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常温下用吡嗪-2,3-二羧酸(C4N2H2(COOH)2,简称Pyzdc与金属镍反应制得新颖的吡嗪-2-3-二羧酸镍(Ⅱ)的配合物Ni[Pyzdc(COO)COOH]:·2H2O单晶,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化合物进行表征,应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2个吡嗪-2,3-二羧酸配体以氮原子和氧原子与镍(Ⅱ)离子反式螯合配位,2个H2O分子则以氧原子与镍(Ⅱ)离子轴向配位,形成八面体配合物,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的弱相互作用构筑成一维、二维的空间结构,与此同时,应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配合物与核酸的作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主要以插入作用方式为主,进一步通过凝胶电泳法测定配合物对pBR322质粒DNA的断裂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常温条件下,合成配合物Cd(pyzdc)(H2O)3(pyzdc为吡嗪-2,3-二羧酸),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荧光光谱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研究配合物Cd(pyzdc)(H2O)3与DNA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此配合物能与DNA发生作用,并具备对DNA的切割能力.  相似文献   

3.
水热法制备配合物[Co2(Htda)2(H2O)6·5H2O](Htda=1-氢-1,2,3-三氮唑-4,5-二羧酸),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研究配合物[Co2(Htda)2(H2O)6·5H2O]的晶体结构.使用荧光光谱法研究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结合方式,凝胶电泳及其光密度扫描结果证明了该配合物对HeLa细胞DNA(HC-DNA)的切割活性.  相似文献   

4.
在常温下用四氯化钯酸钾和吡啶-2,3-二羧酸(2,3-H_2pydc)、2-氯-L-苯丙氨酸(L-2-Cl-Phe)反应制得新颖的混配配合物[Pd(2,3-H_2pydc)(L-2-Cl-Phe)],通过核磁共振~1H-NMR对配合物结构进行验证,应用荧光光谱法及紫外光谱法对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结合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证明:该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方式以插入结合方式为主.与此同时,通过凝胶电泳实验证明该配合物对质粒DNA(pBR322-DNA)的切割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热法制备一种新型镍配合物[Ni(dpdc)_4(H_2O)](dpdc为2,2-联吡啶-5,5-二羧酸配体).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与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荧光光谱法与凝胶电泳技术分析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能力.荧光光谱显示出该镍配合物与DNA具有较好的键合作用.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了复合物切割pBR322质粒DNA能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光谱法和凝胶电泳技术对双核镍(Ⅱ)金属配合物[Ni2(Ht-da)2(H2O)6].4H2O(Htda=1,2,3-三氮唑-4,5-二羧酸)与DNA的作用进行研究,同时对该配合物对细胞形态学影响进行Hela细胞的细胞凋亡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主要以静电作用模式与DNA相互作用,同时存在插入作用.此外,配合物可引发Hela细胞明显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通过双三唑丁烷、2,3-吡嗪二酸与硝酸锌的自组装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二维波浪状结构的锌配合物,分子式为{[Zn(pzdc)(btb)_(0.5)(H_2O)_2]·H_2O}_n(H_2pzdc=2,3-吡嗪二酸,btb=双三唑丁烷).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具有3-连接的(6,3)拓扑结构.配合物的Zn ~Ⅱ中心通过吡嗪二酸阴离子组装成一维之字链,而之字链之间又通过柔性的双三唑丁烷配体桥连成奇特的二维波浪状结构.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O-H…N和O-H…O的氢键作用,配合物最终形成三维的超分子结构.同时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和热稳定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2个配合物[M2(PDB)3.4H2O]n,(M为Ce、La,PDB为2,6-吡啶-二羧酸),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凝胶电泳分析法,研究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这2个配合物能与DNA发生作用,并具备DNA切割能力.  相似文献   

9.
合成锌混合配体配合物[Zn(thca)(phen)(H2O)](其中thca:2,5-噻吩二羧酸,phen:邻菲啰啉).Bruker smart 1000 CCD-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研究该配合物与HC-DNA(Hela细胞DNA)的作用规律,用凝胶电泳法研究该配合物对pBR322-DNA的切割作用,从插入方式角度讨论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机理,并进行HeLa细胞凋亡实验.  相似文献   

10.
以6-甲基-吡嗪-2-羧酸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设计合成具有二维超分子结构的配合物[Co(C6H5N2O2)2(H2O)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测定.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Co(Ⅱ)与2个N原子和4个O原子形成一个六配位的轻微扭曲的八面体构型.Co2+与来自两个配体上的2个N原子和2个O原子螯合配位,形成赤道平面,Co2+的轴向位置被2个水分子占据.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合成钯的三元配合物 [Pd(PIP)Cl2 ]·3H2 O ,其中PIP为 :苯基咪唑邻菲 口罗 啉 .通过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测定该配合物与DNA及其组成小分子腺苷三磷酸盐 (ATP2 - )和腺嘌呤 (Ade)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 ,求出配合物与DNA分子的结合常数KM,并确认配合物主要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 .  相似文献   

