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结合哈尔滨市城市步行街区建设实践,从分析步行街区的空间与功能构成入手,重点研究城市步行街区的功能构成要素及功能构成模式;分析城市步行街区空间涵义、特征和步行空间界面构成要素。通过研究城市步行街区的运行机制及功能与空间的构成,为塑造城市步行街区空间环境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由虎 《山西建筑》2009,35(34):23-24
研究了我国传统步行商业街区的现状,通过对传统步行商业街区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城市传统步行商业街区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指出要因时适宜地看待和解决问题,并不断更新和总结经验,以提高城市步行商业街区的总体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3.
阐述城市中步行的特点及其对城市的意义:结合对昆明南屏步行街区进行的环境与行为学(EBS)研究.分析步行者对城市步行街区的环境需求,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角色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城市步行街区建设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的角色特征,进而分析了城市步行街区建设过程中相关利益群体的相互关系模式,最后从决策主体、设计主体以及管理主体的多元互动3个方面形成城市步行街区建设的社会互动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城市中以商务商业为主要功能的混合街区数量不断增加,其开放性的街区内部步行环境质量是衡量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选取南京河西CBD一期南部街区和日本品川国际城进行调查和研究,从效率和舒适两个维度,构建开放街区步行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指标对比分析及现场调查结果显示,品川国际城步行效率明显较高,两者舒适度相当。研究得出影响开放街区步行环境质量的4个主要空间形态因素:商业空间形态、步行系统结构、外部景观形态和建筑界面形式。此外,街区规模及开发强度对步行环境质量也存在一定影响,城市空间的紧凑策略是提升步行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城市步行街区业态多元化是市场开放的必然结果,随着市场竞争激化,呈现出乱的"病态",科学合理的业态分布以赢得竞争优势变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区现状业态分析,从业态定位、业态策划、业态空间布局3个方面提出更新策略,探讨城市步行街区业态有机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市城市规划总体框架下,根据西城区北中轴及周边地区的区域特点及特定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风貌特征.进行道路步行环境系统设计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步行环境系统的研究.探究城市生活对步行活动的需求,调研街道物质环境对步行活动的影响以及步行活动与历史文化街区之间的关系,以在旧城文化保护地区对步行环境系统的架构,以达到安全、交往、富有活力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相似文献   

8.
基于杭州典型街区居民步行活动数据,利用社群属性、物质环境、心理感知三组变量构建两水平泊松回归预测模型,探索街区复合环境对步行日常事务、独步健身、步行交友聚会三类活动的影响。结论为,三类步行活动呈现由低到高的街区异质性特征,反映了城市步行行为环境的演进规律;社群属性、物质环境与心理感知因素分别构成步行行为环境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与强化因素,并呈现交互作用;街区土地使用策略对步行行为选择的影响是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但更富效率的作用还有赖于体系化、协同化的精细管理与相关策略的配合。最后,从街区环境的规划定位、营造方法与管理机制三个层面提出了可步行街区的建设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泳  胡晓蔚 《建筑技艺》2021,27(5):110-113
从多学科视角解析宜步行街区的建成环境特征,认为其营建不能局限于专项的步行系统本身,而是需要整体考虑与步行活动密切相关的城市设计内容.通过对瑞典三个滨水住区展开案例研究,从便捷可达的路网肌理、绿色导向的多元交通、功能复合的土地使用、水绿交融的公共空间与慢行友好的街区建筑等方面探讨步行友好街区的形态特征及设计策略,以便更全面地认识宜步行街区的建设模式与内容,促进其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屈晓勤 《建筑知识》2013,(12):36-37
本文所研究的郊区商业步行街区是适应大城市环城游憩(即郊区休闲)理念下产生的商业群体建筑模武。有别于城市商业步行街区受限于城市肌理的高密度布局,其空间序列的规划设计有更充裕的发挥空间,设计的主要矛盾也转向满足游客的休闲体验消费心理以及如何与郊区环境有机共存。文章阐述了基于郊区休闲行为需求的商业步行街区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以一些郊区步行商业街区为侧,对商业步行街区的空间序列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为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国外快速公交的成功实践能否在我国大城市中出现,需要结合城市经济发展趋势、城市空间结构、政策、客流条件和道路条件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如何在我国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合理确定城市内部不同类型公共客运交通方式的功能,特别是如何合理进行快速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是快速公交适应性研究的前提,因为它不仅可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系统当前及未来规划年内各公共交通方式的发展趋势,而且可促进城市有限时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在对国外城市客运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借鉴的基础上,从城市规划角度对我国的城市客运轨道交通模式进行了分类。