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针对福州市魁岐排涝二站的特点,对泵组结构及辅助系统组成进行研究分析,推荐简单紧凑的结构形式及先进安全的附属设备,可供其它大、中型排涝泵站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该文针对感潮河段魁岐排涝二站?型复杂流道的不利冲刷问题,通过建立整体水工模型,研究城市异形排涝通道消能防冲新技术,提出导流坎、消力坎和消力墩联合消能防冲技术,探索其在宽幅水位变化、多工程交替运行及通航情况下的适应能力,并给出水力设计方法。研究表明,联合消能工对复杂工况适应良好,能有效解决异形排涝通道的消能防冲问题。  相似文献   

3.
曹宏德 《防渗技术》1999,5(1):37-39
在福州市魁岐排涝站施工中,采用单管高压旋喷防渗墙、钢板桩加高喷法封底,井点排水、集水井、台阶式开挖支护氏等方法来解决施工防渗排水两个问题,使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可供有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福州市魁岐排涝站施工中,采用单管高压旋喷防渗墙、钢板桩加高喷法封底,井点排水、集水井、台阶式开挖支护压底等方法来解决施工防渗排水两个问题,使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可供有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资源存在地区分布不均和时空变化两大特点,部分流域重点城市长期受强降雨影响导致城市积涝损失巨大。加强排涝泵站建设,可以有效调节多余水量确保城市防洪安全。我国多数排涝泵站建于上世纪70年代,工程质量、经济效益相对较低,设备技术较为落后,难以实现实时监控,日常维护工程量较大,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借助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泵站日常运行实现自动化管理,保证安全稳定运行。现对某排涝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进行分析,总结泵站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特点,提出具体设计思路与方案,以期确保排涝时计算机监控系统正常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闽江水口水库运行以来1993—2011年闽江下游省控监测断面的主要水质数据,应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对省控断面的水质指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应用偏相关分析法对竹岐、魁岐断面的夏秋季(6—11月)DO降低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几年来,闽江下游水质总体较好,上段水口水库和下段的入海口河道水质变化不大,但邻近人口聚集地的河道水质状况呈下降趋势,其中竹岐、魁岐断面的夏秋季DO降低最为明显;竹岐和魁岐断面的夏秋季DO分别与竹岐断面径流量成极显著性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749和0.866,分别与福州市GDP成极显著性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739和-0.875。  相似文献   

7.
《水利科技》2000,(4):48-48
建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水利规划院先后完成了许多投资规模大、技术难度高的省重点工程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湄洲湾北岸供水工程、福清闽江调水工程、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闽江下游岸线规划、福州闽江北港北岸防洪工程、福州内河整治工程、全国最大的福州魁岐排涝站、全省最高水头的将乐县龙井水库电站、柘荣县青岚引水工程三心变厚双曲拱坝、木兰溪大跨度预应力钢管拱桥、日供水2.5万t(远期10万t)的肖厝第一水厂。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漳州市芗城区西区排涝站运行10年后存在的多种隐患进行研究、分析并寻找解决方法,对提高西区排涝站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衷毅 《水利科技》2014,(1):45-47
洪涝灾害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严重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影响人们正常生产、生活。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城市防洪排涝已逐渐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泵站作为城市防洪工程中的主要设施,对城市防洪排涝起到关键作用。进一步提升排涝泵站的自动化设施及提高排涝泵站的管理水平,实现泵站自动化监控和信息集中管理,成为城市防洪排涝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该文以南平市排涝泵站技改为例,介绍排涝泵站液位远程监控系统的组成、现场数据采集和控制、现场运行监视和远程监控情况及PLC与GSM通讯应用平台优势,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防城河中游长岐水文站与下游防城水位站实测年最高水位系列资料,进行P-Ⅲ曲线频率分析,得出两站设计洪水位;对比两站洪水发生时间及区间降雨量情况,对防城河下游洪水组成进行分析;以长岐水文站作为防城河中上游支流的控制站,进行防城河支流与干流洪水频率的遭遇分析。分析成果可为防城河流域防洪(潮)排涝规划及河道整治等相关规划、设计工作的水文条件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下河站闸枢纽工程的管理运行水平,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作为泵站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泵站主机、排涝闸、配套供电系统及辅助设施、上游17座节制闸的运行情况进行集中监控。对该系统的设计、运行控制方式及应用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感潮河段受到径流与潮波两种动力因素的影响,水流过程十分复杂,珠江三角洲河网水系复杂且遍布大量涉水工程,其中排涝站的运行往往会影响相关航道的通航需求。该文以珠江三角洲某排涝站为例,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分析了排涝站运行对感潮河段通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福州市魁岐排涝二站工程位于光明港与闽江交叉处,地下水位高,各建筑物建基面皆为强透水性,最大基坑高度13.80 m,基坑场地土层存在渗透变形及边坡稳定问题。基坑支护设计中,进、出水池采用后拉式支护结构,主泵房采用内撑式支护结构,封底设计采用高压旋喷桩,成功解决了基坑四周土体均为强透水的细砂~中砂、基坑内外水位差大、地下水渗漏量大等基坑支护难题。该文对此进行总结,为软土地基,特别是强透水的深基坑处理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套在城市排涝泵站控制多台水泵机组自动运行的PLC自动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不仅实现了多机组智能化自动循环抽排,而且能对工作系统多方面信息进行监控;使用性能良好,运行可靠,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5.
在福建省闽江流域防洪工程南平段现有各防洪排涝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监测元件、控制及远传接口,建成了城区防洪动态监控管理及仿真系统.该系统可在集控指挥中心进行动态仿真模拟,实时监视流域范围内的水位和流量以及各防洪泵站、闸站的工作和运行情况,实现了远方集中调度及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江都站微机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都站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供水、排涝、发电、通航、改善生态环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由4座泵站、12座节制闸、2座船闸、1座变电所及配套组成。采用先进的环网技术、冗余技术、PLC技术和组态技术,对泵站监控、闸门监控、变电所监控各子系统进行有机集成,成功解决了江都站微机监控系统多站点衔接、系统可靠运行的问题。该文叙述了系统的软硬件构成和功能。并着重说明了系统的优点。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排涝泵站的不断建成投产,其运行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泵站的运行安全和效率的发挥。结合东莞市长安镇排涝站的管理经验,对排涝泵站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惠山区闸站工程在防洪排涝等方面发挥较大的社会效益。通过对惠山区闸站工程运行管理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找到闸站工程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接下来运行管理的建议对策,为惠山区闸站工程的科学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沙坪河排涝站为鹤山市沙坪镇的骨干防洪排涝工程,由于受建设时资金、设备技术条件等限制,该泵站机电设备本身存在着电机功率偏小、启动扬程低、运行电流大、设备故障率高、自动化程度低等缺陷。通过机电设备改造,增强泵站运行可靠性,改善电动机启动性能,减小设备发热,提高运行自动化水平,实现机组的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安徽省沿江、沿淮湖泊周边地区排洪能力不足导致的“关门淹”问题,为解决低洼地区洪水出路,以安徽省西河流域大型排涝泵站神塘河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低洼地区排涝泵站结合排洪功能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神塘河泵站可兼顾西河排洪;同时,根据项目区水系条件、干流洪水与圩区涝水遭遇情况,确定了神塘河站排涝、排洪调度运行方式,为安徽省沿湖地区排涝站统筹圩区排涝与湖区排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