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利用均相还原法,以硫酸铜、亚硫酸钠为原料,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制备出形状均一、分散性好的氧化亚铜微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仪对产物进行物相、形貌和粒径分析.正交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氧化亚铜产物粒径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当反应物浓度为0.05mol/L、反应温度为358K、反应时间为2h时,产物的平均粒径为300nm.探讨了制备氧化亚铜的粒径控制方法及机理,通过对反应条件的控制可以制得粒径为0.3~3.0μm的球形立方相氧化亚铜微晶.  相似文献   

2.
肖秀娣  徐刚  苗蕾 《材料导报》2013,27(11):148-152
系统总结了氧化亚铜材料的制备技术和氧化亚铜电池的研究进展,包括制备氧化亚铜的固相法、液相法、气相法和同质结、肖特基结、异质结的氧化铜电池,揭示了制备高性能氧化亚铜电池的核心问题就是制备电阻率低的氧化亚铜材料和形成界面势垒低的异质结氧化亚铜电池。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氧化亚铜对新型封端聚氨酯(BPU)/环氧树脂(EP)共混物涂料的拉伸强度、剪切强度和表面防污性能的影响。拉伸、剪切实验结果表明,涂层的拉伸强度和剪切强度随着氧化亚铜的增加均有所下降;加入纳米氧化亚铜对涂层的影响更加明显,涂层的拉伸强度和剪切强度均大幅下降;铜离子渗出率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氧化亚铜用量的增加,铜离子渗出率增大,用纳米氧化亚铜替代氧化亚铜效果并不明显,稳定时的铜离子渗出速率变化不大,用聚乙二醇(PEG)硅烷处理的铜离子渗出率高于未经处理的氧化亚铜的渗出率;透射电镜分析表明,经硅烷处理后的氧化亚铜在树脂中分散性较好,而纳米氧化亚铜和氧化亚铜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团聚现象;实海挂板试验结果表明,涂料中添加氧化亚铜、纳米氧化亚铜和经PEG硅烷改性后的氧化亚铜的涂层防污性能依次增强,当80phr氧化亚铜的防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结合近些年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按照球形、多面体、等级结构的顺序论述了不同形貌氧化亚铜晶体的合成方法。逐一介绍了不同形貌氧化亚铜的性质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其中,等级结构的氧化亚铜性能特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氧化亚铜(Cu_2O)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元素掺杂氧化亚铜对提高薄膜光学和电学性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掺杂改性是改善材料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主要综述了氧化亚铜与金属、非金属和稀土元素以及第ⅣA主族元素掺杂后,其光学带隙、电阻率、导电类型和转换效率的变化。综合分析了元素掺杂对Cu_2O的光学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元素掺杂氧化亚铜在未来光伏研究方面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氧化亚铜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在可见光催化降解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结合最新研究进展论述了采用不同方法合成各种形貌的纳米Cuz0及其合成机理,并讨论了目前合成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纳米氧化亚铜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氧化亚铜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在可见光催化降解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结合最新研究进展论述了采用不同方法合成各种形貌的纳米Cu2O及其合成机理,并讨论了目前合成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葡萄糖为还原剂,聚乙二醇PEG400为模板,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沸石-纳米氧化亚铜复合体,采用络合浸渍法制备不同载银量的银掺杂氧化亚铜沸石,考察银的负载量对物质结构和抗菌性能的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SEM等方法对复合抗菌剂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掺银量的沸石/Cu_2O样品除了有立方晶系Cu_2O的衍射峰外,还出现了少量面心立方结构Ag的衍射峰;随着银掺杂量的提高,Cu_2O粒径逐渐降低,而银纳米颗粒粒径有所增加;采用滤纸片法和倍数稀释法分别测定了抑菌环直径和抑菌剂的最小抑菌浓度,研究银掺杂氧化亚铜沸石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载银量为1%、3%和3%+2%的银掺杂氧化亚铜沸石抗菌剂对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其中载银量为3%的银掺杂氧化亚铜沸石复合物的抗菌效果较强;载银量为3%的银掺杂氧化亚铜沸石复合物对E.coli的抑菌效果较明显,最小抑菌浓度MIC为7.2μg/mL,而对S.aureus和B.subtilis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4和18μg/mL。  相似文献   

9.
在电解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氧化亚铜微粒,然后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掺杂铜氧化物的微弧氧化层。在模拟海水中进行微弧氧化层的摩擦磨损和抗菌实验,并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显微硬度仪等手段对比研究了掺杂氧化亚铜的微弧氧化层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掺杂氧化亚铜的微弧氧化层表面呈多孔形貌特征,但是微孔的数量较少和孔径尺寸较小,氧化亚铜微粒在膜层中以氧化铜和氧化亚铜两种形式存在;与未掺杂氧化亚铜的微弧氧化层相比,添加不同浓度氧化亚铜的微弧氧化层在模拟海水中的抗磨损性能和抗菌性能显著提高,但是微弧氧化层中的铜元素使其耐蚀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乙酸铜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球形直径约为2~3μm和八面体粒径大小约为4μm的氧化亚铜颗粒。通过选用不同的还原剂如三乙醇胺和乙二醇,系统研究了不同反应体系中如反应温度、溶剂、原料配比和添加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微米结构氧化亚铜晶型与形貌的影响,选出制备氧化亚铜八面体和球形的最佳条件,并初步探讨了氧化亚铜微米颗粒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