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硝酸铵膨化技术是一创新技术,创新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硝酸铵自敏化,硝酸铵自敏化的提出是对国内外传统方法的突破。实施自敏化的技术途径是硝酸铵的膨化,其实质是表面活性技术在粉状炸药中的应用,是一个强制析晶的物理化学过程。文章重点讨论了硝酸铵膨化机理及膨化硝酸铵的技术特征,显示其独特的优点。硝酸铵膨化技术主要应用是岩石膨化硝铵炸药,给出了岩石膨化硝铵炸药的爆炸与物理特征数据,并与其它工业炸药做了比较。同时也推广应用在煤矿许用型炸药中。  相似文献   

2.
膨化硝酸铵自敏化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膨化硝酸铵自敏化理论是膨化技术发明的核心,它是基于热点理论把微气泡植入硝酸铵炸药中。微气泡临界热点温度热力学计算为自敏化提供理论依据。与普通硝酸铵及珍珠岩相比较,微气泡在膨化硝酸铵内适当的分布为自敏化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膨化硝酸铵自敏化理论基础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膨化硝酸铵自敏化理论是基于热点学说,在广泛研究敏化手段情况下,它是对国内外传统方法的突破,它把微气泡通过膨化技术植入膨化硝铵炸药中,达到自敏化创新设计。实验研究了膨化硝酸铵晶体、结构、微气泡分布等,对自敏化理论设计成功给予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文摘     
钟一鹏 《爆破器材》2007,36(3):24-24
具有高抗水性的炸药组成;多孔粒状硝酸铵和乙醇或甲醇混合物的爆炸特性值;爆破炸药及其制造;膨化硝酸铵自敏化理论基础与实验研究;LRH—A型乳化炸药中用的复合剂  相似文献   

5.
膨化硝铵炸药中添加乳化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表面活生剂对硝酸铵进行处理制得的自敏化膨化硝酸铵,应用这种膨化硝酸铵作氧化剂和敏化剂,再辅助以乳化基质制得的复配型炸药能进一步提高岩石膨化硝铵炸药的爆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炸药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6.
气流工艺生产岩石型硝酸铵炸药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克升 《爆破器材》2005,34(2):11-14
文章采用控制硝酸铵水分使硝酸铵微粉化,加添加剂使硝酸铵改性活化,喷油雾化使组化混合幸均匀,本粉吸收硝酸铵微粉和油后变成炸药单体颗粒起敏化作用等一系列技术,可用气流工艺直接生产硝酸铵炸药.  相似文献   

7.
陈友民 《爆破器材》2010,39(5):10-11,14
通过对硝酸铵敏化机理的研究,探求无梯硝铵炸药影响敏化的主要因素,以及无梯硝铵炸药选择硝铵改性进行敏化的可行路线,介绍了全自动粉状硝铵炸药自动化连续化工业生产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8.
根据工业炸药理论的原理,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实现对硝酸铵的敏化.在原有的生产工艺中,合理地调整压硝温度、硝酸铵细度等工艺参数,改善铵梯油炸药的性能,达到降低炸药组分TNT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煤矿许用膨化硝铵炸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介绍了一种无梯煤矿许用硝铵炸药的制造方法。该炸药是由自身具有敏化作用的膨化硝酸铵作氧化剂、辅助以可燃剂和抑制剂成的,它具有优良的抗爆燃性能和沼气安全性能。其物理性能和爆炸性能达到或超过同级煤矿铵梯炸药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一种多元易发泡型复合乳化剂,它含水溶性和油溶性两种类型的乳化剂,能将内相中硝酸铵溶液极个别硝酸铵分子外移至外相,与亚硝酸钠水溶液NO2相遇后,即产生气泡(N2),使乳胶基质敏化成乳化炸药,消除了化学敏化中二元敏化、后效及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NOVA1000比表面积测试仪,测试了膨化硝酸铵在堆积密度和晶体密度下的孔径分布、累积孔面积和累积孔体积、比表面积以及孔容等微观结构参数,并比较了两种密度下表征膨化硝酸铵的微观结构参数的差异.结合理论分析和测试数据可知,利用硝酸铵的晶体密度进行测试可以更精确地表征膨化硝酸铵的微观结构,避免了因测试堆积密度而导致的测试误差,能够更好地理解硝酸铵的自敏化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一种降低铵梯炸药吸湿性的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粉状铵锑炸药吸湿性很强,且吸湿后易结块,使爆轰感度降低,从而导致起爆困难甚至拒爆,研究采用粗制TNT代替粉状铵梯炸药中的军品TNT,用多孔粒状硝酸铵代替粉状硝酸铵,可使铵梯炸药的吸湿量下降17%左右。  相似文献   

13.
露天改性铵油炸药配方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建亮 《爆破器材》2011,40(1):22-23
在理论计算和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露天改性铵油炸药的配方,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经工业生产验证,露天改性铵油炸药的配方为硝酸铵90%~92%、木粉5.5%-6.5%、复合油相2.5%~3.5%、高效改性剂0.3%(外加),按该配方制造的炸药爆炸性能良好,适用于露天深孔爆破。  相似文献   

