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2.
升平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康冶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21(3):22-23
火山岩储层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的主要储层,是深层实现突破的主要目标。针对升平气田探明储量的需要,在钻井岩心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地质、测井、地震等多学科资料对升平气田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的波阻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火山岩储层的地震振幅异常、频率异常、速度异常、地震记录特征异常进行研究,预测了火山岩的平面分布。在储层预测方面,应用基于地质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方法识别出火山岩储层,实现了储层的横向预测及含气面积圈定。该方法与传统波阻抗反演方法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把地质、测井、地震等多元地学信息统一到模型上,实现了各类信息在模型空间的结合,提高了反演的信息使用量、信息匹配精度和反演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3.
松南气田是中石化正在进行产能建设的重要气田,目前正采用水平井技术进行整体开发。该气田地质情况非常复杂,上部易缩径、掉块、垮塌并含有浅层气,下部地层坚硬、研磨性强、地温梯度高并含有水层;主力储层为火山岩,孔洞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和储集类型,裂缝是沟通孔隙的渗流通道,易漏失、易污染并含二氧化碳。复杂的地质条件,给该气田施工水平井带来了钻井效率低、储层易污染、轨迹控制难度大、钻井液性能难维护、完井工艺复杂等难题。通过技术攻关,目前已成功钻成两口高产水平井。文章详细介绍了松南气田施工水平井的主要技术难点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长岭断陷营城组火山岩不同类型储层发育特点,指导气田开发,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铸体薄片以及压汞资料分析基础上,结合岩性对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以试气产能为基础,综合应用FMI成像测井、核磁测井和常规测井解释成果,建立了研究区的火山岩气藏储层分类评价标准。结果表明,原地自碎角砾化熔岩的储集空间以砾内孔及其溶孔为主,孔缝组合类型为裂缝—溶孔型,以Ⅰ类储层为主|发育气孔和溶孔的气孔流纹岩主要以Ⅰ类、Ⅱ类储层为主|而发育基质溶蚀孔、晶间微孔的少孔和致密流纹岩,以及发育基质微孔、基质溶孔和粒内溶孔的晶屑熔结凝灰岩主要为Ⅱ类、Ⅲ类储层。总体上,3类储层有效厚度比例接近,各占1/3左右,但物性逐渐变差,高导构造缝逐渐减少,微裂缝相应增加,裂缝宽度变小,导致产能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5.
火山岩具有结构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从而使火山岩储层的地质建模工作变得十分复杂。在借鉴松辽盆地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建模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以松辽盆地昌德气田为例,运用建模软件开展了该区的储层建模工作。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岩心分析等资料完成了地层分层对比,建立起了昌德气田地层格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综合地质研究成果,建立了该区的构造模型及属性模型,实现了对目的层段有效厚度的分布预测。其研究成果与后续开发井钻探结果符合性较好,为气藏开发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7.
根据松南气田火山岩气藏测试资料及已取得的测试成果,在气藏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对储层参数进行解释和分析,进一步深化气藏认识,从而指导气藏制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指标,对已测试井的关井压力恢复资料进行不稳定试井解释,确定储层性质,计算储层渗透率、表皮系数、窜流系数和储能系数,为产能建设提供依据从而实现高效开发。气田内除3口探井为直井外,其余开发井均为水平井,气田具有高含二氧化碳且气藏产水量大小不一等特点,试井解释对气田录取资料要求高,解释难度大。通过松南气田腰深101井、腰平1井、腰平3井等9口井试井解释,得到了适合松南气田火山岩气藏解释模型的技术手段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火山岩岩石类型划分基础上,结合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识别火山岩体。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区目的层火山岩相划分为爆发相、溢流相等5种类型和溅落亚相、空落亚相等16种亚相类型。通过单井、剖面地震相、平面地震相和火山岩相特征分析,认为火山口对火山岩体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火山岩体的不同部位发育不同的火山岩相类型,不同类型的火山岩相展布又控制着火山岩气藏储层的分布特征。研究区储层主要发育于爆发相和溢流相中,少数发育于其他相带。爆发相溅落亚相、空落亚相,侵出相外带亚相、中带亚相,溢流相下部亚相、顶部亚相、上部亚相,火山通道相的火山颈亚相等为优质储集体发育部位。 相似文献
9.
