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东山采场的复杂结构面区段,采用同孔径和不同孔径加密变深孔、孔底水与空气间隔、孔间填渣与空气和水间隔分段装药等多种装药结构,提高装药高度,改变爆破能量的分配,降低大块率和炸药单耗,改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2.
3.
在采空区炮区横跨上下两个平盘且采空区未打开透孔部分有水条件下,采用4片采空区一起起爆的爆破技术和水孔乳化炸药间隔装药的方式及微差起爆技术,使采空区周围岩体爆破充满空间而又不产生大块。  相似文献   

4.
控制爆破拆除大跨度复杂结构建筑物周明安(长沙工程兵学院地爆教研室长沙410072)1工程概况长沙市红旗剧院,拆除改建为田汉文化艺术中心。需拆除的建筑物有剧院及招待所、食堂等附属建筑物,总面积为13000m3。剧院南侧20m为劳动路;北侧4m为2m高的...  相似文献   

5.
赵继银 《矿业快报》2005,21(3):14-16
岩体中主结构面是控制岩体爆破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地下矿山深孔爆破中,合理运用主结构面控制爆破技术,可以提高每米崩矿量、降低炸药单耗、减少二次破碎量,极大地改善矿岩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6.
曹国林  陈佩富  胡军尚 《现代矿业》2012,(6):138-140,151
介绍了在十分复杂的环境条件下,采用中深孔逐孔松动爆破、缓冲爆破、机械削坡和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相结合的控制爆破技术,综合运用连续装药、间隔装药、孔底气垫装药及孔内、孔间同时微差并合理安排炮孔起爆顺序,有效地控制了爆破振动、飞石、滚石等爆破有害效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了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同时保证了开挖后高大边坡的稳定,安全地实现了总量约93万m3石方的爆破开挖。  相似文献   

7.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经验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深孔松动爆破的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提高了掘进和回采速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复杂地质条件下.优化爆破参数、合理应用起爆方式等方面,探索提高中深孔爆破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水厂铁矿边坡缓冲孔爆破工艺及其震动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宝军 《矿冶工程》2000,20(2):1-2,7
介绍一种改进型的边坡缓冲孔爆破工艺。采用分段间隔式装药结构,且无超深,孔距约为正常生产炮孔孔距的0.7倍,并以2~3个孔为一组滞后于相邻前排孔50~100ms起爆,实测数据表明,该工艺能减少后冲破坏,降低爆破近区的震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露天水孔爆破存在的问题,指出选择合理的孔网参数、采取合适的爆破器材、保证水孔的装药和填塞质量是改善露天水孔爆破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田明华 《矿业快报》2004,20(10):42-43
分析了中深孔爆破大块产出率高的原因,提出了凿岩爆破改进的多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潘建明 《矿业快报》2003,19(3):32-33
镇江韦岗铁矿在采空区开“天窗”工程中,采用了深孔微差爆破和双保险控制起爆网络技术布置,确保爆破工程成功而形成“天窗”。  相似文献   

15.
16.
主要介绍了岩体主结构面控制爆破技术在首钢建材矿山的应用情况。该项技术的应用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充分考虑岩体结构面与爆破的关系,严格按岩体主结构面来进行穿爆设计,从而达到提高爆破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毛晖  陈寿如  万维 《采矿技术》2003,3(3):44-45
分析了铜山口露天矿台阶爆破产生大块的原因,提出了优化爆破参数、采用空气间隔装药法、改变起爆顺序、确保有水炮孔装药质量等改进措施,对改善该矿的爆破效果、降低爆破生产成本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散装药和集中装药的爆破近区内其爆破震动效应显然不一样,本文根据对实际观测数据的分析,力争证明分散装药和集中装药爆破之间的震动效应划性,由此解释浅孔,浅眼爆破的降震作用和拆除工程超浅眼爆破对周围一般建筑物的无危害性,以此作为浅孔浅眼爆破和超浅眼拆除爆破的安全评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岩体内结构面的存在,必然对爆破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结构面发育的采场运用岩体控制爆破理论,进一步改进开采设计方案,优化爆破参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露天矿深孔爆破技术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先应 《采矿技术》2004,4(4):67-68
根据大冶有色公司露天矿山生产爆破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露天台阶深孔爆破的各种因素,探讨了充分利用各有利因素实现爆破工作低成本、高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