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2CrNi3钢粒状贝氏体中的岛主要是(M+A),也可以是一些中温转变产物.这些岛一般是条状铁素体长大、溶合最后被包围而形成的.岛内的马氏体多为位错型,少量为孪晶型.  相似文献   

2.
<正> 一、前言 35CrNi3MoV钢常用于发电机转子、火炮身管等重要零部件的制造。这种材料虽然淬透性较好,但生产中仍可能得到马氏体-贝氏体混合组织(即M-B组织,以下同)。M-B组织与性能间的关系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从六十年代末期至今已有较多的报  相似文献   

3.
12CrNi3钢采用860℃加热,530℃等温热处理2h获得粒状贝氏体.钢的抗拉强度σb=654MPa、屈服强度σs=468MPa、伸长率δ5=25.1%、断面收缩率ψ=76.4%、室温冲击韧度aku = 24.7Jcm-2 .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4SiMn3Mo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及其它资料的研究认为,M-A岛以双相强化方式可有效地提高粒状组织的强度,而对粒状贝氏体起主要作用的是碳的固溶强化和板条亚晶强化,这是粒状贝氏体强度高于粒状组织的主要原因。粒状组织的韧性来源于由铁素体基体断裂强度所决定的裂纹形成功,但粒状贝氏体的韧性主要部分是裂纹扩展功,铁素体板条亚晶及机械稳定性较高的残余奥氏体对此起主要韧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钢中贝氏体形貌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低、中、高碳合金钢中温区等温转变TTT图进行测定和分析表明:低碳含金钢的TTT图由三个独立的C—曲线所组成,与其相应的组织以等温温度降低而为无贝氏体特征性的粒状组织(Gs)、上贝氏体(B_u)和下贝氏(B_L)。中、高碳合金钢中TTT图由两个独立的C—曲线所组成,与其相应的组织为B_u和B_L。低碳合金钢的中温组织中经常出现粒状贝氏体B_G,含Si的合金钢中温组织往往有无碳化物的B_u和B_L存在,或称准上贝氏体(B_(mu))和准下贝氏体(B_mL);B_(mu)和B_(mL)在长期等温后仍能转变为典型的B_u和B_L、B_(mu)和B_(mL)为过渡型组织;B_(mL)除能转变为典型的B_L外,还可转变为碳化物与贝氏体铁素体,长轴约呈20°角的非典型B_L。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32Cr2MoVA钢以粒贝为主的贝氏体混合组织,这种混合组织的形态受等温温度影响,混合组织中粒贝含量与形态对机械性能起主要作用,当粒贝含量适当时,可得到较好的强韧性配合。通过对显微组织的观察分析,探讨了混合组织的强韧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正> 一、序言 近半个世纪来,人们对钢的回火脆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钢的可逆回火脆性是马氏体回火(350~550℃)时产生的脆性。当淬火钢在较高温度下回火后,以缓慢的速度冷却通过该温度区间,或在该温度区间内长时间保温,或淬火钢直接在该温度区间内回火,导致钢的韧性显著降低,韧脆转变温度大大提高,断口上出现沿晶断裂特征。研究表明,可逆回火脆性是杂质元素(P、Sn、Sb、As等)和合金元素(Ni、Cr、Mn、Si等)相互作用,而向原始奥氏体晶界平衡偏聚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文中介绍了采用硼砂熔盐渗铬法对35CrNi3MoVA等钢进行渗铬处理,获得的渗层为一致密的白亮层,厚度为6~20μm,经浸蚀为细柱状晶和等轴晶的精细组织,其结构外层为M_(23)C_6,内层为M_7C_3。渗铬层的硬度为HV1600~2000,耐蚀性、抗高温氧化性、耐热疲劳性能均好,对比试验表明,渗铬优于镀铬。  相似文献   

