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伏尔加—乌拉尔盆地为东欧地台东部边缘一个典型的前陆盆地,发育前寒武里菲纪—新生代第四纪地层,其中上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形成了巨型富油气区,具有广阔的油气资源前景。其构造演化经历了陆内裂谷碎屑岩阶段、被动陆缘碳酸盐岩台地阶段、造山带前陆盆地形成阶段以及前陆盆地碎屑岩阶段。研究表明,该盆地经历了大陆开裂—大陆碰撞整个"威尔逊旋回"的构造运动,具有典型的大型前陆盆地形成与演化特征;被动陆缘阶段发育的生物碳酸盐岩为烃源岩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在前陆盆地形成时造山带强烈的区域构造运动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使油气大规模聚集;盆地东部褶皱带为今后重要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2.
Oriente-Maranon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riente-Maranon盆地是古生代克拉通边缘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次安第斯山(Sub-Andeans)前陆盆地之一,经历了克拉通边缘盆地→裂谷盆地→前陆盆地3个演化阶段。盆地内主要的烃源岩及储、盖组合均发育在裂谷盆地阶段,三叠系—侏罗系Pucara群和白垩系Chonta组2套主要烃源岩的排烃高峰期分别是古新世—始新世(距今60~45 Ma)和中新世(距今15~5 Ma)。Chonta组自生自储组合是最重要的成藏组合。盆地西部发育逆冲断层/褶皱圈闭和基底卷入圈闭,中部发育挤压或披覆背斜,东部发育牵引背斜圈闭,不同类型的圈闭沿北西—南东走向呈带状分布。有潜力的勘探领域包括中西部白垩系Chonta组烃源岩供油区域的披覆和挤压背斜圈闭,中部和南部侏罗系Pucara群烃源岩供油区域的牵引背斜圈闭和挤压背斜圈闭,中部的Pucara群碳酸盐岩圈闭,北部和东部成熟探区上白垩统岩性圈闭和上古生界构造-地层圈闭。图5参13  相似文献   

3.
秘鲁Ucayali盆地是位于安第斯山山前的前陆盆地之一,盆地内发育多套储盖组合。盆地内主力烃源岩包括上三叠统—下侏罗统Pucara组和二叠系Ene组的泥岩;发育多套储层,包括白垩系Chonta,Vivian,Cushabatay,Agua Caliente和Raya组储层,以及下二叠统的Ene组砂岩层等;盖层条件良好。北部主要发育基底相关的逆冲断层,而在盆地的南部发育薄皮式的逆冲断层,盆地内已发现的油气田的圈闭类型主要是与逆冲断层相关的断背斜圈闭。北Ucayali次盆Pucara组生成的油气运移至该组地层的剥蚀面,充注至白垩系,但遭到后期造山运动的破坏,通过再次运移聚集成藏。南Ucayali次盆中处于高—过成熟阶段的二叠系Ene组泥岩生成的天然气运移至上覆的二叠系和白垩系储层中。北Ucayali次盆西部的逆冲—前渊带圈闭、Pucara组碳酸盐岩圈闭、二叠系圈闭,以及盆地东部白垩系中的地层岩性圈闭是该盆地4个重要的潜力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4.
秘鲁Maranon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秘鲁Maranon盆地是安第斯山山前的前陆盆地之一。结合该盆地的勘探历史和勘探现状,对相关的钻井、物探以及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石油地质综合分析,评价了该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及其勘探潜力。Maranon盆地内有三叠-侏罗系的Pucara组和白垩系的Chonta组两套主要烃源岩,分别于晚侏罗世和始新世开始成熟生烃。Pucara组生成的原油运移至该组地层的剥蚀面,充注至白垩系,但遭到后期造山运动的破坏,通过再次运移聚集成藏;Chonta组生成的原油向盆地东北部运移聚集成藏。盆地内的圈闭类型有背斜、断鼻、断块和地层圈闭等,可能发育多套储盖组合。Maranon盆地西部逆冲-前渊带和无古生界构造圈闭背景的白垩系圈闭、Pucara组碳酸盐岩圈闭以及白垩系Chonta组以下地层潜在的含油气圈闭是该盆地3个重要的潜力勘探领域。图4表1参24  相似文献   

