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8 毫秒
1.
《现代电子技术》2016,(23):141-143
采用PFC控制芯片NCP1631设计了一款工作在全电压输入范围下的交错并联PFC电路。详细分析并讨论了NCP1631芯片的特点以及PFC变换器的设计参数等,最终研制了一台500 W交错并联BOOST型PFC变换器样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NCP1631的交错并联PFC电路,在宽输入电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功率因数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开关电源在传统的Boost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有着明显的开关损耗,使得电路具有较高成本和低效率。文中在传统单相Boost变换器的基础上,采纳多通道交错并联技术来进行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主电路拓扑。以三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为例,分析其工作过程,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多相交错并联Boost PFC变换器具有减小输入电流纹波和输入电感值,以及提高变换器的效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交错并联Boost PFC电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超  韦力 《现代电子技术》2011,34(10):133-135
提出了一种单相并联交错BoostPFC电路,升压电感采用分立式电感。详细论述电感电流断续模式下的BoostPFC交错并联电路,减小单个电感容量和前级EMI滤波器尺寸,提高PFC电路的功率等级和效率。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PFC电路具有良好的校正效果,较小的输入电流纹波,较低的开关应力。  相似文献   

4.
在家用变频空调等应用中,功率因数校正器(PFC)的功率等级越来越大。多级交错PFC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源纹波电流,简化电感设计和提升系统效率。文中在描述这种PFC单周期控制原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IGBT电流的电流合成方法,分析了四级交错并联PFC中IGBT占空比与纹波电流关系、输出滤波电容纹波电流和开关频率调制原理,并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全面的仿真分析。为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基于RENESAS最新推出的模拟控制器R2A20104,设计和实现了额定输出功率8.0kW的四级交错PFC。结果表明,采用单周期控制、电流合成原理实现并联交错有源PFC是可行的,具有很好的输入端纹波电流抑制效果,且电感设计简化,并能提升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5.
《现代电子技术》2015,(8):120-123
随着电力设备的功率等级不断提高,使得传统Boost PFC变换器存在较大的输入纹波、转换效率较低等缺点。因此,这里将交错并联拓扑结构引入到Boost PFC变换器中,在平均电流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建立离散化数字控制模型,选择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控制器来实现交错并联Boost PFC电路的数字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有效优化了电源的性能,使得电源中的谐波电流含量减少,大大提高了开关电源的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交互式新型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PFC),该电路以R2A20114SP芯片为控制核心,采用Boost升压电路,整合了临界导通模式(CRM)交错PFC控制技术,同时根据芯片特点设计了匹配的MOSFET驱动电路.实验表明:电路保证了输入电流波形为正弦,输入电流谐波足以满足IEC100032的要求;PFC级的电流能自动跟随输入电压,提高了功率因数(PF)值.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DSP TMS320F2812数字控制的平均电流型交错并联升压型功率因数校正(Boost PFC)变换器。重点提出了150 kHz/Phase开关频率下的控制算法与改进的采样算法,并对电压、电流双环数字控制回路进行分析与PI补偿设计。基于Matlab/Simulink对并联交错Boost PFC数字控制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并制作300 W输出功率的样机,成功对Boost PFC控制系统进行了验证与实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网中的谐波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了减少谐波对电子设备的干扰,提高功率因数,解决的方法就是广泛应用单级功率校正技术,但是现在单级功率校正装备有驱动电路干扰过大、纹波干扰比较大的缺点.基于以上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单周控制的带有耦合电感的交错并联校正装置,通过耦合电感可以有效地减少电路中的纹波,通过单周电路的设计,可以减少由于乘法器带来的干扰,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实验波形表明,通过以上的设计方法确实能达到最初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罗佳明  戴庆元   《电子器件》2007,30(4):1204-1207
中小功率单相有源功率因数补偿控制芯片中,UC3854最具代表性.主要分析了功率因数校正原理和常用的因数校正芯片UC3854内部结构电路,利用它设计出了一种高功率因数、高效率、低谐波、低噪声的600 W单相整流PFC开关电源,分析了电路结构,给出了仿真及实验测试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功率因数达0.99、效率达到93.9%、输入电压总谐波含量下降到2.5%.  相似文献   

