自然环境中筛选白腐菌的纯菌种。15天左右培养得到子实体,对木素的降解能力在12天可达到74%左右。  相似文献   

3.
几种产木素降解酶白腐菌对碱木素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腐菌分泌胞外氧化酶——木素降解酶。这类氧化酶底物专一性不强,除降解木素外还降解大量的污染物。首先观察4种白腐菌Pleurotus eryngii,Polyporus versicolor,Pleurotus ostreatus和Fomes lignosus在限氮和富氮培养基中产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的能力,4种真菌只产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由于Pleurotus eryngii喇和Pleurotus eryngii产酶能力较强,用于碱木素的降解脱色,二者在限氮条件下11天对碱木素降解脱色率为65%和72%。0.6g/L Ca^2 有助于菌体生物量的增加,对产酶影响不明显;10mg/L Mn^2 有助于锰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提高:5mg/L Cu^2 可显著提高菌体产漆酶能力,10天可使碱木素的降解脱色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4.
白腐菌胞外酶降解木素的机制及其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腐菌是唯一能完全降解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其分泌的胞外酶对木素的降解倍受关注。木质纤维素中木素的降解是多种生物酶作用的结果,文中叙述了漆酶、多种过氧化物酶、产过氧化氢的氧化酶等胞外酶的作用机制,以及这些酶之间存在的广泛而复杂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白腐菌对染料脱色及降解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利用采集、分离、纯化获得的3株白腐菌对6种不同染料脱色、降解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培养基成分(氮源、藜芦醇添加量、锰离子浓度等)、缓冲液成分、溶解氧浓度、振荡条件和载体固定状态等因素对白腐菌用于染料及废水脱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抑制条件下白腐菌降解氯代酚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生物吸附作用对白腐菌降解氯代酚反应历程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证实了白腐菌对氯代酚的吸附作用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利用Volterra修正模型定量描述了生物毒性抑制条件下白腐菌的生长与底物代谢的关系,建立了包括吸附-解吸和菌体死亡影响因素的白腐菌降解氯代酚动力学方程,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方程具有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白腐菌处理化学机械法制浆废液的工艺实验研究 ,包括利用白腐菌降解酶的作用去除污染物质与脱色的可行性、生化处理过程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腐菌具有降解废液中污染物质的能力。在无外加营养盐的条件下 ,白腐菌可以直接利用废液中存在的碳水化合物降解产物作为碳源生长 ,进而开始降解其它污染物质的生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木素是不均匀、不规则的苯基丙烷聚合体,占木材植物细胞壁的20%~30%.木素可以被多种微生物降解,白腐菌是目前所知降解木素效率最高的微生物.由于能从木材中降解和脱除木素,因此人们对白腐菌的研究逐渐增多.近年来,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排放标准日益严格,这些都要求制浆造纸工业通过改变生产工艺和处理技术,减少氯漂废水中的残余木素.  相似文献   

9.
产生木素降解酶的白腐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腐菌的木质素降解酶系统是胞外非专一性酶,具有独特的生物降解能力。本文以黄孢原毛平革菌的生物学研究现状为基础,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白腐菌的分类和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白腐菌在纸浆生物漂白和污染防治方面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0.
白腐菌对染料废水脱色及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自然界中采集,经分离、纯化,获得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对染料有脱色作用的13株白腐菌,最终筛选出对各种染料具有较强脱色、降解能力的白腐菌3株。研究了3株白腐菌对各种染料的脱色、降解情况及培养液最大吸收波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白腐菌在造纸工业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白腐菌在造纸工业废水的应用 ,阐述了其对木素、有机物氯化物的降解和脱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并对其机理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愈创木酚对蔗渣生物降解的影响与其在培养基中的浓度有密切关系,浓度太高会对降解有抑制作用,而在一定的范围内,适量的愈创木酚则会对降解有促进作用,愈创木酚加入量与其影响的过程不是呈简单的线性关系.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量基本和愈创木酚的加入量没有明显的关系,而木素降解量则与加入愈创木酚的量直接相关.愈创木酚的加入,对木素的阶段性降解规律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培养的过程中,加入木聚糖的白腐菌的生长明显优于空白对照样,白色的菌丝较早地覆盖在处理样品的表面;加入木聚糖,促进了木素的生物降解,大量的木素降解发生在培养的前期,而后期木素的降解量明显减少.木聚糖对酸溶木素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木聚糖的加入使纤维素降解有所下降,但由于半纤维素含量较少,可以认为木聚糖的加入对半纤维素降解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4.