通过对上海城市客运轨道交通规划发展情况回顾及有关问题的分析,提出上海应该发展多模式的城市客运轨道交通体系,并结合上海城市发展的特点,对各类客运轨道交通模式在上海的适用范围、线路制式等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an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 system (EPUPTS) is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generated by the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 system. It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its inputs and the inputs of transportation facility manufacturer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PUPT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aking Tianjin, China, as an example. EPUPTS in Tianjin is evaluated by a combination evaluation method at first. Then this paper uses a 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the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 system and its inputs and the inputs of transportation facility manufacturers separat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EPUPTS was stable in Tianjin but still has a specific space for improvement; 2) compared to the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the input of passenger transport vehicle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EPUPTS; 3) the R&D input of transportation facility manufacturers also has an evident impact on EPUPTS, but this impact was relatively small.  相似文献   

14.
客运枢纽与城市功能间的协调具有阶段性特征.相对于普铁时代,高铁与城市群时代的客流特征及城市功能组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相应推动客运枢纽与城市功能间由分割对立走向融合协调.应用相关理论,借鉴国际大都市经验,在分析北京面临的新态势、新要求、新机遇基础上,提出“枢纽上的中心体系”规划目标,以引领与区域联动发展的北京多中心空间结构优化;并从城市群、都市区、枢纽地区开发等层面提出客运枢纽与城市功能协调的具体策略;最后基于客运枢纽布局优化,对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徐丹丹  姚博 《山西建筑》2011,37(27):27-29
对城市公共交通换乘枢纽体系的效率评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确立了换乘枢纽评价体系、明确各评价指标,提出了完整的评价方法,并依据此方法对城市公共交通换乘枢纽效率进行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换乘枢纽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港口码头空间性质变化与城市肌理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港口码头历史情况和发展转变过程中城市地位关系的回顾,分析了港口码头发展出现的问题与变化趋势,在对其社会价值、功能变化和城市景观研究的基础上,从客运码头的发展与城市空间的脉络关系演化进行了实例论证,总结出客运码头建筑从城市交通体节点转变成为城市生活空间一部分的结论,并提出客运码头在改建和新建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思考方向,以期对港口码头设计与改造实践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高速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与功能.对国内外典型高速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与运营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高速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的结构复杂性与功能多样性,分析了枢纽旅客集散仿真手段在其建设运营决策支持中的作用及其基本原理.并对我国高铁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运营决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对外客运交通枢纽是城市综合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相关规划设计理论还较为缺乏,不成系统。本文通过阐述城市公路对外客运枢纽外部交通组织的特征,提出其设计原则,归纳总结了外部交通组织设计的若干模式,以期为城市公路对外客运枢纽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城市规划》2020,(5):111-117
中国正处于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期,从城市空间发展视角需要关注平衡问题。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失衡,主要反映在空间错位、时间异速和功能失配上,亟需揭示二者协同规律。本文通过影响模型、模拟模型与反馈模型构建协同分析框架,以北京为例,探究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在不同尺度上的时空响应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大都市圈尺度,城市形态中的职住空间关系会影响到轨道交通客流量,就业中心和居住中心都可能对轨道站点产生强客流压力。在城市尺度,轨道交通可达性较高的站点,会产生集聚效应而吸引更多的就业,增加周边就业岗位的密度。在站点尺度,轨道交通线路开通会带动站点周边土地利用转变。研究表明,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核心是空间上匹配、时间上同步和功能上整合,研究旨在对中国城市应对轨道交通快速集中建设时期的挑战起到理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合理的客运交通结构是保证城市客运系统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由于我国大城市正处于客运交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探讨其合理的发展方向就变得尤为紧迫。本文应用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组合评判法对我国大城市中各种交通方式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各种交通方式的准确定位提供了依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我国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合理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