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在三峡工程大江截流中成功地运用GPS技术实施围堰控制测量及水下地形测量的情况,特别是在平抛垫底及围堰进口施工过程中运用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进行水下地形测量,较好地解决了水下地形测量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的问题,为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顺利施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水文测验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是实现拦断长江主河槽,形成二期围堰,为大江主体工程创造干地施工条件的关键工程。它具有水深大,流量大和抛投量大,截流过程中水流泥沙条件和地形变化复杂等特点。为指挥截流平抛垫底,围峡工程坝区河段开展水位,流速,流量,泥沙,水面动态,水下地形及河床冲淤等项目观测,提供高质量的水文原型观测资料和成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三峡工程施工导流的“三期导流 ,明渠通航”方案 ,对一期土石围堰施工技术 ,混凝土纵向围堰施工技术 ,大江截流与二期土石围堰施工技术 ,三期围堰施工技术以及所涉及的重大技术突破进行介绍 ,着重阐述大江截流方案 ,大江截流上下游土石围堰平抛垫底及二期围堰防渗等关键技术 .  相似文献   

4.
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工程项目是三峡工程总进度计划网络中的关键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地质、地形条件极为复杂,技术难度极大。确保施工质量条件下的进度控制,是二期围堰工程建设的重要课题。实施中通过工序优化,提高工艺等,较好地达到进度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截流施工稳步推进三峡工程上、下游围堰现已分别形成460m宽和540m宽的口门,至此,以预进占施工为标志的大江截流工程第一阶段目标基本实现。三峡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工程将分成4个重要阶段展开施工。第一阶段以1997年汛前完成进占施工为标志;第二阶...  相似文献   

6.
介绍三峡工程的科研项目,综述三峡工程开工以来的主要科研成果及工程应用情况,包括”:一期土石围堰基础处理与施工技术;大江截流上下游土石围堰平抛垫底研究;二期参工程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的施工难眯在于截流时抛填埋 稳定及连续高强度抛投历时长,堰基淤沙对本稳定的潜在威胁及围堰参体的施工。  相似文献   

8.
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主要技术问题的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期围堰是影响三峡工程施工成败的关键性建筑物,修建在深水中的淤沙地基上。大江截流和围堰防渗是二期围堰的两个关键性技术问题。三峡大江截流最大水深60m、截流流量8480 ̄11600m^3/s、日最高抛投强度19.4万m^3、截流施工期有通航要求,创造了大江截流四项世界记录。围堰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下接帷幕灌浆,墙上接土工膜防渗方案,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二期土石围堰施工,经受了去年八次洪峰的考验。基  相似文献   

9.
三峡工程在大江截流和二期围堰施工中,共投入各种施工设备951台套,其中有业主三峡总公司投资购置的高效率先进的大型设备60多台套。在工程建设的重要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确保了大江截流和二期围堰的胜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施工关键技术问题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江截流和二期围堰是三峡工程施工网络计划中关键路线上的控制点, 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的工期与成败。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工程规模巨大,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反映出的特点是:设计截流流量大, 截流及围堰深槽部位施工水深大;河床覆盖层粉细砂分布广、厚度大;截流抛投强度大、历时长;防渗墙施工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块球体、基岩陡坎以及砂卵石平抛区漏浆与防渗墙槽壁稳定等问题; 但另一方面由于导流明渠的分流条件好,也有截流落差低和流速小的有利条件 针对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的特点,目前在施工准备阶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平抛垫底、断面优化设计、防渗墙生产性实验等,以确保大江截流和二期围堰工程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简介GPS RTK的定位原理,结合广西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一期工程实例,介绍数字化地形测量的方法、质量控制及优点,指出不足之处,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星站差分GPS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星站差分GPS的原理。通过SF-2050G型星站差分GPS在长江王家渡水道的应用测试,分析了星站差分GPS较传统差分GPS的优势:无需建立GPS本地基准站,单机作业便能大范围应用,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其定位精度可收敛至5 cm。测试结果证明星站差分GPS能稳定、高效、高精度地应用于水下地形测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 GPS?的快速发展,RTK?测量技术也日益成熟,并逐步在测绘中得到应用.分析? GPS? RTK?技术在第一次水利普查青海湖容积测量中的应用,就? GPS? RTK?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数据处理方法和野外测量优势进行探讨.在青海湖容积测量中的应用说明,RTK?技术改变了水下地形测量的作业模式,真正实现高精度、高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RTK?技术将改变测绘领域其他如控制测量、纵横断面测量、施工放样等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基于载波相位观测的GPS RTK技术,讨论了GPS高程测量的技术、理论方法和数学模型;利用小浪底水库的实验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技术在高程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测量结果的精度;讨论了GPS RTK高程测量在水库测量应用中存在的理论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水库GPS测量高程的处理方法,为GPS在水库测量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赵薛强 《人民长江》2018,49(15):54-57
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测绘技术,研发了集成无人船、GPS、测深仪、避障雷达、无线通讯设备、计算机、电子罗盘、动力系统等多种设备为一体的无人船测量系统。系统具备自动过滤渔网、自动避障、油电混合驱动等功能,适应于浅滩、水库、湖泊池塘等测量困难水域的水下断面和地形测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特定困难区域的水下地形测量与传统的人工船测量相比,无人船测量具有效率高、精度高的优势。无人船测量系统作为一种新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在未来的水上作业中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多波束测深系统可对水下地形进行全覆盖扫描测量,精确测得水下地形地貌,可应用于库容计算、冲淤分析、河道勘测等方面。结合HydroBat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大浪淀水库库容测量的实例,介绍多波束系统在水库库容测量中的应用,进一步说明多波束测量技术的高精度、全覆盖、高分辨率和高效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受多年历史洪水冲刷,珠江三角洲河床明显下切,引起多起堤围决口、坍塌、滑坡等险情,多波束测深系统分别与GPS、三维激光扫描仪、侧扫声呐地貌扫描仪组合应用,监测精度高,水利应急监测中能够快速监测水下地形、解决能见度低环境监测难题、精准获取险情地形地貌等决策数据,为处置险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华能金陵电厂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境内,为保证华能金陵电厂二期码头运行期间的安全,同时分析本范围内水下地形发育情况,南京市长江河道管理处测量队对华能金陵电厂二期码头段进行了1:1000水下地形测量,通过分析本次水下勘察技术,总结经验,为今后其他类似单位测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中一些问题的研究与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中的精度估算、广播星历和精密星历的获取途径和采用原则、同步环与异步环的检核问题、如何根据GPS高程(大地高)求正常高等问题是发挥好GPS作用的一些关键环节。根据长期GPS应用、研究与总结,提出了一些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GPS在清平水库控制测量中的做法和体会。说明利用GPS定位技术进行地形控制网的测设和计算,其成果及精度是完全满足设计要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