添加黎芦醇处理的蔗渣在培养期间失重增加,这种作用随着黎芦醇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黎芦醇的加入量和木素的降解总量成正比,黎芦醇加入量越多,木素降解总量也相对越多,而且木素的降解也提前启动了.黎芦醇的加入对纤维素的降解几乎没有影响,对半纤维素降解的影响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蔗渣白腐菌处理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蔗渣原样和膨化后蔗渣在不同条件下白腐菌作用过程中蔗渣微观结构的变化,菌丝的形状及其在植物内部的生长蔓延情况。观察结果表明,白腐菌HG-X03对蔗渣木素的降解首先在纤维的胞间层,使纤维本身在保持基本完整的状态下彼此分离;与蔗渣原样相比,膨化后的蔗渣采用白腐菌处理,白腐菌生长、繁衍速度快,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白腐菌应用于造纸工业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喜燕 《上海造纸》2009,40(3):57-61
该文介绍了白腐菌对造纸工业废水中木素的降解、有机氯化物的降解、有色物质的去除并对其机理做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白腐菌对二次纤维的脱墨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白腐菌对二次纤维的脱墨作用.利用白腐菌蔗渣培养产生的粗酶液对国产旧新闻纸浆进行脱墨,探讨了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白腐菌的脱墨效果.在不添加任何外源营养因子条件下,白腐菌对纸浆有一定的脱墨效果,纸浆的有效残留油墨浓度ERIC值为535.5mg/kg,而对照浆的ERIC值为652.5mg/kg,ERIC值有所下降.在加入用量为0.∞1%黎芦醇和用量为0.01%~0.1%MgSO4条件下,脱墨效果比较明显,纸浆的白度和物理强度下降幅度有所减轻.白腐菌脱墨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首先酶作用使油墨与纤维的结合发生初步松弛;然后是纤维表面层被各种酶"蚕蚀"而呈现鱼鳞片块状剥离,最后是油墨粒子经洗涤和浮选后被除去.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生物反应器处理脱墨废水,以煤渣作为吸附载体,将白腐菌菌丝体固定吸附在煤渣表面,底部通入压缩空气,用循环水泵将废水从贮存池连续不断地泵入反应器,在不添加任何外源营养物条件下,脱墨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开始运行的前1~3天,废水CODCr下降最快;运行至第4~5天,CODCr降到最低值,为551.8mg·L-1,CODCr去除率最高达75.8%。此后随时间延长,去除率不再增加。最佳曝气量为70L·h-1,反应中随处理时间的变化废水pH值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应调节废水的pH值保持在4.0~4.5范围内。从降解前后GC分析可知,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得到一定程度的降解。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白腐菌Phlebia radiate I-5-6在CEH漂白废水体系中对3种二噁英类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在12 d培养期内菌株对3种二噁英类物质的降解量分别为:DF>2,7-diCDD>OCDF;DF的降解高峰期在6~9 d,2,7-diCDD和OCDF降解率则与时间基本上成线性正比关系;DF的降解率以废水加入量为0时最高,达78.27%,但在6 d、9 d、12 d的培养期,废水加入量分别为40%、60%、80%时DF降解量最高,分别为18.90%、34.49%、6.77%;经过12 d的培养,20%浓度的漂白废水中,2,7-diCDD的降解率最大,为49.88%,但在6 d、9 d、12 d的培养期中,废水加入量分别为40%、60%、20%时,2,7-diCDD的降解量最高,分别为6.96%、16.20%、13.13%;菌株处理OCDF底物的效果不理想,12 d时其最大降解率只有32.31%,CEH漂白废水的加入量对OCDF的降解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