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光谱色散和分布式相位板联用对靶面辐照均匀性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分布式相位板和光谱色散匀滑技术联用的模拟计算,分析了联用实验中焦斑的变化,论证了非设计采样点光强的不可控性对焦斑匀滑质量的损害。模拟结果证实了光谱色散匀滑技术对色散方向上的焦斑均匀性的改善,焦斑不均匀性由58.30%降为19.50%。通过分析焦斑不均匀性与光谱色散匀滑积分时间的关系,发现5~6个光谱色散匀滑调制周期时得到最优匀滑效果。对焦斑频谱的分析显示,光谱色散匀滑技术可以有效抑制由非设计采样点光强引入的高频成分,26.3μm内的光强调制被平滑,同时很好地保持了由分布式相位板决定的焦斑低频包络,在实验与模拟中均得到很好验证。为进一步的分布式相位板与光谱色散匀滑技术联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谱色散均匀化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利用光传输理论对ICF驱动器中使用的光谱色散平滑(SSD)技术作了理论分析,并结合典型的随机相位板(RPP)技术,用计算机模拟了使用光谱色散平滑技术前后激光靶面辐照不均匀性的变化及其技术中不同带宽和调制频率下激光靶面辐照不均匀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时域与空域结合实现光束匀滑的光谱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平  马驰  粟敬钦  张锐  王芳  程文雍 《中国激光》2008,35(4):534-538
为改善焦斑的均匀性以应用于惯性约束聚变(ICF)的实验,从焦斑形态的控制出发,在随机相位板(RPP)和连续相位板(CPP)做空域整形下,用同样带宽和最大谱色散角,模拟了不同光谱形状的匀滑效果,通过焦斑强度的功率谱密度(PSD)和平顶的均方根(RMS)对获得的焦斑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改善光谱形状可以提高匀滑效率,优化光谱相对主流的正弦调频光谱对匀滑效果的均方根值可提高43.7%.同时,设计相位板时考虑焦斑上不同空间频率的权重,有利于匀滑.  相似文献   

4.
江秀娟  周申蕾  林尊琪 《中国激光》2007,34(11):1533-1537
利用二维光谱色散平滑技术和透镜列阵(LA)来改善激光驱动器中靶面的辐照均匀性.通过消衍射透镜列阵可得到包络陡峭且中小空间尺度均匀性较好的焦斑.当在光路中加入二维光谱色散平滑单元后,光束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发生光谱色散,多光束干涉所引起的细密条纹也将在很大程度上被抹平,如果把横向热传导平滑效应也考虑在内,高空间频率的强度波动可进一步被消除.二维理论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可获得顶部平坦边缘陡峭的焦斑,而且该方案无需仔细调整靶面的位置,实际应用较方便.  相似文献   

5.
针对惯性约束聚变装置中多色光谱色散匀滑技术在集束中的运用,提出了对电光调制器、色散光栅和连续相位板(CPP)等主要单元器件进行独立设计和优化的思路。基于这一思路,分别模拟和分析了电光调制器、色散光栅和CPP等单元器件的参数对集束辐照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的多色光谱色散匀滑方案参数,并仿真了束匀滑参数对激光束纵向成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优化不同子束的电光相位调制器和色散光栅参数,可以进一步改善靶面的辐照均匀性。当集束中各子束采用不同的CPPs时,焦斑均匀性得到有效改善,热斑比例明显降低。采用功率谱密度对激光束的光束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色光谱色散匀滑方案能有效降低峰值强度,使光强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有利于抑制激光束成丝。  相似文献   

6.
在神光II九路装置上,利用谱色散匀滑(SSD)技术结合分布式相位板(DPP)技术,研究了激光焦斑在一维、二维谱色散匀滑下的分布。结果表明,一维谱色散匀滑使焦斑的焦斑通量对比度由0.7634[均方根(RMS)]下降到0.3685(RMS),结合二维匀滑下降到0.2638(RMS);并结合各种评价方法对焦斑进行分析。实验为谱色散匀滑技术在神光II在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是影响点火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抑制激光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诸多光束匀滑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获得更匀滑的焦斑,提出集束多频调制光谱色散匀滑(SSD)技术,并对其进行了理论研究;该技术采用多束激光集束聚焦打靶,利用单频调制单光束,利用不同的频率调制不同的子束。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抑制多光束干涉导致的强度调制,改善了远场光强分布的均匀性,并且在采用更接近实际情况的色循环数时,具有比传统多频调制SSD技术更好的匀滑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巍  舒方杰  张晓波  邬融  李永平 《中国激光》2007,34(10):1388-1392
为改善衍射光学器件(DOE)在均匀照明系统中的应用性能,提高元件优化设计的效率,提出了衍射光学器件的空间频域优化设计方法。基于对均匀照明系统焦面输出光强分布的空间频谱分析,从空间频域的角度,指出通过控制焦斑中的低频调制成分,能够进一步提高实际均匀照明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该优化方法通过在频域内设定优化目标和费用函数,来确定优化方向,可以有效减少输出光强分布中的低频调制成分。应用该方法所得一维多台阶相位型衍射光学器件的设计结果表明,在考虑空间20μm匀滑后,焦斑主瓣光强均方差为3.3%。与已有空间域优化方法的对比表明,在元件实用效果方面,空间频域优化设计方法优于空域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相位-强度调制转换的光纤色散精确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光纤色散导致的相位-强度调制转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光相位调制的光纤色散扫频测量方法。方法的原理为光纤色散使相位调制信号获得附加相移并产生周期性衰落,从衰落曲线的特征性凹陷频率确定出光纤色散。实际运用中,由于凹陷频率附近的信号弱,因此噪声大且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衰落曲线的多项式拟合,进一步提高凹陷频率和光纤色散的测量精度。实验中,对长光纤或者短光纤分别测试以验证本文方法对于不同色散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0.22%。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和相位调制器进行测试,可工作于不同光波长,适用于测量不同种类的光纤的色散;并且可以利用简单的实验系统,实现光纤色散的大小和符号的测量。  相似文献   