14.
气流粉碎干燥硝酸铵和球磨混药连续工艺是制造改性铵油炸药的有效技术途径之一。但其产品缺陷是易吸湿,质量稳定性欠佳,机装药卷密度较大时,炸药在中深孔爆破时对爆轰波不敏感,管道效应非常明显,药卷易被爆轰波“压死”,产生“熄爆”和“残药”现象,爆破效果差。试验研究表明,采用增加蜡系抗水剂、加强工艺质量控制、添加膨化硝铵降低产品密度、辅助其它爆破等技术措施能够改善此状况,消除“残药”和“熄爆”现象,提高经济效益及爆破安全本质。  相似文献   

15.
粉状工业炸药中可燃剂木粉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木粉是粉状工业炸药的可燃剂之一,将木粉用氧化剂硝酸或硝酸铵水溶液进行浸泡、烘干处理,得到一种改性木粉。文中研究了改性木粉的制备工艺,测定了改性木粉的性能数据,并将改性木粉应用于膨化硝铵炸药。实验发现应用改性木粉后,膨化硝铵炸药的爆速、猛度和殉爆距离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混装乳化炸药水相各组分质量分数对爆轰性能、乳胶基质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5组不同组分质量分数配方的爆轰性能进行理论计算,分析水相组分对爆热、爆容、爆速的影响,将设计的5组配方制备成乳胶基质,通过高低温循环模拟温度冲击对储存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相组分中硝酸铵含量从75%增加到79%后,爆轰性能:爆热值从2 360.32 kJ/kg增加到2 658.43 kJ/kg,增加12.6%,爆容值从846.04 L/kg下降到818.61 L/kg,降低3.3%,爆速值从4 573 m/s增加到4 855 m/s,增加6.1%,说明硝酸铵质量分数对爆热的影响最大,对爆容的影响最小。高低温循环次数从5次降到3次,表明增加硝酸铵质量分数对乳胶基质储存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硝酸铵溶液的爆炸危险性及温度、浓度等储运安全条件,采用克南试验、绝热量热试验、联合国隔板试验及析晶特性试验等研究了热分解和殉爆两种情况下硝酸铵溶液的爆炸危险性及安全控制条件。结果表明:140 ℃时,硝酸铵溶液含水质量分数小于4%,为爆炸物;含水质量分数为4%-10%时,则具有爆炸性;含水质量分数大于10%时,不具有爆炸性。硝酸铵质量分数为90%以上时,硝酸铵溶液的起始放热温度在210~230 ℃范围内,TD24最低为151 ℃。110~140 ℃区间内,高温硝酸铵溶液的冲击波感度与溶液析晶状态有关,大量析晶会发生殉爆。因此,硝酸铵溶液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应控制在93%以内;温度上限应控制在140 ℃以内;温度控制下限应根据硝酸铵溶液的析晶温度确定。  相似文献   

18.
周新利  刘祖亮  吕春绪 《爆破》2006,23(3):10-12,21
利用升降法研究了油相中松香含量对膨化铵油炸药冲击波感度(50%爆轰距离)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膨化铵油炸药具有较高的冲击波感度,松香含量显著影响该类炸药的冲击波感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松香具有增敏作用,过量的松香会起到钝化作用.研究表明,油相配方、混药温度是影响膨化铵油炸药冲击波感度的2个重要因素,而铵油炸药的配方和混药时间成为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添加物对改性岩石膨化硝铵炸药爆炸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新利  刘祖亮  吕春绪 《爆破》2005,22(2):7-10
为了提高和改善膨化硝铵炸药的密度和殉爆距离,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没食子酸、对硝基苯甲酸、硫酸高铁铵以及金属矿粉等几种添加剂对岩石膨化硝铵炸药爆炸性能和装药密度的影响,分析它们在工业炸药中应用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对膨化硝铵炸药的爆炸性能影响较大,寻求物美价廉的、可以满足不同爆破条件的添加剂是改善该类炸药性能的措施之一,而硫酸高铁铵是容易推广和工业化应用的膨化改性剂.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过饱和硝酸铵(AN)溶液的爆炸特性,采用联合国隔板试验研究了不同状态过饱和AN溶液的爆轰特性。结果显示:对于常温过饱和AN溶液,当w(水)≤4%时,在联合国隔板试验1(a)中,试验后钢管完全破裂或验证板发生穿孔,即样品能传播爆轰;在联合国隔板试验2(a)中,试验后钢管部分撕裂或保持完好,验证板轻微变形,有大量样品残余,显示样品对爆炸冲击波刺激不敏感。对于140 ℃过饱和AN溶液,在联合国隔板试验2(a)中,当w(水)≤3.0%时,试验后样品钢管完全破碎,验证板穿孔,即样品在该试验条件下对爆炸冲击波作用敏感,表明过饱和AN溶液具有爆炸性,且温度升高会显著提高其爆炸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