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花粉的蛋白质含量平均为25%,氨基酸有20多种,其中一半以上为游离氨基酸,易于被人体所吸收,且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远远超过其它食物,花粉中含有25%~48%的糖类,10多种维生素,20多种矿物质,同时还含有抗菌素、生长激素、核酸、有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等天然高效活性物质。近代药理研究表明花粉具有增强免  相似文献   

2.
花粉发酵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油菜花粉和鲜牛乳为原料,研制了一种营养丰富、全面、具有奶香和花粉清香风味的发酵酸奶。  相似文献   

3.
玉米花粉保健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花粉和鲜牛奶为原料,研制出营养全面、具有玉米花粉风味和乳香的保健型酸奶.对玉米花粉酸奶的配方和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鲜牛奶与花粉乳的比例为6:1,接种量4%,发酵时间6h,加糖量8%.  相似文献   

4.
将褐藻酸钠用于酸奶的发酵过程时,有品质改良剂及强化剂的双重作用,能有效地改善乳酸菌的发酵生理条件,发酵生产性能及酸奶的营养性,保健性,口感,风味等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5.
玉米花粉营养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花粉和牛乳为原料,研制出营养全面、具有玉米花粉风味和乳香的保健酸奶。对玉米花粉酸奶的配方和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牛乳与花粉乳的比例为6:1,加糖量8%,接种量4%,发酵时间6h。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酸奶发酵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对含有不同浓度茶多酚(0、0.1、0.2、0.3、0.4和0.5 g/100 mL牛乳)的牛乳进行发酵以制作酸奶。通过理化分析实验测定茶多酚对酸奶的pH、可滴定酸度、营养成分含量、持水力的影响,利用质构仪、色差色度仪、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茶多酚对酸奶的质构特性、颜色和风味成分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酸奶发酵过程对茶多酚中四种儿茶素含量的影响,并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测定了茶多酚酸奶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茶多酚对酸奶的pH、可滴定酸度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不显著;茶多酚的添加使酸奶的持水力、硬度、黏性、胶粘性和内聚性略微降低,并使得酸奶的颜色略微偏红和偏黄;茶多酚的添加使得酸奶中的酸类风味物质的含量略有降低,而酮类和醇类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所增加;酸奶发酵过程中,酯化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发生了降解,非酯化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的变化不明显;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茶多酚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酸奶的抗氧化活性(包括: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的...  相似文献   

7.
发酵花粉饮料的初步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发酵玉米花粉饮料的制作工艺,探讨了最佳破壁提取条件,并尝试利用微生物发酵对破壁花粉液的风味、色泽进行了改善。  相似文献   

8.
贺莹  王连 《食品工业》2022,(2):144-147
以银杏叶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Sevage法脱去游离蛋白质提取银杏叶中的多糖,将不同含量银杏叶多糖添加于发酵酸乳中,研究银杏叶多糖对发酵酸乳益生菌活菌数、持水力、酸度、抗氧化活性等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银杏叶多糖可促进益生乳酸菌的生长及发酵产酸,银杏叶多糖添加量0.15%时,发酵乳的活菌数和持水力最高;发酵乳添加银...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银耳酵素发酵工艺和体外消化对其活性物质的影响,以银耳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SOD酶活性、总酸含量和菌落总数为指标,优化酵母菌发酵、乳酸菌发酵、混合菌种发酵的三种银耳酵素的工艺参数,分析它们在体外消化中多糖、多酚和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酵母菌发酵最佳工艺:蔗糖10.00%、酵母菌1.00%、35℃发酵20 h;乳酸菌发酵最优工艺:脱脂乳粉5.00%、蔗糖6.00%、乳酸菌1.75%、33℃发酵20 h;混合菌种发酵最优工艺:酵母菌发酵15 h时接种乳酸菌,再发酵20 h。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三种银耳酵素的多糖、多酚和黄酮含量有提高。混合菌种发酵银耳酵素发酵效果最好,更易于在胃肠消化中释放活性物质,尤其是多酚类物质,这为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牛乳为原料进行发酵,并添加花粉多糖研制多糖酸奶.测定贮藏期间对酸奶的酸度,色泽、气味、滋味和组织状态等感官指标进行评定,研究多糖对酸奶酸度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糖可抑制酸度上升,延迟酸奶的后酸化过程.多糖在酸度上可延长酸奶贮藏期5 d~6 d.  相似文献   

