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介绍逆变器-工业缝纫机伺服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工艺的基础上,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矢量控制的调速原理,新型共模电压最小的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算法,以及电流、转速和位置三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并将上述三个部分应用在整个新型工业缝纫机交流伺服系统中,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该系统进行了全面的仿真分析。所得的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逆变器-工业缝纫机伺服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工艺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PMSM矢量控制的调速原理,新型的共模电压最小的SVPWM调制算法.并将上述两个部分作用在整个新型工业缝纫机交流伺服系统中,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该系统给予了全面的仿真分析,所得的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并利用DSP TMS320F2801作为工业缝纫机伺服系统的控制芯片进行了试验研究,所得的试验结果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直接转矩控制(DTC)基本控制理论,分析了零电压矢量在控制过程中的作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零矢量的控制方案,建立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PMSM直接转矩控制伺服系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加入零电压矢量可以有效地抑制转矩脉动,提高系统性能.同时该仿真模型采用位置、转速和电流三闭环控制,模拟了PMSM的恒转矩起动、恒功率运行以及负转矩制动的全过程,实现了位置伺服的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4.
在使用复合式光电编码器的工业缝纫机伺服系统中,如何使电机上电后快速完成转子搜索机械位置和转子精确初始化是一个难点.对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原理和复合式光电编码器信号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简单实用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定位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高性能单片机SH7125作为控制核心实验平台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满足工业伺服缝纫机实际使用要求,实现电机可靠启动、运行.  相似文献   

5.
交流伺服系统在工业缝纫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可靠性,介绍了控制芯片LPC2131在工业缝纫机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ARM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案,并给出仿真结果,证明该控制方案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共模电压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极管钳位型(NPC)三电平逆变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多电平逆变器结构。中点电位不平衡是NPC三电平逆变器固有的缺点。传统虚拟空间矢量调制(NTV2)能在输出电压全范围内控制中点电位平衡,但其产生的共模电压较大。针对上述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NTV2方法,选用产生共模电压较小的基本电压矢量合成新的虚拟小矢量和虚拟中矢量。同时,提出相占空比法,降低了新型NTV2方法的开关频率,使其开关频率固定。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新型NTV2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共模电压,且在输出电压全范围内控制中点电位平衡。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在中高压领域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速度辨识差的缺点,基于三电平电压源型逆变器,提出了一种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案.该方案采用间接矢量控制(IFOC)策略,以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方法构造速度辨识系统,并在新型三电平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简化算法基础上,运用MATLAB/Simulink实现对三电平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述控制方法正确有效,该系统具有较好的稳态特性和动态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工业缝纫机控制的核心是转矩,采用DSP芯片TMS320LF2406A实现永磁同步电机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控制器的控制原理,给出了一种基于精确的光电编码信号测速的无电流环直接电压控制策略来设计工业缝纫机控制器的硬件组成结构及软件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三电平间接矩阵变换器(TLIMC)传输效率低,开关损耗大,成本较高等缺点。此处提出新型T型TLIMC的拓扑结构以及空间矢量调制策略。该变换器拓扑结构是由两个相同的整流器和一个T型三电平逆变器组成。具有较高的电压传输比,其实现成本较低,控制策略也较为简单,相比传统的TLIMC有着更好的可行性,新型TLIMC采用双空间矢量调制策略。整流级采取无零矢量调制,使输入功率因数达到最大。逆变级利用“最近三矢量”原则合成输出电压,计算基本矢量占空比,求得TLIMC的最大电压传输比。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对提出的设计思路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且搭建样机平台,验证了所提拓扑和调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该文在充分考虑永磁同步力矩电机直驱式伺服系统矢量控制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基于空间矢量调制(SVP-WM)方式的id=0控制方法作为力矩伺服系统矢量控制策略,并利用Matalb/Simulink对整个力矩伺服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在此基础上,文章以TMS320F2407A型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作为控制核心,设计并开发了基于空间矢量调制技术的全数字化永磁同步力矩电机直驱式伺服系统,并通过仿真和实验对该控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陈君诚  平钢  田晶  杨俊秀 《电力学报》2003,18(4):264-266,278
系统地分析了电气化铁路Y ,d11牵引站的空载运行。得出由于牵引站低压侧两相 (a、c)不对称无功固定补偿所引起的牵引站高压侧两相A、C过补偿 ,B相欠补偿和牵引站A、C相与三相对称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循环。提出了一种新型Y ,d11牵引站三相对称无功固定补偿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快速光谱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着重阐述了可以实现多通道快速测试的理论基础。以HAAS-2000为例,通过与先进仪器对比分析了其测量精度,并分析了其测量的重复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满足很高的颜色精度测量和重复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变量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理论分析了汽轮发电机组励磁、汽门系统和可控串联补偿(TCSC)系统的可逆性,并运用逆系统方法将这一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复杂被控对象解耦成3个独立的串行输入/串行输出(SISO)线性化积分型子系统,然后基于非线性系统理论设计了综合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实现了励磁控制、汽门调节和TCSC的动态解耦,应用该方法可显著提高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光伏发电机组和传统机组的消纳体系,建立了相应的光伏发电消纳分析数学模型,给出了模型求解方法,以标准的IEEE26机24节点系统为原型给出了3个典型算例,并采用GAMS(通用代数建模系统)求解。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光伏机组的加入可明显降低发电成本,且光伏发电需要消耗大量的无功,揭示了综合光伏发电消纳体系中发电成本、机组出力、系统稳定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许文秀  吕科  曾鸣 《智能电网》2014,2(2):72-76
以实现大规模风电有序并网和消纳为出发点,提出"多方位"激励管理机制思路,即从并网参与主体、时间层次、多元化手段三个维度综合构建激励管理体系。具体从风电参与市场程度、电网投资建设补贴、需求侧管理、辅助服务市场以及费用分摊机制五个方面,分析了大规模风电并网激励的主要手段及相互关系,真正拓展绿色电力的消纳空间。  相似文献   

