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层状地层中三维薄板的瞬变电磁响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基于张量格林函数的体积分方程对三维异常体进行瞬变电磁响应的正演模拟,首先在频率域内计算电磁场分量的频率域响应;然后利用快速数字滤波技术将计算结果转换到时间域。文中分别通过对五层地电模型表面的水平电偶极子和接收器下方不同深度的水平导电薄板的瞬变电磁场响应进行计算,并作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当导电异常体位于场源下方时,其近源影响非常大,同时表明随着异常体与周围介质电导率对比度的增大,当异常体埋深增大时,瞬变电磁(TEM)法对其探测能力反而可能会增大。  相似文献   

2.
对于瞬变电磁测井,Doll几何因子是一阶近似结论,没有考虑单元环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没有考虑井壁对瞬变电磁场的各种反射和折射特征.通过对比Doll几何因子与精确解的响应波形发现,在地层电导率很高或者源距比较长时,两者差异比较大.用实轴积分方法计算了不同井眼半径的裸眼井响应,用半径增加以后的响应减去标准井眼半径的响应获得一个响应差.该响应差主要刻画井半径增加部分地层对响应的贡献.将该部分归一化获得了瞬变电磁测井响应的径向积分几何因子,进一步计算径向积分几何因子对半径的导数获得了径向微分几何因子.该几何因子较Doll几何因子精度高,因为它考虑了集肤效应和井眼的影响.从该径向几何因子发现,瞬变电磁测井不同源距的阵列接收波形的径向探测深度差别大,近源距的径向探测深度浅,远源距的探测深度深.该几何因子为设计探测不同径向深度地层电阻率的瞬变电磁阵列测井仪提供了具体手段,对瞬变电磁测井资料的处理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瞬变电磁法对薄层的探测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正确认识瞬变电磁法对薄层的分辨能力,文中设计了不同的地电模型,进行了瞬变电磁法响应正演计算,对有无薄层存在时相应视电阻率曲线进行了对比,并计算两者之间的相对误差,根据误差大小分析瞬变电磁法对薄层结构体的分辨能力,得出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对于同样的薄层地电模型,进行了瞬变电磁法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探测能力的比较,认为瞬变电磁法对薄层的分辨能力强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相似文献   

4.
海底油藏模型的瞬变电磁响应正演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激发了海底电磁勘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了研究海底瞬变电磁测深的可行性,根据海底电磁方法的观测特点,设计了一组三维异常体模型,采用积分方程算法计算了不同模型参数时赤道装置和轴向装置的瞬变电磁响应.模拟了不同海水深度、不同偏移距对异常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海底瞬变电磁测深能很好地探测到海底下方电性异常体的存在,异常体的响应特征与陆上电磁响应的特点一致。海水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发射电磁能量的吸收,导致异常信号能量较弱,但同时也屏蔽了外界的环境噪声,净化了测量环境。在海底采用移动源方式,可以容易实现不同偏移距和不同观测角度的测量,为叠加处理与成像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5.
对于瞬变电磁测井,Doll几何因子是一阶近似结论,没有考虑单元环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没有考虑井壁对瞬变电磁场的各种反射和折射特征。通过对比Doll几何因子与精确解的响应波形发现,在地层电导率很高或者源距比较长时,两者差异比较大。用实轴积分方法计算了不同井眼半径的裸眼井响应,用半径增加以后的响应减去标准井眼半径的响应获得一个响应差。该响应差主要刻画井半径增加部分地层对响应的贡献。将该部分归一化获得了瞬变电磁测井响应的径向积分几何因子,进一步计算径向积分几何因子对半径的导数获得了径向微分几何因子。该几何因子较Doll几何因子精度高,因为它考虑了集肤效应和井眼的影响。从该径向几何因子发现,瞬变电磁测井不同源距的阵列接收波形的径向探测深度差别大,近源距的径向探测深度浅,远源距的探测深度深。该几何因子为设计探测不同径向深度地层电阻率的瞬变电磁阵列测井仪提供了具体手段,对瞬变电磁测井资料的处理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瞬变电磁井间涡流激发的二次场响应可以用于井间剩余油的检测,为提高剩余油采收率,提出基于全空间几何因子的井间勘探方法。利用铝板与全空间放置的发射和接收线圈进行瞬变电磁井间勘探实验,首先将有铝板存在和无铝板存在时接收线圈测量的瞬变电磁总响应相减去掉直接耦合信号,得到只与空间导电介质有关的涡流激发响应(该响应即为井间勘探的有用信号,与地层电导率成正比,可以用来反演地层电导率),然后用涡流激发响应的极性间接地对全空间几何因子极性特征进行定性实验验证,即全空间几何因子在发射或接收线圈两侧极性相反。利用全空间几何因子理论以及井间涡流激发响应解析解进行正演模拟,并与空气以及地层中实测得到的涡流激发响应波形进行对比,从而定量地验证了全空间几何因子在计算井间涡流激发响应时的可行性。通过改变发射与接收线圈的源距,发现了瞬变电磁全波响应以及与铝板有关的井间涡流激发响应幅度随源距的增大而逐渐变小的客观规律,即源距改变,接收线圈对涡流激发响应的灵敏度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7.
瞬变电磁测井是测量套管外地层电导率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用实轴积分法试算了套管井模型的瞬变电磁响应,不同源距响应波形的形状差异明显.对同一源距,将两种不同地层电导率的响应波形相减得到响应差波形,不同源距的响应差波形形状不变.各个时刻的响应差与地层电导率差呈线性关系.首先将实际测量波形减去同一深度的测量波形,取某个时刻的波形...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实际复杂地形条件下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测深观测场量的几何分析,提出了在简单斜坡地形条件下瞬变电磁资料的几何校正法。该方法对观测场量和反演深度2个参数进行了几何校正。通过实际资料的处理以及与地表地质结构的对比说明,该方法效果良好,可推广应用到较为复杂的地形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自从控制源声频大地电磁法出现以来,人们已认识到偶极子源的位置和方位对接收点处测得的地层响应是很重要的。文中在两个源场正交偏振情况下,我们用二维远场模拟说明了单一导电岩墙的频率域电磁响应。当电场平行于走向方向(E-偏振)时,岩墙附近围岩中,电流所形成的强异常在垂直H-偏振图  相似文献   

