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阐明活性氧(ROS)与蜡样芽孢杆菌菌膜形成的相关性,以市售原料奶中分离的蜡样芽孢杆菌分离株为目标菌,以细菌中NADPH氧化酶介导产生的ROS为主要靶点,用外源ROS补充剂过氧化氢(H2O2)、ROS清除试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苯基氯化碘盐(DPI)处理蜡样芽孢杆菌,测定分析ROS变化与菌膜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0.01 μmol/L H2O2、1 μmol/L H2O2、100 μmol/L H2O2处理组平均菌膜形成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菌膜形成量(P<0.05),0.1 μmol/L H2O2、10 μmol/L H2O2处理组平均菌膜形成量与对照组平均菌膜形成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H2O2浓度的升高,ROS逐渐下降。NAC各处理组平均菌膜形成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菌膜形成量(P<0.05),随着NAC浓度的升高,ROS逐渐下降。DPI浓度≤1 μmol/L时,随着DPI浓度的升高,平均菌膜形成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菌膜形成量(P<0.05),ROS逐渐下降;DPI浓度>5 μmol/L时,随着DPI浓度的升高,平均菌膜形成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菌膜形成量(P<0.05),ROS含量升高。表明在不影响蜡样芽孢杆菌生长和细胞活性的前提下,一定浓度的H2O2、NAC和DPI处理菌株能够诱导ROS减少,增强蜡样芽孢杆菌菌膜的形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具有更强的染色效果,呈现红色的网络结构,而未经处理组呈现松散的结构和更少的菌膜生物量,这表明ROS对蜡样芽孢杆菌菌膜的形成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伟  杨英士  杨海燕 《食品科学》2014,35(11):72-78
昆仑雪菊结合型黄酮类化合物因与细胞壁以共价键结合,难以直接用溶剂萃取出来。本研究采用碱降解法使结合型化合物释放出来并优化降解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溶剂对降解产物进行提取筛选出最佳的溶剂得到粗提物,利用常压硅胶柱层析和SepdexLH-20凝胶柱层析对粗提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Fe3+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 2,2-diphenyl-1-(2,4,6-trinitrophenyl)hydrazyl,DPPH)法及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最佳的碱降解时间2 h、温度50 ℃、NaOH浓度2 mol/L,最佳提取溶剂为正丁醇;从粗提物中分离得到2 个单体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和电喷雾质谱(electrosprayionization mass spectra,ESIMS)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金鸡菊查尔酮-4’-O-β-D-吡喃葡萄糖(化合物1)、3’,4’,7,8-四羟基二氢黄酮(化合物2);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两个化合物的总抗氧化能力均强于阳性对照VE,化合物1与化合物2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17.29±0.17)μmol/L和(70.09±0.09)μmol/L、对ABTS+·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22.86±0.21)μmol/L和(33.4±0.18)μmol/L,远低于阳性对照VE的IC50值(分别为(78.08±1.63)μmol/L和(38.54±0.42)μmol/L),说明两个化合物均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榆干离褶伞(Lyophyllum ulmarium,L.u)溶栓酶对H2O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H2O2诱导HUVEC氧化损伤,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观察细胞存活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和总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8、Caspase-9、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L.u溶栓酶可显著提高HUVEC的存活率,明显抑制H2O2诱导的细胞内ROS生成和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下降,并能降低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论:L.u溶栓酶对氧化应激损伤的HUVEC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广西牡蛎活性肽对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细胞(SKOV3-PM4)的增殖及运动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测定广西牡蛎活性肽作用24 h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经不同质量浓度的广西牡蛎活性肽处理后,采用细胞计数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体外运动和侵袭迁移能力。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牡蛎活性肽质量浓度在5~80 mg/L范围内抑制SKOV3-PM4的增殖,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50%,IC50)为35.36 mg/L。细胞划痕实验表明无细胞毒性的质量浓度为4 mg/L的牡蛎活性肽能抑制SKOV3-PM4的增殖能力,牡蛎活性肽作用SKOV3-PM4细胞后其侵袭、迁移能力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从牡蛎中分离出的小分子多肽在一定质量浓度下对SKOV3-PM4细胞的生长增殖、运动迁移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氯化锦葵色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黄嘌呤氧化酶-1(xanthine oxidase-1,XO-1)含量的影响,探讨氯化锦葵色素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分别设定空白组(仅加入二甲基亚砜),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刺激组(10-2 μmol/L),终浓度为1、5、10 μmol/L氯化锦葵色素组,以及终浓度为1、5、10 μmol/L氯化锦葵色素联合AngⅡ刺激(10-2 μmol/L)组。