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泰山群变质岩的地下水类型为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带厚度及裂隙发育不均匀,裂隙水连通性差,储水空间有限,造成地下水富水性严重不均。根据变质岩的岩性、结构、构造,总结出风化壳蓄水构造、断裂带蓄水构造、岩脉蓄水构造、粗粒岩石蓄水构造;根据野外电测找水经验,在泰山群变质岩土地区,有低阻正交点、V形低阻异常、麻花低阻异常、半衰时窄幅单峰异常、宽幅单峰异常等富水构造特征,找水可取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实例,对渭北黄土塬和黄土丘陵区下伏灰岩含水电性特征与断裂构造关系的分析,找到了灰岩含水的电性规律:在地下水位以下断裂构造破碎带附近,质纯厚层灰岩中裂隙、岩溶发育,形成了地下水活动的良好场所和赋存带;由于断裂构造破碎带含水和充填泯质的缘故,导电性良好,显示低阻异常。它是渭北黄土塬下伏灰岩找水的重要目的层。为管井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3.
电阻率勘测法一般是由正负两个电极向地下送入电流,地下的电流场受不同电阻率岩层的影响而不同分布规律。因此在地表观测电位,就能推知地下电阻率的分布情况,进而推断分析地质情况达到找水的目的。尤其对山区的岩石裂隙水和层间裂隙水的探测非常重要,这种找水方法对山区干旱地区寻找地下水起到关键的作用。文章就电阻率勘测法再山区找水技术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类似地质情况的地区找水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阜平县太古界变质岩经历了多期变质深熔作用,以揉塑性片麻岩为主,地层致密柔韧,富水性差,找水难度较大。在地质调查、物探勘探及钻探验证相结合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分析了变质岩区构造裂隙水、风化壳裂隙-孔隙水、层状裂隙水和接触型基岩裂隙水四种地下水类型的赋存规律及电性特征。结果表明:构造裂隙水主要赋存在构造破碎带内;风化壳裂隙-孔隙水分布普遍,水量小,一般沟谷风化壳与断裂叠加带富水性较大;层状裂隙水和接触型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硬脆-软塑岩性组合的接触带(面)上。在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上,构造裂隙水呈现为陡降低阻带曲线;与构造复合的风化壳裂隙-孔隙水,呈现为凹型低阻曲线;层状裂隙水面状分布,呈现为水平低阻曲线;岩脉接触型基岩裂隙水,呈现为条带状高阻+类断层低阻反映。  相似文献   

5.
物探找水的方法有很多,人们可以根据探测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选用适当的方法。在某地抗旱找水打井行动中,针对寻找松散岩类孔隙水,在前人的干井附近,通过天然电场选频法和电阻率测深法相结合,用综合物探的方法快速确定井位并找到水源,经济且有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低含水W/O型乳化液,通过高压脉冲电脱水实验,对影响脱水过程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绘制了不同电场参数下的电流曲线与脱水效率曲线。实验是在直径80 cm的圆筒脱水器中进行的。实验结果显示了与高含水时不同的电流特征。作为辅助手段,通过三目显微镜与成像系统对电场中微小水滴的运动进行了观察,还观察和分析了电极附近水滴在电泳力作用下的运动。  相似文献   

7.
在激发极化法找水野外测量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电磁耦合、不稳定地电场、感应电动势、观测信号弱、极化不稳、供电电流不稳等各种因素的干扰,影响观测精度.介绍了激发极化法找水原理,结合野外实践探讨了产生干扰的原因和影响规律,提出了排除各种干扰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激发极化法找水的基本原理电阻率法找水是通过电极往大地供电,根据不同岩层电阻率的差异,判别含水层,达到寻找地下水的目的. 激发极化法是利用二次场电位差衰减特性,判别含水层,从而找到地下水源. 用供电电极向地下供电期间和断电以后,测量电极上观测到的电位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A)  相似文献   

9.
在物探找水中都采用四极对称普通装置。而这种装置,由于极距点间隔远,受地表和地下不同物质影响,测得视电阻率曲线不十分园滑,薄浅层含水体反映不明显,解释曲线较困难,效果不理想。该装置是在供电电极距AB逐渐增大的测量过程中,MN大小不经常改变,一般当AB增大3—10次之后MN相应增大一次,由于MN是分段改变,故整个视电阻率曲线是由几段不连续但完整的电测深曲线组成。当地表附近电性层不均匀时、各段曲线之间产生脱节,出现嗽叭口、交叉、距离过大、位置反常等不合理现象,给成果分析带来困难,影响找水成果  相似文献   

