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分析红茶饮料香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辉进 《饮料工业》2008,11(10):41-42
利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新技术分析测定世界3大高香红茶之一祁门红茶饮料中主要芳香物质的含量与组成以及加工中的变化,为科学分析茶饮料香气以及在茶饮料加工过程中如何优化品质风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冷灭菌、超高压杀菌、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酶 -葡萄糖氧化酶体系杀菌、超高温杀菌、高温瞬时杀菌、辐照杀菌和溶菌酶杀菌等技术在茶饮料生产上的应用 ,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浅谈酱油的香气形成及改善酱油香气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酱油香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形成机理,探讨了提高酱油香气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茶饮料萃取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浸提是整个茶饮料生产工艺的关键环节之一,浸提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生产过程。综述了目前茶饮料生产中萃取浸提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浸提技术的优缺点,为茶饮料的生产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茶饮料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Abstract 《饮料工业》2000,3(6):15-17
综述了目前茶饮料技术进展状况。重点介绍了茶饮料的沉淀、护色、香气的保持等方面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茶饮料生产技术现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综合论述了国内外不同茶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分析了水质,茶叶原料、工艺技术、包装方式及材料等因素对茶饮料品质的影响。并介绍了茶饮料生产中解决混浊或沉淀的技术及色香味的保持技术。  相似文献   

7.
茶饮料加工技术及其副产品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竹青 《食品科学》2001,22(11):109-113
1前言茶是中国人流传几千年的传统饮料,但是由传统的冲泡方式开始改为工业化的生产、制造,则是近十几年的事。也许就是因为有几千年的消费习性在背后支持,茶饮料的销售,无论是在台湾或大陆,一旦开始上市之后,其销售量就如脱缰的野马,一路攀升。以台湾为例,茶饮料最初是在1984年左右在饮料市场出现,到1987年的销售金额为台币4.5亿元,持续成长到1994年的销售金额已接近台币140亿元左右,之后虽有起伏,但大致维持在每年100亿台币的规模(图1)。目前茶饮料仍然图1台湾饮料市场中所有饮料及茶饮料销售值比较…  相似文献   

