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推导了在设计真空镀膜设备时,计算镀膜室内布气管的直径和出气孔孔径的公式,di=[d1^-4-D^-4L∑m=2^i(n 1-m)/(h 10^-6Bq)]^-1/4,以达到均匀布气的目的。给出了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中的计算实例及应用情况,实践证明,用此公式设计真空镀膜均匀布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乙酰丙酮铱为沉积源物质,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金属钼基体上制备铱薄膜,研究基体加热温度对铱薄膜沉积速率的影响。发现铱在钼基体的生长规律不符合Arrhenius公式,当Tsub低于750℃时,Dr随Tsub的上升而直线增加;而当Tsub高于750℃,Dr则随Tsub的上升而呈直线降低,Dr值在750℃时达到最大。SEM研究表明,铱薄膜以约0.1μm的颗粒沉积生长,表面形貌与钼基体表面加工痕迹相对应,铱薄膜中的氧含量与沉积过程通入的氧气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乙酰丙酮铱为沉积源物质,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金属钼基体上制备铱薄膜,研究基体加热温度对铱薄膜沉积速率的影响.发现铱在钼基体的生长规律不符合Arrhenius公式,当T sub低于750℃时,Dr随T sub的上升而直线增加;而当T sub高于750℃时,Dr则随T sub的上升而呈直线降低,Dr值在750℃时达到最大.SEM研究表明,铱薄膜以约0.1μm的颗粒沉积生长,表面形貌与钼基体表面加工痕迹相对应,铱薄膜中的氧含量与沉积过程通入的氧气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用直流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硬质合金上沉积氮化钛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直流等离子气相色沉法在硬质合金上沉积TiN膜,研究了沉积工艺参数对膜层结构,膜层的成分,断口形貌和膜层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700℃温度范围内,可以沉积出单相的TiN膜,膜层结构致密,硬度可达Hv21560N/mm^2,在500片刀片炉量情况下,沉积室中不同部位的刀片均可得相同结构和优异性能的膜层,因此采用此沉积法实现批量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6.
为了掌握采掘巷道煤尘的沉降规律,进一步完善采掘工作面的防尘措施,对采掘巷道的煤尘沉积强度和粒度分布进行了测定,归纳了落尘分布的特点。并根据所归纳的特点完善了采掘工作面的防尘措施。 相似文献
7.
8.
为了清晰地揭示潘庄地区山西组主采3号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其沉积演化特征,基于地震沉积方法,建立了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利用地层切片技术提取及优选敏感地震属性组合,并通过井点不同层序内岩性及沉积信息与地震属性实施层位配置关系进行敏感属性的标定,实现对山西组煤系地层成煤前后不同时期内岩性展布及其沉积演化特征的精细揭示。结果表明:山西组自下至上可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分别对应Sq10、Sq11和Sq12三个四级层序;潘庄地区中期旋回可作为区域沉积研究的基本单元;最大波峰振幅、平均反射强度及均方根振幅可作为最优属性实施沉积岩性研究;山西组3号煤层聚煤前后岩性呈现渐变特征,砂质沉积逐渐增多,泥质沉积逐渐减少,总体呈现由下三角洲平原到上三角洲平原的缓慢过渡。 相似文献
9.
真空气相沉积法具有致密性好、均匀性好、膜厚可控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制备大面积、高质量钙钛矿薄膜的关键技术,在工业化生产上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相较于溶液法,气相沉积存在薄膜晶粒尺寸小,结晶度低等缺点,导致器件光电转换效率较低。采用逐层交替气相沉积法制备钙钛矿薄膜,对碘化铅(PbI2)含量进行调控,使用氯化甲胺和碘化甲铵混合溶液进行表面后处理,钝化了薄膜缺陷,提升了薄膜质量。PbI2含量的优化调控了钙钛矿薄膜的化学计量比,器件光电性能得到提高。表面后处理引入的氯离子,使钙钛矿晶粒尺寸增大,结晶度提高。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明显提升,最终获得17.76%的光电转换效率以及82.1%的填充因子。 相似文献
10.
以Si粉、酚醛树脂和硝酸铁为原料,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氮气气氛下合成Si3N4纳米带。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硝酸铁添加量对合成Si3N4纯度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催化作用下,热处理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Si3N4纯度;温度为1 500℃时,合成高纯Si3N4,其中α-Si3N4和β-Si3N4生成量分别为91%和9%。添加催化剂显著影响Si3N4形貌,其形貌由直线形带状结构演变为蜷曲的带状结构,具有这种带状结构的Si3N4为α-Si3N4;当硝酸铁添加量为5%时,α-Si3N4生成量较高,为95%。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介绍了矿浆分配器分矿装置的工作原理,以及气缸支承座的结构设计,通过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对气缸支承座的强度和刚度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研究干馏瓦斯在金属管内的积碳特性,采用自制的连续流动反应装置,以06Cr25Ni20不锈钢管为反应器,对不同温度(600,650,700,750℃)、不同反应时间(30,60 min)、不同气体流量(10,20 m L/min)等条件下干馏瓦斯在反应器内的积碳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瓦斯气初始积碳的温度区间为450~470℃;通过程序升温氧化方法,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积碳的微观形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积碳中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焦炭,即无定型碳和纤维焦炭;用能谱分析剥离下来焦炭的结果显示,焦炭中含有质量分数为15.574%,4.463%,17.283%的铬、镍、铁原子,说明金属发生了渗碳现象;运用气象色谱仪对不同试验前后瓦斯气体的组分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小分子烯烃为主要的成碳物质。 相似文献
15.
介绍和分析了多辊布料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布置方式和辊的转向不同等因素,导致物料偏析程度不同的原因,得出了多辊布料器的最佳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大量测试瓦斯基础参数和分析瓦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层含水性及水动力条件基本特征入手,系统研究了二郎矿区含水层水动力条件对煤层瓦斯逸散模式、赋存规律和煤变质程度的影响,且对类似条件的矿区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5号和8号煤层,瓦斯以垂直向上逸散模式为主,8号煤层瓦斯逸散量较小;受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2m)强富水性的含水层的影响,下部的12号煤层瓦斯以垂直向下逸散为主,瓦斯先通过其直接底板,然后通过地下水动力活动性极强的茅口灰岩含水层逸散;12号煤层的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小于其上部的5号和8号煤层,瓦斯梯度和突出危险性也小于其上部的5号和8号煤层;由于12号煤层下部的含水层常年的流动性,致使12号煤层储存温度(古地温)略低于上部的5号和8号煤层,从而使得深部的12号煤层变质程度和瓦斯放散性均略低于浅部的5号和8号煤层。 相似文献
17.
18.
在建立阴极等离子体电解沉积试验装置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柠檬酸以及不同类型镍主盐的电解液进行阴极等离子体电解沉积金属镍,研究电解液成分对镍沉积速率和沉积层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液中乙醇浓度逐渐升高时,镍沉积层表面逐渐变得平整,结构均匀细致,但沉积速率下降。溶液中柠檬酸的浓度逐渐升高时,可明显提高镍的沉积速率,沉积表面的颗粒尺寸有所减小。用氯化镍或硫酸镍作为主盐,镍的沉积速率较高,用氨基磺酸镍作为主盐则沉积速率较低,三类主盐对沉积表面的形貌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