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满足国Ⅳ/国Ⅴ排放标准柴油机的几种关键技术,同时对各种技术的特点或限制因素作了分析,最后探讨了国Ⅳ/国Ⅴ柴油机发展的两种主流技术路线,并指出只有多种技术的组合使用才能使柴油机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对在用的高压共轨柴油机满足国Ⅴ排放法规的技术方案。它以32.5%的尿素水溶液为还原剂,采用本文提出的DOC/POC/SCR后处理系统,通过共轨柴油车的发动机台架试验,分析了ESC循环测试下NOx的排放浓度和负荷特性下NOx的排放浓度,结果表明:若仅采用单一的Urea-SCR后处理系统,共轨柴油机排气中的NOx浓度降至300ppm左右,转化率可达到75%,只能满足国Ⅳ的排放法规要求值;而采用本文提出的DOC/POC/SCR后处理系统后,共轨柴油机排气中的CO和HC净化效果显著,NOx浓度降至180ppm左右,转化率可达到85%完全满足了当前实施的国Ⅴ的排放法规,实现了对在用高压共轨柴油机后处理系统的技术升级。  相似文献   

3.
市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国Ⅳ柴油机市场验证。用户对发动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让用户对排放的关注还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在国Ⅳ排放法规正式实施前,用户特别是卡车的用户对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车用柴油机执行国Ⅲ排放标准,不久将实施国Ⅳ排放标准。对于柴油机来说,从国Ⅲ排放标准升级到国Ⅳ排放标准,仅仅依靠机内净化已无法满足排放要求,必须对排出的废气进行机外净化处理。也就是说国Ⅳ柴油机需要在进一步改进国Ⅲ发动机整机技术,尤其是优化燃烧的基础上加装机外尾气处理装置。  相似文献   

5.
基于最新国六排放法规的颁布,当前无法开发出满足其法规要求的碳罐。研究了碳粉及碳罐的化学性能及物理性能,为满足国六排放法规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碳罐开发流程,为开发国六碳罐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在国内,非道路国Ⅳ排放标准尚未普及的情况下,类似于Stage V的法规是遥遥无期的,努力达到国Ⅳ排放标准就足够了。在我国,人们还在为相当于欧盟Stage ⅢB排放标准的非道路国Ⅳ排放标准纠结时,从巴黎的INTERMAT 2015上又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西方的行业大佬们已经在谈论Tier 5/Stage V的问题了。难道下一代排放标准又要来了吗?是的,非道路柴油发动机排放的传奇故事还没有结束。尽管欧盟的Stage V目前仍然悬而未决,而美国还没有实施Tier 5的打算,但是我们仍然有必要了解未来的排放趋势。由于欧盟和美国现行的法规发布已超过十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汽车排放的废气污染物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解决人们对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想拥有私家车的双重愿望的矛盾,最为科学的方法是提高汽车的排放标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我国排放法规日益严格,从2011年7月1日起,新产的轻型汽油车开始执行国Ⅳ排放标准,不久将全面实施国Ⅳ排放标准。为保证汽车的排放水平在任何时刻都要达到国Ⅳ排放标准,要求汽车上必须加装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目前在很多国产车型上均已安装了该系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国家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尤其是国Ⅳ排放标准的实施,市场对内燃机的技术进步要求愈加严苛,包括产品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能和可靠性等技术都成为提升的重点。但是,为了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企业在产品技术更新换代注重产品性能开发的同时,往往会忽略了产品可靠性的研究。做内燃机强国可靠性是关键可靠性技术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大约于60年代引入到我国,80年代开始应用到内燃  相似文献   

9.
《汽车零部件》2012,(5):116-116
一、技术方案在CY4102-C3B四气门电控高压共轨国Ⅲ柴油机基础上+冷却EGR+后处理(DOC+POC),排放满足国Ⅳ法规。二、性能指标三、关键技术该发动机在开发过程中与BOSCH等国际知名发动机零部件供应商合作,引进并吸收了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管理思想、技术手段以及  相似文献   

