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化工》2022,(1):186-189
为给黄藤素透皮给药选择合适的挥发油促渗剂,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藤素的含量,采用立式扩散池法研究桉叶油、艾叶油、当归油、连翘油对黄藤素透皮给药的影响;实验结束后,用DSC扫描观察皮肤的特征峰变化。结果表明,5 h时,艾叶油组药物的累积透过量分别是被动扩散组、桉叶油组、当归油组、连翘油组的1.82,1.16,1.48,1.63倍,药物的累积渗透量随着艾叶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艾叶油浓度1.5%时,其促渗能力最强。DSC图谱表明,不同挥发油对皮肤的特征峰具有不同的影响,促渗能力较好的挥发油使皮肤的特征峰消失;当艾叶油的浓度由0.5%增加到1.5%,DSC图谱发生相应变化,浓度为1.5%和2.0%时具有相似的图谱,而浓度为2.5%时的DSC图谱与0.5%的图谱相似。艾叶油能够显著促进黄藤素的透皮给药,且最佳的浓度为1.5%,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扰乱或破坏皮肤角质层的有序结构来增强皮肤对药物的渗透性,因此,艾叶油可作为黄藤素透皮给药的理想促渗剂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透皮给药系统的特点、剂型、促渗技术和体内外研究模型,为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重点查阅了国外有关透皮给药系统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发展,促渗方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透皮给药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4.
选用立式透皮扩散试验仪,以离体小鼠皮为透皮屏障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研究了促渗剂氮酮、薄荷脑和冰片对当归水溶性成分阿魏酸的体外透皮性能影响,并优选出了较佳复合促渗剂。实验结果表明,三种促渗剂单用时,对阿魏酸透皮性能的影响大小顺序为:薄荷脑>冰片>氮酮,而联合使用时,顺序为:冰片>薄荷脑>氮酮。且优选出的较佳复合促渗剂为2%冰片+2%薄荷脑,结果显示二者联合使用优于氮酮、冰片、薄荷脑单独使用,其24 h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Q24)可达34.32μg/cm2,增渗倍数(ER)可达64.195,分别为单用薄荷脑和冰片的8倍和25倍,且滞后时间在2 h以内,协同作用明显,即优选出的复合促渗剂对当归水溶性成分阿魏酸的促渗效果很好,可为当归及以当归为主药方剂的经皮给药制剂开发提供促渗剂。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经皮给药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蒋国强  昝佳  戚明  丁富新 《精细化工》2003,20(7):412-415
经皮给药是胰岛素一种理想的给药方式,但是皮肤角质层的阻力、胰岛素分子在皮肤中的积累以及促渗方法的安全性等限制了胰岛素的经皮给药。作者分析了胰岛素经皮给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减小角质层阻力、强化被动扩散和应用传递体为透皮给药载体3个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在胰岛素的经皮给药的研究上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大鼠腹部皮肤为透皮屏障,生理盐水为接受液,用UPLC测定接受液中氨基葡萄糖含量,比较3种促透剂对氨基葡萄糖透皮吸收的影响。从而考察3种促透剂对氨基葡萄糖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为氨基葡萄糖经皮给药制剂开发的促透剂选择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氮酮、薄荷油和冰片对盐酸氨基葡萄糖皆具有促渗透作用;其中5%薄荷油促透效果最好,平均渗透速率为95.50μg/cm~2/h;3%氮酮效果次之64.45μg/cm~2/h,冰片促透作用最小27.68μg/cm~2/h,使氨基葡萄糖透皮速率分别提高7.38,4.98,2.14倍。因此,证明了促透剂薄荷油、氮酮均可显著增加氨基葡萄糖的透皮吸收,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其中5%薄荷油为最佳促透剂。  相似文献   

7.
化妆品功能性成分经皮给药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妆品经皮给药的概念和技术来源于现代药剂学。物质经皮作用全过程 :经皮渗透、皮肤吸收、在作用部位积聚。与药物经皮给药的最大区别 ,化妆品经皮给药的最终目的是功能性成分的经皮渗透 ,在皮肤作用部位积聚并发挥功效作用。脂质体技术是种较好的控制释放系统。利用该技术研究制备维生素A脂体 ,包封率为 98.5 % ,粒径 0 .191μm。  相似文献   

