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东海海礁凸起地球化学特征及含油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化探是重要的油气勘查手段之一.海礁凸起是东海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并尚未钻探的重要地区.本文通过对海礁凸起进行多方法的海洋油气地球化学综合勘查与研究,对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酸解烃、物上气、沉积物荧光、△C、甲烷碳同位素、三维荧光及轻烃指纹的技术分析,分析地球化学场的分布与结构,并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剖析研究区的地球化学场场源、地球化学特征及异常的展布规律、地球化学指标组合特征及化探异常模式,并对海礁凸起的油气远景、油气性质及油气富集规律进行综合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海洋油气化探干扰因素及抑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某海域海洋油气化探指标及干扰因素指标进行研究,指出该区主要干扰因素为海底沉积物中的碳酸盐含量。分析认为,海底油气化探指标的干扰因素主要取决于海底沉积物沉积上的差异性,在化探指标与干扰因素呈明显相关的基础上,利用线性回归方式,对该区的化探指标进行校正,消除了干扰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化探异常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3.
三维荧光光谱指纹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我国某海域油气田的原油及其上方的海底沉积物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后认为,三维荧光光谱指纹技术在海洋油气化探领域,用于油/油、油/海底沉积物对比的油气地球化学研究、识别圈闭油气性质、圈闭评价等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由于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化探测试指标受到不同的因素干扰,所以不同介质样品的应用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不同介质样品特点,分别采集海底沉积物、底部海水和低空大气3种介质样品,并采用在海底沉积物柱状样不同深度部位取样的立体取样方法,通过多指标综合分析,对不同介质和深度样品的多项化探指标互相进行了验证和补充,可以抑制干扰因素的影响,为油气资源远景评价提供依据。运用该方法在北黄海盆地油气勘查中进行初步尝试,并据此划分了三级化探异常区,提出了有利的含油气远景区,均与已知油气区和区域地质分析的结果相符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南海进行了8个航次的调查,发现汞地球化学异常出现在油气藏或含油气凹陷上方的海底沉积物、海水和海面大气中.这些介质中的汞异常经常互相叠置,且与其他油气化探指标组成综合异常.汞异常一般规模较大,中等以上强度;平面上为顶端块状异常,剖面上为相对连续的异常坪.见有汞异常浓度由沉积物向上经底层、表层海水到海面大气渐次降低的趋势.文中列举了实例,证明汞是一种有效的海上油气化探指标.  相似文献   

6.
南海海域油气藏上方汞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南海进行了8个航次的调查,发现汞地球化学异常出现在油气藏或含油气凹陷上方的海底沉积物,海水和海面大气中,这些介质中的汞异常经常互相叠置,且与其他油气化探指标组成综合异常,汞异常一般规模较大,中等以上强度;平面上为顶端块状异常,剖面上为相对连续的异常坪,见有汞异常浓度由沉积物向上经底层,表层海水到海面大气渐次降低的趋势,文中列举了实例,证明汞是一种有效的海上油气化探指标。  相似文献   

7.
含油气岩心轻烃逸散具有普遍性,岩心出筒后轻烃收集及其逸散差异性的表征技术和方法尚有提升空间。以专利"一种岩心分段式密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2013101681829)"技术为核心,研究设计了岩心分段密封装置及轻烃采集测定方法。装置具有筒状结构,内置数个环状密封圈,能够将置入其中的岩心进行非破坏式的分段密封,形成数个互不连通的密闭空间以存储岩心逸散的轻烃;装置配套了气体采样泵、便携式甲烷检测仪以及气相色谱仪等辅助设备,用于对不同密闭空间中的轻烃进行采样以及逸散轻烃浓度和组分测定,建立了密闭空间中逸散轻烃浓度转换为逸散量的方法。初步实验应用表明,利用该装置及方法能够获取岩心出筒后逸散的轻烃,进而表征岩心轴向不同部位轻烃逸散量及其组分的差异性,结合岩性及物性等资料,为页岩油气层系非均质性评价及其主控因素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轻烃在海洋沉积物中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海洋微环境,向脱气的海洋沉积物中注入已知浓度的轻烃混合标准气体,探究轻烃在海洋沉积物中的吸附与解吸行为.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溶解和吸附作用使各轻烃组分发生显著的变化,且引起低碳原子数轻烃的变化以溶解作用为主导,引起高碳原子数轻烃的变化以吸附作用为主导.同时,同碳数的烯烃较烷烃更容易被溶解,正构烷烃较异构烷烃更容易被吸附.解吸附实验表明,热解吸可以起到解吸附的作用,且溶解态轻烃相对于吸附态轻烃更容易被解吸.  相似文献   