9.
直径150毫米35CrNi3MoVA电渣重熔圆钢经锻造调质处理后,在常规断口抽捡中发现断口异常,在纤维状断口的基体上分布着许多灰色棱面状长片和灰色棱面状粗颗粒。经使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观察分析,认为这种异常断口是由于材料过热,VC沿晶界析出而形成的石状断口。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前 言 为了维持高的硬度和强度并兼有足够的韧性,高碳工具钢和合金工具钢通常进行低温范围的等温淬火,使在钢的基体组织中形成一定数量的下贝氏体组织。用金相显微镜很难区别下贝氏体组织和经低温回火后的马氏体组织,尤其是在这两种组织都十分细小的情况下。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上述两种组织时,能清楚地分清它们各自的特征。为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发现,高温形变对贝氏体转变的影响,因钢种不同其结果也不相同,甚至相反。对PCrNi3MoVA钢来说,高温形变使其贝氏体转变受到阻抑,孕育期延长一倍以上。研究证明,这是由于形变使位错密度增加和使亚结构尺寸减小造成的。高温形变还能使晶粒细化,碳化物弥散析出和使马氏体板条细化,从而可将该钢的强度水平提高20%左右,综合性能也较好。  相似文献   

12.
回火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Si—Mn—Mo低碳贝氏体钢在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该钢奥氏体化空冷后获得的粒状贝氏体组织,经300℃回火后具有良好的强韧配合,而在400℃~500℃回火时出现明显的回火脆性。通过研究回火后的组织转变及残余奥氏作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的变化,探讨了粒状贝氏体韧化及脆化机理。提出了适于该钢的最佳回火工艺。  相似文献   

13.
<正> 经典的观点认为调质钢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具有最好的韧性和强度,如Defries,Kendall等对4340、4330改性钢的研究报导。而邦武立郎等的综合评述,大森靖也,Lis等的研究则得出马氏体-贝氏体复合组织的强韧性配合优于回火马氏体  相似文献   

14.
18Cr2Ni4WA钢淬火空冷的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薄膜,研究了18Cr2Ni4WA钢空冷的组织转变。结果发现:钢中存在着双轨贝氏体铁素体为倾片状长大,并形成台阶。ε-碳化物在铁素体、奥氏体界面上形成,并在奥氏体侧长大。另外测定了奥氏体、贝茵铁素体和ε-碳化物之间的位向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拉伸强度为1500MPa以上级的C-Si-Mn-Cr低合金钢的抗疲劳性能可以采用以下工艺予以改善:在900℃进行20min的奥氏体化处理,在空气中冷却后再在280℃和370℃回火2h。该钢(命名为CFB/M钢)的组织是含有8%(体积分数)以上残余奥氏体的无碳化物贝氏体和马氏体相。对该钢与全马氏体化钢(称作FM钢,热处理工艺为:在900℃进行20min的奥氏体化处理,油淬,再在280℃和370℃回火2h)的性能进行了比较。采用轴向疲劳试验法对钢的疲劳强度进行了测定,并用压张力试样研究了钢的疲劳裂  相似文献   

16.
镁在 35CrNi3MoV 钢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微量Mg在35CrNi3MoV钢中的作用与机理。结果表明,适量Mg使其室温和-40℃冲击功AkV提高6~26J,并降低了韧脆转变温度、改善了断裂韧度和高温持久性能。钢中最佳Mg含量范围为0.0030%~0.0065%。  相似文献   

17.
准贝氏体组织的强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贝氏体是由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膜组成的特殊贝氏体,研究表明,超高强度钢中的准贝氏体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本文探讨了这种组织的强化机制,认为碳的固溶强化和因残余奥氏体的存在引起的板条细化强化是其主要强化因素。  相似文献   

18.
准贝氏体钢的特性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准贝氏体钢的组织结构及性能特点。结果表明,准贝氏体钢是一种热处理性能优良、焊接性能优异、并具有良好耐磨性能、高疲劳强度、低缺口敏感性的新型工程结构材料。并阐述了准贝氏体钢在工程应用中成功的实例及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贝氏体钢和35CrMnSi空心弹体侵彻金属靶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贝氏体钢和35CrMnSi弹体以不同速度侵彻金属靶板的结果进行了宏观和细观对比实验研究,以揭示弹体的变形、质量侵蚀和微观组织的联系,尤其是与绝热剪切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弹体头部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镦粗变形或质量侵蚀,并有绝热剪切现象,剪切带的形貌和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弹体的宏观变形和破坏。贝钢的剪切转变带中较多微孔洞,其断口为平坦脆性断口;35CrMnSi的剪切带中较多微裂纹,断口平坦面比贝钢小,并有撕裂现象。剪切转变带的显微硬度均高于基体组织。两种材料的弹体经较低速度侵彻后,亦可观察到少量的形变带和转变带。本文的研究为贝氏体钢在穿甲弹体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轻武器身管钢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调质态和高温正火加回火态)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提出了条形粒状贝氏体回火组织可使身管寿命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