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建兵  王世兵 《河南化工》2014,31(12):33-36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胺(AM)为聚合单体,以亚硫酸氢钠和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聚合得到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考察了聚合单体的质量分数、引发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p H等因素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的CPAM的较优聚合条件是:聚合单体的质量分数为15%,引发剂0.3%,反应温度80℃,p H值为7,反应时间为3 h,相对分子质量可达5.91×106。  相似文献   

2.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珺  熊玉宝 《应用化工》2007,36(5):481-483,487
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进行水溶液聚合,考察了引发剂浓度、温度、单体配比、pH值、引发剂等因素对共聚物的阳离子度、特性黏度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8,温度为50℃,引发剂的用量为0.8 mmol/L,DMC∶AM(摩尔比)=1∶3。  相似文献   

3.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单因素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PDMC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实验发现随引发剂用量的减少,PDMC相对分子质量趋于增大;反应温度从65℃升至85℃过程中,PDMC相对分子质量先增大后减小,75℃时,相对分子质量最大;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单体残留率逐渐降低,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但超过2h后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趋缓。  相似文献   

4.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单因素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PDMC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实验发现随引发剂用量的减少,PDMC相对分子质量趋于增大;反应温度从65℃升至85℃过程中,PDMC相对分子质量先增大后减小,75℃时,相对分子质量最大;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单体残留率逐渐降低,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但超过2 h后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趋缓。  相似文献   

5.
郑桂芬 《山西化工》2011,(6):14-16,42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原料,在紫外光照射和水溶性复合光敏引发剂作用下,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法合成了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共聚物(CPAM)。探讨了光敏引发合成过程中复合光敏引发剂用量、单体质量分数、单体配比及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用量等因素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转化率、阳离子度、溶解时间等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单体质量分数20%,DAC与AM摩尔比为1∶9,复合光敏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5%,EDTA-2Na为单体质量的0.03%。运用红外光谱仪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6.
高固含量聚丙烯酰胺反相微乳胶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祥  晁芬  范晓东 《精细化工》2005,22(8):631-633,640
依据绘制的Span 80/Tween 80-煤油-水(丙烯酰胺水溶液)拟三元相图,选择高单体质量分数〔如w(丙烯酰胺)=39.2%〕微乳液体系,在反应温度为4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0.2%的条件下,通过反相微乳液聚合反应,制得了w(聚丙烯酰胺)=39.0%,相对分子质量为5.8×106(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和7.6×106(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的透明、稳定的聚丙烯酰胺微乳胶。考察了相关因素对丙烯酰胺微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发现所得聚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随着单体、乳化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引发剂质量分数和反应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酰胺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四氟硼酸盐中采用分散聚合技术制备了稳定的聚丙烯酰胺分散体系。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因素对分散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酰胺分散聚合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聚合时间10.0 h,反应温度70℃,单体浓度1.6 mol/L,引发剂用量2.0%(占单体的质量分数)。得到的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高达1.05×107g/mol,且水溶性良好。并通过红外光谱(IR)对产品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8.
陈晓  李彤  李凤  杨月静  许军  武玉民 《应用化工》2015,(1):61-64,68
以丙烯酰胺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四氟硼酸盐中采用分散聚合技术制备了稳定的聚丙烯酰胺分散体系。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因素对分散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酰胺分散聚合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聚合时间10.0 h,反应温度70℃,单体浓度1.6 mol/L,引发剂用量2.0%(占单体的质量分数)。得到的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高达1.05×107g/mol,且水溶性良好。并通过红外光谱(IR)对产品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9.
反相微乳液聚合引发剂对聚丙烯酰胺分子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素霞  王光华  李蕾 《应用化工》2006,35(11):854-857
分别以三种引发剂体系为引发剂,从引发机理出发,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中引发剂种类、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单体浓度等对聚丙烯酰胺(PAM)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种类对水溶性PAM相对分子质量有显著的影响;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和偶氮二异丁腈复合引发体系是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PAM的有效引发体系。该引发体系在反应温度为40℃,氧化还原引发剂与偶氮的质量比为1∶4,单体浓度为20%,引发剂浓度为0.3%,pH为9的最佳条件下合成的PAM相对分子量为1.44×107。  相似文献   

10.
邓刚  华成武  孟闯  宋伟强  董明静 《当代化工》2021,50(5):1103-1106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作为阳离子单体,以丙烯酸甲酯作为疏水单体(MA),以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以亚硫酸氢钠和过硫酸铵为常温复合引发剂,以过硫酸铵为高温引发剂,通过溶液聚合制备疏水缔合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通过红外光谱检测分析其结构,结果表明在两种引发体系下生成的聚合物都为AM、DMC和MA的三元共聚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组成和物理性质进行探讨,三元共聚物在70~160℃之间发生玻璃化转变,AM链段在286℃左右发生分解;讨论了不同种类引发剂和不同量引发剂条件下合成的聚合物的黏度,随着引发剂量的增加,聚合物溶液黏度增大,而复合引发体系的低转化率导致其溶液黏度较低.  相似文献   