9.
油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地位与作用前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30年代,德国学者劳伯梅耶和前苏联学者索柯洛夫创造了气测法,揭开了油气化探发展的序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方法指标,用于检测地表环境中与烃类微渗漏有关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学变化,检测地表微量油气信息的化探实验测试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地表化探异常评价深部含油气性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尽管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尚无法准确评价油气藏的含油气层系、埋藏深度及其规模,然而国内外勘探实践结果证明,油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在区域含油气性评价、检测圈闭构造中的直接油气信息、钻探靶区优选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油气勘探手段,对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等常规油气勘探方法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从现有研究和应用成果来看,无论在陆地还是海洋,油气化探技术与常规油气勘探方法相结合在油气勘探开发全过程均能发挥一定的作用。由于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具有廉价、快速、直接等特点和优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方法技术的不断创新,其在我国未来几十年油气勘探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油气化探的理论基础是地下油气藏中的烃类向上渗漏,在近地表形成一系列可被检测的有规律的地球化学响应,而油气化探通常以C1-C5烃类为检测对象。如果说土壤或沉积物中的C1-C4烃类还有可能是细菌作用形成的,那么C6-C12的烃组分则应该完全为热成因的。因此,检测土壤或海底沉积物中的C6-C12的烃组分,可以为油气藏预测提供最直接的证据。由于汽油烃组分在土壤和海底沉积物中含量低及检测手段和技术的缺乏,导致汽油烃组分在油气化探中很少被关注。以分析完罐顶气后的钻井岩屑液体为对象,采用顶空悬滴液相微萃取技术(HS-SDME),对某钻井中不同深度的汽油烃(C6-C12)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通过HS-SDME法可以很好地检测钻井岩屑液体中的汽油烃组分,且利用这些汽油烃组分含量判别的钻井油气储层深度与实际储层深度一致,表明HS-SDME法可用于井中化探及地表油气化探。  相似文献   