12.
通过溶剂热合成法,将配体(1-三氮唑)异烟酸与金属盐硝酸镉常温下搅拌溶解于DMF与水的混合溶液中,置于90℃烘箱中72 h,合成了配位聚合物[Cd(tinc)_2·2(H_2O)]_n(其中H_4tinc为配体(1-三氮唑)异烟酸),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借助荧光分光光度计通过与溴化乙锭的竞争实验测试该配合物与鲱鱼精DNA(HS-DNA)的相互作用模式与结合能力,初步判断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为插入作用,通过Stern-Volmer方程得出配合物的荧光猝灭常数K_(sq)值为0. 200,此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与DNA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利用分子对接模拟进一步验证其与DNA分子的作用方式为插入作用.这些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备较强的与DNA作用的能力,可有效插入DNA分子中,有希望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试剂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自制的双水杨醛缩(1R,2R)-环己二胺手性席夫碱(H2L)与CuCl2、CoCl2、NiCl2、ZnCl2的络合反应,得到了4个配合物CoL(1)、2NiL(H2O) (2)、CuL(3)、ZnL(4),并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电导率、元素分析、旋光测定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NBT实验显示了一些配合物对O2·-的抑制作用;Fenton实验表明一些配合物对·OH的抑制作用;用荧光波谱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结合作用,发现配合物与DNA均为非典型的插入结合.  相似文献   

14.
溶剂热法合成了二(2,3-二氨基吩嗪)合铜配合物[Cu(DAP)2]2+,并用元素分析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pH=6.5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电化学方法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循环伏安实验表明,配合物在-0.04 V和-0.13 V处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加入双链DNA(dsDNA)或单链DNA(ssDNA)后,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且峰电位负移,表明二者之间可能主要存在静电作用,但铜配合物与dsDNA的相互作用强于与ssDNA的相互作用,可用于识别dsDNA和ssDNA。通过dsDNA加入前后峰电流的变化,计算得出配合物与dsDNA结合位点n=2.5,结合常数K=4.07×104L.mol-1。在荧光光谱图上,加入DNA后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有较大降低,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验证了二者之间的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配合物[Eu(HCAM)3]·[(H2O)2(4,4'-bipy)2]单晶(HCAM为4-羟基-2,6-吡啶二羧酸,4,4'-bipy为4,4'-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配合物的结构,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晶体结构中含有2个独立4,4'-联吡啶配体,中心Eu(Ⅲ)离子是九配位的配位构型.荧光性质测试表明:具有稀土离子基本荧光特征,主要发射峰位于617 nm,体现出红光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选择4-吡啶甲酸和Cu(NO3)2·3H2O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出一种新颖的铜配合物[CuL2(H2 O)4](HL=4-吡啶甲酸).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氢键和分子间力在超分子化合物结构的构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荧光光谱测定配合物与鱼精DNA(FS-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配...  相似文献   

17.
3,5-二羧酸吡啶(3,5-H2pydc)和四水氯化锰或六水氯化钴在水热条件反应得到了两个二维层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M(3,5-pydc)(H2O)2]n(M=Mn1,Co2),呈中性的金属-有机骨架结构是由三齿的3,5-pydc结构单元和水合金属离子构成的。这两个配合物中的中心金属离子都是平面双锥体配位几何:配合物1为五角双锥,而配合物2为三角双锥。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热法合成出两种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Cu(L1)_2·H_2O]·3H_2O}_n(1)和[Co(L2)·2H_2O]_n(2)(L1为5-甲基吡唑-3-甲酸离子,L2为3,5-吡啶二羧酸离子),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变温磁化率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物1和2分别表现出零维和二维网状结构,并且二者都通过丰富的氢键作用力进一步组装成为迷人的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磁性研究表明:在配合物1和2中,相邻的两个Cu(Ⅱ)或Co(Ⅱ)之间均存在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DNA的断裂反应是近年来最为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研究发现某些金属配合物具有催化DNA裂解的功能,因而该研究对新型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及其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为了研究金属与DNA的作用机制,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溶剂挥发法合成配合物[Ni(BDA) (H2O)4]2H2O(其中BDA为2,2'-联吡啶-4,4 '二羧酸),并应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所有表征均证明合成的是目标配合物.通过凝胶电泳法测定配合物对pBR322质粒DNA的切割能力,发现配合物对pBR322质粒DNA具有一定的切割能力.利用MTT法检测配合物对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HeLa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0.2 mol.L-1的B-R(pH5.0)缓冲溶液中,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咪唑并邻菲咯啉铁配合物([Fe(phen)2IP].3Cl O4.2 H2O,phen=邻菲咯啉,IP=咪唑并邻菲咯啉)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Fe(phen)2IP]3+与DNA的作用方式为嵌插结合。以[Fe(phen)2IP]3+为杂交指示剂制成了DNA荧光光纤传感器,检测了与固定在光纤上的探针DNA互补的靶DNA。实验表明,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25×10-8~1.50×10-7mol.L-1,检测限为1.35×10-9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