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粒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滩储层发育规律是勘探部署的重要依据。通过露头、钻井资料以及实验室内各项分析,研究了飞仙关鲕粒滩储层特征,认为鲕粒滩优质储层岩石类型为 (残余)鲕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超大溶孔晶间(溶)孔,构造缝、构造溶蚀缝将各种溶孔连通;孔隙结构分为3类,Ⅰ类粗-中孔大喉型、Ⅱ类粗孔中喉型或中-细孔中喉型、Ⅲ类粗孔小喉型或中-细孔小喉型;储层物性以中-高孔隙度及中-低渗透率储层为主;通过储层评价分出3类储层,其中一类储层为已发现气藏的优质储层,储层类型以裂缝-孔隙型为主,二类储层在研究区较为常见,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建议以鲕粒白云岩岩性圈闭为部署原则,寻找孔隙型二类储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飞一到飞三段并不发育石膏,储层中H2S溶蚀作用的标志也不多见,相对于H2S,鲕滩储层的发育与其原岩鲕粒灰岩关系更密切。鲕粒灰岩本身发育原生粒间孔,经大气水溶蚀后也可以形成较好的储层,是普光气田鲕滩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飞仙关期鲕滩的加积作用、飞仙关组早期快速埋藏和烃类充注的匹配、飞仙关组的构造托举和上覆雷口坡和嘉陵江组的膏盐悬浮减压,构成了原生粒间孔、同生期溶孔和晶间孔的保存成因。早期孔隙网络的发育和良好的保存成因,为后期埋藏溶蚀流体的出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最终演化成了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3.
近年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发现的鲕滩气藏储量已超过1000×108 m3。它们的埋深大都小于4500 m。为了加快深层鲕滩气藏勘探,文章通过野外露头、井下岩心、测井、钻井资料以及室内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沉积相、烃源运聚、构造史对深埋鲕滩气藏的影响。川东北飞仙关组碳酸盐蒸发台地西缘有巨厚的台缘障壁坝鲕粒岩发育,它是巨厚优质鲕滩储层发育有利区。大巴山褶皱带的抬升、挤压使该区供烃通过北东向断层由开江—梁平海槽往东向台地运移,使台地西缘圈闭处于捕烃最有利位置。鲕滩气藏无统一气水分布,故台地西部台缘鲕粒滩相的深层圈闭有望发现储层巨厚的特大鲕滩气藏。边缘相带深埋的分水岭、青草坪鲕滩气藏圈闭是目前两个最值得钻探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渡口河气田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是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近几年来的重大发现之一。充分利用现有的地质、地震、钻井、测井、测试等资料,运用世行贷款引进的Schlumberger和Landmark油气藏描述软件首次在工作站上一体化完成了渡口河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描述,建立了本区的数据库,从而对本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构造、沉积环境和储集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后,又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利用Schlumberger公司成像新技术对储集层气水分布规律和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在合理确定各种储量参数的基础上,对渡口河气田飞仙关组鲕滩气藏估算了地质储量。  相似文献   

5.
根据川东地区飞仙关组已钻资料,对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控制因素及储集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控制因素为沉积相、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从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储集条件看,鲕滩气藏多为构造圈闭气藏,保存条件良好。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成藏条件的关键因素是储层与圈闭。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沉积相、成岩相、烃类运聚优势相、局部构造、钻井显示和油气测试结果等因素,对川东的北部地区进行了有利区带预测和划分,即环开江—梁平海槽外缘分布的川东碳酸盐连陆台地边缘鲕粒滩发育区、环开江—梁平海槽内缘分布区是川东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6.
气水界面的预测为早期评价气藏规模提供了依据。地震及实钻资料表明,川东开江—梁平海槽东北侧较大范围内飞仙关组鲕滩储层连片分布,以裂缝—孔隙型为主的鲕滩储层内,其气水分布应符合物理学中“连通管”原理。文章应用实钻正常超压(压力系数1.0~1.25)水井资料建立的压力—海拔关系方程,并与已获气井的气柱方程联立求解,可预测在钻获一口气井情况下的气水界面;在钻获一口水井情况下,应首先判定是否属“正常超压”,若是,则可用超压等于地层条件下气水柱压力梯度差乘以气藏高度的原理,反求气藏高度,再配合精度较高的地震构造解释资料,就可推算出气水界面的海拔。  相似文献   

7.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成因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是该盆地最近的勘探重点。指出该类气藏储集岩主要有残余鲕粒白云岩、鲕粒灰岩和泥-粉晶白云岩,其中残余鲕粒白云岩是最好的储层;主要的孔隙空间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铸模孔和裂缝;储层为低孔低渗性裂缝-孔隙型,发育程度主要受沉积相、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和裂缝控制;优质储层主要由台缘鲕滩发生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所形成—台缘鲕滩沉积初期发育大量的原生粒间孔,后经过压实和胶结作用,孔隙几乎全部被破坏,再经过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的改造,形成了大量的次生孔隙。  相似文献   

8.
