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煤田采区火成岩分布地震反演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将基于模型的地震反演技术应用于国桩采区地震资料岩性解释过程中.首先对基于模型的地震反演原理进行了阐述,并针对煤田测井数据特点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然后对地震子渡进行了分析提取,实现了精细的火威岩的层位标定.通过对国桩采区的火成岩及煤系地层进行的综合地质分析,利用地震反演技术实现了火成岩与煤系地层的薄层分布信息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的提高地了地震数据的分辨率,能解释常规剖面上不易识别出的一些地质现象,为采区火成岩的分布,薄煤层的开采、有利区带的评价提供详实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根据地震勘查信息预测火成岩储集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火成岩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对其识别与预测是油气勘探的难题之一。油气勘探首次综合使用地震速度分析、地震相分析、三瞬信息分析,以及深、浅侧向非常规测井约束反演等技术和方法,有效地识别了胜利油田济阳坳陷三类火成岩储集体:火山碎屑锥体、溢流玄武岩体和辉绿岩侵入体,圈定出它们的横向展布并成功地进行了裂缝储集体的预测,为火成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滨南地区火成岩油藏勘探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用多种地震方法对滨南地区火成岩进行了描述,建立了4种火成岩地震反射特征,对火成岩空间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火成岩的储集空间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总结出4种火成岩油藏类型。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本区火成岩开发的配套技术。研究成果经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为其它地区火成岩油藏的勘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特殊岩性油藏是济阳坳陷重要的油藏类型之一,主要包括古潜山油藏、火成岩油藏及湖相碳酸盐岩油藏。其特点是储层非均质性极强、连通关系复杂,造成油藏的开发难度极大。对特殊岩性油藏的油藏描述技术进行攻关研究,提高该类复杂油藏的油藏描述精度。为三维非均质地质模型的建立及油藏的高效开发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区域构造背景和火山活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综合利用测井、地震和重磁等资料,研究认为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的岩相类型及分布规律与火山作用密切相关,其岩石类型以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岩相的分布受中心式火山喷发的控制,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碎屑岩围绕火山口呈环带状分布,将其岩相划分为3种亚相和6种微相,建立了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岩相分布模式,并结合该区勘探开发的现状,探讨了不同岩相对油气储层发育程度的影响,发现火山沉积相带是有利的储层发育带.对预测盆地内其他次级断陷的有利潜山储层分布区,开拓勘探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塔河地区二叠系发生过多次火山喷发,火山岩广泛发育,经过多次构造演化可能形成油气聚集的有利圈闭。由于火成岩岩性成分复杂,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形成的火成岩岩性差异大,岩性不均一性强,分布范围广泛而散乱,厚度变化大,在地震剖面上反应不明显等等,造成火成岩识别困难。本文综合多口井的资料,利用交会图和测井曲线对火成岩岩性进行了识别研究,总结了本地区火成岩的岩性特征,取得了较好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通过综合运用地震资料目标处理技术、ELAN—PLUS测井资料处理技术、ROCKCLASS沉积相分析技术、IESX地震资料交互解释技术、神经网络含油气判别技术以及RM油藏描述等先进技术和方法对二连盆地努格达区块的储层和油藏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有利含油区带和地层岩性油藏的范围,根据此项研究上交了×××万吨的探明储量,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动用低丰度、薄互层发育的油层,采用水平井技术,可冲破该类油田有效开发的技术经济界限.以大庆外围油田葡萄花油层为例,阐述了油藏描述中的测井、地震、地质建模等技术,井网优化中的数值模拟、经济评价等技术,单井地质设计及现场地质导向中的地质模型、随钻测井(LWD)、综合录井等技术.通过多学科油藏研究保证了超薄储层阶梯状水平井的56.3%含油砂岩钻遇率,实现了在1m左右的薄单砂层中穿行,水平井产量达到直井的3~5倍,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石油行业使用的计算机是专业应用在地震勘探的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地质分析,油藏数值模拟、滚动勘探开发、油藏描述、勘探开发数据库等方面。其主要特点是,数据量非常大,要求时间性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开展地质、地震综合研究,建立了南堡凹陷馆陶组火山喷发模式与岩相模式;通过研究南堡凹陷特殊的断裂样式,建立了南堡凹陷火山成因断裂模式.在以上两种地质模式指导下,开展了火山口位置识别和断裂精细解释,新解释了21个火山口,利用能量相位复合属性刻画火成岩分布,准确预测了南堡1号构造中浅层的火成岩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口主要分布在南堡1号断裂附近,馆陶组火成岩厚度100~500m之间,南厚北薄,西厚东薄,主力油层区均分布在厚层火成岩之下,为该区有利储层分布预测、油气成藏规律分析和地质储量动用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储层渗透率的预测一直是油田勘探的难点,但是其非均一性直接影响油田的生产,原因在于其油藏形成、构造及地层矿物等属性各异造成了勘探区域内渗透率的横向分布不稳定,对渗透率进行预测就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约束条件.由于渗透率受沉积环境的影响明显,因此可以将沉积相划分作为约束条件,利用STRATA地震相分析软件结合地质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岩芯资料将沉积相和地震相建立对应关系,而后通过测井资料、岩芯资料搭建纵波阻抗和渗透率的拟合关系对渗透率进行合理的刻画,针对各个地震相进行渗透率预测.由于这种方法建立在横向的地质解释基础上,因此能够结合地质资料进行更精确的横向预测.  相似文献   

