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对高酸值米糠油的溶剂萃取脱酸工艺进行了研究。在以95%乙醇为溶剂、萃取温度30℃、油和溶剂比为1:1.8(w/w)的条件下萃取3次,可将米糠油酸值从31.02(KOH)/(mg/g)降至4.52(KOH)/(mg/g),通过碱炼可进一步降低酸值至0.23(KOH)/(mg/g)。该工艺可大幅降低脱酸过程中的炼耗,经蒸发脱溶后可直接获得副产品脂肪酸。  相似文献   

2.
邹曼 《中国油脂》2021,46(7):14-19
以95%乙醇为萃取剂,采用溶剂法对高酸值米糠原油进行同步脱酸脱蜡,以脱酸率、脱蜡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高酸值米糠油同步脱酸脱蜡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高酸值米糠油脱酸脱蜡最佳工艺条件为卵磷脂添加量0.15%(以95%乙醇质量计)、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60 ℃、料液比1∶ 2.5、萃取次数4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米糠油的脱酸率和脱蜡率分别为99.45%和99.86%,精炼得率为65.67%,谷维素、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保留率分别为87.88%、9764%和95.15%。  相似文献   

3.
《粮食与油脂》2016,(9):42-46
在对催化剂的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添加量和甘油添加量5个影响因素考察的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试验原理设计了试验,并以响应面法优化高酸值米糠油的脱酸工艺。结果表明,酯化脱酸的最佳方案为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215℃、甘油添加量为理论甘油的115%、催化剂添加量为0.3%,在此条件下的理论脱酸率可达90.95%,实际脱酸率可达91.81%,其中谷维素保留率为30.23%。以上结果表明,该工艺条件可靠,具有可行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油酸单甘酯作为酯化剂,对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IM催化高酸值米糠油酯化脱酸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游离脂肪酸(FFA)与单甘酯(MG)摩尔比为2∶1,脂肪酶添加量4%(以底物总质量计),反应温度6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反应6 h,FFA含量由原来的19.75%降到1.83%,而TAG和DAG的含量分别增加了20.91%和7.08%。  相似文献   

5.
高酸值米糠油的生物精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郭达 《中国油脂》1994,19(6):14-16
通过生物精炼(酶法脱酸),大大地降低了高酸值米糠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为高酸值米糠油的利用带来令人鼓舞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利用响应面法研究了米糠油甲醇萃取脱酸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米糠油中游离脂肪酸(FFA)脱除率为响应值,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次数3次,料溶比1∶2.5,萃取时间20 min,萃取温度30℃.在最优条件下,甲醇萃取脱酸后米糠油中FFA脱除率达到90.95%,脱酸后米糠油中谷维素含量为1.69%.  相似文献   

7.
米糠油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植物油。由于米糠中含活性很强的脂肪酶,使得毛米糠油的酸值很高。脱酸工序对米糠油中的营养成分的保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该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米糠油现有的脱酸工艺,并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为米糠油脱酸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酸价米糠油液晶态脱酸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刘文生  徐子谦 《食品科学》2006,27(1):108-111
根据粗米糠油精炼和工艺方面的要求,确定温度、循环水量、油脂残留酸价、油脂中谷维素含量变化、液晶层高度、液晶层形成时间为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脂肪酸在一定pH值范围内转化为脂肪酸钠可以形成液晶相的原理,提出高酸价米糠油液晶态脱酸的新型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脱酸的同时尽可能保留米糠油中的营养成分,采用乙醇萃取脱酸结合碱性微晶纤维素吸附脱酸的低温物理脱酸技术对米糠油进行脱酸。以乙醇萃取脱酸米糠油为原料,以脱酸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米糠油的吸附脱酸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对比了碱炼脱酸与乙醇萃取脱酸结合吸附脱酸对米糠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吸附脱酸工艺条件为碱性微晶纤维素添加量3.0%、吸附时间2.0 h、吸附温度40℃,在此条件下米糠原油经乙醇萃取脱酸结合吸附脱酸处理后,酸值(KOH)由35.04 mg/g降到0.92 mg/g,谷维素的保留率为73.0%,总甾醇保留率为74.3%,总生育酚保留率为56.5%;而米糠原油经碱炼脱酸处理后,酸值(KOH)由35.04 mg/g降到1.16 mg/g,谷维素的保留率为60.1%,总甾醇保留率为65.6%,总生育酚保留率为44.6%。可见,与传统碱炼脱酸相比,萃取脱酸结合吸附脱酸的方法对米糠油中谷维素、甾醇、生育酚的保留率更高,对游离脂肪酸的脱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添加单甘酯和甘油混合物,以Lipozyme TLIM为催化剂对米糠油酶法酯化脱酸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添加量、单甘酯和甘油混合物添加量,单甘酯和甘油的比例对酸价的影响。由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出酶法酯化脱酸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温度65℃,反应时间9.3 h,催化剂添加量10%,单甘酯和甘油的添加量为150%,单甘酯和甘油的比例为1∶1。在此条件下酸值由原料的43.0 mg/g降至7.2 mg/g。  相似文献   

