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苑园三格     
黄树业 《华中建筑》1999,17(2):93-93
该文将中国传统园林的文化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殷周、先秦至秦汉、以象征模拟天人关系的帝王苑囿为主流;第二阶段在魏晋南北朝,以开拓自然美的士人园为主流;第三阶段,隋唐、两宋、朝清时期,中国造园系统日渐成熟,中国传统园林基本上定位为山水文化的综合载体,并逐步走向普及与世俗化。  相似文献   

2.
王健 《安徽建筑》2002,9(6):20-20
传统的隐逸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士人隐逸文化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园林受此影响,向自然山水园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士大夫隐逸文化体系的熏陶下,中国园林终于以山水文化的综合实体作为了传统园林形态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刘笑  张剑文 《华中建筑》2023,(3):154-157
翠湖是昆明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区域,其园林发展历史悠久,在明清时期经历了由封闭私家园林到开放公共园林的极大转变。该文主要通过历史文献的记录以及其他相关诗词的记载对翠湖区域明代柳营别业、沐蜀王府时期、清代平西王府、洪化王府时期等历史时期园林布局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对该时期的园林变迁进行研究,并通过图表形式进行分析,总结出各时期翠湖园林的不同特征并对其变迁原因进行探究,以期为完善翠湖园林历史作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4.
园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随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发展而演变。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体系之一,她经历了几千年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园林文化。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利用自然山水或摹仿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造景的元素。这比西方十八世纪兴起的英国风景式园林要早两千多年。苑和囿是早期中国园林的主题。到两晋南北朝时,佛教和道家学说的盛行,士大夫知识阶层普遍崇尚自然,寄情山水。人们对大自然的鉴赏力,讴歌自然景观、田园风光诗文辞赋涌现文坛。山水画也得到长足的发展。诗文山水画与园林在潜移默化互相渗透,互相发展。突出反映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的…  相似文献   

5.
宛园三格     
该文将中国传统园林的文化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殷周、先秦至秦汉,以象征模拟天人关系的帝王苑图为主流;第二阶段在魏晋南北朝,以开拓自然美的士人园为主流;第三阶段,隋唐、两宋、明清时期,中国造园系统日渐成熟,中国传统园林基本上定位为山水文化的综合载体,并逐步走向普及与世俗化。  相似文献   

6.
东晋时期的《兰亭序》,不仅是一篇语言上具有独特价值的名文,更是一本名帖,堪称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侧面,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文学、美学、书法、园林等多个领域。基于园林、书法、文学艺术具有时代共通性的特点以及艺术泛化思想的基础,从魏晋士人园林的地域环境特征、园林美学思想的重大转变、山水自然审美意识的真正觉醒、哲学思想对园林的影响、"曲水流觞"文化实践在后世的持续发展等方面对魏晋园林文化意象进行了解析。揭示出魏晋园林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文化的奠基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有着悠久造园历史的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在世界造园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古典园林与其他园林体系相比.有着独特的个性和本质上的区别,它滥觞于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华夏传统文化,并根植其中,同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互相影响.彼此渗透。河南在北宋之前一直是汉文化的中心地区,唐宋时期的河南园林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产生过~定的影响。本文试对唐宋时期河南洛阳园林的起源、形成,发展、文化内涵和地域性特点作如下探析,以求加深人们对它的存在价值以及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地位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郭鹏飞 《南方建筑》2006,(12):106-108
传统的隐逸文化对文人园林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隐逸文化的产生的回顾与研究及其与文人园林的联系,初步揭示隐逸文化对文人园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水平,这是早已为世所公认的。已故老一辈的国际园林专家杰里科(Jellicoe)曾准确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文化中应列于首位”,“凡谈世界园林,就不可以没有中国”。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晓璞 《山西建筑》2009,35(9):343-344
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各造园要素的文化内涵,旨在找出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指导读者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古典园林的深邃与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书院园林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它的组成部分之一的书院园林,在唐朝已经开始形成.通过对书院园林的分析,从文化角度探讨了书院园林的文化内涵.认为:书院教育重在陶冶人的品格、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往往都建于山清水秀、景色如画的幽静处,书院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刘秀晨 《中国园林》2012,28(12):14-18
最近,各行各业都在学习中央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并思考如何贯彻中央要求,立足本行业,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形成落实意见。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北京园林文化的讨论和实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基本没有中断。北京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修缮与建设成果,都是在这一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产物。老一辈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北京园林文化,充分认识到北京皇家园林在世界的地位和价值,当  相似文献   

13.
刘宇政 《山西建筑》2003,29(7):291-292
针对中西方文化及历史发展,介绍了中西园林的重“意”和重“形”的园林特色,阐述了中国传统园林重“意”重文化语义和个人意兴的特点,提出了继承传统文化,营造现代式“小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南北园林不同风格的文化透视杨大禹园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产生的一种结合艺术与生活的形体设计,是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条件下把中国民族精神与自然结合的综合环境设计。纵观历史,园林由最早满足封建帝王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范围开始,至唐宋时达造园鼎盛高...  相似文献   

15.
李猛志 《山西建筑》2014,(1):201-202
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背景,对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进行了研究,分别介绍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对皇家园林、文人园林、日本园林的影响,指出园林艺术产生在古典文化氛围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16.
金柏苓 《风景园林》2007,(3):98-104
2中国园林的历史和文化 2.1 大地山川钟灵毓秀,历史文化深厚积淀,孕育出中国古典园林这样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它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英,显示出华夏民族的灵气,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水平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被学界公认为风景式园林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陈薇 《建筑师》2012,(5):59-67
地形和形胜分别是西方园林和中国园林的关键概念和设计出发点。论文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和中国明清时期园林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在比较中探索不同的园林设计思想和方法论问题。论文将从如下四个方面展开:阅读两种园林的特点和视角;分析两种园林的图像特征和意义;研究两种园林对地形的理解和设计:理解两种园林比较的意义。论文涉及意大利和中国园林各10例,并在论文最后作了在史学层面进行两种园林相互影响探讨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孙松林  宋爽 《园林》2022,(5):59-66
中国园林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蕴,其文化内涵和主题精髓是山水文化,也是中国园林区别于西方园林及其他园林艺术的根本所在.通过对中国山水文化与山水思想的溯源,认为中国园林是在山水审美与山水诗画基础上进行的立体时空创造,是中国山水艺术的重要载体.提出了中国园林山水营造的4种境界,即游历自然,寄情真山水;遗貌取神,诗画假山...  相似文献   

19.
种宁利  刘小萌 《园林》2021,(3):21-26
采用文献学方法,分析研究隋唐时期古徐地建造的园林景观数量及来源,结果表明,寺观祠堂园林共29处,其中,隋朝时期建造1处,唐朝时期建造28处,占总数的65.91%;皇(王)家、官署园林8处,占总数的18.18%;公共园林4处,占总数的9.09%;私家园林3处,占总数的6.82%。这个时期,尤其是唐代皇帝大力倡行宗教,有的甚至还是宗教信徒。帝王的爱好和提倡,极大促进了佛教和道教的兴盛,进而促进寺观祠堂的发展,形成数量可观的寺观祠堂园林。  相似文献   

20.
动物作为园林中最活跃的要素,较之建筑、林泉、山石、花木更具灵性,在近现代园林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园林动物蕴涵的思想、艺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园林中的弘扬。园林与动物是天作之合,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是园林生态平衡的体现。在追求人类生态平衡,重归自然的背景下探索园林、城市生态环境与动物共生共荣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