11.
以非离子单体丙烯酰胺(AM)、阴离子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亚硫酸钠、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为引发荆,合成了絮凝剂产品PAM/AMPS/DMDAAC.在单体质量分数为10%的条件下,得到了最佳的合成工艺为:m(AM):m(DMDAAC):m(AMPS)=7:2:1,反应温度为45℃,偶氮引发剂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用量为溶液质量分数的0.006%,过硫酸铵用量为溶液质量分数的0.004%,哑硫酸氢钠用量为溶液质量分数的0.002%;对PAM/AMPS/DMDAAC的结构进行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表征,表明PAM/AMPS/DMDAAC链节上含有季铵盐和磺酸盐基团,分子呈现长链结构,分子链刚性好,交联现象少.  相似文献   

12.
CPAM的制备及其对环境激素DMP的去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混凝沉降法作为提高水质处理效率的一种经济、简便的方法备受关注,而混凝处理过程中,混凝剂的种类、性质是混凝处理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其中有机高分子混凝剂更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1-4]。聚丙烯酰胺作为一种高效的有机高分子混凝剂,具有正电荷密度高、相对分子质  相似文献   

13.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硫酸铵溶液中,以相对分子质量为7.44×10~5~1.21×10~6的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分散剂,在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引发剂的作用下,通过分散聚合进行了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二元共聚。分别探讨了分散剂浓度、无机盐浓度、单体总浓度及其配比、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等对分散聚合的影响,找出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协同规律,最终确定出最佳的合成条件和体系配比。在上述条件下制备出颗粒分散性较好、流动性较好、稳定性较高、特性黏数及黏均分子量较高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  相似文献   

14.
李顺常 《合成纤维》2013,42(6):11-13,17
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丙烯腈-丙烯酸甲酯-甲叉丁二酸三元共聚物,研究了聚合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对聚丙烯腈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58℃,反应时间为2.5 h,单体质量分数为2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1.5%时,聚合物的黏均分子质量达3.8×105,单体转化率为79%。  相似文献   

15.
蒋姗  李夏倩  缪阳  俞强 《化工进展》2014,33(7):1816-1821
以丙烯酰胺(AM)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DMDAAC)为共聚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高相对分子质量和高阳离子结构单元含量的共聚物絮凝剂(PDA),比较了不同种类引发剂和分散剂等对聚合过程的影响,优化了聚合体系。考察了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和乳化剂含量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和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所得高分子絮凝剂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黏度测试结果表明,丙烯酰胺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进行了共聚合反应并得到了高分子产物,且产物中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组分含量远高于相应条件下水溶液聚合产物。当[DMDAAC]/[AM]=1∶4、引发剂浓度为30mmol/L、乳化剂含量为18%时,产物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达2.2×105,阳离子单元含量达17%。  相似文献   

16.
以丙烯酰胺(AM)、季铵类阳离子甲基丙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AODBAC)为单体,以2,2'-偶氮双[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化物(VA044)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进行无稳定剂体系下的双水相共聚。利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在线观察体系的分相过程并测定体系的临界分相点。通过改进的溴化法测定临界转化率(Xc)。利用黏度法测定临界分子量(Mc)。并对各个因素对于Xc和Mc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表面活性的阳离子单体AODBAC对体系的相分离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引发剂的用量和AODBAC的摩尔分数(fAODBAC)对于Xc的影响较小,反应温度升高会使Xc增大。总单体浓度和fAM的升高会使Xc减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反应温度和fAODBAC的升高都会使Mc减小。fAM和单体浓度的增加会使Mc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新型超高相对分子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由过硫酸铵、甲醛次硫酸氢钠、功能性单体 DA及其它助剂组成的低温复合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AETMAC)与丙烯酰胺 (AM)水溶液绝热聚合。考察了影响共聚物特性黏数[η]的因素 :单体浓度 1 8%~ 3 2 % ,引发剂浓度 (9~ 3 0 ) mg/L ,功能单体浓度 (2 .9~ 2 3 .2 )× 1 0 - 3mol/L。由该低温复合引发体系在适宜条件下引发 AETMAC/AM共聚合 ,可得到溶解性能很好、阳离子度为 1 0 %~70 % ,分子量 (1~ 2 )× 1 0 7的 P(AETMAC-AM)干粉。  相似文献   

18.
以水溶液聚合法合成新型三元共聚物阻垢剂,以马来酸酐(MA)、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单体,合成反应的引发剂、分子调节剂分别采用过硫酸铵和叔丁醇。将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的用量分别设计为5%、10%和15% 3档,制备出共聚物MA/SSS/HEMA(APS 5%、10%和15%)。通过对3个共聚物进行红外光谱及凝胶色谱分析,表明均有多种官能团进行协同作用,且主要区别在于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减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逐渐变宽。碳酸钙与硫酸钙的阻垢试验结果表明:共聚物MA/SSS/HEMA(APS 5%、10%和15%)均有较好的阻垢性能,均优于市面常用阻垢剂,且随着引发剂用量增加,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减小,阻垢性能明显提升,共聚物MA/SSS/HEMA(APS 15%)的阻垢性能明显优于共聚物MA/SSS/HEMA(APS 5%和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