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针对八面河油田利用空心抽油杆进行泵上掺水降粘和油润滑工艺采油生产过程中杆柱频繁发生断脱的问题,应用载荷实际测试结果,对杆柱断脱井进行强度校核,得出断脱原因与空心抽油杆加工质量、最大载荷及交变载荷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此,提出预防空心抽油杆柱断脱应采取的措施:1、改进加工工艺,提高空心抽油杆质量;2、优化参数,降低载荷;3、对杆柱采取扶正措施;4、合理确定掺水,降低原油粘度,减轻空心抽油杆载荷。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稠油冷采中油稠进泵难和井筒举升过程中的降粘问题,井下掺液应用机械传动原理,实现原油和降粘剂在泵下均匀搅拌混合,通过调研,引进,现场试验,研究出了适合下51/2套管的特稠油井实验冷采的空心螺杆泵井下掺液旋拌工艺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稠油冷采中油稠进泵难和井筒举升过程中的降粘问题,井下掺液应用机械传动原理,实现原油和降粘剂在泵下均匀搅拌混合.通过调研、引进、现场试验,研究出了适合下5 1/2"套管的特稠油井实施冷采的空心螺杆泵井下掺液旋拌工艺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小洼油田稠油掺稀油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掺油机理进行分析,运用工程技术的方法提出最佳配比量的确定,并从粘度、出砂、油层动用程度、生产阶段和所处环境五个方面对掺稀油进行探讨,可以为同类稠油油田掺稀油工作提供参考。确定合理的掺油比应根据油井的原油粘度、温度、含水、含砂等情况而定,在保证油井正常生产的前提下,使油井产量、泵效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5.
掺稀采油在塔河油田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河油田是中石化在西部的主产油田,该区块具有超深、超稠等特点.针对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油藏的特点,在对稠油特性及深井举升工艺研究基础上,结合室内掺稀降粘评价,利用多相管流计算方法分析深井稠油掺稀降粘优化设计模型,对掺稀降粘工艺在塔河油田的应用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价.现场运用表明,掺稀降粘工艺是一种适合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开采的主要采油工艺和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超深超稠碳酸盐岩油藏,埋深5 350~6 600m,80%的储量为特超稠油,开发极其困难.从稠油的粘度影响因素出发,以塔河油田近10年的开发实践为基础,对目前在塔河油田广泛应用的掺稀降粘工艺的机理、实践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研究认为,常规的热采工艺不适合塔河油田,掺稀降粘、大工作制度生产、掺热稀油生产、复合接力泵工艺技术、化学降粘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开采工艺,塔河油田的开发为我国超深超稠油藏的开采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开采经验.  相似文献   

7.
采油二厂稠油产量占比90%以上,掺稀降黏为主要的降黏工艺,随着稠油区块的逐年开发,稠油产量逐年上升,掺稀油用量急剧增加,在低油价、稀稠油差价大的严峻形势下,掺稀降黏效益低已成为稠油高效开发的制约因素。通过矿物绝缘电缆加热工艺节约稀油效果明显,但矿物绝缘加热技术存在能耗高、电网负载大。基于稠油对温度的温敏性,结合塔河稠油在2500 m左右出现拐点和流动性变的特点,通过研究井筒保温技术,应用纳米气凝胶对稠油井筒温度场进行人工干预,取得了良好的降黏效果,实现了稠油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8.
掺稀质量对油井产出液降粘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搅拌实验装置建立了油水混合液粘度测量计算式,初步解决了含水稠油井开采中普通同轴旋转 粘度计无法准确测得油水两相混合液粘度的问题。通过室内井筒温度场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掺稀质量下油井产 出液的流变性。结果表明,大量增加含水井的稀油注入质量,产出液将呈现形成W/O 乳状液的趋势,其粘度变化存 在峰值;不含水稠油井的降粘率随掺稀质量的提高而增大,其值可达99%以上,温度越低降粘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针对稠油、高凝油油田由于原油黏度及性质差异大,导致采油难度大的工艺特点,研究了双空心杆循环加热井筒降黏技术。采用同轴式双空心抽油杆内循环热传导加热方式,确保内循环的热载体不进入井筒,却能达到给井筒加热使稠油降黏开采的目的,同时又减少了污染和损耗。该技术在楚留油田应用后,有效地提高井筒原油温度,改善了井筒原油流动性,起到增加油井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风城稠油为研究对象,测试风城稠油的基本物性、流变性,分析对风城稠油的高粘性,对加热和掺稀降粘的原理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并测试了风城稠油在掺入稀油前后的粘温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的大分子胶束结构是稠油高粘的主要原因;通过加热法和稀释法减小稠油的大分子结构或降低大分子在油分中的浓度,能有效降低稠油粘度;风城稠油存加热或掺稀的情况下粘度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偏磨导致杆管失效,出砂导致泵效是油井维护性作业的主要原因。造成油井杆管偏磨的主要因素是井斜、杆管失稳弯曲变形,而高冲次、大泵径、高含水等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杆管偏磨程度。在较低冲次下,各种防偏磨技术之间的强化配套暗减缓偏磨的关键。导致油井出砂的原因主要是地层压力下降,生产压差增加,加剧了地层出砂,可引进泡沫液冲砂工艺技术开发研制防砂工艺管柱及配套工具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八面河油田部分区块油稠,出砂严重,机械防砂方式无法满足生产需要,而稠油开采中注汽温度高,普通化学固砂方法难以在高温条件下保持固砂作用。研究开发适合稠油注汽开发过程的高温固砂剂,运用在现场中效果较好。实践表明,该高温固砂技术封堵强度高、固砂性能好、对地层损害小,反应易于控制、工艺简单、使用安全,能较好地解决注汽开采的稠油井的出砂问题。  相似文献   