10.
在电磁模拟的数值计算中,需要有高性能的数值滤波方法计算汉克尔积分,以获得良好的计算精度和运算速度。将直接数值积分方法即基于Shanks变换的正交插值求积方法(QWE)应用于两个实际问题:重叠回线装置的一维瞬变电磁响应和电偶源电磁张量格林函数的计算。与快速汉克尔变换(FHT)计算结果相比较,对于重叠回线装置,应用QWE法可获得更准确的垂直磁场高频段虚部响应和早中期瞬变响应,效率接近FHT法。对于电磁张量格林函数的计算,选用 5节点和100个求积段数仅有0.1%的误差,在相同精度下QWE法比FHT法节省一半计算时间,显示QWE法在电磁模拟的数值计算中具有潜在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构造断阶与砂体预测:以沾化凹陷富林地区为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构造断阶带包括陡坡和缓坡断阶带。因地形差异,陡坡和缓坡对砂体的控制作用存在明显不同。低水位期,陡坡一侧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缓坡一侧发育河流冲积平原、小型冲积扇或三角洲。湖进期,陡坡一侧由岸向湖,不同断阶上分别发育冲积扇或扇三角洲的近 中端,中 远端,在靠近深洼部位发育湖底浊积扇或其它重力流沉积体;缓坡一侧,则表现为前期沉积的砂体向物源方向的退积。高水位期,因地形变缓断阶作用变小,整体表现为三角洲向盆地的进积,呈延长楔形或透镜状。另外,断阶中断裂活动的先后次序和迁移方向,对砂体的分布也有明显控制作用。运用这些规律,可为在地震剖面上预测砂体提供有效约束。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2组二维带地形模型,分别从极化模式、测点位置、地形落差、山顶宽度和地形坡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地形对大地电磁测深(MT)视电阻率的影响规律,即TM模式比TE模式易受地形影响,山顶比谷底易受地形影响,悬岸的落差越大,山顶的宽度越窄,地形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证明,我国陆相断陷盆地的陡坡带具有砂体沉积类型多、纵向含油气层系多、富集高产油藏多等诸多有利的成藏因素,但受构造活动强烈、地形坡度陡、沉积物源近、相带变化快等因素的影响,对陡坡带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的描述难度往往要高于盆地内的其他地区。综合应用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及各种化验分析资料,在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段、沙四段识别出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陡坡深水浊积扇、坡移浊积扇等若干种与油气勘探密切相关的沉积相类型。结合古构造、古气候、基准面旋回变化等,分析了沙四段—沙三段主要沉积相的沉积演化与分布特征,旨在对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连续电磁剖面法在西亚某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碧涛 《石油物探》2004,43(5):501-503
简要阐述了连续电磁剖面法(CEMP)在西亚某区的应用。西亚某区地形起伏大,静态效应严重,地下电阻率变化大,电磁绕射现象严重。通过Robust处理、静校正、带地形二维连续介质反演成像、电磁资料波场分离与偏移成像、综合信息建模与层状介质反演等手段,有效地压制了各种干扰和影响,揭示了该区山与盆地的接触关系,了解了该区变质岩基底性质和埋深的变化,以及火山岩的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的主干边界断层为铲式断层.沿断层走向不同地段的剖面形态也有明显的差异,有多个不同尺度的相对陡倾、呈内凹形态的断层面瀑布和相对缓倾、呈外凸形态的断层面缓坡。在主边界断层的断层面瀑布区,沙三下亚段时期发育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而在断层面缓坡处则发育湖相泥岩。  相似文献   