12.
八面河油田注水开发多年,地下情况和剩余油分布变得十分复杂,利用油藏水淹机理和现场的地质、岩芯、测井资料,用测井曲线面积法来综合评判水淹层的含水率,为油藏水淹层定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属性火成岩岩性反演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岩心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地质、测井、地震等多学科资料对枣园火成岩的岩性、电性、波阻抗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岩性、电性与波阻抗、地震属性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常规波阻抗反演方法的不足,形成了一套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属性岩性反演技术,采用该技术对枣园火成岩不同岩性进行了反演,给出了火成岩厚度及孔隙度分布.  相似文献   

14.
以火成岩岩性、岩相研究为核心,运用大量岩心、岩屑以及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将沙三段火成岩分为火山岩、侵入岩和沉火山碎屑岩3大类;将岩相划分为火山通道相、爆发相、溢流相、侵出相、火山沉积相和侵入相6种类型。根据岩性/岩相—含油气性关系的统计,砾/粒间孔、裂缝较发育的粗面岩、玄武质/粗面质角砾凝灰岩、沉火山角砾岩、凝灰质砂岩、辉绿岩多为有利储层,火山通道相火山颈亚相、爆发相火山碎屑流亚相、侵出相、火山沉积相以及侵入相边缘亚相多发育有利储层。提出距驾掌寺断裂约3 km范围内的有利储层为本区火成岩最有利勘探区。"近油源、靠断裂,寻找有利岩性岩相带"是本区油气勘探部署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石南31井区开发试验井组开发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快石南31井区清水河组油藏整体的开发进度,在开发试验井组前期的地质研究和初步试采基础上,根据井组目前的井网井距格局,结合储层岩芯和流体分析资料,通过建立井组的油藏模拟模型,研究了油藏天然能量,不同注采比和不同采油速度下的油藏开发技术指标,以期通过井组的模拟研究,为油藏整体开发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火成岩油气储层中构造裂缝的微构造曲率预测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理想化微构造模型基础上用微构造计算地层顶面曲率,利用储层微构造的曲率来研究火成岩储层中构造裂缝的分布与预测.以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中的商河油田商741井区沙三中亚段浅层侵入火成岩裂缝储层为例,利用储层裂缝微构造曲率预测法对储层裂缝进行研究,提出了在浅层侵入火成岩中利用曲率变化值来预测裂缝发育程度的曲率预测法的改良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商741井区的应用较为理想,利用缝面比参数法对商741井区沙三中浅层侵入火成岩曲率变化值与裂缝发育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相关系数R~2在0.79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风险,以滩海地区某油田为研究对象,结合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该油藏进行实时跟踪地质特征综合研究。应用地质建模、随钻测井、地质导向等技术,建立了精细的三维地质导向模型,并根据随钻测井数据和综合地质信息,实时验证构造和储集层信息,对导向模型不断校正,使模型与实钻结果一致,还以该模型为基础,优化水平井钻井的前进轨迹。结果表明,此种方法的应用降低了海上油田开发风险,能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成像测井解释精度以及该类资料的应用水平,需进一步利用岩芯扫描图像来刻度成像测井资料,采用了VC 6.0语言进行岩芯扫描与成像测井交互解释软件的设计,成功地将各类地质信息、岩芯数据、岩芯照片与成像测井资料进行了交互解释.通过大量资料处理和现场运用表明,利用岩芯图像对成像测井资料进行标定和佐证不仅使岩芯数据库资料的应用更加充分,也使成像测井解释更加科学、快捷.这不但增强了测井解释的可信度,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更凸显了岩芯扫描技术与成像测井资料的交互解释将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水平井是提高页岩油开发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以潜江凹陷蚌湖向斜南斜坡蚌页油1HF井为例,针对江汉油田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水平井钻探地质导向中存在的难点,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进行地质建模与实时导向跟踪,提高了盐间页岩储层的钻遇率。随钻综合地质导向技术要充分发挥地质测井、录井、地震、油藏等专业在导向建模和实时导向中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勘探和开发潜江组盐间页岩油,建议在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水平井随钻地质跟踪技术和压裂改造技术,实现潜江组盐间页岩油的规模开发。  相似文献   

20.
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储层建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度计算机化已经成为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的发展趋势。在精细油藏描述中应用储层建模技术,可以根据油田开发基础数据、运用各种储层建模技术方法可以建立油藏的三维地质预测模型。同时,实现了这些数据的计算机化管理。储层建模工作分为油藏构造建模、沉积微相建模和油藏属性建模三步。通过储层建模技术生成油藏地质模型能以多种图件的形式显示,还可用于井设计或经粗化处理后用于油藏数值模拟。储层建模技术的应用加强了油田开发后期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