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激光大气传输中的湍流效应对光电对抗装备的效能发挥影响很大,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利用CLAP软件,以远红外激光为例,模拟了不同湍流传输条件下激光的大气传输。通过对传输结果的分析,发现激光接收光强的概率密度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并给出了置信区间;改变接收口径的大小,通过对仿真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激光接收光强与接收尺寸呈指数递减的关系;改变传输距离仿真并分析数据,得出激光接收光强与传输距离也成指数递减的关系。为相关装备的研发与评估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强激光在大气传输中产生的折射、吸收、散射和湍流等线性光学效应,以及热晕、受激喇曼散射和大气击穿等非线性光学效应。同时介绍了自适应光学技术,以用于强激光发射。  相似文献   

3.
使用Stokes矢量表征光子的偏振状态,基于Mie散射理论计算出Muller矩阵,并将该矩阵用于体现海雾粒子的散射特性,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求解海雾环境下的矢量辐射传输问题,从而模拟光子在海雾粒子中的散射情况.研究讨论了不同海雾粒子半径下,透射率和反射率随传输距离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入射光偏振态及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条件下,偏...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光测设备的某次实战任务数据,对激光测距信号在大气中传输的能量衰减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和讨论大气传输特性对激光测距系统精度影响因素,为激光测距系统的设计和进一步的误差修正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临近空间大气基本特性,对激光与大气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采用MODTRAN软件分析了临近空间大气的吸收和散射,给出了400~2000 nm波长激光的透过率曲线,从激光光斑漂移和扩展两个方面对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的影响进行数值计算,对发生热晕效应的功率阈值进行数值估算,结论表明:与近地空间相比,临近空间大气对于激光传输影响较弱,有利于实现高功率激光的长距离传输。  相似文献   

6.
随着超连续谱激光技术水平的发展,超连续谱激光在大气传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实际应用中,大气与超连续谱光波相互作用,导致光强衰减、光传播方向偏折及光斑特征变化等,这些大气传输效应对超连续谱激光应用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既影响了超连续谱激光的能量传输和成像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大气对超连续光谱的吸收特性进行大气多成分的同时测量。因此,只有在充分研究超连续谱激光的大气传输特性基础上才可能更好地开展超连续谱激光的应用研究。本文从目前超连续谱激光技术、超连续谱激光的空间相干特性、大气对超连续谱的吸收和湍流效应影响等方面介绍了超连续谱激光大气传输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工作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的光斑仿真方法,通过对已有的特定条件下的光斑图像进行处理仿真出在各种条件下类似的光斑图像,并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实现.然后分析指出了该方法的不完善的地方,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激光在大气中的传输特性关系到激光武器的作战效能,是激光对抗装备试验鉴定的主要测试参数.粗略地分析了影响激光功率密度变化的因素,进而给出了激光在不同气候长期保持下的犬气传输模型,最后给出了相关的仿真程序流程,并利用已有的试验数据对模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修正,为科学评价激光对抗装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综合分析了影响CO2激光大气传输的一些关键因素,包括大气分子和气溶胶的散射及吸收,与其他波段激光的大气衰减相比较,并对CO2激光的大气传输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归纳,得出了CO2激光的实际应用性结论.  相似文献   

10.
激光在湍流大气中的传输特性和仿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荣健  陈彦  胡渝 《光通信技术》2003,27(11):44-46
论述了大气光传输模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重点分析了湍流大气中的光传输模型。在现有模型的基础上对大气光传输进行了仿真,给出了接收光功率闪烁的曲线。  相似文献   

