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对纱线在不同捻度下各项指标的分析,总结出纱线捻度对其质量指标的影响。同号数纱线,捻度越大,捻缩越大。不同号数的纱线,增加相同的捻度数,号数大的纱线其捻缩大。不同号数的纱线,增加到捻度相同时,捻缩也不同,号数越大的纱线同捻度下捻缩越大。不同号数纱线的临界捻系数不同,随着纱线号数增大,临界捻系数亦增大。  相似文献   

2.
探讨正反捻双股线结构及拉伸性能。分别使用棉纱和涤纶长丝制成正反捻双股线并对其进行加捻、结构扫描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捻度的增加,纱线中的一股因同向加捻而收缩成为芯纱(丝),另一股因退捻而伸长成为包缠纱(丝),其捻缩率主要取决于芯纱(丝)的捻缩率,包缠纱(丝)对芯纱(丝)的包缠角取决于两根纱(丝)的捻缩率差异;正反捻双股线的强力低于同号的普通双股线,存在两个临界捻系数峰值;其拉伸断裂曲线在捻系数较小时会出现双峰现象,当捻系数足够大时,则呈现单峰状态。认为该研究结论可为花式纱线和复合纱线的生产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实践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并捻张力、并捻捻度对Coolmax/棉并捻复合纱强伸性能、毛细芯吸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oolmax长丝与棉纱不同并捻张力搭配对复合纱强伸性能有显著影响,复合纱断裂强度、毛细管芯吸高度都有临界捻度。优选出DTY8.33tex/34f Coolmax长丝与JC9.7tex棉纱并捻复合纱线的并捻工艺为:Coolmax长丝并捻张力10eN,棉纱并捻张力20eN,S向并捻,复合纱线捻度为60捻/10cm。  相似文献   

4.
粗梳毛纺中的捻缩与捻差董桂香捻缩在纺纱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如捻缩率较小,一般只考虑它对合股纱线细度的影响。在粗梳毛纺系统纺低支纱肘,抢缩率较大,对粗纱定重、细纱牵伸及成纱捻度都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要修正粗纱定重并降低几档选择捻度变换齿轮。这种修正和...  相似文献   

5.
利用16.2tex的S捻和Z捻棉纱线,通过改变7种平纹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的配置及纱线S捻和Z捻的配置,研究了捻向和捻度松弛对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纱Z捻、纬纱S捻配合时,织物的收缩率比其他捻向纱线配合时要小。  相似文献   

6.
细纱捻系数与纱线强力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索不同品种纱线捻系数与强力的关系,对以棉、粘胶、腈纶和涤纶为原料的纱线进行了试验,得出捻系数.强力曲线、回归方程及临界捻系数.经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的短纤纱有不同的临界捻系数;相同特数棉纱的临界捻系数大于化纤纱的临界捻系数;线密度较大的短纤纱,其临界捻系数较大;对于20 tex以上的短纤纱,临界捻系数大于国标推荐的捻系数.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实际生产中捻系数调节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CHF导入式倍捻锭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一种新开发的锭子———CHF导入式倍捻锭子的结构、主要性能特征及其倍捻、卷绕原理。这种锭子解决了卷绕动力问题,在细纱机上每旋转1次即可产生2个捻回,与普通锭子比较,在锭速相同的条件下,捻回数增加1倍,可提高纺纱机速度和产量,并能将纱线卷装成大筒子,也可合股加捻,具有多种功能。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装配这种锭子的纺纱样机。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水溶性维纶或同时采用细旦化纤长丝捆扎加工的方法,实现了织物中纱线的低捻化甚至无捻化,设计并研制出无捻/低捻毛织物。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低捻或无捻纱线可实现织物的柔软手感和良好的褶皱弹性回复。依赖细旦长丝的捆扎作用,以及织物中纱线之间的挤紧握持,可以防止织物产生毛羽、防止起毛起球,并赋予足够的使用牢度。纱线的无捻或低捻化可降低用毛等级;捆扎结构纱线还可以通过调节主体纱线与捆扎长丝的张力搭配,使织物表面形成特殊的外观。  相似文献   

9.
测试了Z捻普通针织用精梳棉纱以及Z捻、S捻低捻精梳棉纱的捻度、捻系数、单纱断裂强度等性能,并利用这3种原料编织纬平针织物,测试其力学性能、热湿舒适性能等基本参数.结果表明:采用S捻与Z捻低捻棉纱一隔一交替喂入编织出的织物几乎没有纵行歪斜现象,提高了织物的美观性;织物顶破强力变小,力学性能有所下降,但不影响服装质量;织物透湿性和透气性变差,但保暖率增大,保暖性较好,可用于开发贴身保暖系列的无缝内衣产品.根据低捻棉纱无缝针织面料的性能特点,开发无缝吊带背心,介绍编织及染整工艺.  相似文献   

10.
强捻纯棉纱是一种捻度设计非常高的纱线,它不仅具有棉纱吸湿柔软的特点,在形成针织面料后具有一种麻类织物的感觉。由于捻度很大,强捻纯棉纱的生产存在较大的困难,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本文介绍了JC14.5tex、JC21tex两种强捻纯棉纱的生产工艺要点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B. Neckář  D. Das 《纺织学会志》2013,104(6):479-482
Yarn shrinkage due to washing is modelled using the idea of helical model of yarn. The derived theoretical relation between yarn shrinkage and yarn twist intensity is experimentally verified. It is proved that yarn shrinkage increases non-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in yarn twist intensity.  相似文献   