16.
徐家围子断阶带对火山岩体和沉积相带的控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徐家围子断陷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从断陷边缘至断陷中心形成一系列的断阶带,控制断阶带形成的同沉积断层也分割了凸起带、斜坡带和凹陷带等次级盆地单元。徐家围子断陷的次级构造单元在断陷北部和南部存在差别。北部区由东、西两个半地堑组成,而南部区由3个半地堑组成。每个半地堑一般是由盆缘凸起带、陡坡断阶带、凹陷带和缓坡或缓坡断阶带组成,半地堑之间为次级凸级。断阶带的发育控制了盆地自边缘至凹陷的地形,因此控制了沉积相类型与分布;同时断裂活动引发的或与断裂活动伴生的火山活动导致火山物质的盆地充填,改造或塑造盆地次级单元构造样式和盆地地形,因此也控制沉积相类型与分布。徐家围子断陷的断阶带控制了火山岩体和沉积相带的分布,这种控制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并非单一机制所能解释。  相似文献   

17.
The frequency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 has already been widely used for tomographic imaging or electromagnetic well logging. However, different from open hole logging, the metal casing existing in production well logging has a strong shielding effect on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s, thus bringing some difficulties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requency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 in production well logging.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 of the field source geometry to the ring around the mandrel, the general expressions of frequency domain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s in axially symmetrical layered conductive medium are deduced. The propagation effects caused by the low-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 cased hole are also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curves of eddy current density and magnetic flux density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in the mandrel indicate that the eddy loss within the mandrel is proportional to the transmission signal frequency and the mandrel conductivity. The secondary field responses of different casing materials show that the transmission frequency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ability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penetrating the metal casing. The transmission frequency should be ultra-low in order to enable the electromagnetic signal to penetrate the casing easily.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frequency responses for different casing physical parameters show that the casing thicknes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hoice of the transmission frequency.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casing radius on the transmission frequency can be neglected.  相似文献   

18.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陆坡逆冲构造区海底扇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深水油气勘探揭示了陆坡逆冲构造区复杂的海底扇分布特征。目前,国内外学者重点研究了逆冲相关地貌对海底扇宏观分布的影响,但对于不同逆冲活动阶段的海底扇分布及空间演化规律仍缺乏系统的认识。文章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深水研究区为例,综合地震和测井资料,开展陆坡逆冲构造区的海底扇分布规律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目的层段(上中新统—第四系)可依据地层超覆及海平面变化划分为9个三级层序,在其内部共识别出了块体搬运沉积、水道沉积及朵叶沉积3类海底扇沉积单元。垂向上,海底扇主要分布在三级层序的海退域;而在平面上,受控于不同逆冲活动阶段的差异古地貌特征,海底扇可表现出复杂的分布演化规律。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海底扇的沉积演化可分为4个阶段:①均衡陆坡阶段,该阶段逆冲断层未开始活动,陆坡地貌相对平缓,其对海底扇的限制性较弱,此时海底扇体系主要由高弯度条带状水道组成,发育于研究区中部;②逆冲断层阶段,该阶段逆冲断层向深水区强烈挤压,在其上盘处形成微盆地,阻止了重力流的搬运,形成大型连片状的复合朵叶;③泥底辟阶段,该阶段逆冲断层活动减弱,并在核部伴随有向上的泥底辟作用,此时在研究区中部发育泥底辟背斜,而在其东西两侧发育顺陆坡倾向的微盆地,大量的重力流沉积物沿这些纵向微盆地沉积过路,形成东西分异的海底扇水道-朵叶复合体;④沉积填平补齐阶段,该阶段逆冲活动基本停止,陆坡地貌逐渐趋于均衡,此时研究区内均匀发育低弯度条带状的水道沉积。  相似文献   

19.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岩性地层油藏构造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晓辉  方杰  张静  赵霞 《石油学报》2008,29(5):663-668
根据地震、测井及钻井信息和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类型进行的深入研究表明,影响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岩性地层油藏的主要因素有断陷结构的类型、坡折带控砂模式和断裂调节带类型。根据构造样式,将二连盆地断陷结构进一步细分为单断断超式、单断断槽式及复合式3种类型;将坡折带控砂模式细分为陡坡断崖型与近岸水下扇、陡坡断坡型与近岸水下扇—浊积扇、陡坡断阶型与扇三角洲—浊积扇、缓坡斜坡型与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缓坡挠曲型与扇三角洲—浊积扇、缓坡断阶型与辫状河三角洲或扇三角洲—浊积扇6种类型;将断裂调节带划分为断层断弯型、断层断接型、断层交叉型和断沟型4种类型。对不同类型构造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为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藏的研究和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