10.
由于光在作相位调制时,其强度并不随时间改变,因此在光纤中传送相位调制的光信号并不会产生自我相位调制(SelfPhaseModulation,SPM)的非线形效应。另外作相位调制的光可抑制在传输过程中的激发布里昂散射(StimulatedBrillouinScattering,SBS)非线形效应。提出一种利用光的相位调制(PhaseModulation)信号透过特殊的色散器件达到转换为光的强度调制信号进行通信的构想,并探讨以这个转换过程作为基础的传输架构之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空间频谱,对光谱色散匀滑(SSD)技术与衍射光学器件(DOE)联用的焦面光强分布进行了严格的理论分析。与光谱色散匀滑技术联用前后,衍射光学器件焦面光强分布均可转化为一系列不同频率、不同复振幅的正余弦函数的叠加。光谱色散匀滑技术对衍射光学器件焦面光强分布空间频谱进行调制,该调制不仅与光谱色散匀滑参数,还与衍射光学器件相位分布有关。该技术使得衍射光学器件焦面光强分布变得更平缓,但要获得良好的联用性能,需根据光谱色散匀滑参数进行衍射光学器件的优化设计。在某一给定的光谱色散匀滑参数条件下,进行了衍射光学器件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与光谱色散匀滑技术联用后,衍射光学器件对入射波前畸变的宽容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用于光束时间匀滑的谐振腔式相位调制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一种用于光束时间匀滑的谐振腔式相位调制器,并通过实验观察得到若干阶边带的频谱展宽。通过理论分析推出了光谱在1.053μm处展宽0.2nm所需谐振腔品质因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根据衍射光学束匀滑器件透过率函数的自相关系数.重新定义了表征衍射光学器件(DOE)焦面光强分布束匀滑性能的两个参数:光能利用率和顶部不均匀性。此种定义是对利用衍射光学器件焦面比强分布的空间频谱进行的性能参数定义的一种近似,对于精细化设计.两种定义计算结果非常吻合;而对于传统设计.两种定义计算结果有较大偏差:当衍射光学束匀滑器件与光谱色散平滑(SSD)技术联合使用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精细化设计与统设计,定义的性能参数均能反映衍射光学器件的实际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将稳态场的相干偏振统一理论应用于脉冲光束的研究。构建了部分相干方形平顶电磁脉冲光束,并推导出该光束经相位调制透镜后聚焦的交叉谱密度函数表达式。详细探讨了相位调制尺寸、调制深度、调制中心位置以及光束相关长度等对聚焦场光谱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局域相位调制会导致在聚焦场中产生另一光谱强度峰值,光束的相关参数和相位调制参数决定该光谱强度峰值大小,并在一定情况下使之发生移动。特别是当光源相关参数和相位调制参数处于某临界值时,会发生光谱强度峰值开关现象。同时发现,空间相关长度导致光束发生空间焦移,而脉冲时间相关长度导致光谱强度峰值在频率上的移动。  相似文献   

15.
Expressions for the quantum-limited timing jitter in an actively modelocked fiber laser are derived. We identify a set of characteristic constants that govern the timing jitter for the cases using amplitude modulation (AM) and phase modulation (PM) as the active modelocking elements. We find that when using AM, the Gordon-Haus jitter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the group-velocity dispersion and reaches a minimum value for the case of low dispersion. Using PM, the Gordon-Haus jitter increases only linearly proportional to group-velocity dispersion, and there exists an optimum group-velocity dispersion that minimizes the jitter. We compare the theory to recent experiments of the timing jitter for an active harmonically modelocked fiber las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