12.
米糠油传统的化学碱炼脱酸工艺存在明显不足,国内外米糠油脱酸工艺方法研究非常活跃,并且有些方法已经开始应用于实际生产。本文归纳了米糠油脱酸工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对国内外现有的几种脱酸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总结了各自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系统研究米糠油脱酸工艺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光皮树油溶剂萃取脱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乙醇作溶剂萃取高酸值光皮树油中的游离脂肪酸,通过单因素试验厦正交试验考察了脱酸过程中各种因素对脱酸效果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可将光皮树油酸值从22.61(KOH)/(mg/g)降低到1.27(KOH)/(mg/g)。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进行稻米油脱酸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设计,重点考察温度、转速和进料速度对酸值的影响,得到分子蒸馏脱酸最佳操作条件及二次响应面模型,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08℃、转速183r/min、进料速度2.05mL/min,此时所得酸值为1.01mg/g KOH。  相似文献   

15.
米糠油的萃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米糠油萃取的过程,采用球形模型建立动力学方程,研究温度,米糠/溶剂比对米糠油萃取特性的影响,为米糠油浸出工艺设计及浸出操作条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米糠/溶剂比的减小,米糠油的萃取率逐渐升高,在温度为50℃、米糠/溶剂比为1:6时,米糠油的萃取率为16.8%,扩散系数升高,平衡浓度降低;而随着温度的升高,米糠油的萃取率逐渐升高,扩散系数升高,平衡浓度升高;扩散能随米糠/溶剂比的减小而升高,当米糠/溶剂比为1:8时,扩散能达到1 776 J/moL。  相似文献   

16.
米糠油浸出和精炼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米糠油浸出和精炼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阐述,扼要介绍米糠油室温平衡浸出,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浸出,酶催化浸出技术和米糠油再酯化,膜技术,生物精炼,混合油精炼等脱酸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三相分离法提取米糠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相分离法提取米糠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稳定化米糠和水的悬浮液中加入硫酸铵和叔丁醇可以形成三相。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对米糠油提油率的影响程度为叔丁醇体积>悬浮液pH值>温度>硫酸铵用量。与正己烷萃取法相比,三相分离法提取的米糠油的酸值较高,但过氧化值却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酶催化浸出米糠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对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催化浸出米糠油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酶催化浸出米糠油最佳工艺为:先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酶解处理,料液比(W/V)比1:5,果胶酶用量1.5%,纤维素酶用量2.0%,pH5.0,酶解温度50℃,水解5h,再用正己烷浸提米糠油。经过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解处理后米糠油提取率比单独溶剂浸提法提高了31.9%。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2浸出米糠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超临界CO_2浸出米糠油的特点,比较了用己烷,超临界CO_2,超临界CO_2/助溶剂浸出米糠油及米糠油中的甾醇成分。  相似文献   

20.
In the present study, an innovative deacidification approach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producing partial glycerides-free rice bran oil (RBO). Partial glycerides (monoacylglycerol (MAG), diacylglycerol (DAG)) in high-acid RBO were firstly hydrolyzed to FAs by immobilized MAG and DAG lipase SMG1-F278N-catalyzed hydrolysis followed by deacidification by immobilized SMG1-F278N-catalyzed esterification. Deacidification efficiency as high as 99.79% was achieved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During deacidification, the immobilized SMG1-F278N exhibited excellent reusability. It could be used for 20 cycles without significant loss in activity. After purification by molecular distillation at lower temperature (120 °C), a final product with 99.86% TAG, 0.05% DAG, and 0.09% FAs was obtained.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methods, the new process could effectively remove almost all FAs and partial glycerides. Removal of partial glycerides would favor the downstream refining process and reduce the risk of formation of glycidyl esters during the following deodorization process. Moreover, the by-product (FA ethyl esters) produced during deacidification could be used as biodiesel or as intermediates for the synthesis of other lipi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