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HUVEC内ROS含量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可溶性XO-1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XO-1含量的变化。结果:氯化锦葵色素处理HUVEC时,细胞ROS和XO-1含量降低;AngⅡ引起HUVEC内ROS和上清液中XO-1含量显著增加,各浓度氯化锦葵色素预处理能有效抑制ROS和XO-1含量的增加。结论:氯化锦葵色素在HUVEC中具有抑制ROS和XO-1的作用,从而达到抗氧化、保护内皮细胞的功效。蓝莓花青素氯化锦葵色素具有抑制ROS和XO-1的作用,为蓝莓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发酵液中酮基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4-氯乙酰乙酸乙酯(COBE)为底物,还原型辅酶Ⅱ (NADPH)为辅酶,应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发酵液中酮基还原酶活性,通过连续测定NADPH消耗量来计算酶活力,得到了最佳反应体系:NADPH浓度为0.2 mmol/L,COBE浓度为1.0 mmol/L,磷酸缓冲溶液浓度为100 mmol/L、pH值为6,反应温度为40℃.在此条件下平行检测5次酶活,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8%.此方法操作简便,耗时短,精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发酵液中酮基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以食源性病原菌Escherichia coli和Listeria monocytogenes为指示菌,研究了苯乳酸与常用食品防腐剂的联合抑菌作用。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和棋盘法分别测定苯乳酸与6种防腐剂的最小抑菌浓度及联合抑菌指数,并通过时间—杀菌曲线进一步考察复配较优组合的协同抑菌效果。结果显示:苯乳酸与乳酸链球菌素联用对E.coli和L.monocytogenes分别表现为无关和相加作用;苯乳酸与对羟基苯甲酸乙酯联用对2株指示菌均为相加作用;与EDTA-Na2和ε-聚赖氨酸联用对2株指示菌均为无关作用;苯乳酸分别与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联用对E.coli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对L.monocytogenes均表现为相加作用。苯乳酸分别与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联合使用后,苯乳酸使用剂量降低75%,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的使用剂量均可以降低50%。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Garre模型模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在罗非鱼皮低热加工过程中的应激适应响应。将L. monocytogenes CECT 4032在胰酪大豆肉汤培养基培养,以1.2 ℃/min加热速率、最终温度稳定在50 ℃的动态加热模式进行实验模拟训练。结果显示,当模型中理论D值与实际D值之比(f)、Z值、时间速率(a)、加热速率(E)和D值的百分比增量(c)分别为(12.96±0.79)、(4.61±0.03)℃、(0.12±0.01)min?1、(0.51±0.01)℃/min和1.22±0.03时,Garre模型均能预测另7 个微生物失活模式。以罗非鱼皮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基于Garre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拟合度较高,且高于Bigelow模型,证实了L. monocytogenes在低热动态处理过程中能产生应激适应响应。结果表明,Garre模型能模拟L. monocytogenes在罗非鱼皮低热动态处理下应激适应响应,为罗非鱼皮加工和贮藏建立安全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酸性电解水(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AEW)处理属于新型的果蔬采后保鲜方式。该实验探讨AEW处理对龙眼果实采后贮藏期间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pH 2.5、有效氯质量浓度80 mg/L、氧化还原电位1 512 mV的AEW浸泡果实10 min能显著提高贮藏期间龙眼果肉抗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保持较高水平的非酶抗氧化物质(如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及较高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此外,AEW处理可显著降低果肉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含量(P<0.05),从而有效抑制丙二醛含量的上升。据此推测,AEW处理增强龙眼果实的耐贮性可能与其提高采后贮藏期果肉的ROS清除能力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土壤重金属Cd(20 mg/kg)污染下,外源镧(0、10、20 mg/L LaCl3)对‘燕白’和‘津优1号’2 个品种黄瓜(Cucumis satiuus L.)生长、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果实中的总Cd含量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La提高了2 个品种叶和根的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增加了2 个品种的叶、茎、根、果实干质量及植株总干质量。La对‘津优1号’植株干物质量的影响大于‘燕白’。外源La使黄瓜叶和根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可能是植株对Cd的抗性增强、干质量增加的生理机制之一。La减少了2 个品种果实中总Cd含量和不同形态Cd含量,但随着La质量浓度的增加,2 个品种果实总Cd含量和残渣态Cd(FR)含量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外源La使黄瓜叶、茎、根和果实中的Cd含量分别降低了6.0%~10.2%、8.9%~23.5%、4.0%~29.2%和32.0%~49.8%。喷La后,单株果实的Cd含量和Cd积累量、植株Cd全量均以‘津优1号’>‘燕白’。  相似文献   

11.