8.
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主要营养成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茶浸提液为发酵基质,接种植物乳杆菌种子液进行发酵制备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对其发酵过程中pH值、总酸、蔗糖、茶多酚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分光光度法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其游离氨基酸及风味物质,并比较红茶浸提液发酵前后二者的变化。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pH值由4.97降至3.16,总酸由0.15 g/L升至2.38 g/L,蔗糖含量由0.90 g/L降至0.34 g/L;茶多酚含量由15.1 g/L减少至10.6 g/L,游离氨基酸含量由0.921 g/100 g提升至1.175 g/100 g,发酵前后分别检出88和9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较红茶浸提液营养成分更加丰富,酸甜适宜,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9.
茶饮料的加工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茶饮料的澄清技术、萃取技术、护色技术、包装技术等,以及高新技术在茶饮料加工中的应用.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使茶饮料的质量得到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10.
茶饮料的澄清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面了茶饮料生产中的茶汤的澄清技术,展望了澄清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英德高香型茶叶香气及化学组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睿  李志远 《饮料工业》1999,2(4):13-16
英德的黄 木炎 茶树等品种为优质高香型品种 ,具有独特的自然花香味。对其茶叶分析结果表明 ,咖啡碱、氨基酸、总糖及多酚类物质含量较多 ,说明其品质较好。初步检出了 5 4种香气的化学成分 ,含量较高的有法呢烯、法呢醇、吲哚、磷酸三丁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罗勒烯、苯乙晴、苯乙醇等 ,其中法呢烯、法呢醇、吲哚、磷酸三丁酯和苯乙醇等含量比其他茶叶的含量高 ,这些成分跟英德高香茶具有的自然花香味可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葡萄酒香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气是评判葡萄酒品质的一个重要感官指标,葡萄酒中香气物质主要受葡萄品种、生态条件、果实成熟质量及酿造工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对葡萄酒的风格和典型性起决定作用。阐述了葡萄酒中各类香气物质及影响其形成和组成的各种因素,以期为葡萄酒生产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邵伟  熊泽  黄艺  黎祥军 《中国酿造》2007,(11):21-22,30
以双孢菇及豆粕、小麦、麸皮等为原料,通过米曲霉和鲁氏酵母的混合种曲在28℃~30℃发酵40d,将原料中蛋白质降解,从而酿制出双孢菇酱油。该产品具有红褐色、酱香浓郁、菇香味突出、口感鲜美、咸淡适口等特征,其理化指标均达到酿造酱油一级的标准,为双孢菇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韩丽  毕阳  贠建民 《中国酿造》2007,(12):48-50
以啤酒厂和麦芽厂废弃的大麦芽根提取磷脂酶后的残渣为主要原料,以沪酿3.042米曲霉为菌种,采用低盐固态发酵生产酱油,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为1.14%左右。为开发新的蛋白质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的大麦根,减少环境污染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利用具有较高药用和营养价值的芦荟和仙人掌,以芦荟及仙人掌原汁为主,加入甜菊苷、柠檬酸、黄原胶和水等辅料,经混合、调配、过滤、脱气、灭菌、冷却、无菌灌装及检验等工序制得复合型保健饮料。成品呈淡绿色的透明液体,具有芦荟和仙人掌的特有清香,酸甜适中,清爽可口。成品中仙人掌原汁≥30%,芦荟原汁≥10%,可溶性固形物≥10%,总酸(以柠檬酸计)为0.3%-0.4%。试验结果表明:本产品工艺简单,口味纯正,具有众多药理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永 《中国造纸》2021,40(9):51-56
本研究以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为壁材,柠檬香精油为芯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乳化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香精微胶囊,并将香精微胶囊添加到纸浆中抄造成香味纸,研究了pH值、SMA用量对香精微胶囊合成工艺的影响,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FESEM)、激光粒度分布分析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香精微胶囊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pH值5、SMA用量2%(相对于芯材质量)时,制备的香精微胶囊分散性较好。香精微胶囊呈球状,具有核壳结构,平均粒径13.75μm。通过对香味纸性能实验测定表明,香味纸在70℃以下具有较长的留香时间。70℃条件下,当香精微胶囊用量从3%增加到9%时,留香时间从12.0 h增加到17.0 h。此外,香精微胶囊的添加增加了香味纸的白度,但使香味纸的抗张强度有所下降。当香精微胶囊的用量从0增加到9%时,香味纸的白度从82.0%增加到83.6%,而抗张强度从2.75 kN/m下降到1.75 kN/m。  相似文献   

17.
绿茶初制工艺与饮料适制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不同品种、嫩度、加工工艺及外形制作成的原料绿茶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对绿茶汁中茶多酚、咖啡碱及儿茶素组成等主要化学成分、色差动态变化的测定和感官品质的审评以及一系列破坏性试验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绿茶加工成饮料的品质特点和一套适合绿茶饮料用的较经济合理的初制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基于香气成分进行信阳毛尖香型分类的效果与可行性。方法对81个信阳毛尖进行感官审评,依据基础香型、特征香型、缺陷香型及其组合进行分类筛选出基础香型特征明显的样品共52个,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基于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4种基础香型中含量差异显著的21种香气化合物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针对基础香型、基础香型与特征/缺陷香型结合的分析中主成分的累积贡献均大于90%。对基础香型进行判别分析正确率较低,但对不同基础香型中的特征/缺陷香型进行判别分析效果较好。结论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显示基础香型(清香、清高、高鲜、高爽)与特征/缺陷香型组合的效果均优于仅以基础香型进行的统计分析。因此在研究信阳毛尖香型分类和香气成分之间的关系时,要充分考虑复合香型对分类结果的影响,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均为开展其香型分类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从热溶性绿茶粉中提取茶多酚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春雷  罗学平  张路  杜晓  杨安 《食品科技》2006,31(12):87-90
试验以热溶性茶粉为原料制备高纯度茶多酚,比较了不同浸提时间、不同乙醇浓度、不同乙醇体积的条件下,茶多酚产品的提取率;并分析了茶多酚在各个工序中的损失情况,认为乙酸乙酯萃取工序中茶多酚损失最严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15min、乙醇浓度65%、绿茶粉与乙醇质量体积比为1∶10。  相似文献   

20.
白酒香型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主要论述了青稞清香型白酒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青稞清香型白酒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