10.
张洁 《人民长江》2012,43(18):47-49
重庆市境内中小河流众多,且多位于山区及丘陵区,受地形及人为利用不当等因素影响,普遍存在防洪标准低、卡口阻水障碍物多、河道淤积与污染严重,以及岸坡稳定性差等问题。针对治理工程设计中涉及的关键问题,侧重阐述了设计洪水计算、堤线与堤距选择、河道地形勘察等的设计理念,并提出了重视和优化设计方案的必要性。对于提高治理工程设计水平和治理成效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河流河床地下空间地质条件是地下管道等隐伏工程跨河段施工的关键,必须对其下伏岩层条件及其含水性、岩层破碎特征等进行超前探察与判断。基于并行电法探察技术,构建河床地质条件计算模型,利用正反演方法得出河床模型地断面的电性特征,并利用瑞雷面波辅助实施综合探察。通过现场工程应用,综合探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试验区内岩层受河流侵蚀比较明显,河流的渗流范围大,宽30 m、深度在20 m左右,测区内破碎带呈条带状分布,范围较大,厚度不一,深度在10~15 m的范围内,物探解释与钻孔揭示地层条件对应一致性好。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物探方法能够有效探察山区河床地层的分层性、层厚、分布范围、河流的渗透范围等地质条件,为河床下伏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保定西部太行山区广泛发育强透水岩层、低阻岩脉和富水构造。在该地区寻找构造裂隙水时,关键在于准确区分低阻岩脉(体)与富水断层。利用水文地质调查和物探勘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低阻岩脉与富水断层的电性差异,成功实施了一眼构造裂隙水勘查示范井。取得了岩脉区寻找构造裂隙水的有效方法,解决了当地多年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某泵站水泥土双向搅拌粉喷桩在施工过程中局部地表形成冒水空洞的原因,采用高密度电法和静力触探法对空洞及周边部位进行补充勘测探查,并采取埋设排气管和压密注浆措施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穿堤涵第4-5节地层含砂量较大,局部有粉砂、砂壤土夹层或透镜体夹层,随着喷粉压力在粉砂性土夹层中蓄积、连通,在地表相对薄弱环节集中排泄,形成地面集中冒水点,带走土颗粒,形成冒水空洞。在冒水点附近埋设排气管和压密注浆处理后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对类似地层水泥土双向搅拌粉喷桩地基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盐矿通常采用水溶法开采,经多年开采后,容易形成地下溶腔,造成地面沉降,所以需要采用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查明采盐区地下溶腔的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利用瞬变电磁法具有对低阻异常反映灵敏的特点,采取加大发射电流、增加重复观测次数及避开地表电磁干扰等技术措施,确保了数据采集质量。通过先进的数据反演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解释,基本查清了地下溶腔的分布情况。该探测成果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对以后解决类似地质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在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通过联合剖面法、高密度电法、甚低频电磁法和电测深法等物探方法寻找岩溶异常点,布置孔位打井找水成功的实例,总结了探寻地下岩溶水储水系统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6.
小型间歇式次氯酸钠发生器的设计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小型间歇式次氯酸钠发生器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综合考虑农村小型供水工程特点,结合两端式板式电极,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开展电极结构、阴极材质、电极安装高度、盐水浓度、配盐水质、盐水体积、电流密度等设计参数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小型间歇式次氯酸钠发生器的最佳设计参数为: 电极左右间距 6 cm,阴、阳极采用相同涂层,电极板间距 5 mm,电极板中心距电解槽底部 20 cm,盐水浓度3% ,盐水体积30 L,电流密度480 ~ 640 A /m2,电解时间300 ~ 360 min,有效氯浓度 8. 50 ~ 8. 80 g /L,有效氯产量 255 ~ 264 g,运行成本 7. 16 ~ 7. 20 元/ kg。此外,亦可结合实际供水工程规模、消毒剂需求量、电解时间等多个因素,选择适宜的电解参数。试验结果为下一步设备定型和实际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是当前高职院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特色课程"大学生职业化塑造与训练",对培养具有现代化职业道德和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周诚 《吉林水利》2004,(12):37-38
盘石头水库上游围堰截流闭气后.发现坝基河床处有两涌水地质勘探孔,涌水量较大.影响了大坝正常施工.需在较短时间内封堵完毕。本文简介了采用纯压式灌浆对大孔径涌水地质孔的封堵施工,简便易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流场拟合法在堤坝渗漏管涌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灾发生较频繁,危害极大.由渗漏发展形成管涌,往往导致堤垸溃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流场拟合法作为一种特别适合汛期探查堤坝渗漏管涌等险情隐患的物理探测高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电流场比拟水流场,通过测量电流场的分布来确定堤坝管涌渗漏所产生的微弱水流场,进而确定渗漏入水口.用此方法在近几年的防汛抗洪中,在数十个堤段,查找出上百个渗漏管涌入水口,为护堤堵漏防止溃决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