宋家乐  李贵节  赵欣 《食品科学》2015,36(9):176-180
目的:研究竹盐酿造酱油乙醇提取物对H2O2诱发猪肾近曲上皮小管细胞(pig proximal tubular cell)LLC-PK1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不同质量浓度(10~200 μg/mL)的竹盐酿造酱油乙醇提取物预培养LLC-PK1细胞24 h后,换用含500 μmol/L H2O2的DMEM细胞培养液继续培养4 h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比色法测定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结果:经不同质量浓度竹盐酿造酱油乙醇提取物预处理24 h后,受损细胞的生存率上升,细胞内MDA生成量减少,ROS水平显著降低。同时,细胞内抗氧化酶(CAT、SOD和GSH-Px)的活性及其mRNA转录水平,GSH含量也较未经竹盐酿造酱油乙醇提取物处理的受损细胞增加。结论:竹盐酿造酱油乙醇提取物可以通过提高细胞内抗氧化酶系的活性和抗氧化物质GSH的含量而有效地对抗H2O2诱发的LLC-PK1细胞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实时荧光赖解旋酶恒温核酸扩增(helicase-dependentisothermal DNA amplification,HDA)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针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hly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基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仪的平台,提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基因组DNA,以此作为模板,优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引物浓度。利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及10 株对照菌株,并与实时荧光PCR对比,来验证实时荧光HDA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初步用于样品检测。结果:实时荧光HDA体系的最适引物浓度为0.075 μmol/L,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为65 ℃、80 min(40 个循环),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论: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实时荧光HDA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冷却猪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定量暴露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冷却猪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暴露评估模型。方法:通过前期对某市冷却猪肉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的调查获取初始污染水平数据,结合建立的生长模型,利用@Risk 5.5软件,定量模拟从销售到家庭贮藏阶段冷却猪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暴露情况。结果:大约有1.2%的冷却猪肉中单增李斯特菌超过了风险阈值4(lg(CFU/g)),但是由于其最大值达到了6.29(lg(CFU/g)),不能忽视其潜在的风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单增李斯特菌的初始污染水平与最终暴露量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90,其次是家庭贮藏时间和家庭贮藏温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34和0.21。结论:本研究可为相关部门及消费者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肉制品中易污染的荧光假单胞菌、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等有害微生物,通过3 种标准菌株及肉制品建立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实现肉制品中这3 种菌的同时、快速检测。利用荧光假单胞菌的gyrB基因、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和单增李斯特菌的hlyA基因设计3 对特异性引物,在确定引物特异性的基础上,对3 种标准菌株及在冷却肉上过夜富集后进行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该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对于同时检测这3 种有害微生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同时检测这3 种菌时,纯菌DNA检测限可达1 pg/μL;将3 种菌一起接种到冷却肉中35 ℃过夜培养后,荧光假单胞菌、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限分别可达到9、5、70 CFU/mL。  相似文献   

15.
应用研制的辉光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杀菌设备,以大肠杆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黄曲霉菌、白色念珠菌6 种微生物为实验菌株,探讨辉光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技术对不同微生物的杀菌动力学;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DNA电泳、光谱分析等技术,探讨辉光放电低温等离子体的杀菌机制。结果表明:辉光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技术对大肠杆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黄曲霉菌、白色念珠菌6 种微生物的有效杀灭时间分别为2、1.5、3、4、10、10 min。依据杀菌动力学曲线,可以将6 种微生物准确分为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真菌3 类,这可能与微生物的细胞壁结构有关;辉光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可能是通过带电的高能粒子对细菌的细胞壁造成破坏,进而杀死细菌。该研究为辉光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广泛用于微生物杀菌提供了重要的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宣晓婷  丁甜  刘东红 《食品科学》2015,36(3):280-284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类人畜共患的食源性致病菌。食品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亚致死损伤单增李斯特菌是不容忽视的,在适宜的环境下,损伤菌会恢复至正常状态继续生长,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亚致死损伤菌的存在是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探究亚致死损伤菌的检测、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综合相关研究对近年来食品中亚致死损伤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修复方法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硒化合物(有机硒: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无机硒:亚硒酸钠)单独使用及其与VE联合使用后对H_2O_2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产生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将HUVECs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H_2O_2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L-Se-methylselenocysteine,L-Se MSC)组、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SS)组、VE组、L-Se MSC+VE联用组、SS+VE联用组。经不同样品干预处理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HUVECs存活率;检测各组细胞内脂质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的变化。结果:各处理组HUVECs存活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H_2O_2组比较,0.1 mg/L亚硒酸钠、10 mg/L VE处理能使HUVECs内MDA生成量显著减少,SOD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并且亚硒酸钠和VE联合使用在细胞水平上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而L-Se MSC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亚硒酸钠和VE均可保护由H_2O_2诱导引起的HUVECs氧化损伤,提高HUVECs抗氧化能力,并且亚硒酸钠和VE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