5.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演化及其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可分为同裂谷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后裂谷期(早侏罗世-早白垩世)和前陆期(晚白垩世-新生代)等3 个阶段。同裂谷期主要发育河流相、湖泊相和火山碎屑沉积物;后裂谷期发育2 个较大的海进-海退旋回,下部旋回以湖相、海相沉积为主,上部旋回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前陆期以压性机制为主,发育了海相、陆相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最主要烃源岩位于Vaca Muerta 组;主要产层是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砂岩和灰岩;侏罗系及其以下盖层多为区域性的,其上盖层多为半区域性的。盆地内石油主要分布于盆地周边,天然气集中于盆地中心,以构造-地层复合型油气藏为主。盆地西部逆掩带以及盆地东部周缘重油分布带是有利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6.
Malawi盆地作为东非裂谷西支中面积最大的盆地,勘探程度极低。Malawi盆地呈典型的S型拉张构造样式,可划分为3个次盆。通过地表露头研究推测盆地发育二叠系-三叠系、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和中新统-全新统共3大套沉积地层,沉积地层总厚度最大约6 000 m,且横向变化很大。盆地内发育2套潜在烃源岩,储盖条件较好,断裂较发育,圈闭和油气运聚条件较好。Livingstone和Usisya次盆具有一定勘探潜力,可能存在3种成藏模式。烃源是该盆地勘探最主要的地质风险,高昂的勘探开发成本也是制约该区勘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汉盆地通海口地区潜山的油源条件、输导系统、储集层以及盖层条件的研究,认为受通海口断层作用的影响,形成断上盘潜山带与断下盘潜江凹陷山-断-洼的平面组合形态;潜山可以接受多重烃源的供给;喜山期和燕山期的构造运动以及风化淋滤作用造成溶孔、溶洞、裂缝型储集空间;断层、不整合面及烃源层内砂岩输导层组成相互连通的网络系统,预测通海口潜山带可以形成新生古储、中生古储的成藏模式。以往的潜山勘探发现油气显示层位多、分布广,表明该潜山带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吐哈盆地前陆冲断带地质特征及勘探成果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吐哈气盆地株罗纪以来属于类前陆盆地,中侏罗世以后,台北凹陷成为北部类前陆坳陷的主体部位,并在燕山运动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期形成了一系列前陆冲断带,包括北部山前推覆带,中部的中央断褶背斜带以及南缘的火焰山-七克台前锋带,目前,中央背斜带已发现大量的油气,南缘前锋带和北缘推覆带油气发现较少,勘探潜力还很大,但地质地形等情况复杂,需要配套的相关技术攻关,目前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多层系含油气盆地,天然气勘探近年来在盆地中北部上、下古生界取得一系列重大发现,探明了苏里格特大型气田和靖边大气田,为鄂尔多斯盆地成为中国天然气工业的重要基地奠定了基础。盆地西北部即天环北段和西椽冲断构造带北部具有与盆地中北部相似的成藏条件,天然气资源丰富,其上古生界为一套海陆过渡相的碎屑岩系;下部石炭系太原组及二叠系山西组为煤糸烃源岩,生烃能力强。二叠系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发育了一套河流—三角洲相沉积,砂体发育,储层物性好;下古生界发育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岩溶储层厚,物性好,可接受上、下古生界两套烃源供给,气源充足;奥陶系风化壳上覆铝土质岩类,封盖条件好,有利于形成大型地层、岩性圈闭。上、下古生界生储盖配套,形成了三套有利的成藏组合及多种类型的成藏圈闭,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0.
结合埃塞俄比亚欧加丹盆地50余年油气勘探开发成果和地质认识,认为该盆地为东非裂谷系构造成因,是发育在古生代基底之上的1个古内陆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上二叠统Bokh组湖相泥岩为成熟烃源岩,晚古生界-中生界发育多套有利成藏组合,古近系以来东非大裂谷作用对油气运移影响重大。总体上,中央隆起带及外围斜坡带西部紧邻生油凹陷,成藏条件优越,同时具备良好的构造背景、储盖组合,是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1.
波拿巴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拿巴盆地经历了裂谷前或克拉通、北西向裂谷、北东向裂谷和被动大陆边缘发育阶段,形成了古生代北西向佩特列尔次盆和中生代北东向乌尔坎次盆、马里塔地堑、萨胡台地、阿什莫尔台地和伦敦德里隆起等主要的构造单元。发育下石炭统米里干斯组、二叠系凯令—海兰德贝组、中下侏罗统普罗佛组和上侏罗统下乌尔坎组等4 套主力烃源岩,以侏罗系普罗佛组为主要的储集层,具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关系。油气在平面上呈现“环凹分布”,石油主要分布在乌尔坎次盆、佩特列尔次盆和拉米纳利亚隆起,而天然气主要在萨胡台地和马里塔地堑聚集。截至2008 年底,发现石油(含凝析油)1.53×108m3,天然气6 790×108m3. 石油地质综合分析表明,该盆地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乌尔坎次盆和马里塔地堑是有利的构造带,区域性不整合和地层岩性圈闭为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2.
杨磊 《新疆石油地质》2011,32(3):329-331
中苏门答腊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巽他克拉通陆块边缘上的弧后裂谷盆地,盆地内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主力烃源岩为古近系Pematang 群Brown Shale 组的湖相页岩,主要储集层为Sihapas 群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其上覆的Telisa 组页岩是盆地的区域性盖层。盆地内具有3 种烃源岩相:深湖相、浅湖相和含碳沼泽相,湖相易于生油,含碳沼泽相易于生气和凝析油。盆地的西北部及海上地区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和目标。  相似文献   