11.
以苏北第三系油气田为已知区 ,应用NOAA气象卫星油气遥感技术 ,对江苏东部及相邻海区NOAA气象卫星资料进行了建模处理 ,并对该地区的油气遥感异常带 (异常密集区 )进行了解释与划分 ,其结果不但揭示了江苏东部及相邻海区第三系油气田的分布信息 ,而且还揭示了该地区碳酸盐岩的油气分布信息 ,同时也得到了油气化探资料的证实 ,从而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选区评价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游离烃技术方法,该方法通过抽取土壤中气体,检测其中与油气微渗漏有关的烃类组分,确定油气化探异常。研究了游离烃组分的浓度分布特征,揭示出烷烃中甲烷(以YC1表示)是独立因子,加之其浓度分布分异性好,证明了YC1中储存与油气有关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化探意义。通过游离烃组分与其它化探指标关系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与其它化探指标不相关的认识,证明游离烃在其它化探指标中是独立因子,指出其具有独立的化探意义。最后阐述了其化探意义表现的3个方面:已知区验证效果良好;应用地域广阔,不仅适用于北方碱性土壤区,更适用于南方酸性土壤区;YC1的δ13C1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AT2井区三叠系中、上油组多个圈闭的含油气性,采用基于烃类微渗漏的高精度化探技术在该井区进行了油气地球化学精查研究。选用的地球化学勘探指标均为活动态指标,包括游离烃、物理吸附烃以及顶空气。采用测网方式采集了近地表土壤样品,网度为0.25 km×0.25 km,在重点圈闭上方采用了0.1 km×0.1 km加密采样网格。以游离烃甲烷、物理吸附烃甲烷、顶空气甲烷为代表性指标,研究了AT2井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5个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区(对应于5个圈闭)。通过化探—地质双因素评价方法,对上述5个化探异常区进行了排序,评价了圈闭的含油气性,为油田滚动开发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表油气化探技术根据油气微渗漏在地表的异常显示特征预测深部油气藏,已经有70余年历史。大多数人都认可油气藏能发生油气微渗漏这一自然现象,但对深部油气藏与地表化探异常之间的复杂关系尚存疑虑。十屋断陷已知油气藏油气微渗漏检测结果显示,该区各项化探指标均为低背景非均匀地球化学场特征,异常点浓度较高;与油气藏有关的异常呈环状或复杂环状形态,受断层和盖层条件影响而产生的异常为条带状或块状形态。油藏和油气藏微渗漏异常特征不同,气田上方异常强度低,为简单环状;而油气田上为复杂环状(环内也有部分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15.
油气藏中的轻烃可以以微弱但可检出的量近似垂直地渗漏到地表土壤中,其中一部分烃类以物理吸附态赋存在土壤或岩石颗粒表面。物理吸附烃是反映现今油气藏是否存在的最直接指标之一,因此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以往对于提取土壤物理吸附烃的方法主要有密封盐水瓶顶空间轻烃技术和物理吸附气技术,在方法手段上存在一定的缺陷。针对以往技术存在的问题,自行设计、研制一种新型土壤物理吸附烃真空解吸密封罐,集样品全密封、移动活塞负压脱气、正压抽气,能够充分提取土壤、岩石、水介质样品中物理吸附烃组分和含量,装置小巧,操作简单,方便实用,适合批量样品的气体解吸实验。经过对济阳坳陷惠民凹陷南坡临南油田上方野外现场采集的新鲜土壤样品进行处理,获得的烃类组分含量远远高于传统顶空气技术所提取的烃类含量的3~4倍,且C1-C5组分齐全,所反映的油气微渗漏异常区与背景区分离明显,先验效果显著,为预测地下油气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指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油气化探指标有效性包括化探指标地球化学场的稳定性、化探异常指示油气藏的有效性及化探异常的重现性。根据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临南地区某已知断块隐蔽油藏上方不同批次样品的酸解烃、顶空气、蚀变碳酸盐等化探指标的跟踪研究,研究区内酸解烃甲烷、酸解烃重烃和蚀变碳酸盐指标存在稳定的地球化学场,顶空气甲烷和顶空气重烃指标地球化学场的稳定性弱于酸解烃甲烷、酸解烃重烃和蚀变碳酸盐指标;该断块隐蔽油藏的主要有效化探指标是酸解烃甲烷和蚀变碳酸盐指标,顶空气甲烷是次要有效化探指标。探讨了断层在该油气藏地质系统中特殊的地质作用及其对主要有效化探指标酸解烃甲烷异常空间展布规律的影响,确定了测区酸解烃甲烷指标的块状环形异常模式。   相似文献   

17.
油气化探以检测烃类气体为主的方法具有快速、有效和低成本的优势,在天然气勘探中能发挥积极作用。为了筛选适合川东北地区地表及地质条件的有效天然气化探方法,以川东北普光气田和元坝区块为试验区,通过样品采集方法试验、化探指标有效性和异常重现性研究,认为采集地表较常见的由侏罗系红色泥岩风化形成的残积物,进行顶空气、酸解烃、热释烃等烃类测试,采用烃类浓度高值及烃类累乘确定异常边界、烃类干度(C1/C2+)确定异常主体,能快速识别天然气有利区,并在元坝地区取得较好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8.
��������ɶ��������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琼东南盆地经过多年的勘探与研究,已发现丰富的油气资源,且在勘探上取得了较大突破。但由于该区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海洋油气勘探程度很低,勘探成本高,石油地质研究水平也比较低。在崖13-1大气田发现后,对琼东南地区的油气资源潜力有了新的认识,分析认为区内有巨大的油气资源前景,但油气运移方向和路程均不清楚,勘探重点的选取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地层流体受两大流体系统的控制——压实流和重力流,利用流体势分析系统研究地下流体势及压力分布可克服井资料不系统的局限性,有效地进行油气资源的预测评价。用地下流体力场和势分析的方法可以统一处理和定量解释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规律,明确预测油气运移的主通道,确定有利的油气勘探靶区,显著提高钻探成功率。综合研究剖面、平面流体势及压力特征,结合其他有关地质资料,找出最有利的勘探目的层位。该方法在琼东南盆地松东地区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