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舒婷 《石化技术》2023,(12):183-185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由构造-沉积背景控制油气区域分布特征,构造特征为一鼻状构造和断裂非常发育的断裂带,鼻状构造主体是油气主要聚集带;成藏模式受输导体系控制,油藏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多样性,断裂系统控制区块内油气富集和分布;现阶段滚动增储的主要潜力方向是微幅度构造油藏、隐蔽构造油藏、断层-岩性油藏,备较为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根据区块油藏特点和项目开发方式,采用现金流量法对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泌阳凹陷北坡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对泌阳凹陷北部斜坡油气分布特征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油源、鼻状构造、砂体延伸方向及规模、断裂系统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配置关系,将北部斜坡划分为三种成藏模式:汇集式运聚成藏模式、沿断层运聚-北东向断层调整油气运移方向,北西向断层控制聚集成藏模式和斜坡自生自储式成藏模式。分析总结了油气富集规律特征:①继承性的沉积-构造斜坡是油气大规模运移的指向区,鼻状隆起是油气富集带;②斜坡内带是形成低位扇岩性油气藏和断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地区。指出了核三下段、斜坡内带断层-岩性油藏、非构造主体部位岩性或断层岩性油藏、斜坡边缘浅层不整合油藏等是下步勘探的主要潜力目标。  相似文献   

3.
断裂对油气的运移、聚集以及油气藏的进一步分配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根据腰英台区块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揭示,该区块断裂十分发育,共发育四大类型断裂,大部分断层走向为NNW向,少量为SN向,断层产状较陡,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同时控制着局部构造圈闭的形成,并为岩性圈闭提供侧向遮挡条件。研究区发育三种油气藏类型,分别为断层—岩性油藏,断鼻油藏、岩性油藏,其中以反向断层—岩性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4.
泌阳凹陷新庄油田断裂发育,构造破碎,主要发育一系列断鼻、断块油藏及少数不整合油藏。从该区的油层分布特征来看,油层埋藏浅,隔层较薄,单井油层井段集中;含油层位多,油藏数目多但规模较小,主力油层不突出;油层分布受断层控制明显,单层含油面积小,但平面上能够叠合连片。从油气控制因素来看,一方面继承性的鼻状构造控制了油气聚集方向和富集程度,油气主要富集在鼻状构造背景上的弧形断层内侧和反向屋脊断块等正向圈闭中;另一方面,断层在油气的运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断层在成藏过程中既起到运移通道作用,又对油气的聚集起到了封堵作用,油气藏含油范围和油气藏高度主要受断层封闭性的控制,油气分布规律受伸展构造所伴生的各种断块群构造型式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在亚诺斯盆地区域地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构造特征、地层展布规律、圈闭类型和油气分布特点,对哥伦比亚D区块内的油气成藏特点、富集规律及成藏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油气运移方式决定成藏层系,断层展布控制油气分布,断鼻构造利于油气聚集,圈闭类型及储层物性制约油气富集;渐新统卡沃内拉组是研究区主要的成藏层系,卡沃内拉组七段为主要输导层,上覆卡沃内拉组五段、三段为主要储集层;区内共发育断鼻、岩性-断鼻、岩性-断层和断层-岩性等4种油藏类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港滩海关家堡地区的油气控制因素分析及有利区块的评价,取得了3点主要认识:①三种控藏因素,即有桥梁及纽带作用的地层不整合面、断层控制油气的纵向运移及分布、不同类型的输导网络控制油气的分布;②三种油气成藏模式,即斜坡带阶梯状成藏模式、断层与次级断层组成"Y"字形成藏模式、次级小断层成藏模式;③三种数学地质评价方法(地质风险概率法、模糊数学评判法、专家系统方法)综合评价认为D18断鼻→庄海4X1断块→庄海8井区→庄海808X1并区油藏依次变差。  相似文献   