13.
Shwebo盆地是在中生代边缘海沉积盆地基础上演化而成的新生代弧后盆地,经历了边缘海盆地—弧后盆地2个主要演化阶段。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和储盖组合均发育于新生代弧后阶段。始新统烃源岩的排烃高峰期是渐新世—中新世,以生气为主。始新统自生自储组合和渐新统下生上储组合是该盆地最重要的成藏组合方式。盆地西部岛弧断裂带发育一系列的断背斜圈闭,盆地东部发育一系列的正花状构造和断背斜圈闭,沿着Sagaing走滑断层呈带状分布。Shwebo盆地中西部的Shwebo-1号构造和东部的斜坡区礁构造为最具潜力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4.
东非裂谷系盆地群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非裂谷系属于形成地质时期比较新的陆内裂谷盆地群,阿尔伯特裂谷位于东非裂谷系西支北段,自2006年至今相继发现了16个油气田,累计发现可采储量11.27×108bbl。通过对阿尔伯特裂谷盆地的解剖,指出东非裂谷系为中生代与新生代两期叠合裂谷盆地,其中、新生代为主裂谷期,全部为陆相河流、湖泊沉积充填。湖盆周缘发育沉积速度快、相带变化快的冲积扇—扇(辫状河)三角洲—浊积砂体沉积体系组合。钻探结果证实具备很好的含油气条件好,发育新近系中新统湖相优质烃源岩,储层物性好,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河道沉积为主,已发现油气全部富集于断块和断鼻圈闭之中,地震显示具备浊积砂体成藏可能。通过类比分析,东非裂谷系西支阿尔伯特裂谷至少具有(40~50)×108bbl的资源潜力,向南的系列裂谷也同样勘探潜力巨大,而东支虽然火山岩比较发育,但同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Sufyan凹陷位于非洲苏丹南部Muglad盆地西北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凹陷,勘探程度仍很低,对石油地质特征认识仍存在许多分岐。分析认为,Sufyan凹陷是一个在中非剪切带的右旋剪应力场背景下形成的中、新生代内陆断陷湖盆,可划分为4个二级构造带,即南部深次凹、中央构造带、北部斜坡带和西北次凹;自白垩纪到第四纪发育了3个沉积旋回,早白垩世AbuGabra组的湖相暗色泥岩为凹陷主力烃源岩,具很大生烃潜能;凹陷的形成与演化大体上经历了3个阶段,以"3断3坳"为特征,在该构造背景下发育了两套储盖组合,其中以Bentiu砂岩为储层、Aradeiba泥岩为区域盖层是凹陷内最好的成藏组合;圈闭类型以断块圈闭为主,反向翘倾断块最有利于油气的聚集。综合研究表明,Sufyan凹陷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优越的成藏条件,具有较大勘探潜力,中部构造带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北部斜坡也是较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6.
丽水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丽水丽陷于东海陆架贫地台北坳陷西部,是一个超压凹陷,该凹陷可划分为2个含油气系统和3个有利成藏构造带,有4种成藏模式,可优选出5个勘探目标供近期勘探,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从经济效益考虑,提出了丽水凹陷的勘探思路,在优选出的两区一带,勘探顺序应先南后北,扩大LS36-1构造勘探成果,围绕其周缘开展勘探评价工作,促成其尽早开发。  相似文献   