12.
顾平  杨宝娣 《丝绸》1998,(10):11-17
强捻股线是制织真丝重绉的一种简便有效的线型。本文应用均匀试验设计法研究了该丝线的纤度、捻度与捻缩、断裂伸长率间关系,以及加捻单元丝线的纤度、捻度、并合数与织物幅缩率及平方米克重间的关系,给出了股线中加捻单元纤度和并合数的合适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3.
重点介绍了精纺同向捻产品的风格特点、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由于精纺同向捻产品纱线结构的特殊性,纱线加捻后捻度不稳定,在整经和织造时容易产生纱线扭结形成小辫子纱,使织造和后整理的生产具有较大的难度.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对精纺同向捻产品中的产品设计参数选择、生产上机工艺的确定,以及关键工艺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等进行了多次工艺试验和质量攻关,最终确定了适合精纺同向捻产品生产的设计参数,解决了工艺技术和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企业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质量得到了客户认可,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国际纺织导报》2020,(3):15-17,40
加捻是制备短纤纱、股线及绳索的必备工序。加捻对纱线有两方面作用,一是通过加捻增加纤维间的抱合力,从而赋予纱线足够的强度。二是加捻增加了纤维间的螺旋角并使纤维集聚在一起,从而增加纱线的强度。采用意大利Savio公司的Sirius倍捻机制备不同捻向的双股线试样。尝试验证不仅捻度对纱线性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纱线捻向也有很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捻向与单纱捻向相同的双股线(单向捻合双股线)具有更好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摩擦因数与耐磨性。研究还给出了捻向对双股线及由双股线制成的织物拉伸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敖利民  苏娟  唐雯 《纺织学报》2022,43(12):54-61
为探讨影响空心锭包覆纺纱包缠捻度及其分布的因素及影响程度,分析了外包缠纱退绕及芯纱在包缠张力作用下扭转产生的附加捻度,以及影响附加捻度大小和波动的因素;对采用不同芯纱速度、线密度、张力以及粗细不匀芯纱纺制的包覆纱进行了捻度测试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外包缠纱退绕产生的附加捻度的捻向与包缠捻向相同,而芯纱扭转产生的附加捻度的捻向与包缠捻向相反;随纺纱工艺的不同,二者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包缠捻度的偏差大小和分布均匀度;包缠捻度具有纱线加捻的类似捻回分布特征,芯纱粗细不匀显著影响短片段捻回分布均匀度,粗节处捻回少,细节处捻回多。  相似文献   

16.
敖利民  楼焕  唐雯 《纺织学报》2022,43(7):41-46
为探讨空心锭包覆纺纱过程中外包缠纱对芯纱的假捻作用与应用,以黑、白两色涤纶长丝纱组成双芯纱,黑色涤纶长丝纱为外包缠纱,纺制了不同纺纱工艺的包覆纱,分析了芯纱残留捻回的捻向和捻度特征以及锭速、引纱速度、芯纱张力对芯纱残留捻度的影响;对利用芯纱残留捻度纺制段彩纱的原理与段彩特征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应用实例。结果表明:外包缠纱对芯纱缠绕的假捻作用,会使芯纱上形成残留捻向变化、捻度不等的捻回分布;残留捻回的捻度随锭速的增大、引纱速度的降低、芯纱张力的减小而增大;利用芯纱残留捻回的片段呈色效应,可用异色芯纱纺制具有段彩外观的“纱/纱”复合段彩纱,这种段彩纱具有区别于常规段彩纱的“闪色”特征。  相似文献   

17.
探讨纯棉细号正反强捻纱绉织物织前准备工序的关键技术措施。针对CJ 7.3/7.3 327/327 170强捻绉织物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纱线扭结、纠缠等问题,织前对纱线进行适当的热定形处理;整经采取"较大张力,适中速度"的工艺原则以及Z捻正装、S捻反装两种纱线安装形式;浆纱合理选择浆料配方,采用适中的上浆条件;穿综及穿筘采用合理的顺序及方法,确保经纱Z捻与S捻以2∶2顺序排列;最终使生产该种织物的织机效率达到75%~80%,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得到一种更加合理的短纤纱断裂强力的近似计算方法,根据短纤纱结构的理想化假设和临界滑脱长度的概念,推导出短纤纱断裂过程中纤维临界滑脱长度的近似计算表达式以及发生断裂和滑脱的纤维对短纤纱断裂强力的实际贡献。鉴于短纤纱截面纤维根数的不匀,根据计算得到的临界滑脱长度采用纤维在短纤纱中随机排列的模拟对短纤纱断裂强力进行计算。通过纺制不同线密度下具有不同捻系数的粘胶纱与涤纶纱并测试其断裂强力对该计算方法进行验证。计算和验证结果表明:临界滑脱长度的计算值随着捻系数的增加而减小,且当捻系数增加时,短纤纱断裂强力的计算值随着捻系数的增加升高至最高值而后发生下降,这是与实测短纤纱强力值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