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通过在传统的IP包里加入标记,使原来依赖于IP头标分析的路由转发转变为依赖于标记的转发,这不仅可以大大地提高IP包的转发速度,更可使传统IP网络具有QoS能力。本文深入分析了标记转发的思想.并指出了MPLS实现其优点所用的机制与原理。  相似文献   

2.
PTN(包传送网)技术是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技术,在分组传送的网络中,将客户信号映射进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帧,并利用MPLS机制进行转发,同时它支持多层标签和转发平面面向连接的特性,使其在VPN(虚拟专用网络)、流量工程、Qo S(服务质量)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PTN技术在二层专网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主要介绍PTN在二层专网的技术,阐述如何实现PTN技术在二层专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标记分发协议(LDP)是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网络中的信令协议,运行在TCP连接之上。介绍了一种 LDP的容错(FT)机制,在TCP连接出现故障时,保存所建LSP的转发状态和资源信息,尽可能减少数据丢失。  相似文献   

4.
汪军  汪青 《通信世界》2001,(31):36-37
MPLS对QoS支持是通过在网络入口点将数据包划分为不同的转发等价类(FEC),再打上相应的标记(Lable),并据此对数据包进行处理。引入MPLS主要是便于IP网络通信量管理和加速路由器转发过程。标记交换路由器(LSR)根据标记可以选择下一跳路由、还可以选择不同的丢失策略和调度优先级。因此,MPLS同时也是个支持IP QoS的管理协议。IP Qos提供了两种不同的Qos模型:集成服务(这种服务使用RSVP协议,并经常被认为与RSVP协议是同义的)和差分服务。下面将分别对这两种模型进行概述,并着重描述MPLS是如何支持这两种模型。  相似文献   

5.
1 前言 当电缆经营者不断揭示宽带接入网的增收能力时,他们非常喜欢采用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做成多服务传送的关键措施,MPLS是一项标准,由因特网工程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正在加以制定,以便能在城域和核心网络上有效的交换IP业务。它给IP数据包增添上一个标记,这个标记可通知网络路由器和交换机在什么地方和怎样转发这些数据  相似文献   

6.
鉴于MPLS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分组的转发速度,利用MPLS技术来提高微移动性的性能成为目前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从MPLS支持微移动技术的网络结构入手,对基于MPLS的微移动技术的路由、切换等机制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周燕 《通信世界》2003,(1):51-51,52
Internet核心网中的路由/转发技术的最新发展是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PLS将IP路由控制和第二层交换的简单性无缝地集成起来,ATM与IP技术的有机结合,在不改变用户现有网络的情况下能提供高速、安全、多业务统一的网络平台,将在下一代网络中的选路、交换和分组转发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满足网络用户多种多样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夏巍  王佩 《通信工程》2004,(4):36-39
为了解决目前以Internet为主的IP主干网络所面临的问题,IETF提出了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本文从基本原理及工作过程等方面对MPLS作了详细的介绍,并着重分析了MPLS的基础技术——转发等价类(FEC)和MPLS的标记封装原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种方案来综合移动IP和MPLS协议.MPLS技术是一项利用绑定在IP包中的标记,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包转发的技术,它结合了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交换的快速性和第三层(网络层)路由选择的可扩展性.是IP与ATM技术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文章将MPLS技术引入移动IP中.充分利用了MPLS技术的优点.使得移动IP不再需要利用隧道来传递分组.相反,整个的转发过程都是在MPLS层上处理.MPLS交换远远快于传统的IP分组转发业务.大大减少了传输和分组处理时延并且扩展了移动IP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徐向辉 《通信世界》2007,(24B):12-13
随着各运营商MPLS网络的建立,基于IP/MPLS的跨运营商网络和业务互联的需求逐渐增大。本文针对MPLS运营商网络互联所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跨域LSP的建立、域间CAC、流量转发、OAM以及安全等机制,并分析了跨域IPVPN业务的提供方法。希望为跨运营商的MPLS网络部署和业务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籍兴江  张玉红  崔世耀 《通信世界》2008,(24):I0024-I0025
MPLS 简述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是Internet核心多层交换计算的最新发展。MPLS将转发部分的标记交换和控制部分的IP路由组合在一起,加快了转发速度。而且,MRLS可以运行在任何链接层技术之上,从而简化了向基于SONET/WDM和IP/WDM结构的下一代光Internet的转化。在这里,主要描述。下标签转发表的产生过程及IP包如何通过MPLS转发。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年来互连网络的迅猛发展,以及新的技术革新,基于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的VPN因其独特的技术在运营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MPLS VPN一般要跨越一个或者多个不同的运营商网络,因此,当网络发生变化时,网络能否快速收敛对用户尤为重要。本文目的是找出MPLS VPN相关网络协议参数对收敛性的影响。本文仔细分析了MPLS VPN网络结构以及不同的网络协议参数对收敛性问题的影响,并给出了实验测试结果以及参数配置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MPLS网络软件研发过程中,采用虚拟机技术构建网络实验环境,在时间、成本和研发效率等方面都具有优越性。在VxWorks平台上实现了MPLS转发模块,采用虚拟机技术以及与实际网络设备一致的软件平台,快速有效地搭建了MPLS网络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4.
MPLS是一种可以在多种第二层媒质上进行标记交换,提高网络节点的速率和服务质量的网络技术。本文对其标记交换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根据MPLS的技术优势,列举其在通信网络,尤其是在构建核心网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贺昕 《电信网技术》2006,(11):16-18
介绍了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和移动IP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在NGN中将MIP与MPLS相结合的必要性,给出了MPLS机制下的移动IP工作原理,分析了MIPoMPLS的技术优势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MPLS VPN的基本工作方式是采用第三层技术,服务提供商为每个MPLS VPN分配一个路由标识符(RD),该标识符在SP的网络中是独一无二的。转发表中包括一个独一无二的VPN IP地址,由RD和用户的IP地址组合而成。VPN转发表中包括与VPNIP相对应的标签,通过这个标签将数据传送到相应的地点。即用标签代替IP地址,用户可以保持他们的专用地址结构,无需进行网络地址转换即可传送数据。  相似文献   