川东北地区礁滩相储层预测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敬朋贵 《石油物探》2007,46(4):363-369
随着地质认识的深入和勘探思路的转变,川东北地区在原来认为是勘探不利区的海槽相区,相继发现了飞仙关组鲕滩孔隙型气藏、长兴组礁滩孔隙型气藏,探明了普光特大型气田。钻探表明,川东北地区长兴-飞仙关组气藏多为构造-岩性复合型气藏,加强储层预测研究是取得勘探成功的关键。为此,在达县-宣汉地区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古地貌分析、地震相分析和多属性分析技术进行了礁滩相储层展布预测;应用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岩性反演方法对礁滩相储层孔隙度、有效厚度进行了定量预测。在长兴组和飞仙关组预测储层发育区,毛坝3井、普光5井、普光6井均钻获长兴组礁滩相优质储层,完井测试获高产天然气流;大湾1井、大湾2井钻获飞仙关鲕滩优质储层:预测结果与钻探结果吻合。将以上方法技术应用于通南巴构造带和元坝地区,预测元坝地区可能发育大规模的礁滩相储层,是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9.
川东北龙会—铁山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广泛发育,钻井测试成果显著,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但也存在储层发育层段地震响应特征多变,飞仙关组内部各期次古地貌演化规律不明确,储层横向发育规律不清等问题。在地震地质分析基础上,深入挖掘飞仙关组古地貌演化模式,挖掘储层横向发育规律,从而有效预测鲕滩储层纵横向展布特征。研究表明,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受海退背景的影响而呈现进积趋势,主要发育在每期次台缘带附近。储层纵向上主要发育在Sq3段和Sq2段,横向上发育在龙会场构造、铁山南构造主体和两翼高部位以及蒲包山构造西翼下倾方向,同时研究区走滑断层对油气藏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但需要注意后期地质活动对气藏的破坏作用。结果显示研究取得的认识与实际数据吻合度高,对进一步拓展四川盆地礁滩气藏勘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规律、勘探方法与远景预测   总被引:75,自引:7,他引:75  
20世纪末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发现了渡口河等以孔隙性鲕粒白云岩为储层的飞仙关组气藏.这些储层的分布与飞仙关组鲕粒滩的分布规律有关.研究表明当时的古地理格局控制了飞仙关组鲕粒滩的分布,因而影响着鲕滩气藏的分布.研究区的鲕粒滩集中分布在环早期开江-梁平海槽的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它们随着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区的扩大和开江-梁平海槽的消亡而发育迁移,形成了宣汉黄金口-开县地区、达县-梁平地区等几个鲕粒岩集中发育区块.由于孔隙性鲕粒白云岩的形成与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深埋藏溶解作用有关,故储层呈大小不等的透镜状分布在致密的鲕粒灰岩中,使鲕粒气藏具有岩性-构造复合圈闭的特点.孔隙性白云岩储层的声速平均5 540 m/s,致密灰岩的大于6 200 m/s,故在地震剖面上储层表现为在一定层位的弱反射背景出现的一段连续的强振幅反射.因此,鲕滩气藏的勘探可遵循"占边缘、找亮点、套构造"的思路进行综合预测勘探.除目前重点勘探的五宝场地区外,宣汉黄金口-万源区块和达川-梁平区块是很有希望的勘探后备区块,万源-南江区块和广元-昌平区块是鲕滩气藏勘探的远景区块.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随着普光1井、2井在二叠系长兴组和三叠系飞仙关组储层中喷出高产工业天然气流,发现了四川盆地有史以来储量最大的天然气田——普光气田。研究表明,普光气田主要以二叠系长兴组台地边缘形成的礁滩和白云岩组合以及三叠系飞仙关组浅海开阔台地相沉积的粒屑滩、鲕粒滩为储层,后期埋藏溶蚀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天然气主要来自中下寒武统、下二叠统、上二叠统烃源岩。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运动都对普光古圈闭及油气藏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普光气藏属于构造—岩性复合孔隙型气藏,其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经历了原生油藏阶段、气藏阶段和改造定型阶段。普光气田的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对广大川东北地区勘探类似天然气藏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与飞仙关组天然气成藏差异性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川东北元坝气田的气藏类型为我国埋藏最深、以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为主的大型礁滩岩性气藏,勘探形势整体较好,然而其海相主要产气层上二叠统长兴组与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气藏规模差异较大。为找出二者产能差异性的成因,对其储层、输导体系、压力系统及储源关系等特征进行了地质与成像测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结论认为:该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上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膏盐岩盖层分布稳定,长兴组与飞仙关组气藏气源均主要来自上三叠统吴家坪组(P2w)和龙潭组(P2l)烃源岩;储层特征上的差异导致长兴组主要为中高产气藏,飞仙关组主要为低产气藏;而输导体系、压力系统、储源关系的不同,也对富集程度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含油气盆地超深层广泛发育灰岩,灰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其特殊的晶体结构决定了其在超深层具有很强的塑性和韧性。