东北油气分公司松南火山岩气藏位于松辽盆地南部,面积达7 240 km2,火山岩气藏探明地质储量433.66×108m3,动用储量177×108m3,总体动用程度低。松南火山岩储层埋藏深、天然微裂缝发育,压裂破裂压力高、施工压力高、停泵压力高,加砂困难容易砂堵。针对火山岩裂缝发育的特点,形成了多裂缝识别技术,利用极限砂比原理,提出了多裂缝控制技术,大幅提高了压裂施工成功率和加砂量;利用低伤害耐高温压裂液技术,进一步降低了储层伤害,提高压裂成功率和压后效果。该项目成果在火山岩储层应用7井次,成功率85.7%,平均单井加砂63.7 m3,为松南火山岩气藏83×108m3低品位未动用储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成果推广应用到腰英台油田裂缝发育的碎屑岩储层,施工成功率由72%提高到93.8%,平均加砂规模由17.2 m3提高到26.2 m3,新建产能1.9×104t。 相似文献
10.
张亚文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1,(4):21-27
针对松辽长岭断陷松南气田火成岩气藏储层相变大、孔隙结构复杂、气体组份中二氧化碳含量高易形成水合物、完井方式多样等特点,在试气过程中需对水合物形成进行预测和防治。高压高产气井采用回压法和修正等时试井方法能满足产能试井技术要求,二种方法计算的无阻流量基本相同。依据气井储层相态和构造特征,选取了合理解释模型。拟合曲线的吻合程度高,试井资料解释结果可靠,求取的储层参数准确,并依据试井资料确定了气田合理产量,为松南气田产能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北三台地区石炭系井下钻遇岩性主要包括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火山岩相以爆发相为主.根据岩心和镜下分析,工区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气孔、粒内孔、粒间孔和裂缝.同时探讨了工区储集空间的形成机制及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圈闭特征、油源分析、时空关系等因素,确认本工区成藏模式主要以断裂-背斜型油藏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13.
兴城火山岩气藏为存在边底水的复杂气藏。为了分析该气藏底水上升规律,为开发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分析其主要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单井地质模型,然后根据单井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储层渗透率、水体大小及水体渗透率、隔层位置及大小、垂直/水平渗透率、单井配产以及储层打开程度等因素对开采效果的影响。通过分析认为渗透率等因素都对气井开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开发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以达到合理开发的目的。该研究为兴城火山岩气藏的合理开发技术对策制定提供了依据,同时亦可为同类气田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ND油田火山岩油藏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藏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火山岩有效储层识别方法,有效层测井解释符合率由58.3%提高到85.7%;形成了火山岩有效储层预测方法,储层预测符合率从60%提高到76.7%;形成了火山体刻画技术,为优化钻井和措施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前期注水效果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火山岩注水开发技术,ND油田轴部区整体注水后,预计可提高采收率6%~8%。研究结果为STH盆地火山岩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16.
17.
长岭1号气田火山岩气藏产能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我国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中发现了大规模的天然气藏。火山岩气藏地质结构极其复杂,具有多火山体多期次喷发交互叠置、岩性岩相变化快、厚度变化大、非均质性极强、连续性及可对比性差等特点。目前,火山岩气藏的开发在国内外还无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属世界级难题,而气藏产能控制因素不清是制约火山岩气藏开发的瓶颈。针对火山岩气藏特征,通过开展岩性岩相、储层物性、裂缝发育程度、储层压敏性、井型以及储层污染等因素对气藏产能的影响研究,搞清了火山岩气藏产能的主控因素,为评价火山岩气藏产能、明确开发思路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19.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集空间特征与成因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塘湖油田牛东区块上石碳统(C2k)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储层岩性主要为杏仁状安山岩、杏仁状玄武岩、自碎角砾状安山岩及自碎角砾状玄武岩,其储集空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孔洞类,主要有钠沸石未完全充填的气孔、杏仁体溶蚀孔、粘土矿物及葡萄石杏仁收缩孔、基质溶孔、以及火山玻璃和长石类矿物颗粒微孔;一类为裂缝类,主要为未被钠沸石及绿泥石完全充填的火山岩自碎缝、收缩缝、构造缝以及各类缝充填物溶蚀形成溶蚀缝。通过研究,岩浆的物质成份、喷溢相带以及后期改造作用是形成火山岩优质储层的主要因素。粘度大,流动性差,气体逸散较慢的中性岩浆,形成的安山岩是最佳储层,而喷溢旋回末期是形成杏仁体、气孔及自碎缝的有利时期,喷溢旋回间期的风化淋滤为各类溶蚀孔形成提供了条件。火山岩储集空间的形成机理对寻找火山岩储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火山岩储集层常规岩石物理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火山岩油藏储集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对火山岩储集层岩石物理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应用现有测井资料,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识别火山岩储集层岩性模型;利用双侧向电阻率,在识别裂缝类型基础上,建立裂缝孔隙度解释模型;利用大岩样校正小岩样,与测井解释有效孔隙度建立关系,求取有效孔隙度;根据不同裂缝类型,利用双测向测井资料,建立流体饱和度解释模型。应用实测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可行性评价,达到较高的一致性,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