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火成岩油气藏作为特殊的油气藏,储集条件特殊而且严格。以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欧利坨子油田欧51井区沙三中段储层为例,从油源、油气运移、储层性质、圈闭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形成火成岩油藏的必要条件,并对研究区火成岩油藏类型进行了划分,特别指出了该区断层对火成岩油气藏的形成所起的优化作用。研究得到的火成岩成藏规律不仅有利于该地区油藏,也对其他地区相同类型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田晓红  宋洁 《小型油气藏》2007,12(2):9-11,28
火成岩油气藏作为特殊的油气藏,储集条件特殊。以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欧利坨子油田欧51井区沙三中段储层为例,从油源、油气运移、储层性质、圈闭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形成火成岩油藏的必要条件,并对研究区火成岩油藏类型进行了划分。特别指出了该区断层对火成岩油气藏的形成所起的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彬长地区泾河2井区属于低孔超低渗的岩性油藏,其储层的非均质性加大了储层预测和石油勘探开发的难度,为了对泾河2井区长81储层地质特征认识更加精确、细致,以油藏地质特征研究为基础,综合运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测井微相分析和储层测井综合解释等技术,以地质建模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沉积微相约束地质建模综合研究,解决了常规油田开发地质研究过程中沉积相研究成果与储层参数分布无法有效结合的缺陷,实现了在沉积相约束下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经与研究区已有地质特征认识以及实钻井效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为高效合理开发该油藏以及油藏数值模拟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江陵凹陷沙26井区利用GeoFrame等地震解释技术将钻井资料与三维地震资料结合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应用均方根振幅属性预测储层分布规律,并通过分析化验资料对该区进行储层综合研究,利用钻井资料,总结归纳了该区的油层分布规律及油藏类型,依据研究成果,部署5口调整井,以改善沙26井区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是特低渗油藏一种储层非均质性有效的研究方法,可将静态地质特征与动态生产情况紧密结合,精细刻划储层的非均质性,利于了解地下油水运移规律及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本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内某区块长4+5特低渗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利用长4+5取心井岩心分析资料,分别应用3种不同评价方法对该区流动单元进行评价,划分出不同类型流动单元,从垂向及平面两方面分析、描述了各类流动单元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欧利坨子油田欧31块为厚层状、砂砾岩油藏,储层物性属中孔、低渗储层,针对该块沙三上油藏常规开采油井产能低、依靠天然能量开发产量递减快等问题,通过实施压裂措施改善了低渗透储层的渗流能力,获得一定的产能;通过实施高压注水、水井压裂实现了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夯实油藏稳产基础,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根据储层划分与对比,结合地震资料和储层预测成果,落实了沙三中油藏储层分布.针对沙三中薄层油藏、厚层块状底水油藏,应用水平井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储层动用程度,区块整体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流动单元的定义和划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流动单元研究在砂岩油藏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来说,由于成岩后生作用、构造断裂作用、溶蚀作用等多种因素对储集空间的综合影响,使砂岩油藏的流动单元研究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因此,针对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地质特征,论证了该区碳酸盐岩储层渗流屏障的存在及其类型,探索性提出区别于砂岩油藏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动单元的综合研究方法,包括油藏压力趋势分析法和流体性质分析法等,并综合缝洞型储层的发育特征初步划分了该区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流动单元.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地震、地质、钻井、测井等资料,利用Janson软件的高分辨率储层反演技术,对沈267块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数据体的反演预测.找出了该区沙四段油层顶界储层纵、横向上的空间展布规律,分析了储层的分布特征和油气水的关系.对整个沈267块构造岩性油藏进行综合评价,部署评价井,为上报该块探明石油地质储量提供依据,最终实现沈267块构造岩性油藏的整体开发.  相似文献   

9.