在小变形作用下,灰岩不容易发生断裂。灰岩尤其是泥灰岩,因其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也可以作为盖层。四川盆地元坝气藏埋深超过6 500 m,储气规模大,其盖层和保存条件一直备受关注。下三叠统膏盐岩作为元坝气藏的区域性盖层得到普遍认可,但是飞仙关组灰岩作为其直接盖层尚存争议。在岩心观察、岩石力学参数测试、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脆—韧性的角度分析飞仙关组灰岩作为盖层的完整性。飞仙关组灰岩在生气高峰期及之后,韧性显著提高,力学性质处于韧性阶段,不易发生破裂,能够保持岩层完整性,从而成为二叠系长兴组白云岩储层的良好盖层。该实例说明,灰岩在超深层可以作为盖层,对碳酸盐岩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普光气藏与毛坝气藏的成藏要素、天然气和沥青特征、气源、成藏演化和成藏机制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作用的差异性及其原因.普光飞仙关组、长兴组气藏与毛坝长兴组气藏的成藏作用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但毛坝飞仙关组气藏成藏作用在时间、空间和天然气成分上却有明显差异.川东北地区气藏具有多层系源和多转化源,表现为各气藏具有明显的来源差异.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受特殊沉积相带控制的特殊储集层的发育对油气藏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多旋回叠合盆地复杂的构造演化背景在宏观上控制油气成藏要素,从根本上制约成藏规律和成藏机制,是导致海相碳酸盐岩差异成藏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东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上二叠统长兴组内发现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展现了良好的潜力。结合川东北地区烃源岩特征,对比分析长兴-飞仙关组天然气组分、同位素待征与石炭系气藏的异同,从而确定其主力烃源岩层;对长兴-飞仙关组储层进行密集采样,分析其有机碳值,进而定量评价储层沥青的含量;同时根据物质守恒原理,计算出普光古油藏裂解生成的天然气总量。研究发现,龙潭组烃源岩是长兴-飞仙关组气藏的主力烃源岩,干酪根裂解气超过原油二次裂解气的贡献,是气藏的首要气源类型;普光气藏的古油藏裂解生成天然气总量为3 610×108 m3,其贡献不能满足普光大型气藏的形成,进一步验证了关于长兴-飞仙组气藏首要气源为干酪根裂解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应用频率衰减属性预测TNB地区储层含气性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和飞仙关组三段是TNB地区钻井揭示的主要产气层段,具有埋藏深、厚度薄的特点。尽管目前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但有利含气性分布预测仍然是进一步扩大勘探成果的关键所在。基于小波变换的频谱分析技术为储层含气性预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针对研究目的层的储层特征,通过衰减属性与地质录井全烃检测资料对比、储层正演模拟和井-震含气性过井剖面检验,分析了利用频率衰减属性预测储层含气性的可行性。预测结果表明,嘉陵江组二段和飞仙关组三段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均具有不同的含气分布特征。嘉陵江组二段砂屑滩气藏面积大,发育单一气藏;飞仙关组三段鲕粒滩气藏面积相对较小,但纵向上异位叠置、多气藏发育。  相似文献   

17.
川东北开江-梁平陆棚两侧飞仙关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川东北环开江-梁平陆棚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之一,该地区储层分布极为复杂,储集性差异很大。为此,基于前人已有工作,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综合地震、测井、岩相、露头及薄片等资料,对飞仙关组储集地层特征进行了描述。以层序体系域为单元,在单井高频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精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等时、动态地揭示了滩体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以普光、元坝两个典型区块为代表,建立了开江-梁平陆棚两侧飞仙关组储层的精细结构模式。研究表明,普光区块储层纵向上可连续发育,横向上有较好的连续性,储层的孔渗性相对较好;元坝区块储层纵向厚度较小,往往靠高频层序的上部和顶部发育,储层总体孔渗性较差。进一步在层序框架内探讨储层的发育分布,对该区域飞仙关组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21���ͳ�Ҷ�Ĵ������Ȼ����չ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国家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四川盆地将面临勘探领域和接替层系的选择。笔者通过分析勘探成果与待发现资源潜力、成藏地质条件与储备圈闭,结合“八五”、“九五”科技攻关成果,提出了具备大中型气田条件的七个主要地区和层系,川东石炭系、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川西北侏罗系、中上三叠统;川中中、上三叠统;川西南晨旦系;川南、川西南下二叠统。指出了21世纪初叶具有发展远景的五大勘探领域;(1)盆地东部石炭系;(2)盆地东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鲕粒滩岩;(3)盆地东北部上二叠统长兴组陆棚边缘礁相带;(4)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和侏罗系浅气层;(5)盆地晨旦系及下古生界。认为21世纪初叶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潜力大、勘探领域广阔、勘探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