17.
印尼Waipogah盆地为弧后坳陷盆地。A区块位于Waipogah盆地中部,其主力烃源岩为Mamberamo组、Darante组和Makats组中的石灰岩和泥岩,层内砂岩和石灰岩为储层。A区块主要发育Darante组—Makats组、Mamberamo组B—C—D段、Mamberamo组E段—Koekoendoeri组3套成藏组合。A区块北部区带油气成藏条件有利,油气勘探前景好,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带。  相似文献   

18.
哈萨克斯坦地区石油地质基本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地区北部,大地构造上属于劳亚大陆南缘,即东欧克拉通和哈萨克板块南部边缘,形成晚古生代大陆边缘盆地,如滨里海盆地。古特提斯关闭使土兰地台(阿姆河-中里海)与劳亚大陆碰撞,继而形成一系列中生代裂陷盆地。哈萨克斯坦发育11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沉积盆地,目前已在其中5个沉积盆地中发现商业油气,包括滨里海、曼格什拉克、北乌斯丘尔特、南图尔盖和楚河-萨雷苏盆地。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乃至世界油气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石油和天然气可采储量分别达55×10^8t和3×10^12m^3。该国还具有很大勘探潜力,尤其是滨里海盆地,待发现可采石油资源达60×10^8t。  相似文献   

19.
通过50多年勘探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主要存在第三系、侏罗系两套烃源岩,第三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偏低,烃转化率较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低,主要分布在柴西地区。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Ⅱ—Ⅲ2型,主要分布在柴北缘地区。盆地内具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类储层,碎屑岩储层是主要储油层,在纵向上分布于侏罗系、古新统、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下段、油砂山组,在区域上分布广泛,以河流三角洲、滩坝以及水下扇等不同沉积成因的砂岩类储层为主。盆地石油总资源量为21.5×108t,石油的探明率为15.3%,具有较大的资源发现潜力,综合分析提出了下步勘探的重点预探区带有3个,即柴西南构造岩性区、狮子沟—油砂山深层构造带、柴北缘的潜伏构造带。  相似文献   

20.
秘鲁乌卡亚利盆地是油气资源丰富的南美安第斯前陆盆地的子盆地之一。该盆地油气潜力巨大,勘探程度低,已发现12个油气田,可采储量约6×108t。根据大量物探、钻井和实验分析资料,系统分析乌卡亚利盆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圈闭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并提出勘探有利区域和潜力。研究表明,乌卡亚利盆地自奥陶纪形成以来,长期沉降接受沉积。从古生代到中生代沉积3套主要烃源岩,即三叠系-侏罗系Pucara组烃源岩、二叠系Ene组烃源岩和石炭系Ambo群烃源岩,这些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高,处于成熟阶段,分别向盆地的北部、中部和南部运移供油;盆地内有多套储盖组合,主要储集层为白垩系Cushabatay组和Vivian组;晚二叠世以来的多次构造运动特别是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运动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圈闭类型主要为挤压背景下形成的推覆背斜、断背斜和断块等构造圈闭,也存在大量地层和岩性隐蔽圈闭。盆地勘探前景广阔,最有利的勘探区域是盆地东南部的Urubamba次盆和构造发育的西部褶皱逆冲带。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全部是构造油气藏而且多数位于逆冲断层的上盘,对下盘圈闭的勘探很少。勘探潜力包括2个方面:一是要继续寻找构造圈闭,特别要加强对逆冲断裂下降盘的勘探力度; 二是要重视隐蔽油气圈闭勘探,特别是要加大二叠系Ene组古潜山圈闭、三叠系-侏罗系Pucara组生物礁圈闭和白垩系岩性(河道砂体)圈闭的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