欧36井系统试井及探边测试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高精度进口电子压力、温度监测仪先后对位于欧利坨子区块的欧36井进行了系统试井及探边测试,测取了完整的地层压力、温度变化曲线。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不仅得到了流压、静压、流温、静温度梯度数据,而且计算出相关的地层参数,探明井周边界变化情况,了解储层物性变化特征、产能特征及该井单井控制储量等。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及波阻抗储层预测方法,利用海南24井区的地震、测井、钻井及试油试采等资料,对该区东营组油气藏的构造、储层、沉积相、油藏分布等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在以上研究基础上,落实了该区域的有利含油气圈闭,并提出评价井位部署意见,对该区下一步勘探开发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夏子街油田低孔、低渗、低压和低产的特点,结合该区断裂分布、储层特征、沉积展布等地质特征,制定了该区的综合调整方案,分别从井网调整、完善注采关系、改善水驱状况和在油气富集区钻加密井等4个方面对开发区进行立体调整,实践证明,该方案是合理、可行的,对同类油藏开发调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砾岩油藏流动单元划分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疆油田八区530井区砾岩油藏的特点,提出适合该区油藏地质特征的流动单元研究思路与流程,利用权系数、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技术从渗流屏障、连通体分布、流动单元划分及特征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八道湾小层组进行流动单元研究,分析了储层沉积微相、流动单元及生产动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庄油田泌浅67区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东段,处于北东向北倾正断层和北东向南倾正断层的交汇处,断裂发育,构造破碎,研究难度大。通过地质、地震综合研究,进一步落实了该区构造与断裂展布特征、储层及油气分布规律、储量规模。根据该区储集层为高渗储层,油层具埋藏浅、含油层数多、单井钻遇油层厚度大、纵向含油井段长、特稠油油藏等特点,充分应用斜、直井、蒸汽吞吐等钻、采技术,对储量落实的含油区块进行系统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辽河油区原油稠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辽河油区稠油油藏的构造、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对该区原油稠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构造位置、油藏埋深、储层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异常压力分布等,是影响该区稠油油藏稠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新庄油田泌浅67区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东段,处于北东向北倾正断层和北东向南倾正断层的/交汇处,断裂发育,构造破碎,研究难度大。通过地质、地震综合研究,进一步落实了该区构造与断裂展布特征、储层厦油气分布规律、储量规模。根据该区储集层为高渗储层,油层具埋藏浅、含油层数多、单井钻遇油层厚度大、纵向含油井段长、特稠油油藏等特点,充分应用斜、直井、蒸汽吞吐等钻、采技术,对储量落实的含油区块进行系统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油藏工程法结合综合地质精细描述技术,对王场油田王30井区油藏在纵向和平面的分布特征及剩余地质储量进行了详细研究,总结了其地质上具有地层倾角大、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平面上原油粘度变化大的特点;开发上具有典型普通稠油油藏开发特征:油水初期含水上升快,没有无水采油期,油水分异作用明显、平面指进现象严重且层间出力不均;该区剩余油主要集中在储层物性差的层及井网控制程度低的区域,计算了剩余地质储量。针对剩余油分布特征,提出了调整部署建议,将王30井区分为主力层和非主力层进行开采,为高含水后期稠油油田挖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油藏属古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非均质性强,储集体空间分布具有不连续性。裂缝是主要的渗流通道,将溶 洞连通,而流体又主要储存在溶洞中,储层中流体流动复杂。传统试井解释方法难以正确描述储层特征和流体流动规律,针对缝 洞型油藏地质特征,把储层视为离散介质进行处理,建立了离散介质数值试井解释方法,解释结果更符合缝洞型储层的真实地 质特征,能更好地描述缝洞型油藏结构。根据离散数值试井分析与地质认识结合,划分出塔河油田碳酸盐岩5种典型油藏类型 和解释溶洞大小、溶洞距离等关键油藏参数,试井解释成果能有效指导注水井优选、注水参数优化及配套生产措施制定,对碳酸 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准噶尔盆地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砾岩油藏水驱控制程度低、井网极不完善的问题,以油藏工程方法与储层地质学为指导,应用动、静态资料开展储层构型精细研究,分析油藏构造、沉积、储层非均质特征以及油水分布规律,完善注采井网。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层系异策、分区调控、单井分类、方式优化”的注水优化调整思路对百口泉油田十分有效。通过开展百21井区三叠系剩余油分布特征以及油藏注采井网研究,应用流线模拟技术综合分析识别出56个优势渗流通道,提交动用石油地质储量975.00×104t,累计增油16.60×104t。该研究对同类油藏的注采井网完善及高效挖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姬塬地区已成为长庆油田重点勘探区,延长组油气勘探成果丰硕,已发现了多个工业油流井,具有一定勘探开发价值。但对于部分新的勘探层系,其储层特征及油藏特征还未完全认识,因此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对该区储层特征、油藏特征及成藏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波斯湾盆地中部S区块为例,运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结合地质、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在层位精细标定和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应用正演模拟方法从中优选出能够反映该区储层物性及含气性较敏感的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等3种属性,并依据这3种地震属性的分布特征,对储层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将该区储层分为四类,其中:M井区综合评价为一类储层;M井区西北综合评价为二类储层;H井区综合评价为三类储层;F井区以南综合评价为四类储层。可见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可为该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