13.
轮古稠油黏度高、流动性差,主要采用掺稀油的方式进行开采,在实际生产中,这种方式逐渐暴露出稀油需求量大、价值被拉低、运输和处理成本偏高等问题。在模拟自喷井举升的条件下,选取合适的水基降黏剂对轮古稠油乳化降黏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基降黏剂将黏度31 600mPa·s的掺稀稠油转变成黏度不超过400mPa·s的稠油拟乳状液,降黏率达到98.7%,降黏后的稠油拟乳状液具有良好的动态稳定性,易于脱水。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微生物降粘技术在海外河油田增油增液的效果,通过分析微生物采油技术降粘的原理,选取海外河油田六口井进行室内实验研究,分别对微生物菌种的筛选、菌群配伍性、耐矿化度性、耐温性及耐酸性等开展实验研究,筛选出适合海外河油田应用的,具有较好的配伍性、耐矿化度性、耐温性及耐酸性等性能较为稳定的微生物制剂。通过现场矿场试验微生物采油措施,有增油、增液效果,说明注入地层中的微生物起到了降低原油粘度的作用,使原油更易流入井底。  相似文献   

15.
针对通过一定量的出砂来大幅度提高油井产能及一次采收率的问题,开展了从防砂机理上对现场应用的完井方式进行剖析对比,优选完井方式的研究.研究中使用了砾石充填和优质筛管防砂的完井方式,并以典型的稠油油藏NB35-2油田为例,对砾石充填、金属编织网布筛管和金属棉筛管完井方式的矿场防砂效果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得出裸眼金属棉筛管完井方式更适合油田实现适度出砂技术的应用,且在保证金属棉筛管强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筛孔上"微孔"和"中大孔"数量,增大生产压差,将地层微粒有效、有序产出,改善近井地带地层的渗透能力,达到提高产能的目的.此研究为油田实施适度出砂开采完井方式的优化提供实例依据,同时对类似稠油油藏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油田采用螺杆泵配套同轴双空心抽油杆冷采特稠油取得了成功,但因同轴双空心抽油杆直径增大,加热后其伸长量增加,因此凭经验进行防冲距调整。为此,建立同轴双空心抽油杆"协同"螺杆泵井防冲距调整的数学模型,通过单点打靶法采用VB6.0编写计算程序对防冲距的长度进行优化,计算防冲距的调整长度。实践证明,该方法对同轴双空心抽油杆配套螺杆泵防冲距的提升简单、准确,避免了卡泵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螺杆泵井的一次作业成功率和生产时效。  相似文献   

17.
八面河油田面120区属于中-低渗透非均质稠油油藏,由于油稠、地层出砂、地层压力低、产能低等问题,开发效果不理想,一直未投入全面开发。为了提高面120区原油储量动用程度,提高开发效益,从2001年起对该区开展了低渗透非均质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研究。通过数值模拟优化、热力开采设计及相应的采油工艺配套设计,确定了合理开发对策,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深抽工艺中泵的选取是塔河油田高效开采深层油藏面临的难题。深抽泵的优选应尽可能避免深井举升载荷大、泵效低、检泵周期短、难度大等问题。通过调研泵的现场应用情况,对五种常用深抽泵的采油工作特点及参数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实际生产中,侧流减载泵可以有效降低抽油杆柱载荷;双层泵的下泵深度最大;自动补偿泵可降低漏失和预防砂卡,延长深抽泵寿命;液压反馈式深抽泵能减小抽油杆柱的下行阻力;电潜泵⁃有杆泵复合深抽工艺可以明显提高泵效。研究结果对其他油田深井或井底供液能量不足井的机采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汉油区历经四十多年开发,地层压力下降,低压油井出砂严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针对低压油井活性水冲砂液无返排、储层污染严重等现场实际问题,通过国内外油井清砂技术调研,在射流泵技术原理基础上,开展油井负压清砂工艺研究与应用,解决了低压油井清砂技术难题,恢复砂埋油层油井正常生产,提高开发中后期油井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辽河油田曙1—20—374井目前存在的油帽粘度高、关井时间长、在套管内形成死油帽,难以进行捞油作业等问题,进行了生物酶稠油降粘在捞油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分析了降粘机理及影响降粘率的各个因素。结果表明:生物酶稠油降粘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原油的粘度高而难以采出问题;当温度为50℃时,生物酶降粘效果最好;超过50℃,降粘效果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生物酶用清水配样比用污水配样效果好,对超稠油效果不明显;生物酶稠油降粘技术相对成本较低,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