8.
脂质体载药系统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脂质体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磷脂,近几年已开始被广泛用作多种药物的载体。药物经皮给药系统是药剂学中的一新兴的领域,通过脂质体包埋技术制备的各种经皮给药系统同样在我国的制药和化妆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脂质体的组成及一般特性、脂质体载药系统经皮给药的药剂学促透机制和最新的基础实验和应用研究进展的综合分析后显示,脂质体包裹技术在国内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将具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阵列微针作为一种新型透皮给药方式,能够避免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实现亲水性药物和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高效透皮吸收,具有无痛、微创、高效等优点。聚合物阵列微针的制备材料和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其不仅具有其他阵列微针的优点,还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性高、载药量精确可控及制备成本低廉等优势,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且最具应用前景的一类阵列微针。系统地综述了目前聚合物阵列微针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Franz扩散池,用猪皮模拟人皮肤对水杨酸的透皮吸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水杨酸的透皮率,考察三种唇形科植物精油对水杨酸的透皮促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杨酸透皮时间为24 h、精油含量为4%的最佳实验条件下,罗勒精油、百里香精油及迷迭香精油的水杨酸透皮率分别为1.200%、1.159%、0.993%,而空白对照组水杨酸的透皮率仅为0.373%,表明三种唇形科植物精油对水杨酸均具有良好的透皮促渗效果。  相似文献   

11.
Tamar Gutfinger  A. Letan 《Lipids》1974,9(9):658-663
The unsaponifiable fractions of soybean, cottonseed, coconut, olive, and avocado oils have been studied in detail. The oils differed in the contents of total unsaponifiables, squalene, tocopherols, and sterols and also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tocopherol and sterol fractions. The presence of absence of individual unsaponifiable components may help in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f each of the investigated oils and in detecting of admixture by another oil.  相似文献   

12.
Prompted by the previous discovery that (9Z,11E,13E)-9,11,13-octadecatrienoic acid (α-eleostearic acid) was one of the compo-nents responsible for the boll weevil feeding deterrency of tung oil, the seeds of 11 other plant species were extracted with pentane and the oil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feeding deterrency in the laboratory. The oils ofCalendula suffruticosa, Centrantbus macro-siphon, Jacaranda mimosifolia andMomordica cochincbinenis were effective feeding deterrents for the boll weevil.  相似文献   

13.
《应用化工》2022,(11):2123-212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叶挥发油,用GC-MS法分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考察了季节对大叶桉和柠檬桉两种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两种桉叶挥发油含量在春季(13月)和冬季(103月)和冬季(1012月)较高,其中冬季挥发油含量最高。大叶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3-蒈烯、α-松油醇、(-)-蓝桉醇、D-萜二烯、1-松香芹醇;柠檬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茅醛、异胡薄荷醇、β-香茅醇。大叶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3-蒈烯和柠檬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香茅醛在春季(112月)较高,其中冬季挥发油含量最高。大叶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3-蒈烯、α-松油醇、(-)-蓝桉醇、D-萜二烯、1-松香芹醇;柠檬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茅醛、异胡薄荷醇、β-香茅醇。大叶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3-蒈烯和柠檬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香茅醛在春季(13月)含量为最高。两种挥发油对常见致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工》2015,(11):2123-212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叶挥发油,用GC-MS法分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考察了季节对大叶桉和柠檬桉两种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两种桉叶挥发油含量在春季(1~3月)和冬季(10~12月)较高,其中冬季挥发油含量最高。大叶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3-蒈烯、α-松油醇、(-)-蓝桉醇、D-萜二烯、1-松香芹醇;柠檬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茅醛、异胡薄荷醇、β-香茅醇。大叶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3-蒈烯和柠檬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香茅醛在春季(1~3月)含量为最高。两种挥发油对常见致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几种美白剂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制备酮洛芬醇质体并考察醇质体作为酮洛芬经皮给药载体的体外透皮特性。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酮洛芬醇质体,对其从粒径分布、Zeta电位值、包封率方面进行表征;用小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试验,比较酮洛芬在乙醇溶液、脂质体以及醇质体中的透皮行为。结果表明,制得的酮洛芬醇质体平均粒径为166.0 nm,Zeta电位值为-56.70 m V,包封率为67.87%,12 h后皮肤累计渗透量显著高于酮洛芬脂质体和水溶液。因此,酮洛芬醇质体具有更好的透皮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鉴定干姜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干姜中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并鉴定化学成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结果:从干姜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238%,其中主要成分为4-甲基-1-(1-甲基乙基)-二环[3.1.0]己-2-烯(9.930%)、桉叶油醇(9.828%)、冰片(9.127%)、莰烯(8.188%)、[S-(R*,S*)]-2-甲基-5-(1,5-二甲基-4-己烯基)-1,3环己二烯(6.279%)、(E)-柠檬醛(3.688%)、α-松油醇(3.489%)、芳樟醇(2.716%)、(1R)-(+)-α蒎烯(2.541%)、Β-倍半水芹烯(2.538%)、1-甲基-4-(1-亚甲基-5-甲基-4-己烯基)环己烯(2.495%)、右旋柠檬烯(2.429%)、A-姜黄烯(2.205%)。结论:本实验方法操作简单、时间短、实验结果准确,可以为干姜的质量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