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对猴头菌研究的发展过程,包括从70的代初的人工驯化成功到80代液态发酵的开始,重点综述了液态发酵的研究进程,液态发酵的又主猴头菌菌丝生长的生理特性和次生代谢产物--猴头菌多糖的工艺条件研究。 相似文献
3.
4.
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工艺优化研究(IV)——培养基重要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L9(4^3)正交试验研究了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培养基中4种主要因素的配比方法,从中筛选出了培养基中4个主要因素的适宜浓度比及它们对猴头菌多糖生物合成的大小和主次顺序,当葡萄糖为3%~4.5%,复合氮源为1.5%~1.68%,VB1为0.001%~0.0015%,pH为5.0~5.2时猴头菌多糖产量最高;它们对猴头菌多糖生物合成的主次顺序为氮源,碳源、pH、VB1。 相似文献
5.
6.
猴头菌液态发酵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对猴头菌研究的进展。包括70年代初的人工驯化成功,80年代液态发酵的开始,重点综述了液态发酵的进程,及菌丝生长的生理特性和猴头菌多糖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8.
9.
不同金属离子对灵芝多糖液态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灵芝多糖含量的影响,发现K+、Mg2+和Fe2+可以促进灵芝多糖液态发酵,其中含Fe2+发酵培养基所产生物量和多糖最多,分别为7.299 g/L和0.720 g/L。在种子液培养基基础上加入0.2%Fe2+更有利于灵芝多糖产量的提高;在整个发酵罐扩大培养过程中,胞外粗多糖含量均是先上升后下降,在1 d~3 d时,胞外粗多糖含量呈轻微上升趋势,变化幅度较小。4 d~6 d时,胞外粗多糖含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pH变化幅度较小,利于灵芝菌体产生多糖。在6 d时达到最大值。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发酵罐扩大培养摇比摇瓶发酵培养所得含量略高。说明发酵罐培养比摇瓶培养更利于生产灵芝多糖。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米糠的利用价值,将米糠作为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对灰树花液态发酵转化米糠生产灰树花多糖的培养基组成进行研究。从基础发酵培养基出发,在米糠添加量(1%~5%(wt))、葡萄糖添加量(0.5%~2.5%)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葡萄糖添加量(1%~2%)、米糠添加量(4%~6%)和蛋白胨添加量(0.3%~0.5%)三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得到了灰树花液态发酵过程中在基础培养基中最优的额外添加物和量为:米糠40~60g/L、葡萄糖15g/L、蛋白胨3~4g/L。得到胞内多糖为281.3mg/100mL,菌丝的平均产量值为1 246.7mg/100mL。试验结果表明,可以米糠为主要培养基成分替代或少用葡萄糖等碳源,以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对液体发酵生产的猴头菌丝,利用"水提醇沉"的方法进行多糖的初步提取;粗多糖除去蛋白质杂质之后,进行DEAE-纤维素和Sephadex G-100凝胶分步柱层析纯化,获得的多糖组分经过纯度检验之后,进行多糖性质的研究。结果显示:猴头菌丝多糖主要含有D-木糖和D-果糖,并且,多糖分子容易发生酯化反应而表现出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吲哚美辛诱导建立GES-1细胞损伤模型,研究猴头菇菌丝体多糖和子实体多糖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采用水提醇沉提取法优化猴头菇粗多糖初步提纯的工艺,并在细胞水平上探究提纯前、后多糖对胃黏膜保护作用的差异。研究显示,猴头菇菌丝体粗多糖和子实体粗多糖对GES-1细胞都有明显的增殖作用,并能明显提高受损GES-1细胞的存活率。以多糖纯度及其对GES-1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为评价指标,得到猴头菇粗多糖提纯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 ∶ 15、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菌丝体多糖纯度由40%增至50%,子实体多糖纯度由35%增至42%,受损GES-1细胞的存活率也明显增强。研究表明猴头菇菌丝体多糖和子实体多糖对胃黏膜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猴头菇在中国及国外均有悠久的食用历史,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药食兼用型真菌,一直备受人们的青睐。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菌丝体和子实体中含有诸多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提高克疫力、保护胃黏膜、神经保护等生理功效。因此,猴头菇是开収药物及功能性食品的重要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已广泛涉及到医药和食品领域。本文从猴头菇的培育、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以及猴头菇产品的研収4个方面综述了猴头菇的研究现状,为猴头菇迚一步开収与利用提供新思路,也为其他食用菌的研究开収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