11.
蜂花粉的固态发酵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乳酸菌、纳豆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对蜂花粉进行单菌、混菌固态发酵。结果表明,花粉发酵最适菌株为纳豆芽孢杆菌与嗜酸乳杆菌,以1∶1的比例进行混菌发酵;接种方式先接纳豆芽孢杆菌,发酵3d后接嗜酸乳杆菌发酵5d,接种量为10%,发酵方式为浅层好氧发酵,花粉最适含水量为35%~40%,发酵温度为30℃。发酵后的花粉气味鲜香,口味酸甜,能克服天然蜂花粉口感和风味差的缺陷,是一种兼具花粉与益生菌双重保健作用的新型发酵花粉产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萌发6d的玉米粉对乳酸发酵和面包面团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作为添加成分,在乳酸发酵中,萌发玉米粉可以促进乳酸菌的生长,提高其产酸量,并使发酵乳的粘度迅速增加.在面包面团发酵中,萌发玉米粉能够促进酵母菌的增殖,增加面团持气性,缩短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为制备一款具有较高营养成分且风味宜人的发酵银杏粉,以泰州大佛指银杏果为原料,研究单酶解(M)、酶解+乳酸菌(M+R)、单乳酸菌(R)、乳酸菌+酵母菌(R+J)、酶解+乳酸菌+酵母菌(M+R+J)5种不同发酵方法对发酵银杏粉的营养成分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M+R+J组的黄酮(17.06±0.82) mg/g、多酚(46.62±1.97) mg/g、总抗氧化能力(241.91±10.23) U/mL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可溶性蛋白(4.74±0.18) mg/g最高;可溶性糖(7.61±0.91) mg/g显著高于R组(5.24±0.52) mg/g和R+J组(3.82±0.41) mg/g(P<0.05)。挥发性风味成分测定结果表明:M+R+J组检测到的醇类物质(17.44%)、酚类物质(3.95%)、酸味物质(13.46%)、挥发性酯类物质(11.87%)均最高,赋予了产品酸香适宜、浓郁的风味;检测到的风味缺陷物质醛类物质(2.38%)最低;5组中的烃类物质大多数为饱和脂肪烃类,嗅觉阈较高,对产品的风味影响较小。结论:酶解后采用乳酸菌协同酵母菌发酵有利于营养成分的析出和风味物质的富集,明显提高发酵银杏粉的营养价值,并赋予其良好的风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发酵产物分离中双水相、相转变、反微团、超临界、浮选络合提取等的应用作一综述。方法根据近年的文献,归纳总结新型提取方法的应用范围及特点。结果与结论新型提取方法是对传统提取方法的补充与改进,条件温和,环保高效,适合分离与提纯生物活性物质,在发酵工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乳酸菌发酵降解糙米籽粒表层的的纤维,以改善糙米的吸水性能,提升糙米的蒸煮性能和食用品质。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糙米发酵工艺参数,并对糙米发酵前后的形态结构、蒸煮性能、质构、风味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糙米发酵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时间24 h、发酵温度30℃、含水量30%、接种量0.1%,此条件下糙米最佳蒸煮时间较原料糙米缩短了6.46 min,吸水率增加了25.18%,米饭硬度降低了29.63%,黏性升高81.88%,咀嚼性下降了46.86%。发酵破坏了糙米皮层结构的完整性及与内部组织连接的致密性,改善了糙米的吸水性能,降低了糙米饭的硬度,改善了糙米风味。发酵可以使糙米饭更加易煮,有效改善了糙米的蒸煮性能和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发酵产物分离中双水相、相转变、反微团、超临界、浮选络合提取等的应用作一综述。方法根据近年的文献,归纳总结新型提取方法的应用范围及特点。结果与结论新型提取方法是对传统提取方法的补充与改进,条件温和,环保高效,适合分离与提纯生物活性物质,在发酵工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蔗糖对裸燕麦酵素发酵过程的影响,对裸燕麦酵素发酵过程中0~168 h的还原糖、pH、酒精含量、可溶性蛋白、多酚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加糖裸燕麦酵素与不加糖裸燕麦酵素的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相近,加糖裸燕麦酵素还原糖含量在72 h降到最低,相比于不加糖样品更快进入发酵后期,168 h时酒精含量是不加糖裸燕麦酵素的2.05倍;pH稳定在3.5左右,低于不加糖裸燕麦酵素(pH在4.0左右)。发酵168 h时加糖裸燕麦酵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多酚含量高出不加糖裸燕麦酵素83.33%、24.23%,说明蔗糖添加更有利于营养成分的析出和活性物质的富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诺丽果自然发酵基础上接种植物乳杆菌进行强化发酵过程的研究,监测和分析发酵全过程诺丽果的各项理化指标、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为工业化生产高品质诺丽果发酵液提供工艺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经23 d强化发酵的诺丽果汁综合质量达到最高,其中pH由4.23下降到3.53,总酸由7.99 mg/mL增加到14.95 mg/mL,可溶性蛋白由0.89 mg/mL下降到0.19 mg/mL,总糖由38.13 mg/mL下降到25.14 mg/mL;为诺丽果发酵液带来不良气味的丁酸含量较自然发酵组(NF组)显著降低(P<0.05);活性成分方面,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达到15.538、0.542 mg/mL,较NF组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槲皮素含量为初始含量的7倍;体外抗氧化试验方面,强化发酵组(IF组)的总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高于NF组,且较诺丽鲜果均有显著提高(P<0.05)。综上,选择强化23 d作为诺丽果强化发酵终点,此时与NF组同期相比,诺丽果中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得到的诺丽发酵果汁营养丰富、风味柔和,可作为诺丽果工业化发酵生产的一项优选工艺。  相似文献   

19.
玉米花粉混合破壁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何余堂  王婷  于洋  王玉平 《食品科学》2006,27(10):282-284
玉米花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不破壁的花粉不易被人体很好地消化吸收。采用温差法、超声波法、酶法和混合法四种方法对玉米花粉进行破壁处理。实验采用L9(33)正交设计。温差法破壁的最优条件是料液比为1:5,温差为90℃,水浴时间为1h。酶法破壁的最优方案是料液比为2%,水浴温度为55℃,水浴时间为12h。混合法是先利用温差法进行破壁,再用超声波法与酶法进行破壁处理。四种方法破壁效果分别为:超声波法31.2%,温差法为46.3%,酶法80.4%,混合法98.6%。酶法和混合法的破壁率极显著地高于超声波法和温差法。混合破壁法效果最好,破壁率达98%以上,具有良好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枇杷酒发酵过程中的呈香成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枇杷酒发酵实验表明,枇杷鲜果的芳香成分主要为己醛、己酸乙酯、丁酸乙酯,而且极微量;在发酵过程可产生很多新的呈香物质,如苯乙醇、内脂、酯类物质;发酵过程枇杷果实的芳香化合物有较大的损失,对枇杷果酒的风味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