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混凝土强度对组合梁动力性能的影响,为实际工程中组合梁的混凝土强度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基于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对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模拟,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有限元模拟方法的可行性.改变混凝土强度,研究其对组合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刚度退化、耗能能力、钢梁与混凝土板间滑移等动力性能的影响.结果 受向下荷载时,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大,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截面刚度、耗能能力、滑移都随着增大;受向上荷载时,混凝土强度改变对组合梁动力性能影响较小.结论 混凝土强度提高,组合梁具有较好的动力性能,当达到一定强度后,继续增大混凝土强度对组合梁动力性能的影响逐渐减弱.实际工程中应选取适合的混凝土强度,这样既满足强度要求又经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蜂窝式梁-柱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为此类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有限元法,依据现行规范和规程设计一榀单层单跨(框架I)、一榀两层单跨(框架Ⅱ)蜂窝式梁-柱钢框架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分析和研究了节点域剪切变形、P一△效应对框架层间位移的影响.结果 得到蜂窝式梁-柱钢框架结构在恒定竖向荷载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机理和破坏机制,评价了其耗能能力和延性性能.框架I的耗能能力略好于框架Ⅱ,两个框架的位移延性系数均小于4.0,表明延性均较差.对于蜂窝式梁-柱钢框架结构,在各阶段由节点板域剪切变形所产生的层间位移占框架总位移的比例均在50%以上.结论 蜂窝框架耗能能力较好,但延性相对较差,抗震性能较差.提出了改善框架延性性能的具体方法,从而优化其抗震性能.节点域剪切变形、P-△效应对框架层间位移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按照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设计制作了一榀两跨单层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普通钢砼柱的组合框架结构模型,并通过施加恒定竖向荷载和低周反复水平荷载,对模型框架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新型组合框架滞回性能、承载能力、延性、耗能能力、刚度退化等受力性能。试验表明,新型组合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4.
首先提出一种有效的数值方法用于计算组合梁截面弯矩-曲率滞回曲线,并通过对典型弯矩-曲率滞回曲线的分析,研究了组合梁截面的滞回特性,为进一步建立组合梁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连续组合梁的塑性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试验基础上推导出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极限抵抗矩的计算公式,以跨中受集中荷载作用的连续组合梁为例,介绍其极限荷载的求法,提出连续组合梁调幅系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首先提出一种有效的数值方法用于计算组合梁截面弯矩-曲率滞回曲线,并通过对典型弯矩-曲率滞回曲线的分析,研究了组合梁截面的滞回特性,为进一步建立组合梁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及其变形和破坏机制,进行了2榀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框架和1榀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对比试验。试验表明,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要优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两种型式的压型钢板组合梁的剪力连接件的试验分析与对比,探讨了栓钉连接件在单调荷载和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性能,建立了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表达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再生骨料取代率和再生混凝土强度对组合梁单调荷载作用下受弯性能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对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组合梁的承载力提高,交接面滑移降低.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提高,组合梁的极限荷载呈下降趋势.取代率在50%以下时,随着取代率的增加,交接面滑移量降低.取代率提高到70%时,交接面滑移出现回升趋势.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梁具有较好的受弯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7根配筋圆钢管自密实混凝土柱和1根圆钢管自密实混凝土对比柱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纵筋配筋率、轴压比和钢管壁厚对配筋圆钢管自密实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和性能退化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配筋圆钢管自密实混凝土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在加载中后期,配筋试件的纵筋屈服,强度得到发挥,配筋圆钢管自密实混凝土试件的承载力和延性较普通圆钢管自密实混凝土试件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同时,耗能性能提高,且纵筋配筋率越大,配筋圆钢管自密实混凝土试件的承载力和延性也越大。轴压比和钢管壁厚对配筋圆钢管自密实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与普通圆钢管混凝土柱相同。  相似文献   

11.
钢-混凝土组合梁疲劳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组合梁的抗疲劳寿命,研究组合梁疲劳性能.方法采用ANSYS软件包对组合梁的疲劳性能进行数值模拟与研究,通过建模对其施加疲劳荷载,计算具有不同配筋率和混凝土抗压强度的7根组合梁应力幅和疲劳寿命,得到了相应的s—N过程曲线,并与组合梁的试验结果和国际相关规范进行了比较.结果混凝土抗压强度从36.4MPa提高N41.8MPa,疲劳寿命提高了1.48倍;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应力幅提高9.9/MPa,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疲劳寿命提高12.8万次和24万次.结论配筋率、混凝土强度和应力幅值是影响组合梁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配筋率比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碳纤维布或钢板加固混凝土构件在改善结构抗震性能上均存在不足,二者复合加固具有互补性。基于此,对6根钢筋混凝土梁(5根梁加固)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试验,对其破坏特征、滞回曲线、位移延性系数、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承载能力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加固更有效地提高梁的承载力、延性和变形能力,减缓刚度退化,改善钢筋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碳纤维布与钢板能较好地协同工作。  相似文献   

13.
对梁底采用型钢加固的混凝土组合梁的抗弯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采用型钢加固梁的实用计算公式,为今后在改造加固工程中采用这种钢组合梁进行加固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开洞大小对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1个未开洞的短肢剪力墙和2个开洞直径分别为120,160 mm的短肢剪力墙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洞口大小对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洞口尺寸的增大,试件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荷载有所下降,但延性提高,滞回环更加饱满,耗能能力增强,试件越来越接近框架特性;试件的破坏形式均为弯曲破坏,破坏时,腹板端纵筋屈服,翼缘端纵筋偶有屈服,腹板端、翼缘端箍筋均未屈服,腹板端混凝土压碎。  相似文献   

15.
提供了整个24根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端试件中的16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结果;论述了箍筋的受力性能以及横向配箍率和间距对梁端的破坏型态、位移延性、曲率延性、功比指数、吸收和耗散能量能力等的影响,并且指出了有效提高梁端抗震性能的最优配箍条件。  相似文献   

16.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火灾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针对对称受火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给出了其火灾损伤值的计算方法;随后就低周往复情况,探讨了未受火钢筋混凝土结构每一时刻的损伤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9块配筋灌孔速成墙体在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不同高宽比、竖向压应力和体积配筋率的配筋灌孔速成墙在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滞回特性、延性、耗能能力以及刚度退化等受力特性和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9块配筋灌孔速成墙体在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不同高宽比、竖向压应力和体积配筋率的配筋灌孔速成墙在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滞回特性、延性、耗能能力以及刚度退化等受力特性和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后的抗震性能,利用ANSYS软件建立三种框架模型(无加固模型KJ-1,碳纤维加固模型KJ-2,混合加固模型KJ-3),进行低周反复荷载数值分析,得到的KJ-1的力学性能指标和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数据比较吻合,并对三个框架模型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加固后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延性得到很大提高;混合加固模型的承载能力和延性优于碳纤维加固模型的,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20.
钢支撑低周疲劳性能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国际上有关钢支撑低周疲劳性能试验及有限元研究方面的现状,指出了钢支撑低周疲劳性能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