10.
重型柴油机国IV技术路线及实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柴油机国IV技术路线背景 CVEC(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机动车污染防治委员会)组织其核心成员(车辆排气控制系统制造商),围绕着目前国际上在重型柴油车排放控制的两个主流技术路线(SCR(选择性还原催化器)和EGR(废气循环)+DPF(柴油机颗粒物过滤器))进行探讨。目的是为中国柴油机的技术发展提供指导建议。表l是欧洲重型柴油机排放法规及执行时间计划。我国重型柴油车排放标准国Ⅲ、国Ⅳ、国V已于2006年发布,等效欧洲相同等级标准。实行时间表分别是2008年、2010年和2012年,北京市在2008年开始执行国Ⅳ,所以国Ⅳ技术已经进入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六阶段排放法规的实施,三元催化器作为天然气发动机的后处理设备能够很好地满足国六标准。本文采用潍柴某型号天然气发动机,分别使用四种不同贵金属含量的三元催化器,开展了WHTC循环试验,探究了贵金属含量和氧存储量对甲烷起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贵金属含量的三元催化器的排放结果均满足国六排放法规要求;随着贵金属含量的升高,三元催化器基于甲烷的起燃温度逐渐降低,温差最大为22℃;催化器中的氧存储量越大,WHTC循环排放结果中甲烷的含量越低,最低为0.03g/kW·h。  相似文献   

12.
从技术路线分析,柴油机要达到国Ⅳ、国Ⅴ排放法规要求,在国际上一般也采取SCR或者EGR技术路线。在欧洲,由于欧洲实现对EEV(环境友好型)车辆降低税收,而采取SCR技术路线比较容易地达到了欧洲EEV车辆的排放标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满足国IV/国V排放标准柴油机的几种关键技术,同时对各种技术的特点或限制因素作了分析,最后探讨了国IV/国V柴油机发展的两种主流技术路线,并指出只有多种技术的组合使用才能使柴油机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Ⅳ电控VP高压燃油喷射系统的研发过程,以及关键技术和匹配车型的测试情况,由此得出结论,电控VP高压燃油喷射系统通过系统开发、系统精心标定能够满足国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EGR技术作为一种有效降低NOx排放的方法而得到广泛应用,EGR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排放效果。国六法规要求,OBD(车载诊断系统)需要对EGR系统的相关失效进行监测。本文介绍了满足国六法规要求的EGR系统诊断功能及其原理,为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策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提高,汽车排放法规也越来越严格。我国从2011年7月1日对新车型执行国四排放法规,2017年1月1日执行国五法规,2020年7月1日全国范围内执行国六a排放法规,2023年7月1日全国范围内执行国六b排放法规。事实上,而对于国六法规,国家已经不是简单遵从欧洲的排放标准,而是还借鉴了其他更严格的排放法规并形成了自己的法规标准。本文主要分析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UAES)生产的国六MG1US008电控系统的控制功能,希望对广大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资源的利用需求也越来越大。柴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研究不同标准的柴油对于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从国Ⅱ到国Ⅴ不同标准的柴油,利用满足国Ⅳ标准的柴油机进行性能和排放实验。经过实验研究证明市场上销售的不同标准柴油,对于国Ⅳ标准的柴油消耗率差异很小在百分之二之内,氮氧化物的排放差异在百分之十以内,碳氧化物排放的差异在20%以内。经过实验可以发现,这几种柴油对于国Ⅳ柴油机,性能和动力差异影响较小,采用不同标准柴油进行实验,排放出来的废弃物的技术指标差异较小,均低于排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阐述汽油机空燃比闭环PI控制的原理及方法,通过对已量产车型的电喷系统进行剖析,在降低车辆三元催化器成本的前提下,完成了整车空燃比PI控制的标定工作,使得整车排放满足国Ⅳ标准,建立了低成本微小型汽车整车空燃比闭环控制的标定策略及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良好的空燃比闭环PI控制策略及模型,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三元催化器的转化效率,从而允许整车厂在满足国家排放法规的前提下,适当降生产低成本,并在一定范围内有效优化整车油耗。  相似文献   

19.
SCR(尾气后处理技术)与EGR(废气再循环技术),均是汽车柴油机提升排放水平的关键技术。2009年之前,达到国Ⅲ排放的自主开发EGR一度受到市场追捧。2010年之后,国家计划三年内实施柴油车国Ⅳ标准,这对EGR技术提出了极大挑战。EGR技术难以适应柴油车更加严格的排放要求,而SCR则能满足国Ⅳ及国Ⅴ排放标准,因此SCR技术成为了市场发展主流。但现在有关部门亟待要解决的是SCR技术优势背后的弊端问题,如尿素补给站严重短缺、SCR系统占用车内空间大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将会影响SCR技术的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和对环境的要求加强,2016年5月国家环保部发布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征求意见稿草案。文中根据征求意见稿草案就国六标准相对于国五标准尾气污染物限值加严,从发动机净化技术、排放后处理控制及整车EMS系统控制技术进行了初步分析,来满足汽车国六排放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