7.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油气富集条件及油藏类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近年在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先后发现五个油田,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油气富集区。该区油气富集条件主要有:①继承性的沉积-构造复合斜坡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②多个砂体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③一系列鼻状构造对油气富集起着控制作用;④两组断层为油藏的形成提供了遮挡条件;⑤区域不整合面上的盖层使浅层油藏得以保存。该斜坡存在多种类型油藏,而以断鼻、断块、地层不整合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8.
在区域油气成藏条件、运聚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亚诺斯盆地LB区块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探讨局部油气富集的影响因素,预测有利勘探方向。LB区块是油气运聚的优势指向区,主力储层卡沃内拉组内部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圈闭类型主要为与正断层伴生的低幅断背斜、断鼻构造;区块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构造与储层,它源油气沿C7层块状砂岩侧向运移,首先在层内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部分油气被后期断层作用垂向输导到C5层,并在该层底部紧邻断层的构造、岩性圈闭内再次聚集成藏,局部油气富集受构造背景、圈闭幅度及储层质量等因素共同控制;区内预测发育有C7层远离断层的低幅背斜型油藏、C5层断层下降盘岩性上倾尖灭型油藏。  相似文献   

9.
砂体和断层是泌阳凹陷油气运移的基本要素.砂体与断层匹配形成三类油气运移输导体系:砂体单因素输导体系发育于凹陷南部.以油气沿砂体侧向运移形成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油气藏为特征;断层单因素输导体系主要由东、南部边界断层构成.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在浅层形成次生油气藏;砂体一断层复合输导体系主要发育于凹陷北部,受断层性质、断面产状、形成时期、以及与砂体和鼻状构造的匹配关系的影响。油气输导体系从根本上决定了油气藏类型和分布规律.南部以各类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油气藏最为发育,南部边界断裂附近是寻找浅层次生油气藏的有利区带.北部斜坡带发育复杂的断鼻断块油藏。  相似文献   

10.
张店-白秋地区地处南阳凹陷北部斜坡内带,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区内发育不同期次、不同走向的断层,形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复杂断鼻、断块圈闭;牛三门生油次凹核桃园组暗色泥岩是该区主力烃源岩,砂层和活动断层是该区油气运移优势通道,砂体与烃源岩的配置关系、不同沉积微相砂体的物性差异以及断层的分布是该区油气运移和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东濮凹陷东倾同沉积断层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分析了东濮凹陷东倾同沉积断层的发育特征及其成因,将该断层及下降盘断层组合概括为四种形式,并总结了不同断层组合中油气的分布特点。综合研究认为,东倾同沉积断层控制了构造圈闭的发育和不同断层组合的油气富集。这类断层具有通道和封闭双重作用,有利于油气的运移聚集。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三叠系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三叠系油气资源丰富,其成藏受多种因素控制。对该区控制油气成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断裂在不同时期对油气的聚集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地层不整合面往往成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和油藏聚集成藏带;三叠系扇三角洲相和冲积扇相是该区有利储集体发育的主要沉积相带;乌夏地区三叠系油藏具有多套储盖组合,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和白碱滩组是主要的区域盖层;三叠系油藏大都为发育在鼻隆构造背景上的岩性地层油藏,这种受构造背景控制的岩性地层油气藏是该地区三叠系油气的主要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海南福山凹陷顺向和反向断裂控藏机理及油气聚集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罗群  庞雄奇 《石油学报》2008,29(3):363-367
对于不同产状的断裂,其油气成藏控制机理与结果的差异很大。福山凹陷主体地区发育深层反向和浅层顺向两大断裂系统。前者形成时间早,活动性差,断距大小适合,有利于形成多种圈闭和对油气的遮挡成藏,控制了福山凹陷绝大多数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后者形成时间晚,长期多期活动,断层遮挡油柱高度小,不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深层反向断裂控制的油气藏位于断裂下盘,浅层顺向断裂控制的油气藏位于断裂上盘,油气主要富集在深层反向断裂控制的下盘圈闭中。  相似文献   