17.
MPLS与业务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讨论MPLS的快速业务恢复和优化业务恢复能力,首先分析MPLS体系结构中有利于快速业务恢复的属性,如控制与转发分率、统一的转发过程、标签栈等,在此基础上论述MPLS的再选路机制的IP网快速业务恢复和优化业务恢复等方面的应用。最后给出对此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MPLS即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是一种在开放的通信网上利用标签引导数据高速、高效传输的新技术。它的价值在于能够在一个无连接的网络中引入连接模式。它的主要优点是减少了网络复杂性,兼容现有各种主流网络技术,能降低50%的网络成本,在提供IP业务时能确保QoS和安全性,具有流量工作能力,又能解决VPN扩展问题和维护成本问题。MPLS技术的主要特点是:①MPLS在网络中的分组转发是基于定长标签,由此简化了转发机制,使得转发路由器容量很容易扩展到太比特级;②充分采用原有的IP路由,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保证了MPLS网络路由的灵活性;③采用ATM的高效传输变换方式,抛弃了复杂的ATM信令,无缝地将IP技术的优点融合到ATM的高效硬件转发中;④MPLS网络的数据传输和路由计算分开,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技术,能够提供有效的QoS保障;⑤MPLS不但支持多种网络层技术,而且是一种与链路层无关的技术,它同时支持X.25、帧中继、ATM、PPP、SDH、DWDM等,保证了多种网络的互联互通,将各种不同的网络传输技术统一在同一个MPLS平台上;⑥MPLS支持大规模层次化的网络拓扑结构,具有良好的网络扩展性;⑦MPLS的标签合并机制支持...  相似文献   

19.
马琪  何燕 《电子器件》2011,34(1):94-97
在MPLS网络中,数据包被短而定长的标签所封装,并根据标签进行转发。本设计通过对MPLS标签空间按不同业务处理进行分块,并为每个业务内嵌独立的本地标签池,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标签分块技术的MPLS标签分配技术方案。验证表明,该方案有效提高了MPLS标签的申请释放效率,简化了MPLS各种协议业务的处理流程,增加了报文转发效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MPLS技术在运营商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SDN思想和概念,将网络抽象为“网络转发”、“业务控制”和“运营支撑”三个平面,提出端到端无缝MPLS组网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