10.
将PFC应用于大功率LED恒流驱动系统可以减小谐波干扰,提高电网质量并有助于设备安全运行。用L6561设计基于临界导通模式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采用Boost拓扑,有效提高了功率因素,减小了谐波畸变,提升了恒流源系统品质。  相似文献   

11.
具有升降压功能的单级SEPIC PFC电路,工作在电流临界断续模式时,可降低功率器件的开关损耗和提高变换器的效率,此种电路在中小功率PFC变换场合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电流临界断续模式SEPIC PFC电路,分析电路主要特点和电路工作原理,提出基于L6561控制芯片的电流临界断续模式SEPIC PFC电路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此电路在升降压单级功率因数校正拓扑中具有结构简单、输入输出电压同相和控制简单等优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1台80 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电路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Boost变换电路的损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开关器件、电感在硬开关Boost PFC电路中的损耗,并对Boost PFC变换器电路的开关损耗进行了计算,给出了其功率损耗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对有源功率因数校正集成电路UC3854实现Sever Computer的600W开关电源的分析计算,用实验验证了Boost PFC电路功率损耗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是针对实际DC-DC应用电路,Boost升压电路中的PFC电感的设计进行了理论的分析和实验的验证。从设计的指标开始,如何推出电路中所需的电感值,给出了理论公式的推导,实验结果证明设计的PFC(功率因数校正)电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谈到了一个对所有电源设计者都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对于AD电源或DC电源项目,哪个是最优的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拓扑?本文给出了一个理论拓扑的研究,并和实际结果相比较。针对输出功率为1千瓦的宽电压输入范围,在相同设计方法下,对当前的功率因数校正拓扑作了研究。所分析的拓扑是功率因数校正模式在连续传导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CCM)和临界传导模式(critical conductionmode,CRM)下的情况。包括有交错电路和非交错电路以及包含IGBT等不同半导体的比较。文中的重点集中在系统的理论比较、设计需求和效率与EMC测量结果方面。并对所给出的结果作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开关电源均存在功率因数低的问题,改善开关电源的功率因数始终是学术界的热点。文章阐述了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发展历史,比较了两级PFC与单级PFC电路的结构,列举了几种常用的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并对单级隔离式PFC变换器的控制方案做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帮助设计人员简化电源设计,提高系统可靠性,德州仪器(TI)推出业界首款可满足千瓦级通信、服务器与工业系统要求的单芯片交错式功率因数校正(PFC)控制电路UCC28070,该芯片为双相平均电流模式控制器,实现了超过0.9的额定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17.
《电子与电脑》2009,(3):64-64
飞兆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为电源设计人员提供临界导通模式(Boundaryconduction Mode,BCM)交错式功率因数校正(PFC)控制器,可为AC-DC电源提供超过96%的功率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从不同角度来说,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有着不同分类方法,若从电网供电的的方式来看,就可分为单相PFC电路与三相PFC电路,若从校正机理来看,又可分为无源功率因数校正(PPFC)与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两种。故文章从开关电源的PFC原理分析入手,对单相与三相PFC技术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张盼 《电子质量》2011,(2):17-20
针对传统的两级APFC采用两套控制电路和多个功率开关管增加电路复杂程度及成本的问题,该文采用PFC/PWM复合控制芯片MLA824作为控制核心,并设计了一台160W单相两级式功率因数校正装置.分析了基于平均电流控制的单相两级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以ML4824为核心的单相两级有源功率因数校正装置的设计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收集了单相电源供电的民用变频设备无源功率因数校正(PFC)的多种可选设计电路,重点描述了一种谐振电抗器PFC设计方案,给出了部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