14.
处于活动期的断层是油气纵向运移重要通道,油气运移受到断层活动时期及活动部位的控制。在油气成藏时期内活动的断层会成为油气纵向运移的有效通道。文中利用地震资料对饶阳凹陷新近系主干油源断层生长指数及断层落差进行计算。定量确定了油源断层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活动强度及活动部位。对与烃类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进行测温.准确界定新近系油气藏的成藏时间。在油气成藏期持续活动的断层部位。就是油气由古近系向新近系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也是新近系油藏的有利聚集区。研究发现,饶阳凹陷新近系油藏的成藏期为明化镇末期,凹陷内主要油源断层的局部位置在新近纪活动性较强。饶阳凹陷已探明新近系油藏多分布在新近纪活动较为强烈的主干断层附近。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北部盆地受控于周边多个造山带的多期活动,区内多组构造叠加与复合,纵向上发育了多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研究区输导体系可以分为断层型、储层型、裂隙型及不整合面型4种。针对四川盆地北部川西北和川东北地区地质特点及研究区油气成藏模式,分析影响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为:首先是古隆起控制油气的分布,其次是隐伏断裂在纵向上的沟通为油气的输导提供了条件,再次之是前陆盆地中油气的分布受储层发育的控制,最后是晚期构造的叠加使得油气进行二次调整成藏。  相似文献   

16.
断裂—岩性体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何登发 《石油学报》2007,28(2):22-28,34
断裂是形成油气藏的一个主要因素,冲积扇、扇三角洲、生物礁、生物滩等岩性体是油气藏的主要储集体。断裂与岩性体相联合,将形成断裂—岩性体油气藏。以准噶尔盆地为例,断裂和岩性体构成了圈闭要素,形成了准噶尔盆地的主要油气藏类型。断裂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参与了岩性体的成藏过程,断裂活动特点决定了准噶尔盆地油气成藏的基本特点。断裂组合样式影响了油气运移、聚集、分布与含油气丰度,断裂活动期次影响了油气运移、聚集的时期与油气成藏模式。准噶尔盆地腹部的车排子—莫索湾古隆起提供了形成地层、断裂—岩性圈闭的条件,其两翼,尤其是东南翼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找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成藏过程及模式研究基础上,对油源断裂与其他成藏要素的空间匹配关系及控藏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断—源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成藏的平面分布范围,其中断—多源空间匹配关系油气最富集,其次是断—单源空间匹配关系,最差为断—无源空间匹配关系;断—盖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成藏的纵向分布范围,断接厚度大于封油气所需的最小断接厚度,油气在其下成藏,反之油气在其上、下均有成藏;断—砂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成藏的层位,高砂地比地层是油气侧向分流运移和成藏的有利位置;断—圈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聚集的部位,油源断裂附近的圈闭易于形成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油气成藏规律,在油源断裂及其确定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油源断裂与受其控制形成油气藏之间分布关系分析的研究方法,在南堡凹陷中浅层地区对油源断裂对下生上储式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断裂对油气成藏平面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油源断裂分布控制着油气成藏的分布范围;油源断裂转换带是油气成藏分布的有利部位.油源断裂对油气成藏剖面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油源断裂所断至的区域性盖层上下附近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层位;油源断裂上盘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9.
在对琼东南盆地宝岛北坡最新油气勘探资料分析基础上,通过比对宝岛北坡A区和B区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利用Knipe三角图和断层连通概率法(FOI)综合评判地区断层封闭性,最后结合油气成藏期、断层主要活动期、沉积相等地质特征,分析宝岛北坡断层封闭性对地区油气运聚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宝岛北坡A区天然气具有重烃含量高、非烃含量低、碳同位素组成轻且凝析油中不含C30-4甲基甾烷和双杜松烷的特征,这与B区有明显区别;研究区内断层主要活动期为三亚组(T50-T60)沉积时期,在晚期的油气运聚高峰期时断层主要是静止的;现今断层具有分段封闭性的特征,深部断层封闭性较差成为沟通烃源岩和储层的良好通道;断层的分段封闭性特征造成了宝岛A区和B区油气不同的运聚方式,从而导致了气藏中油气性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