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10所案例高校“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课程构成和主要课程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高校“新生工科”专业建设的要点,即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注重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建立完善“新生工科”专业建设的动态调整机制、多方参与新生工科专业内涵建设、构建教师跨学科发展的新机制,希望能为高校“新生工科”的专业建设和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皖西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在“新工科”和审核性评估视域下的专业群建设为例,介绍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积极响应国家“新工科”建设和安徽省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以期为同类高校通信相关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和示范。  相似文献   

3.
陈文乐 《移动信息》2023,45(11):86-8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革,创新创业成了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高校人才培养也需要与其相适应。本文提出了多主体协同体系下的“服、产、学、研、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并探讨了其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该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学科划分和分类,将政府、产业、教育、研究基地、创业园等多个主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多主体协同体系。其强调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循环推动,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状况。在该模式的指导下,本文提出了一套五维新生态高校课程改革信息化模型,通过5个维度的协同作用,实现了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和教学环境的全面提升,结合多主体协同体系下的“服、产、学、研、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宫婷  翟朗 《中国新通信》2023,(17):73-75
随着人才培养体系科技化的不断发展,统筹教育发展,整合教育资源,建设现代教学体系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课题。“AI+”领域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AI与传统行业、新兴行业的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行业的全面融合,推动了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带动社会实体经济的生命力。在高等教育的产业性背景下,高校需充分运用其优势,加大对“AI+”的开发与研究投入,引入“AI+”在现代产业教学体系建设的资源,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促进并完善现代产业教学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双一流”建设和“互联网+”背景下,一流教育、一流专业建设的推进和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深刻影响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普及,也为高校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迫切需要高校转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服务国家、区域、地方的创新型卓越俄语人才。  相似文献   

6.
结合应用型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面临的问题,论述了从建设卓越人才培养师资团队的必要性和途径。通过改变教师身份、丰富教学资源等方式,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培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探索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进行创新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构建和完善与教育教学并行的“124N”创新教育知识体系,使新世纪大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持续改进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我国逐步以“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发展,因此人才培养就成为最关键的影响因子,高校必须进一步关注人才培养的特征与要点,以能力交叉与技能复合为基本目标,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实训以及教师团队的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升级。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展开研究,通过分析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具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特征,它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分析了福建省“一芯一屏”产业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微电子人才培养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充分利用地方优势资源,“校校政企”协同育人的思想路线,并具体说明了突破人才培养困境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极大挑战,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脱节,专业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现行国家战略需求和现代化航运发展。在剖析我国航海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航海类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借鉴英国海员“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通过采用政府、企业、高校和行业多方联合、课程体系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推进我国航海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电子科学与技术"多样性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产业多样化、办学层次多样化、学生个性发展多样化,决定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应该是多样化的。当前应注意研究一般高校与重点大学的差异,建立一般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如何结合学校特色建设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方法与途径,建立与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特点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新常态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教工对工会服务的内容与形式等方面提出新要求,智慧工会建设成为高校工会工作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认为高校智慧工会建设有助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有助促进教工的民主参与和监督,有助工会更好地服务教工。基于新时代高校工会实际需求,设计在“互联网+”新常态下高校智慧工会服务平台建设框架,以期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促进高校工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优质的师资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随着高职教育向本科层次发展,构建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既是国家开展职业教育的宏观要求,又是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迫切需求,成为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重要保障。本科层次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当前主要面临标准尚未统一、结构发展失衡、机制不够健全三方面的困境,需借鉴主要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功经验,从明确“双师型”教师内涵,建立动态标准;优化专兼教师队伍结构,畅通兼职从教渠道;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完善培养格局;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优化评价体系四个路径进行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协同创新理论,结合本科教育规律、信息类专业特征及企业需求,明晰了育人模式中“校业企师”四元协同的地位与作用,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途径,明确了“知识+技术+创新+应用”的卓越型人才培养目标,最终提出并在教学全过程中贯彻了“四元协同、四位一体”的卓越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性实践。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成为趋势。面向本科生个性化培养需求,针对本科生科研训练现状,本文从专业教师视角下探究本科生科研素养的培育问题,研究了本科生科研素养的内涵、培育机制、培育途径和培育环境,提出了教学思考及持续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钱凯  吴优  刘兵  李治 《中国新通信》2022,(10):146-148
在互联网新时代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提出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木类高校应顺应新时代教育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自身的工科优势和教学资源,立足于新工科建设发展要求,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体系是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本文结合土木类高校的教学现状和人才发展需求,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进行教学改革,构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土木类高校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推动土木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土木类高校教学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钟铁铮 《中国新通信》2023,(13):110-112
在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化、信息化与各行业或跨行业结合呈现出愈发紧密的趋势,“互联网+”被赋予了新的发展动能。“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结合,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出新的机遇,同时也要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对“双创”产生影响的正负面因素,剖析数字经济时代制约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问题,进而构建针对创新创业的评价机制,以此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体系,多元化、多途径、高质量地拓宽学生就业途径,为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建设培养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是其中最基础性和全面性的工作,有助于推动课程过程中的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本文以此为目标,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平台,突出“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探索高校工科课程思政的有效运行机制,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统一,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推进实验室开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经济社会的发展呼唤着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从高校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学校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实验室开放的实践与探索,建立校级实验室开放体系,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实验室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为高校带来了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本文以计算机类专业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实践为例,探讨课程思政改革建设中的实践经验。针对课程思政的实施困境,贯通分析,确立“同向同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校企合作,建立“对接产业、对接热点、对接职业”课程思政案例库;知行合一,构建“课堂、校园、社区、企业”四个维度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有效推进了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以提高课程在价值引领方面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