16.
以某台600MW机组为例,采用热平衡方法分析机组热力系统局部变化,如排污及其利用、轴封漏汽及其利用、主蒸汽或再热蒸汽管道泄漏及散热、加热器端差、抽汽压损等对全厂热经济性的影响。根据热力系统不同因素变化对管道效率及汽轮机循环热效率(简称循环热效率)影响的特点,将不同因素引起的热损失划分为3类,并给出第1类热损失影响管道效率和循环热效率,第2类热损失只影响管道效率,第3类热损失只影响循环热效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单周控制三相PFC中积分日间常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周控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控制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三相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的控制中。由于单周控制单元中的积分器需采用模拟电路实现,模拟电路积分时间常数易受电路参数的变化而变化。该文对单周控制三相六开关全桥PFC的三个积分器实现方案和单个积分器实现方案中时间常数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积分时间常数变化时,三个积分器实现方案会在相电流中引入直流分量,并引起电流畸变;而在单个积分器实现方案中,可以自动抑制直流分量的产生。同时分析了积分时间常数与系统稳定性和电压应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确定积分时间常数的原则。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EPON通信技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该系统是一种可以用于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可靠的通信系统,文章结合现场的实际工程,根据现场一次网架结构图总结出了三种典型的结构并进行分析。该技术为配电自动化系统提供了高效、安全、可靠的通信平台。  相似文献   

19.
降低低压配电网谐波网损的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低谐波网损是电网企业节能减排的应有之义。分析谐波网损的估算方法,然后对20个谐波测量点中3个典型案例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在此过程中分析计算了低压配电网谐波网损及其所占总网损的比例。提出从需求侧管理的角度在技术、组织和经济3个层面上对谐波网损进行综合治理,以促进供电企业的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20.
李锐  高雁 《山西电力》2010,(3):54-57
针对发电机和负荷的数学模型,然后以一个3台发电机7个节点系统图为例,应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进行仿真,分析不同的发电机模型和负荷模型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的影响,得出采用不同的元件模型,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计算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