11.
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武琳  应家驹  耿彪 《激光与红外》2008,38(10):974-977
为了研究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的影响,以大气湍流的激光传输效应为基础,建立了激光到达接收面的光强分布模型.模型考虑了折射率结构常数、传输距离、发射面和接收面孔径以及湍流引起的光束展宽等参数,分析这些参数对接收面光强分布的影响,以此研究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的影响,并提出降低湍流影响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激光测距过程中大气吸收和散射、大气湍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常见的1.06μm近地面中短程激光测距的大气传输特点,为激光测距机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激光大气传输相位不连续点的探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0×30 Hartmann-Shack波前传感器对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时产生的相位不连续点进行了探测.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强湍流条件下,探测到了相位不连续点,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相符,并充分说明了相位不连续点是成对出现的.利用激光大气传输四维程序对激光大气传输相位不连续性问题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发射口径和网格精度对相位不连续点数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在实验室内进行激光大气传输模拟研究。基于均匀各向同性的Kolmogorov湍流模型,利用Zernike多项式法生成静态相位屏,利用湍流冻结法生成r0=0.1 m和r0=0.05 m不同湍流强度下的动态湍流相位屏,并实时加载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上。分析得到,接收端的对数光强概率密度分布趋近于正态分布,拟合确定系数均在0.9以上;到达角起伏方差分别为 和 且光斑中心集中在2个像素以内。实验结果与实际外场情况相符合,达到了较好的室内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5.
非视线光散射通信的大气传输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涛  陈刚  方祖捷 《中国激光》2006,33(11):522-1526
利用大气对光的散射作用可以实现非视线通信.在单次散射假定下,研究了非视线光散射通信系统的大气传输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光源发散角、接收视场和收发仰角等系统几何参数与接收散射光能量之间的关系;重点讨论了大气分子散射和气溶胶散射各自对接收散射光能量的贡献.结果表明当系统的收发仰角较大时,接收光能量主要来自大气分子散射;反之,气溶胶散射则成为接收光能量的主要部分.对于工作在日盲紫外光谱区的非视线通信系统,增加接收视场可以有效地增大系统的信噪比.发现在两种典型的收发仰角情况下,接收散射光能量随光源发散角的变化趋势是相反的,这说明光源发散角要根据实际的应用场合设计确定.  相似文献   

16.
激光大气传输非线性效应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江少恩  孙景文 《中国激光》1996,23(2):144-150
对激光通过大气传输的主要非线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列出大气的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和与大气互作用的波方程.推导出受激热瑞利散射引起的小扰动不稳定性的波与大气的耦合方程,还对湍流作了处理,依据这些理论基础,编制了一套四维程序,用来模拟热晕及补偿、小扰动不稳定性、热晕与湍流的互作用过程.理论结果和实验十分符合.  相似文献   

17.
激光传输湍流大气的折射率起伏双尺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Kolmogorov 1941串级湍流模型理论和近似①湍流大气中传输激光束的强度起伏可抽象为大尺度湍涡导致对小尺度湍涡产生强度起伏倍乘性再调制的双尺度过程;②分别由大尺度湍涡和小尺度湍涡产生的光闪烁相互统计独立;③在双尺度模型下,即使在湍流起伏饱和区,用于处理光闪烁的Rytov方法仍然适用.导出了包含湍流内外尺度因子的简化折射率起伏双尺度模型和湍流大气中传输平面波的闪烁孔径平滑因子.结果表明,有限湍流内、外尺度在0.5<d<3.5孔径区域增加了闪烁的孔径平滑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平流层中激光传输规律的研究现状及成果,对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激光大气传输研究若干问题进展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本文主要总结1995年以来,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在激光大气传输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重要进展:(1)较系统地测量了影响激光大气传输的大气光学参数,积累了一批资料;(2)提出利用双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测量大气臭氧垂直分布以及利用偏振光的散射测量同时决定大气气溶胶的复折射率和谱分布的新方法;(3)证明了有限时间大气相干长度测量值是一个随机量,并推导出其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的表达式;(4)提出了描述湍流大气中激光光强起伏的概率分布及激光光斑统计特征的方法;(5)在实际大气湍流与模拟大气湍流中,第一次用实验方法得到了自适应光学相位校正效率与大气湍流强度的定量关系;(6)你建立了有一定特色的包括自适应相位校正的强激光大气传输四维数值计算程序,并得到了部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